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400000009

第9章 智慧地处理问题(3)

初二(5)班是全校闻名的乱班:课间你追我撵,你喊我叫,人仰马翻,桌子倒椅子歪,乱得像马蜂窝;课上淘气鬼时不时闹个恶作剧,不是这个女同学的辫子被系在椅背上,就是那个女同学被毛毛虫吓得哇哇叫。任课老师硬着头皮来,带着满肚子气去。曾有几位老师被气得辞去了班主任工作。这回学校领导下狠心,把任毕业班课的我抽出来带这个班。因为学校领导认为我有20多年教龄,又是个优秀班主任,理应接手这个乱班。

上课铃响后,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室里很快就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好奇地注视着早已站在教室门口的我。那几个全校有名的淘气大王也异乎寻常地安静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似乎在等待什么。我慢慢地走向讲台。忽然不知为什么,脚下一滑,摔了个仰八叉。“哈,哈,哈……”几个学生首先大笑起来。“哈,哈,哈……”不少学生也随声附和。我低头仔细一看,原来地下有块西瓜皮,显然这是个陷阱。我不禁气撞心头,想大声呵斥,随即又想: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恐怕正中淘气鬼的下怀。可是怎样下台呢?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于是我慢慢地站起来,慢慢地走到讲台旁,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就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课:一个人可能摔倒,但他仍然可以再站起来!”那笑声早已消逝,教室里出奇地静。顿了顿,我又借题发挥说:“在人生道路上,不会没有崎岖,跌倒在所难免。跌倒并不意味着失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获得成功。”在我动情的话语中,全班鸦雀无声,接着是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那几个搞恶作剧的淘气鬼也不好意思地鼓起了掌。我知道自己的一席话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我看到了班级的希望,也倍感欣慰地笑了。经过反复努力,这个班旧貌变新颜,甩掉了“乱班”的帽子。

偶发事件是指在没有思想准备时而发生的出乎意料的往往令人难以应付的事情。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难免遇到偶发事件,特别是面对下属的领导者、面对观众的表演者、直面对手的外交家……都常常会遇到一时难以想出良好对策的偶发事件。处理得好,可使人绝处逢生、转败为胜,甚至会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青少年活泼好动、聪明敏捷,他们制造的偶发事件常常会让人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教育素养,掌握教育机智。苏霍姆林斯基曾疾呼:“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在偶发事件面前,班主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活动听从理智和意志的节制,不能任其自流。在偶发事件面前,要不惊不乱,不能以硬碰硬,而是开动脑筋,转移矛盾,借题发挥,机智地避免冲突,巧妙地应付令人尴尬的局面,转败为胜,从而开创新的局面。处理偶发事件确非轻而易举,更需要班主任们讲求工作方法,运用艺术手段。

“幽”学生一“默”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有一次体育课和学生一起踢足球,我正要带球过人,一个学生上来就是一“铲”,球被“铲”飞了,我也给“铲”倒在地,小腿上的皮擦掉了一块。当时,我的火气腾地一下就上来了,心想:你小子连老师都敢“铲”,今天非要好好调教调教你。那个铲球的学生见我疼得龇牙咧嘴,眼睛恶狠狠地看着他,早已吓得手足无措。

看见学生诚惶诚恐的样子,我忽然觉出自己失态的不宜。球场上彼此是对手,他能“铲”别人,为什么不能“铲”老师?说到底,还是把教师神圣不可侵犯的毛病摆到球场上来了。想到这里,我从地上爬起来,对那个学生说:“你这一‘铲’有水平,不过,没什么,合理碰撞嘛!”听了我的话,学生释然笑了,我也为自己以幽默化解窘况的明智而欣然了。

这件事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因为,按照许多人的理解,老师的为人师表应该和“威严”划上等号,而这“威严”又常常表现为一种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难以接近的“神圣”。具体而言,就是在学生面前总是标准的公文式语言、严肃而紧张的表情,端庄却古板的举止,其结果是: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耗子见了猫,连气也不敢多喘一口。时间长了,无形中就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一位同事曾这样向我慨叹他的苦衷:学生见了我总是头不敢抬,手不敢动,话也不敢说,如果得到我的“恩准”可以走了,就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彼此都觉得很累。他说这种“累”在课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常常是他口干唇焦地在上面讲,学生大眼瞪小眼地在下面听,偶尔的一次提问会让学生惊得六神无主,回答问题的语言自然就是结结巴巴、不得要领。这样的课堂气氛表面上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但实质上却并没有什么效果。他还向我讲述了一件让他异常尴尬的事情:有一次几个学生正在教室的走廊里热火朝天地谈论着什么,见他走过来,忽然鸦雀无声,噤若寒蝉,好像来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怪物,让他很下不了台。

看到同事一筹莫展、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我对他说:“为什么不‘幽’学生一‘默’呢?”

前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应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幽默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使人们的交际变得更顺利、更自然,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自然也包含在内。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幽默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使你在遇到猝发事件时,能保持心理上的稳定,从而确保你能冷静地、合情合理地对自己面临的状况或事件做出正确和恰当的处理,这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一场冲突正在酝酿或处于萌芽时,恰到好处地说几句幽默风趣的话能缓和紧张的气氛,使剑拔弩张的情绪平稳下来。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老师在学生的眼里变得通情达理,可亲可近起来。

幽默在偶发事件发生后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更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不少老师总是习惯性地用斥责或惩罚的办法来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板起脸孔训人。坦率地说,这是不高明的或者说是很蠢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更加疏远老师。高明的老师更多地是对学生进行善意的“嘲讽”,使他们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而不是让学生老是担心受处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男生,往往喜欢炫耀自己的大胆,特别是在同学们面前,他们有时会故意破坏规定或以异常行为来激怒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如果一味采取“硬碰硬”的训斥方式,有时只会使他们变得更强横,甚至蛮不讲理。因为他会错误地认为,这是对他胆量的“考验”,并且也正是他表现自己“什么都不怕”的大好时机。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幽默,即以影射、讽喻、双关的方式,轻松的口吻,指出他们行为的乖张和不通情理之处,在善意的嬉笑声中让他发觉,他的这种“英雄行为”只是使他处于一种可笑的境地。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僵局,而且可以使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可取的,进而使学生与老师的隔阂逐步化解,为师生双向交流打开通道。譬如大部分老师都碰到过学生上课“起立”时没站起来或站不好的情况,假若老师对这种事情进行严肃的批评,非但耽误了时间,也将影响下面的授课情绪和课堂气氛。如果老师能在这种时候言简意赅地“幽”学生一“默”,如对没站起来的学生说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对站得不好的学生说一句“我们班除了四十三分之一的同学外,都初步具备了军人的风度”什么的,让学生在笑声中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受到教育,这无疑是极其聪明而又高明的做法。

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担心自己的幽默会让学生对老师得寸进尺,肆意妄为。更多的时候,我们正是缺少这种幽默、缺少一种含笑的批评。脸板得时间长了会僵化,严肃得久了教育会失去力量,我们在端庄肃穆之余,还需要巧妙地“幽”学生一“默”。

缄默有时也是一种好方法

有位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一次,我和他讨论对调皮儿童的教育问题,他讲道:

“对调皮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面对面的谈话,讲清是非,提高儿童的道德认识。但有时,又不能这样做,你找他谈话,他不来,你硬让他来,他把嘴一闭不讲话,成心气你,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缄默’。‘缄默’可以认为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教育手段。”

王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我上语文课。我讲得正带劲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候,教室的门“砰”地被踢开,进来一个歪戴着帽子的学生。他是我班外号叫调皮大王的刘小飞。同学们哄堂大笑起来。刘小飞得意地背着手,傲慢地、大摇大摆地向自己的座位走去。我没有批评他,因为我知道这时批评他,他是不会接受的,况且这时批评他会打乱我的教学计划。我轻轻地向同学们做了个手势。同学们静下来了。我继续讲课。下课后,我找到了班长、学习委员。我问他们上课笑什么,他们回答说是刘小飞逗他们笑的。我说:刘小飞迟到了,还表演恶作剧,扰乱课堂纪律,见到这种情况不气愤,还笑,应该吗?班长和学习委员知道错了,低下了头。我要求他们回去分别和同学们讲一讲,以后见到这种情况不要笑了。

第二天,我又给学生上语文课,发现刘小飞的座位空着,我意识到刘小飞可能又要表演了。果然,正当我讲得带劲儿的时候,门“砰”地开了,刘小飞进来表演了,但出乎他的意料,没有一个人笑,刘小飞的脸刷地红了。他低下头,悄悄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第三天,我给学生上语文课,刘小飞没有迟到,而且听讲很认真。以后,我上语文课他再也没有捣乱。

后来有人问王老师:“您并没有批评他,他是怎样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的呢?”

王老师说:“道德品质的形成,如同掌握知识一样,也离不开认识。道德认识就是人们对行为的是非、善恶的理解与评价。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最初是在别人的评价影响下形成的。学生在彼此的行动中产生了道德评价。这样影响到学生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刘小飞看到或听到一些同学出洋相气老师的事,觉得很好玩,想试一试。第一次表演,引起同学大笑,觉得很得意,但仍不满足,因为没有把老师气发火。第二次表演,没有一个人笑,也没有把老师气发火,没有达到目的。他觉得很尴尬。刘小飞从尴尬的境遇中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从后来刘小飞和我的谈话,了解到我的分析是正确的。”

这位王老师是睿智的,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值得班主任们在遇到偶发事件时借鉴。

同类推荐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五十多年里,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地位、功能及素质要求也不断变化,并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发展为研究主题,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回顾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使我们对中西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其次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专业素养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任务和专业素养结构;最后论述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广播经营战略研究正文

    本书从经营战略理论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经营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符合我国广播发展实践的经营战略。同时,对我国广播经营实践中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广播经营的伦理规范。本书对我国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传媒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档案信息检索

    档案信息检索

    本书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档案信息以及相关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尤其关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检索的现状与实施。
热门推荐
  • 喜欢你的星空

    喜欢你的星空

    某个背影,某个眼神,某个笑容,某个声音是否会让你想起某个人?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对于乌龟来说,生命很长,对于蝴蝶来说,生命很短。有些故事,在这里慢慢诉说……那些回不去的青春,那些年少轻狂……
  • 透过五指的光芒

    透过五指的光芒

    他们或许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你相信,你可以发现他们其实只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无关生活法则,只有随心
  • 婉玉and若冰,闺蜜甜心

    婉玉and若冰,闺蜜甜心

    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姑娘走在了一起,演绎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 裸变之学生时代

    裸变之学生时代

    汪路远,平凡县城的一个平凡孩子,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却不知为何有了种种不寻常的地方,有亲情的牵绊,有爱情的追求,有痴情的伤心,有复仇的迷惘,有嫉妒的惨剧,也有幸福的温暖。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后呢,性善还是性恶,无法捉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永远在变化,赤裸裸地变化无时不在,只有盖棺,才有定论!
  • 陌生人,爱人,陌生人

    陌生人,爱人,陌生人

    “喂,喂!听到没!子曰说过三思而后行啊!”“别说话”他一把她按到墙壁,“当我女朋友”“不要!我可是有节操的人”“由不得你”泪会风干,伤会结疤。路还长,不要怕,我们终将独自成长。
  • 左右的相遇

    左右的相遇

    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原来左边和右边终究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无论我多努力的从右向左,你永远都在我的左边。李左闻今天结婚,听他的朋友告诉我:“他结婚了,你知道吗?”然后他朋友也沉默了。他问我:“要去参加么?”我说:“去吧说好要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不是吗?”那天艳阳高照,阳光好的让人有点想流泪。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对他说:“如果有一天你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我一定会穿着一身洁白的裙子去参加你的婚礼。”司仪问你:愿意么的时候。我在下面说:“我也愿意。”原来曾经说过的天长地久不过是过一天算一天而已,我秦右熙曾经爱过你整整一个青春。
  •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哈佛大学是古老的,但却是充满活力的。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么呢?哈佛校长洛厄尔有一番精辟的高论,他说:“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所大学所关心的。哈佛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它热切地追求这两件事物;它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变化,但目的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 西藏风俗记

    西藏风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过界

    爱过界

    传媒大学毕业青年程俊松机缘巧合成了当红韩流组合thebeat的专职助理,本就喜爱KPOP音乐和对韩国娱乐造星能力钦佩,很幸运的就这样进入了韩国娱乐圈,开始艰难的成长之路,和一段越过了界限的爱恋。
  • 传奇制造

    传奇制造

    一个现代的平凡上班族,因为不知名的原因一觉睡到了异界。本来只是想平平凡凡的在这个奇怪的世界了此残生,却又由于环境的逼迫,开始重视并提升自身的力量。本想只凭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奇怪的世界自保,却又因为其他人的关系而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后虽然寂寂无名的消匿,但受其恩惠的人,都在这个世界上铸就了一段传奇。如果觉得本书不错,请帮忙向朋友推荐;如果觉得本书差,欢迎在讨论区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