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03

第3章 文学(2)

孔子做过“儒”(从巫史中分化出来的职业,任务是在贵族人家举办婚丧祭祀等活动时担任“相礼”),也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管理牛羊畜牧)。孔子无常师,古代自学成才第一人。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首创私人办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收徒讲学直到终老。据说孔子有弟子3000人,贤人72。孔子办学的成就,使他赢得了社会声誉,引起鲁国贵族和政府的重视,51岁时出任鲁国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宰,不久又出任大司寇(掌管刑狱)并“行摄相事”(代理宰相),很有政绩。由于当时鲁国政权由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3家贵族把持,孔子与他们在政治上时常发生冲突,55岁时愤然辞官去职,带着几十名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希望得到“明君”的任用。奔波之旅吃了不少苦头,在匡地被围困5天,在郑国与弟子走散,在陈国断粮7日,“惶惶如丧家之犬”,孔子的希望落空了。68岁时他回到鲁国,除了继续讲学育人而外,致力于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直到73岁辞世。

雪夜访普图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剧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两千年前司马迁最先为孔子树碑立传,在《史记》中写了《孔子世家》。破例把孔子列为“世家”,盛赞孔子的伟大人格与历史贡献:“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同时司马迁还写了《仲尼弟子列传》,使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名垂史册。

孔子所创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在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系中有“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等不同的“爱人”内容。又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爱人”原则。“爱人”首先“自爱”,这是“仁”的主要内涵。“仁者,人也。”人应当通过“修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成为“君子”。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过勿惮改”,“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固穷”,“君子务本”,“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君子成人之美”,“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当仁,不让于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见利思义”,“朝闻道,夕死可矣”,“杀身以成仁”。如此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修养,每个人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是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社会就和谐了,人间就充满了爱。“仁”用于政治,就是“德政”主张。孔子主张文德教化,用和平手段使人服从,反对暴力。

孔子的思想极富理性思辨和人文精神,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全人类。20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在巴黎聚会,会议主题是“面向21世纪”。197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以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堪称“师表”,语言诙谐富于生活气息,多用比喻而有哲理性,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言简意深,引起人们无尽的思索,遂成格言警句流传后世。

孟子施政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父孟激,字公宜,早逝。由母仉氏培养教育成人。《韩诗外传》载有孟子母亲“断织”、“买东家猪肉”、“不敢去妇”等事,刘向《烈女传》载有“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宋人王应麟编著《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权威代表人物。后世以孔孟并称。

孟子为了实行他的政治主张,曾经游说齐宣王、梁惠王,皆不见用。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主要记载孟子的言论和活动,表达孟子的政治主张。

孟子主张“仁政”,与孔子提出的“德政”一脉相承。其基本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实行一夫授百亩田的小农经济,宣传“王道”的民本思想。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告诉梁惠王说:“仁者无敌。”告诉齐宣主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具体措施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把古代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孟子还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四端”,皆与生俱来,人人都有,他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是有意义的。但是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是有负面影响的。

孟子好辩,文章论据充分,方法恰当,推理逻辑缜密,气势磅礴,笔锋犀利,文中流动着浩然之气。同时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论辩的说服力。有时只用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缘木求鱼”来说明问题;有时讲一个情节。如“五十步笑百步”、“日攘一鸡”来讲道理;有时用寓言故事发人深省。如《孟子·离娄下》所讲的寓言: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得满嘴流油、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妻子问他和什么人在一起吃喝?他说全是有钱有势的人。于是,他的妻子把他说的话告诉了他的妾,并提出了自己的怀疑,决定跟踪丈夫,看看他究竟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晨起来,妻子尾随在丈夫后面走,走遍全城,没有一个人站住跟丈夫说话。最后丈夫走到东郊外的墓地,到扫墓的人那里乞讨残菜剩饭吃,不够吃,又东张西望地到别的地方乞讨——原来这就是丈夫吃饱喝醉的方法呀!

齐人的妻子回到家里,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终身依靠的人,如今他竟是这样无耻。”妻子和妾咒骂着丈夫,在堂屋里抱头痛哭。丈夫还不知道,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吹胡子瞪眼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某些人所用的乞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不让他的妻妾感到羞耻而哭泣的,实在太少了!

孟子的寓言情节曲折,人物惟妙惟肖,讽刺尖锐辛辣而不乏幽默情趣,文采焕然,直令后人拍手叫绝。

老子非常道

老子(约前580—约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史记》有《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守藏史。熟悉各种典章制度,通晓上下古今之变。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流传至今的《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是战国时楚国人环渊收集整理的,分上下篇,共81章。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迄今发现的最古抄本。

如果说孔子教人博学,那么老子则教人智慧。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所谓“道”是混沌未分的,是原始的,永恒运动的,不可感知的,无名无形的,先于天帝的万事之宗。万事万物皆由“道”生。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他认为事物都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并且是互相转化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识事物要“静观”、“玄览”。就是说,认识个别事物要一个一个地考察,认识事物总体发展规律要用深远的思想去审察。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主张清心寡欲,绝巧弃利,绝圣去智,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反映出中国古代小自耕农的幻想,是古代小自耕农自发的原始共产主义心理的自然流露。

《老子》一书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语言特别简括精练,多用对偶和比喻,其中许多论述都成了格言、警句。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方无隅,大器晚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为之于有,治之于未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功遂身退”、“宠辱若惊”、“知其雄,守其雌”、“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大巧若拙”、“无为则无不为”、“出生入死”、“不敢为天下先”、“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等,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启迪人们的智慧。可以说,中国人的智慧莫不源于老子,不了解《老子》便无法解读中国文化。

逍遥游

庄周(约前369—前286)又称庄子。道家学派的重要学者,中国古代杰出的散文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宋国荥(今河南省商丘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曾任蒙漆园吏。楚威王听说他贤能,聘他为宰相,不干,终生穷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略载其事,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推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7篇为内篇;《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15篇为外篇;《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11篇为杂篇。传统认为内篇是庄子的作品,外篇和杂篇兼有庄子的门徒或后学所作。

庄子的思想源出老子而有所发展,认为“道”是宇宙的总根源,一切皆由“道”而来。主张“绝圣弃智”,使社会回归到“愚而朴”的蒙昧时代。他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所谓贵贱、大小、有无、是非、荣辱、生死的判断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人们采用的标准不同,因而他抹煞事物的界限。“齐万物,一死生”。在人生方面,宣扬养生,全身,追求“无用之用”的同时又宣扬人生如梦、乐死厌世的观点,玩世不恭。妻子死了,“箕踞鼓盆而歌”,貌似“达观”,实则苦闷中寻求自我超脱,企图进入所谓“逍遥游”的境界。庄子对现实不满,蔑视礼法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骂诸侯是窃国强盗:“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统治者不仅窃取了权位,连仁义也偷去了,成了他们利用的工具,这种认识是深刻的。其愤世嫉俗的情绪对后世进步文人影响很大。

庄子的散文,大都由寓言构成。庄子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同他们“庄语”,因而“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他用随机应变地直接辩论所谓“卮言”、用某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所谓“重言”、用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或借事物说事的所谓“寓言”来表达他的思想。这是很特殊的。庄子寓言多为虚构的神话故事,甚至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生物、无生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风、云、髑髅、蛙、鳖、魍魉、河伯、海若等都鲜活如生,妙不可言。有的寓言类似小说,虚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行动、有对话、有肖像、有表情描写,构思奇特,普遍带有浪漫色彩。

《逍遥游》写鲲鹏变化,超乎寻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他寓言“触氏蛮氏蜗角之争”(《则阳篇》)、“庄周梦蝶”(《齐物论》)、“凿破浑沌”(《应帝王》)、“庄子枕髑髅”(《至乐》篇)都“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富有浪漫的情调、幻想的色彩”。《徐无鬼》中写“匠人运斤成风”栩栩如生:“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匠人运斤成风神采飞扬,而写大鱼吞钩,则海动山摇。《外物篇》写任公子钓鱼,“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之象绘声绘色。不仅如此,庄子还因事譬喻,随物赋形,使抽象的议论往往形象感人。《胠箧》通篇放在比喻的框架内立论和论证。人们为防小偷表现出的智慧,却帮了大盗的忙,比喻圣人的智慧同样帮了窃国者的忙。于是把天下大乱归罪于圣人,从而得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结论。其中用“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作比喻,将道理讲得令人信服。庄子形容马的喜怒则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形容人生短促则用“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用寓言、用比喻抒发情感,或爱或憎,或褒或贬,批判强烈,讽刺辛辣。惠子与庄子是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要取代你的宰相职位。”惠子很害怕,在梁国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去见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您知道吗?那个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非梧桐树不落脚,非竹子的果实不吃,非甜美的泉水不喝。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这时刚好飞过来,瞄头鹰仰着头叫喊一声:‘哧!’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这则寓言喻中设喻,耐人寻味。猫头鹰得个腐烂的耗子以为宝贝,怕高洁的凤凰去争夺,怒气冲天地高叫,写出鄙夫患失之态。猫头鹰以小人之心度凤凰君子之腹,世道人情可见一斑。庄子表示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同时对那些尸位禄蠹给予了无情的嘲笑和讽刺。

可以说,庄子散文神奇怪诞的幻想、强烈的批判精神、汪洋恣肆的文风、自然流畅的语言、和谐的声韵,在中国先秦诸子散文中成就是最高的。

荀况与《劝学》

荀况(约前325—约前235)姓荀名况。时人尊称荀卿。因荀、孙音近相通,又称孙卿,孙卿子。后人尊称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今河北南部和山西一带)人。《史记》有《孟子荀卿列传》。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位代表人物,儒学大师。齐威王、宣王之时,游学稷下,在先生中“最为老师”,前后3次居列大夫之位。担任稷下学宫祭酒(学术领袖兼学宫主事)。齐襄王死后,荀子离齐入秦,不用。回到赵国不久又一次到齐国,受到谗臣攻击,于是离齐至楚。楚考烈王八年,荀子被楚相春申君黄歇任用为兰陵令,后来春申君被李园所杀,荀子也被罢职,于是在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定居,发愤著书数万言。年约90岁卒,葬于兰陵。世传《荀子》32篇。

同类推荐
  •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历史文化(10)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九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婚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通过传说、历史典故、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各地遗留婚俗等方面对婚俗文化加以解读,给读者呈现了一幅鲜活生动却又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中华婚俗文化风情画卷。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热门推荐
  • 洪荒阵道

    洪荒阵道

    一个小人物的洪荒游历,不争霸,只求长生和自由一个热爱阵法的修炼菜鸟的成长史
  • 友情之夏

    友情之夏

    友情破裂,重重难关,美色,挑拨?最后到底会怎么样呢?
  • 凤凰涅磐,独宠狂妃

    凤凰涅磐,独宠狂妃

    “凤女现,天下变,帝王出,天下合”三千世界,唯吾独尊,五千星宿,凤星闪耀——她,人尽皆知的无一是处的草包三小姐,一朝惨死,当睿智的眼眸代替昔日的懦弱,当蒙尘的珍珠散发光彩,当睿智狂傲的她,遇到冠绝当世的他,俩人将擦出怎样的花火?强强联手,谁与争锋?
  • 那年夏天那年

    那年夏天那年

    她与他再次相遇,不知为何他冷眼相对,他和她的闺蜜走在一起,她选择祝福,几年后,归来时,闺蜜又杳无音信,他却苦苦纠缠,这是......
  • 昆仑太神奇

    昆仑太神奇

    哪怕传说在我手中终结!哪怕神魔在我剑下湮灭!哪怕这世界太神奇,要我面对一切!无所谓!我本逍遥!
  • 修真十书武夷集

    修真十书武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血

    邪血

    没有了经脉又如何,以心血纹身代替经脉,没有丹田又怎么样,以心为基,开辟血海,照样修炼,什么天才、鬼才,在我面前,什么都不是,攻击力比不上你们又怎么样,老子以恐怖的恢复能力耗死你,本座邪神,且看我如何傲世天下!
  • 穿越:孤本红妆

    穿越:孤本红妆

    被流放的异时空的夏凌天来到了科技水平还处于农耕时代的大夏国,醒来却是成了女扮男装的小皇帝,诶诶!不对,这群不是自家老乡吗!炼钢,做武器,设计机械,改良种植方式,夏凌天和自己的小伙伴一步步把自己的国家带上巅峰!
  • 都市超能邪少

    都市超能邪少

    凌墨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在一次外出,偶遇一位神秘老头,老头将一枚玉佩交给他,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寒衣冷上

    寒衣冷上

    阴差阳错的世界中,许多事出乎我们的意料,或许该庆幸,因为我们经历了两次人生。一次存在于现实之中,一次游离于现实之外。传说中这世间并没有神魔,神魔乃是伴随着无数生灵或邪恶或善良的愿望凭空产生的,因此也可以称呼为伪神伪魔。伪神统领人、仙,伪魔统领妖、兽。双方相互争斗,导致六界很不安生。终于在一个名为血手的组织下推翻了伪神、伪魔的统治。人间重新演化出了生灵,血手也改名为天人族带领人间生灵生存、繁衍。可是伪神却唆使一部分人类叛变,让他们居住在了仙界之中。在伪神的控制下仙界终于拧成了可以同天人族对抗的强大势力。最终天人族圣皇作古,圣女不知所终。伪神再次控制人间的计划就要实现了,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