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3900000027

第27章 中医中药(13)

谈起灸法我们先要从火说起,原始人类对火的发现、有关取火的发明及对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有重要意义。火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御寒,使人类减少因风寒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和长期居住在黑暗潮湿处所导致的寒湿病;可以防御野兽的侵袭,加强自卫能力,减少与猛兽搏斗而致的外伤性疾病;可以使人类由食用生食转为进食熟食,减少肠道传染病、消化性疾病、寄生虫病及其他有关疾病的发生;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程度,促进人体的发育,提高人体素质,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而更重要的是为灸法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早在几千年前,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篝火驱赶野兽时,有时可能会被溅出的火星灼伤。当溅在患病的原始人身上时,这种局部的烧灼减轻了某些疾病的症状。多次反复出现这种情形,久而久之,就使人们受到启发。他们开始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干枯的植物茎叶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

艾叶,别名艾蒿、灸草、狼尾蒿子。为菊科植物艾,或同属植物野艾的叶子,于春、夏季采摘,阴干或晒干,去掉绒毛,粉碎贮备。艾叶含挥发油和芳香油,并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多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泛酸、胆碱,以及维生素B1、B2、C等。性味苦辛、温,无毒,有理气血、治菌痢、逐寒湿、安胎、止血等功用。艾叶具有易于燃烧,产热持久,气味芳香,不易脱落,资源丰富,便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艾灸按治疗方法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及温灸器灸等。“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艾条灸”包括温和灸、雀啄灸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施灸,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当今,艾灸疗法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它简、便、效、廉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人们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人体抗病能力,以抵制病邪的侵袭。《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中老年人多阳气衰退,应宜施艾灸起到补火助阳,振奋精神的作用。

鲍姑,名潜光,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约生于永嘉三年(309)一个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亲鲍靓亦名静,晋代道教徒,字太玄,原籍东海(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约生于公元260年。鲍靓,“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学兼内外”。多次奉命征战,官升至黄门侍郎,南海郡太守。当时带着他的独生女潜光。也就是世称的鲍姑,赴广东南海上任。鲍姑从小就深受道教的影响,随父亲学道学医,通晓医术、炼丹、修身,对医学钻研甚深。曾有诗赞颂:“越井冈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峋,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妙不疗贫,蹩辟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求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年春。”诗意大概就是鲍姑行医采药,其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医术精良,擅长灸法。她是采用越秀山脚下漫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绒施灸来治疗疾病,并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天下。因此。后人称此红脚艾为“鲍姑艾”。

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容边照边淌泪。鲍姑上前一看,见她脸上长了许多黑褐色的赘瘤,十分难看。乡亲们因此都鄙视她,排斥她,没有想娶她的男人,不能出嫁,因而顾影自泣。鲍姑问清缘由,即从药囊中取出一些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不久,通过鲍姑的灸治,姑娘脸上的疙瘩全部脱落,看不到一点疤痕,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她干恩万谢,欢喜而去。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体会到她的灸法独特,医术精湛。但遗憾的是,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后人认为,她的灸法经验可能渗入到他丈夫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

近年来,随着鲍姑艾灸的神奇故事及人们对艾灸疗法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灸在临床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理伤续断的中医正骨

在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早在2000年前,中国的医师们就掌握着一种神奇的技术,不用透视、不用开刀,单凭双手触摸皮肤就能判断骨折的情况,同样也只使用双手,就能治愈骨折,这就是中医正骨。这种神奇的古老医术,火眼金睛,解读人体的奥秘,妙手仁心,书写生命的奇迹。

相传在北宋元丰三年时,神宗腰腿疼痛,找了很多良医,也用过许多仙丹,但时经三年依旧不愈,而且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他常说,老天不保佑我,除非华佗再世,否则我的病就不会好了,只有等死。有一天夜里,他梦到一位白眉银须的老人,对他说道:“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伊水河畔,王氏梦献,可解汝疾。”说完就消失了。神宗很高兴,醒来后,急忙派人找到王梦献。王梦献来到宫中,在床前边和神宗边说笑边在神宗腰部一摸,竟然使疼痛少了许多,三天后,就不再疼痛,经过七天的治疗神宗就可以像原来一样的走路。神宗非常高兴,为王梦献题一匾——“华佗再世”。王梦献告老还乡之后,一天,一位老农大哭来求诊,说自己没有病,特意为鸡来求医的。原来,老农在山坡耕种时,看见一只野鸡,就用石头把鸡腿打折,抓着了它。邻家恶霸却说这只鸡是他养的,非要老农赔这只鸡,还非得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否则就要赔一两黄金。王梦献听后很生气,答应为鸡治病。他随即将鸡提起,在折腿上一捏,随手向空中抛去,只见那只公鸡扑扑翅膀竟活蹦乱跳地跑了起来,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这就是神奇的中医正骨。

其实,早在先秦时代,正骨术就已经出现。在周代,骨折就有了专用医学术语——折疡,在医疗分工上也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那时,治疗骨折的手段还相当直观:在骨折发生后,用双手硬生生地将骨折掰回原位,并使用竹板固定。在秦汉时期才形成了正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继而世代传承。《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述了不少治疗金创、骨折的药物。晋代葛洪曾经广泛的搜集民间的秘方、验方,撰写成《肘后备急方》,在此书中总结了一系列的骨折急救方法,指出:“包扎的时候,可用竹片夹裹,……千万不能让患处转动。”又提到:“裹缚疮口,要用旧布,要扎的不松不紧,像系腰带那样最好。”这说明在我国晋代,中医已经掌握了用小竹片夹缚治疗骨折的先进方法。

隋唐时我国诞生了现存最早的中医骨科学专著——《仙授理伤续断方》。这部书全面地总结了以往的治疗经验,针对骨折损伤的不同情况,提出整复手术的十大原则,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到了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危亦林为中医正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骨伤科的发展又添上了辉煌的一笔。危亦林,江西南丰人,元代著名医学家。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将历代的著名方剂和经验良方进行总结编撰,用了十年的时间,编写了《世医得效方》一书。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正骨术的内容,如骨伤整复等。书中论述了四肢骨折和脱臼、脊柱骨折、跌打损伤、箭伤等及其治疗手法,并记有多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对脊柱骨折最早提出采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他还主张骨折复位前先麻醉,倡导“十不治症”等理论,开创骨科损伤预后诊断的先河。他对中医正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骨伤科治疗的内容,而且为后来骨伤科的全面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明代,在太医院中把“折伤科”改为“接骨科”,进一步从伤科中把正骨科分出来,反映了正骨科的发展。这一时期关于正骨科的著作明显增多,其中著名的有薛立斋的《正体类要》、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等。到了清朝,我国正骨科的成就更加辉煌,成书于清乾隆七年的官修医书《医宗金鉴》,对清以前我国正骨学科做了最全面的总结,其中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手法有拔伸、旋转、屈伸、横挤、分骨、折顶、回旋、纵压、分筋、拨络、理筋、弹筋等12种,每种手法都有其适应证。但是由于绝大多数有移位的骨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复合的,所以就必须同时采用几种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不管怎样,其目的就是要纠正移位,使骨对合,最后再用小夹板外固定。使病人的骨伤得以愈合。

其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这种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动静结合原理,既有固定局部伤肢的作用,又不严重妨碍肢体的功能活动,就在固定又不完全固定两者之间恰当地解决了治疗上的矛盾,对骨折愈合十分有利。比如说,前臂骨折后用小夹板固定,这样既能很好地稳定骨折端,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骨折愈合的同时功能也随之恢复。如果采用石膏固定,超过一个月以上,尽管骨折愈合了,但关节有可能发生僵硬,其功能恢复很慢。

源远流长的中医正骨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损坏少、副作用少,甚至可以说是无损坏、无副作用,以“不开刀、不吃药、康复快、花钱少”为特色,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可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关节脱位、小关节功能紊乱、软组织挫伤,以闭合治疗为主。它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实,确实行之有效,是中医骨伤科的精髓,是中医宝库中的珍宝,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00年的历史中,中医正骨这项朴素的技术代代传承,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骨伤的中医正骨手法开始渐渐成熟起来,同时,形成了技术特点自成体系的正骨流派,使中医正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清末政权动荡,中原征战连绵,一直默默生存的正骨奇术再次繁盛起来,一时间,出现了天津苏氏、福建李氏、北京双桥老太太等正骨高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河南洛阳平乐的郭氏正骨。传说50多年前,千年古刹白马寺附近平乐村的郭祥泰得异人传授正骨术,成一代名医。郭祥泰得正骨医术,传说有三:其一是师从洛阳道士祝尧民;其二是受业于孟州同姓道人郭益元;其三是得传于路经平乐的武林高僧。郭祥泰之后,郭氏子孙不断努力,平乐郭氏正骨,逐渐成为一大学术流派。50多年前,“郭氏正骨术”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女士,将祖传秘方献给国家,并创立了中国第一所正骨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今天,全国中医正骨界的骨干名医,70%都是“平乐出身”。

但是中医正骨也有令人感到遗憾和不足的地方,这是因为正骨术往往是具体而又微细的手法操作,难于用文字表达,只能靠老师口头传述:再加上在封建社会里正骨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他们生活在民间,为自身和后代着想,往往只传儿子不传外人,严重影响了这种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正骨术,经历代人民的创造发展和正骨医家不断地归纳总结,依旧如百川归海,终于形成了独立于世界医林的中医正骨学,不论是理论上的前沿,还是手法上的高明,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推拿

中医推拿疗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华祖先就在与野兽搏斗中或劳动中,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使推拿这一起源于人类自卫防御本能的自发医疗行为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早期的医学手段。《史书》记载,黄帝时期的名医俞跗就将“案抚”这一古代推拿技术应用于临床。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推拿也有所记载,那时称为按跷,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疗法。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女巫医为人按摩治病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思想,并对推拿治疗疾病有所记载。在命名上,当时已将用手法抑压和揉扶的疗法称为“按摩”;将使患者屈伸手足、呼吸俯仰的疗法称为“导引”、“跷引”,两法合用,称为“按跷”、“挢摩”。《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推拿疗法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按摩术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我国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著作《黄帝岐伯按摩》10卷,在推拿史上有很大影响。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晋唐时期前后近700年,推拿按摩已发展到鼎盛阶段,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这一时期的《诸病源候论》和史称三大方书的《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集中记载了按摩术在这一时期的杰出成就。按摩成为宫廷医学教学的四大科目之一。《唐六典》介绍了按摩可以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大大拓展了按摩的应用范围。此时。我国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医学知识与技术随中外交流的扩大,远播海外。

宋元时期按摩术受到严重阻碍。宋代太医局取消隋唐以来宫廷教育中设置的按摩科。尽管如此,以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为主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仍记载了宋代医家在按摩上所取得的成就。这时期很重视手法分析。

明代,是中国推拿发展史上的第二个盛世,太医院又重设按摩科。在小儿推拿方面初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公元1601年,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问世,小儿推拿作为推拿学科的一个分支已经形成,并在辨证、手法、穴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此外,这一时期首先提出“推拿”这一学科的名称。

清朝,虽然太医院撤消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弹推拿、保健推拿等都相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外,清代的推拿医师在运用推拿治疗伤科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医宗金鉴》中,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伤科推拿这一推拿方法在此时期基本形成。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陇上灯谜六十年

    陇上灯谜六十年

    本书辑录了甘肃省自建国以来六十年间著名谜语专家创作的谜语,内容涉猎广泛,谜面用典丰富,文字典雅、工整、谜语或形象生动,或妙趣横生。适于谜语爱好者、收藏者及对此感兴趣者阅读、鉴赏。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

    中国医学之发展,两千年来出现了数以千计的医药学家,其中最为杰出、贡献卓著者不过百余名。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则是最为杰出者之代表,卓越贡献者中之引领人物。如果将他们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大小予以排名的话,孙氏堪为前三甲之一。本书是画说汉唐文明丛书之一,是孙思邈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英教授近30年来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药王孙思邈生平、药王巨大贡献、药王文化追踪、孙思邈养生长寿秘要以及药王山等,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反映历史,涉猎广泛,文图并茂,一目了然,既适宜研究者的需要,又方便于一般读者的需求。
热门推荐
  • 剑仙的卧底生活

    剑仙的卧底生活

    林子衿重生二十年前,为了不让宗门惨剧再度上演,毅然投入了敌对宗门。面对冷酷的师父,温柔善良的师姐,友善的同门,他是否会狠下杀手?面对昔日同门,他又该何去何从?他又是否能和小师妹再续前缘?
  • 花开良时

    花开良时

    她能听见一切的声音,也能看见世间的一切——唯一听不见的是他的心语,唯一看不见的是他心中所想。幸而,花开良时。他,愿意把一切都给她。这是一个伪冷淡外星女和真高冷霸道男神的故事~
  • 邪王宠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邪王宠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想她堂堂黑道老大竟因为睡了一觉就碰上了穿越这种荒唐事!没关系,且看她如何在焚零大陆一手遮天!可是......身后这个美男跟屁虫是怎么回事?!第一次见面,他叫她美(霉)女;第二次见面,他叫她雨雨;第三次见面,他竟叫她娘子......
  • 穿越火影之格斗王

    穿越火影之格斗王

    他是截拳道的格斗家他是李小龙的崇拜者他是火影忍者的fans却在一场比赛胜利后为妻报仇与敌同归于尽离奇穿越之后来到了火影的世界看他如何使废材的李洛克站在忍界之巅又是怎样让废材的李洛克蹂躏所谓的天才!说到底,所谓天才———只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外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已!
  • 海贼王之交换系统

    海贼王之交换系统

    系统:人不牺牲什么的话就什么也得不到,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付出同等的积分。主角:为了积分,恶魔果实,我要定了。
  • 恶作剧之铭诺学院

    恶作剧之铭诺学院

    各位对不起噢,本文已弃~w_w~,……偶还会努力的……
  • 夫妻一场

    夫妻一场

    楚楚可怜的女子跪在她脚前,我见犹怜的哀求,只为要她一张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她笑了,绝美而冰凉,轻抬女人的下颚:“等我不要的那天,我会把他送给你的。”
  • 踏歌西行

    踏歌西行

    唐玄奘只是一枚苦海中争渡的小沙弥。他用十世的善果,只为换得小师妹一具无暇之魂。不惜十次自毁道果堕入轮回,只为逃出老师的魔掌。————如来出于爱怜金蝉子,一昧的惯着这个从来不用心修行的弟子。徒弟们都看不起他。只有慈航,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懂他的人,慈航甚至为了金蝉子化为女儿身。这师徒三人的爱恨纠葛将如何落幕?本故事首发汤圆创作,作者又名少兮。
  • 绝色仙靡

    绝色仙靡

    几世成仙,是劫是缘,纵是师徒,爱又几何。木槿花开,朝开暮谢,瞬息之华,她的时光里有他,安矣。佛缘尘起,乱世已殇,沉烬香燃,聚魂不灭,她于乱世寻他尸首,群魔并起,福祸相依。
  • 打造最强女团

    打造最强女团

    有病?妹子陪你!欠钱?妹子扛了!前途?妹子家能罩!我穿越不是为了吃软饭!来,妹子!告诉哥你的梦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