1973年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拿着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注目。这个男子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库帕说:“乔治,我现在正有用一部便携式无线电话跟您通话。”
乔治怎么也想不到,当年被自己拒之门外的年轻人真的在自己之前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之后,有记者采访马丁·库帕时问:“如果当时您被乔治收留,您肯定会协助乔治完成手机的研制,而这一功劳会是乔治的,是不是?”库帕回答说:“不,如果当时乔治收留了我,我成了乔治的助手,我们也许永远也研制不出现在的手机来,正是他拒绝了我,掐断了让我想向他学习的念头,所以我才重新开辟出一条研制手机的道路,并且成功了。那条道路的名字就叫屈辱,我将乔治对我的屈辱化成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动力,即使我跟乔治联手也不一定能完成这项研制工作。”
每一棵草都是药
1916年初秋,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个小男婴呱呱落地了。母亲给他取名罗伯特·弗奇戈特。作为一名遗腹子,弗其戈特从小便流浪街头。
8岁那年,小弗奇戈特在一所教会学校念书。冬天寒风刺骨,密歇根湖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每天早上,他只能饿着肚子赶往学校。有次,他不小心摔倒了,额头重重地磕在一块石头上,顿时血流而出。剧烈的疼痛让他泣不成声地走到了学校。而这时,马维蒂牧师早已守候在教堂门口。他看到弗奇戈特受伤了,赶紧从墙角摘下几片锯齿状的草叶,塞进嘴里嚼烂,然后敷在其伤口处。眨眼间,血便止住了。平时一棵毫不起眼的小草,竟有如此功效!小弗奇戈特看得目瞪口呆。这时,马维蒂牧师蹲下身,擦着他满脸的泪痕,说:“孩子,记住!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一棵草,也可以把它用来作为一种药”。弗奇戈特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1934年,弗奇戈特成功考入了北卡罗莱纳大学。不仅如此,他还当上了化学导师的助手。说是助手,其实就是跑腿。他为此很受打击。有一天,正当他牢骚满腹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了牧师的那句话。
“每一颗草都是药”,一瞬间,他恍然。“是啊,在智者眼里,人生的哪一段经历不是财富?什么遭遇不是在充实自己?”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秘密,顿时,心境坦荡了许多。从此,他不再唉声叹气,而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白天,他被呼来唤去,等到深夜,他则悄悄潜入实验室,摆弄着那些稀奇的玻璃玩意儿。
一天夜里,他激动地发现:人体血管的扩张是因为其表面细胞具有一种未知的信号分子。他将之称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最终,利用光谱分析,证明了这种“内皮衍生舒张因子”竟是一氧化氮!这让他大吃一惊。众所周知,一氧化氮是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毒性气体。但于人体中,它竟摇身一变,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既然一氧化氮有利于扩张血管,何不用它来造福人类?不久,“伟哥”诞生了!这颗药丸因其彻底解决了“男人的问题”,其上市后不到一周,即风靡全球。弗奇戈特从而被奉为“伟哥之父”。“为全球成千上万的ED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使无数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98年12月,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研究院把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了以弗奇戈特为首的三名科学家。一时间,金钱、荣誉汹涌而至。
2009年5月19日,93岁高龄的罗伯特·弗奇戈特驾鹤西归。纵观其一生,颠沛流离,坎坷多难。然而,不管遇到什么,他都能无比乐观地将之化解。《纽约客》杂志记者问及他的长寿之道时,他说,坦然接受一切的风风雨雨吧!因为人生的所有遭遇都是锻造你、成就你的良药!
慢慢寻找自己的路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有才华但不得志的少年,他正日郁郁寡欢,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寻找不到成功的途径,于是,他来到了一个寺院求教一位很有名望的长老。
少年在禅师面前不停的倾诉着自己的不满与压抑,禅师始终微笑的看着他,整整一天,他才倾诉完内心的苦闷,然后他请教禅师如何才能找到让自己成功的方法。禅师将一把小茶壶递给了他,对他说:什么时候你用他把院子里的那口井浇满了,你也就找到自己的成功了。他来到井旁边,一下子愣住了,原来那口井的井口和水面的差距有好几米,就这么个浇法什么时候才能出头,虽然有疑虑,但他自己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就照着禅师的话去做了。
1年,2年,5年,直到10年,少年变成了青年,井里的水不仅没升高反而降低不少,原来这口井比四周的农田高一些,当农田缺水的时候,井里的水就流到农田下面帮助灌溉。青年着急了,眼看自己的努力居然成了为人做嫁衣,如何不着急?他跑到禅师身边求教,禅师还是笑眯眯的听他的诉说,最后,递给他一个更小的茶壶告诉他:继续浇水。青年无奈,继续浇水。
又是1年,2年,5年,直到10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人。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浮躁,虽然井水依然在下降,但他已经是微笑的对待一切拉,虽然他还是一无所有。但是因为20年来他不间断的努力,四周的农田始终生长的很好,即使是在干旱的年份里也可以为农民带来丰足的衣食。周围的百姓把他当作农田的守护者,从自己的付出中他得到了尊敬,满足,塌实以及喜悦。20年前的忧虑,哀伤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成就感。水依然是不满的,但他的心已经满足,也许成功不只是一个财富的积累而是人生的积累,幸福的积累。
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于是来到禅师面前,向他辞行。禅师已经老了,但还是象当年一样笑眯眯的听他的诉说,听说他要离开,老禅师只对他说了一句:等到雨季过了再走。
没过几天,雨季来了,这是20年来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雨。,望着绿油油的农田,他笑了,为自己的醒悟已经农田的丰收高兴。
第2天,当他醒来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因为昨夜的雨太大了,四周的农田根本积蓄不了那么多水,于是水不断的流向地下,井水满了,站在井旁的他哭了。
当你觉得自己成功没有希望的时候,把脚步慢下来,慢慢寻找自己的路。
给我一刀
海叔五十多岁,现在是中学校长。我向他问起当年高考的情形,他撩起裤腿,指着小腿上的伤疤说,看见没,柴刀砍的。这是海叔的秘密。细细的刀疤,蜿蜒缠绕,像一条丑陋的怪蛇,很长,一直延伸到三十年前。
那时,海叔还是个毛头小伙,初中刚毕业,就被下放到垦殖场。这里地处鄱阳湖边,血吸虫肆虐,知青们在此围湖垦荒,战天斗地。几年下来,当初的万丈豪情,已渐渐被残酷的现实侵蚀殆尽,想到前途渺茫,回城无望,海叔和许多知青一样,苦闷彷徨,却找不到出路。
1977年10月20日,广播里突然播了一则消息:国家决定取消推荐上大学,全国恢复高考。仿佛一声炸雷,场里全都沸腾了,紧闭的命运之门忽然打开,知青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海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考大学,回城,死了也要考!
他立即给家里打了电报,请家人帮忙搜集复习资料,以前学的那点知识,大半都已还给了老师。而此时,距离12月中旬的高考,只剩下短短50多天,时间紧迫,每一秒钟都像金子般珍贵。他白天照常出去劳动,每天从天亮干到天黑,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复习功课。时间少得可怜,高考一天天逼近,海叔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以当时的政治气候,要想请假复习功课,那是痴心妄想。
那天,海叔在湖边砍芦苇。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手上拿着柴刀,心里却惦记着考试,于是对身旁的华子说,“如果我能大病一场,就有好几天的复习时间了,工伤也不错,谁能砍我一刀就好了。”华子是当地老表,两人年龄相仿,关系要好,他马上回话,“这还不容易,我砍你一刀,你敢不敢?”两人本来都是开玩笑,可是海叔听了这句话,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了。他再没言语,整整一天,心里都在反复斟酌华子的话。
第二天刚上工,海叔就把华子拉到旁边,压低了嗓音说:“等会儿,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你就照我腿上砍一刀,下手要狠一点。”华子立时瞪直了双眼,仔细打量他脸上的表情,不像开玩笑,随即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你疯了!这一刀下去不知轻重,万一残废了怎么办?”“管不了那么多,是好兄弟你就给我一刀。”海叔似乎吃了秤砣,已经铁了心。华子拗不过,只好勉强点头答应。
两人各怀心事,心不在焉地干活。海叔心里咚咚直跳,可是快到晌午,也不见动静,既失望又庆幸,失望的是计划落空,庆幸的是这一刀多半是躲过去了。就在他心情矛盾、胡思乱想之际,突然感到腿上传来钻心的剧痛,“哎哟”大叫一声,栽倒在地,左腿肚子上拉开一道血槽,足有半尺长,血流如注。华子手握柴刀站在旁边,表情木然,两眼通红。海叔疼得脸都变了形,脸色苍白如纸,因为流血过多,随即昏迷过去。
众人慌忙把他抬到了场部医院,伤口缝了17针。等他醒来时,医生摇头叹息说,年轻人,以后干活千万小心,这下没有半个月恐怕下不了地。等的就是这句话,海叔疼得龇牙咧嘴,心里却暗自窃喜。幸好华子刀法娴熟,力量恰到好处,虽然伤得不轻,却未伤筋动骨。这次“意外工伤”,终于让海叔如愿以偿,领导批准他休假15天。
时间得来不易,他一头扎进了书本,日夜用功,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早把伤痛忘到了脑后。
高考结束,海叔心情忐忑地等待消息。那天傍晚,他带着满身泥泞刚从田里回来,忽然看到邮电所的老王来了。他一下子预感到了什么,顿时紧张起来,想问又不敢开口,一颗心快要跳出胸膛。僵持片刻,老王笑着说,“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祝贺你!”海叔像发了疯的公牛,迅速扒光上衣,扔出老远,光着膀子,对天大吼了三声。滚烫的泪水奔涌而下,他终于确信,从这一刻起,命运已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三十年前的往事,当初的每个细节,海叔至今记忆犹新,说起来轻松自如。我却听得有点心惊肉跳,问他,“明知道有人要砍你一刀,你不害怕?”他笑,“怕!怕得要命,当时我两腿都在打哆嗦,也不知那小子看中了我哪条腿,差点吓得尿裤子——可是我没有退路啊!”
我忽然明白,那一刀砍下去,其实是在向命运宣战。人生中所有的苦难挫折,都是为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挫折是存折,而不是骨折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觉,铺天盖地的励志书籍都在与这样两个字周旋——挫折!
励志一类丛书是最近几年比较畅销的书籍,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出版商们趋之若鹜,作者或编者们每天也都在挖空心思设计命题,殚精竭虑搜索论据,放眼望去,整个图书市场,励志的“蛋糕”越做越大!
纵观这类书籍,千篇一律地都是把某某名人的事迹说得“神乎其神”,大都是明明已经接近了死亡的边缘,陡然间在心里立起了一个钢铁般的信念,最后,凭借这一信念,从命运的悬崖边折过身来,走向了生命的辉煌。凡此种种,这些作者们在说起主人公的挫折时,还都会无一例外地不惜耗费大段笔墨,来加大主人公的苦难指数,好像是苦难如若说得不深,成功就不怎么冠冕堂皇似的。
心理学家说,当今是一个励志的时代。这话不假,但,励志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一味地给别人心里灌“黄连汤”,灌得人苦不自支,最后再赏赐给人两罐“蜂蜜”的做法,不能说不允许,但至少是缺少技巧的,如此生搬硬套的手法未免也缺了些“俏皮感”。
用“苦情类”的挫折来说服人,就宛如光靠吃糠把人肚子填饱一样,盲目追求的是饱的结果,而忽略了享受咀嚼快意的过程。
挫折是一块诗意的“上马石”,而不是一块沾染晦气的“绊脚石”;我们与挫折“过招”,玩的是“心跳”,而不是“心悸”;邂逅挫折之后,我们是在和挫折“扳手腕子”,而不是被挫折摔得“头破血流”。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约旦拜访过一位智慧的老人,她叫杜美如,是当时在大上海鼎鼎有名的大亨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是杜月笙第四房太太的长女,在她早年接受了母亲严格的教育,在她的心目中,除了她姓杜以外,她从来没有幻想着要沾杜月笙的名气,尽管时光流转,他经历了50多年巅沛流漓的生活,但她始终总能克服重重磨难,后来,她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餐厅。
杜美如在谈到她的生活时,对余秋雨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杜美如说,她曾经在年轻的时候遭遇了一次车祸,骨头断了,多处流血,导致在脸上留下了一个伤痕。伤痕留下之后,他的丈夫很是为她担心,担心她会因此而陷入焦虑。然而,杜美如并没有像她丈夫想象的那样脆弱,她自我调侃地说,“脸上受伤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酒窝!”
余秋雨先生在文中写道:“我看着这对突然严肃起来的老夫妻,心想,他们其实有很多烦恼事,只不过长期奉行了一条原则:把一切伤痕都当成酒窝。
这是我所看过的所有书籍中,对挫折的最完美的解读与阐释。因为,杜美如对待“挫折”的态度,是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式的洒脱,而不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式的拘谨。这种豁达的处世心态,是把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看成了“诗意的存折”,而不是“失意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