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6000000020

第20章 个性问题的心理辅导(2)

暑假开学?班里转来一名叫李响的新同学。

两周后。李响的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老师,李响不想上学了,我很着急,你说该怎么办?”“为什么不上学了?”我好奇地追问。“我去学校和您详细谈谈吧!”

见到了李响的母亲,她焦虑地对我说:“在以前的小学,由于李响的成绩比较好,深受老师的宠爱,老师视他为宝贝,几乎任何表扬都有他。现在换了学校,你没有经常表扬他,经历了两次小测验之后,成绩也没处于最前列,他感觉你心目中没有他。以前的辉煌已不存在,他很失落,觉得班上同学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自己不是竞争对手……”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只看到孩子天真可爱的一面,却忽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些“草莓族”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

“你回家多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他到学校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吧。”送走了家长,我的心依然难以平静。今天的孩子是“抱着蜜罐”长大的,丰衣足食,但他们缺少最起码的承受力和应变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以前的特殊地位没有了,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和平衡,就不想上学,这是多么可怕的心理性挫折!第二天,李响来了,但我没有单独找他交流。我努力地忽视着他的存在,同时也在暗示他:不要总是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环境发生了变化,你由主角变为配角,不被重视,你需要的是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变化。既然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残酷,与其将来让他在挫折面前自怨自艾,不如现在就把挫折“送”给他。

四天过去了,星期五,我们以“给挫折一个微笑”为主题开了一次班会,会上我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位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挫折。22岁时,他竞选县议员失败;23岁时,恋人去世;24岁时,精神几乎崩溃;26岁时,竞选州议员又失败;30岁时,竞选国会议员还是失败……正是这无数次的挫折磨炼了他的意志,终于使他冲破人生征途中一个又一个难关,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就是美国总统林肯。这个榜样,使学生们知道了,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在他的生命旅途中都会遇到挫折。虽然人们不喜欢挫折,但挫折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所以,既然躲不掉,就只有勇敢面对了。

周末,我让每个学生向父母了解他们心中的忧愁。李响同学在日记本上写道: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的学习状态是父母最大的忧愁,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着……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学习上的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我要感谢这次挫折,它使我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上,经历了暴风雨的洗礼,我要带着喜悦与欢快的心情,与父母携手,同看美丽的彩虹……之后,他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成绩也不断地提高。

然而,我没有就此搁浅,我要把真正的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生活实践。在上课、班级管理中我有意识地给他们适度的“挫折”:对那些学习总是拔尖的学生,让他们尝试一下失败和挨批评的滋味,在对他们的成绩欣赏的同时,也淅淅沥沥下一些责难的小雨。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非常缺少实践的磨难,我们就有意识地增加劳动实践。通过周前集会、升旗仪式、学科教育以及个别谈话等各种方式,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

我的学生渐渐地变得豁达开朗,遇到挫折也能输得起。有一次年级拔河比赛,我班输了,回到教室,李响带头哭,但我知道这是孩子情绪的缓解,我没有打断,也没有评论。很快,他又第一个站起来说:“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成为后人逆境奋起的典范。‘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失败也是我们难得的一笔财富。”很快大家忘掉了不愉快,重新振奋起来。这时,我深深地知道平日潜移默化的挫折教育,正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失的营养,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学生们在农村吃住一个星期,每天都要劳动,最后一天进行十公里的登山远足,李响同学把两个脚的大拇指甲都磨掉了,但是他们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没有一个叫苦的。此时,我心痛着,也自豪着!

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互赠着自己制作的贺年卡。我郑重地说:“我送大家的礼物是——挫折!其实,这份礼物在‘给挫折一个微笑’那次班会后,你们就已经收到了,正是一次次的挫折,才造就了你们今天的自信与顽强……”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读了上述案例,我们不禁想起15年前的关于中日学生在夏令营中表现的争论。1992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在采访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时发现,和同龄的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缺点,比如独立性差、不能吃苦、没有环保意识等等。他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曾担忧,中国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这篇文章引发了持续几年的全国大讨论,15年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再一次给了我们在国际视角下,审视中国学生十几年来变化的机会。研究证明,15年前暴露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尚未解决,有的问题比原来更严重了。比如,中国学生现在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都比以前更差了,原因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大,实践的机会也变得更少。15年前组织的那次中学生野外探险夏令营,现在看来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上述活动放到现在,这样的野外探险夏令营,也可能就根本组织不起来,因为在活动中一旦有学生出事,动辄索赔上百万元,现在没有哪个学校敢承担这么高的风险。可以说,目前我国青少年教育中实践学习、挫折教育实在是太缺乏了。因此,上述案例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时代意义,案例中反映的老师开展挫折教育的经验也十分珍贵。

人生哪有不遇到挫折的,挫折几乎是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如果不能学会如何对待挫折,他就是一个“发育不全”的人。当学生遇到挫折、失败时,作为教师,不可怨天尤人,更不可满不在乎,重要的是与学生共同面对挫折与失败,认真找出问题之所在。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遭遇挫折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要允许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发泄。其次,作为教师,当挫折出现时,还要使自己的认识高于学生,要想方设法抓住契机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努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

本案例通过李响同学想退学事件,叙述了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和方法。老师没有简单的就事论事,不了了之,而是以此为契机,针对学生受挫后心理承受力差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善于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开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别出心裁地解决了问题,使学生内心受到触动,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人生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不要放弃,摔倒了再爬起来,同时思考为什么会摔倒,怎么爬起来,以后如何避免摔倒,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在挫折中磨砺意志,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挫折和失败的磨炼中不断成长。

学生胆怯退缩,怎么办?

小D,男,13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头脑灵活,学习成绩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习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作比较;课上不积极发言,胆怯退缩;面对班里、学校组织的活动总是躲避,即使参加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与其他同学相处时态度冷漠,遇事冷淡且缩手缩脚。同学们觉得他言行很古怪,所以躲避他。他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这是他平时的一贯表现。

一次语文课上,他的胆怯退缩和不自信得以凸显。上课铃声响了,语文老师走进教室。按照惯例,先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听写生字。其实小D课下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但是当老师问:“哪个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写?”他却狠狠地低着头,压抑着内心非常想去的想法,于是机会被别的同学争取到了。他后悔地咬着自己的嘴唇,“小D,你是胆小鬼!”不知道这是多少次责备自己了。接着老师讲授新课《春风吹》。“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各种树,也吹绿了路边的冬青。这句话说得对吗?”老师提出问题以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回小D发誓一定要举手回答。他畏畏缩缩地举起了手,可是刚举了一半又很快地放下,然后用胆怯的眼神偷偷打量着周围。细心的语文老师看到了这一情况,用信任与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并微笑着说:“小D,你来说说好吗?”同学们用惊讶的眼光齐刷刷地注视着小D,只见他迟疑了一下,用怯怯的声音回答道:“不……不对。因为松树冬天是绿的,冬青冬天也是绿的,所以说,吹绿了各种树是不对的。”

哗……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也激动地说:“你真行!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这句话也像春风似的吹进了小D的心里。当教室又响起一阵掌声时,他发自内心地笑了。

胆怯其实无处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通过对近万人的调查发现,大约有40%的人认为自己羞怯、腼腆。另一项由心理学家伯纳多·卡达西组织进行的对1600人的测试表明:羞怯者竟占了48%的比例。所以,我们应该正视胆怯这一心理反应。案例中小D的父母均在外地做生意,由于经济紧张,将小D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成为家庭教育的承担者和与学校的联系者。父母只是每年探望小D两次。现在家庭生活支出全靠爷爷四百多元的退休金,奶奶偶尔摆摆菜摊儿,生活较为艰辛。因此,总是感觉底气不足,比其他同学“矮半截儿”。从小D的表现看,他属于环境(家庭和学校)不良造成的强烈自卑导致自尊心的缺失,自信心的丧失,他总是表现得唯唯诺诺,胆怯退缩。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都有实现自我潜能的能力,在生活中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同样小D也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同学及老师的欣赏与鼓励。但由于不理想的生活环境使他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逐渐形成一种长期困扰其身心发展的不良情绪。另外,随着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与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越明显。但是他摆脱不了低人一等又自以为是的精神痛苦,本打算获得别人的尊重,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小D由于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对学校和班级产生不信任感。同时,又因其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家庭中父爱、母爱的缺乏,他很想加入到学生中来,找到归属,获得承认和尊重,体验成功和自信,但由于受到不合理信念的驱使,他的这些愿望不能成为现实,从而形成了心理矛盾冲突并受到困扰。基本需要的缺失,造成他的心理失衡:每当和同学的亲近行为受到拒绝时,都会给他内心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自信逐步丧失,最后导致心灵的自我封闭。虽说胆怯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防御反应,目的是为了保护自我,但是,这种心理毕竟对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社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教育管理中,教师对这种隐性的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案例中的语文老师对这个问题就处理得很好。她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小D以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为他提供了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帮他树立了自信心。这样的暗示反复出现,就可以使小D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巩固。

接下来具体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学生胆怯退缩的问题行为。

1.争取家长的配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仍以案例中的小D为例。首先应该和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客观地告知家长孩子现在存在的问题,让家长反思一下,平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存在哪些不恰当之处,并及时纠正,与老师密切配合。例如小D的妈妈每天给他出大量的数学练习题,放学回家,除了吃饭就是做题,回家就像钻进了鸟笼一样。通过与老师多次共同座谈,小D妈妈终于明白了:大量的机械式练习只能使孩子步入“单调重复——枯燥厌倦——效率低下”的怪圈,再加上家长一味加压呵斥,久而久之,在恶性循环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导致小D对学习彻底丧失信心,甚至自我封闭,对遇到的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解开了小D妈妈的心结,小D也像解放了一样,常常皱着的眉头舒展了。其实,到这里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2.奉献师生的关爱

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只有科学、理智和艺术的师爱,才能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深深浸入学生的心田。学生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作为老师要尽可能地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无条件地支持、鼓励,帮助他,让他深刻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和关爱。课堂是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重要舞台。因此,教师要立足课堂,细心留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亲切的赞许,都足以让那些胆怯的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信任和支持。教师要把握时机,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特别是在他想举手回答问题但又犹豫时,要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直到他大胆举起手。当他回答正确时,可以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当他回答有误时,也不要批评训斥,用尽可能亲切、委婉的语气告诉他要继续努力。另外,还要抓住课余时间与学生搞好情感沟通。课余时间是师生友好交往、和谐相处、心灵沟通的最好时间。而友好、和谐、民主、自由的班级氛围才会让那些孤独、胆怯、自卑、退缩的孩子感到温暖。因此,教师要时常教育学生:同学之间怎样团结友爱,怎样互相关心,怎样和谐相处,怎样学会宽容别人,怎样珍惜同学之间的友情。在教育其他学生的同时,鼓励小D式学生和同学一起活动、游戏。让他们从中体会老师和同学亲如一家的感觉,让他们不再感到胆怯、无助和孤独。

也许,过不了太久,你就会发现你所面对的学生都那么活泼、可爱而自信!

学生冷漠,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几个教育案例:

案例一

情景一:某老师早上上班,正好遇见以前教过的几位学生一起上学。谁知这几位学生看见迎面而来的老师,急忙把头偏向另一边,继续谈论着他们的话题,对曾经的“恩师”视而不见。

同类推荐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本书是集编导、戏文、导演专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教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演播厅内部现场制作的创作流程,学会现场指挥与调度,掌握“自编、自导、自拍及后期自己独立合成各种类型节目”的基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创意理念、策划和创作能力。《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热门推荐
  • 重生逆袭:废柴七小姐

    重生逆袭:废柴七小姐

    一次任务,月溪明莫名穿越到月府七小姐身上,面对姐姐们的嘲讽和虐待,七小姐能否顺利逆袭呢?
  • 最简初心

    最简初心

    李希,人生中最大的变革就是十五岁那年。陈伟的离去,五个那么要好的朋友各自一方。多年后,杨宸的背叛,顾杰的相伴,林凡的再次出现,疼痛席卷而来。陈伟是我永远过不去的坎,林凡是我心里打不开结……一切的一切,随高考的落幕而落幕。青春亦是如此,荒唐又美丽。
  • 朴灿烈:影后甜妻太猖狂

    朴灿烈:影后甜妻太猖狂

    这是新文也是《天晴》朴灿烈感情线的续写,我家千凝伯贤也是会客串的。女主非圣母,欢脱宠文微虐简介:“池恩熙,脸是个好东西,你要点行吗?”朴灿烈一脸无奈的看着某在外高冷的某女。池恩熙,歌影双栖国际大明星,在镜头前一脸高冷,在朴灿烈面前简直就成了女流氓,“要脸干啥,还得洗?”终于...在某女的狂撩下,朴总裁变成妻奴了。在颁奖典礼上,池恩熙撩了一群男粉丝,事后,朴灿烈狠狠的将她压在沙发上,“我对你这么好,你还给我找情敌,嗯?”她脸颊红红,道“你你你太好...我无以为报。”“以身相许。”闻言,她翻身把他扑在沙发上,道,“等你这句话很久了!”如果有人问池恩熙,朴灿烈哪里好,她只能说,“肾好!”
  • 我是个骷髅

    我是个骷髅

    【100万字下免费,写得多免得多】说说那些年骷髅界的事儿ps:无聊就进来看个百八十章再说啦,相信俺的风格会吸引你的。
  • 记忆里的那一个他

    记忆里的那一个他

    “小女子不才,此经一别殊不知公子心有所属。刚才实在是冒昧打扰还望公子海涵。既然公子有佳人相伴那小女子先走……”语毕她慌忙想要跑开眼眶中的泪水也承受不住情的“催促”缓缓落下。“多年不见姑娘还是未曾改变。心有所属?姑娘既然这么了解在下又何必再跑。”他有力的臂膀一把将她拉进怀中。“我想你了!”……第一回写emmm.不好望体谅.
  • 灵花界上

    灵花界上

    在他眼中的灵花界,就像一朵不会凋谢的花。他没有抱怨、心酸、畏惧、退缩。他知道这个世界剥夺了他多少,迟早都要连本带利还给他。看,世界碎了,谁能说命里的东西大不出这个世界呢?
  • 近代仙侠怪异录

    近代仙侠怪异录

    仙侠隐当代,都市露怪诞。福泽有缘人,除魔还平泰。
  • 正邪天下

    正邪天下

    一段师门恩怨引出一场天下动乱。武林之争始于绝世奇人空灵子所创“天平六术”。空灵子六位逆徒横行江湖,扰起一场血腥风雨。两位神秘少年便在这风雨江湖中同时崛起,各凭绝世智谋在武林中卷起一股狂潮,心怀圣意者,却魔缘不断,而心怀邪念者,却机缘连连,更统一邪道与正道相持不下,然而,自古正邪不两立,他们终因不同的信念而决战武林……
  • 门窄路长集

    门窄路长集

    本书分宪法与行政法篇、刑法篇、刑事诉讼法篇、民商法篇、知识产权法篇、法理与国际法篇五个部分。
  • Under Western Eyes

    Under Western Ey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