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3900000021

第21章 中医中药(7)

脉诊是中医诊断病证和推断预后的一项很有特色的手段,古人曾对中医的四诊作了生动而深刻的概括,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意思就是说,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能正确判知病人的病证的医生,其学识是渊博的,技巧是精湛娴熟的,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境地。由此,也可看出,脉诊必须与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现代老百姓,看中医就只认切脉,什么也不说,其实真正的名医,从一进诊室就开始观察患者,对疾病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结合问、闻、切,所以只强调切脉,就太局限了!不是中医的整体观念。

舌头上的秘密——舌诊

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临床检查必检查舌。舌诊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几千年来,舌诊已成为中国医学的特色之一。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诊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舌苔黄是属于体内有热。还有舌卷,为舌卷缩口内,不能外伸,认为是由于高热神昏。《难经》中也有一些舌诊记载。到了汉唐时代,张仲景创造了“舌苔”一词,并确立舌诊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以后《诸病源候论》、《中藏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也提到一些舌诊的内容。到宋、金、元时期,《活人》以有以燥舌干来辨阴阳虚实,《小儿药证直诀》首创“舒舌”、“弄舌”的名称。但以上一些文献中所记载舌诊的内容都比较分散,而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诊的著作则要算元代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诊专书。明清两代研究舌诊者日增,使舌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舌是口腔中重要的器官是一个肌性器官,能灵敏地反映肌体的各种变化。舌的表面有特殊的粘膜,尤其是舌背粘膜,它是舌苔的主要组成部分。舌与经络相连,舌体有极其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并与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根据中医理论,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舌为心之窍,心主血脉而藏神,所以舌体的变化。能反映“心主血脉”和“心藏神”的功能;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适应,所以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都是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的润燥,也能反映脾肾的功能。

舌诊时,要保证室内的自然光线柔和充足,患者的姿势要正确,一般为坐位,重病者亦可卧位;舌诊的顺序一般是:舌尖一舌中一舌根一舌两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事物或药物会影响舌苔的颜色,造成假象,望舌时要注意鉴别。

为了观察舌的润燥、苔的松腐坚敛和有根无根,了解舌苔燥裂程度,常常刮舌与揩舌。一般是用消毒刮舌板以中度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惺刮舌面,或用消毒纱布,蘸少量生理盐水轻重适中力度揩抹舌面,这样来观察舌质的本色,以及刮、揩后舌苔的复生情况,得到正确的结论。

正常的舌象是随四季变换而变化的。夏季舌苔易厚,易淡黄;秋季多薄多干;冬季舌常湿润。随着人的起居运动,舌象也在变化,晨起时舌苔略厚,色暗滞;活动进食舌象又恢复红活薄润;张口呼吸,舌苔易薄易燥;过度用力舌质会变红;此外,烟酒对舌色的变化也有影响。

随着年龄和体质的变化,舌象也呈规律性变化。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稚阴稚阳,形气未充,生机勃勃,舌鲜活娇嫩,一旦患病则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常见剥苔、红点、厚苔。老年人常气血偏虚,肾亏脾弱,舌多裂纹,或少苔无苔。男女体质不同,舌苔亦不同。

舌苔是舌面上的苔状物。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的舌苔是正常舌苔。古医籍说:“舌苔由胃中生气所致,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蕈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也”、“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日苔”。这表明了舌苔的形成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的分化所形成。

舌苔的颜色通常有白、黄、灰、黑等颜色;舌苔的厚薄通常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舌苔的润燥通常能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疾病的轻重均能从舌象的变化反映出来,舌质淡红,舌苔白、薄、润均为病情较轻;舌质红绛、青紫,舌苔黄厚、灰黑,或光滑无苔,均为病情较严重;淡白舌多见于慢性疾病,如贫血,蛋白质缺乏或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等疾病;红绛舌多见于发热、脱水、水液平衡失调等疾病;肝硬化病人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转为红绛光剥,则表示肝功能恶化;急性阑尾炎多见腻苔,在治疗过程中厚腻苔转为薄白苔,多是病情好转,但如疼痛减轻而腻苔不退,则表示病情未减,甚至可能恶化。

舌象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进退,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均能从舌象的变化反映反映出来。可以说,舌的变化鲜明而迅速,它好像内脏的一面镜子,能较客观的反映病情,是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的舌诊对西方医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西医诊断学也逐渐地重视舌质、舌苔的变化及舌的活动状态。譬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舌头伸出时常会发生震颤;肢端肥大症和粘液性水肿患者舌体肥大;低血色素贫血时,舌面平滑;核黄素缺乏时,舌上皮可有不规则隆起;猩红热病人舌头呈鲜红色,形如草莓。这些与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舌头上有所反应。可以通过舌诊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的道理相合。正因为中医舌诊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舌萤光检查、舌印检查、舌的病理切片检查、舌的活体显微镜观察、刮舌涂片检查,以及各种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测定等等,探索舌诊的奥秘,让古老的中医舌诊对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的辩证

为什么中医看病,首先要讲究辨证?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医生不可能利用各种仪器和各种化验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的病变,以及获得能够从本质上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生理功能的数据,而且通过四诊得来的感性材料也是真假相杂,如果不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把所得到的现象加以分析研究、概括归纳,就很难对疾病的性质、原因和病变部位等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无法选择治疗的方法。这就是中医所以特别强调“辨证论治”的道理。

中医辨证是指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中医学区别现代医学及其他传统科学的一大特色。它抓住疾病阶段主要矛盾——“证”来拟定治则、治法,选择药物的过程。“证”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即辨病又辨证。辨证首先着眼于证的分辨,然后才能正确的施治。例如感冒,常见发热、怕冷、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因此,日常的感冒药VC银翘片不是什么感冒都可以吃的。由此可见,辨证论治既区别于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见热退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疗法,又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病方法。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由于它能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可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来处理。所谓“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也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我们还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的季节不同,治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邪气,故在治疗时常须用一些芳香化浊的药物,以祛暑湿。例如我们可以应用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药物治疗暑季感冒,这与其他季节的感冒治法就不一样。而“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比如,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就是可以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治疗。

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相同的病机,可用基本相同的治法;不同的病机,就必须用不同的治法。这就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这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的辩证过程,不仅要遵循一般的逻辑思维规律,而且要遵循中医的基本理论,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八纲辨证。所谓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种不同性质的证候类型,实际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成矛盾对立的四组概念,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疾病,都可以根据这四组对立的概念作全局性的分析。

阴阳,是对疾病的基本性质所作的分类。不论哪一种疾病,从基本性质上说都可以分为阴阳两大类。

凡属于急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向外(表)的、向上的证候,都属于阳证。从症状上看,如面色潮江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欲饮,语声壮厉,烦躁多言,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象洪数有力等,都可以看做是阳性疾病。

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向里的证候,都属于阴证。从症状上看,如面色苍白或黯淡,身重蜷卧,肢冷倦怠,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微弱,目不欲开,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腥气,小便清长,腹痛喜按。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湿,脉象沉细无力等都可以看做是阴性疾病。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势深浅和病情轻重的纲领。

结合具体的病证来说,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从人的皮肤、经络、口鼻开始,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四肢酸痛、鼻塞或咳嗽等症状。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王肯堂一般都属于表证的范围。如果外邪直接影响到人的脏腑、血脉、骨髓等,引起高热、神昏、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出现内脏病变,就都属于里证的范围。

寒热,是把病情表现从两种不同属性上加以区分的纲领。

寒证,是由寒邪引起,或由阳气衰弱、阴气过盛所引起的身体机能和代谢活动衰退、抵抗力减弱的证候。如体温不足,面色苍白,精神萎顿,目不欲张,嗜睡喜温,脘腹冷痛,口不渴,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都属于寒证证候。

热证,是由热邪引起的,或由阳气亢盛所引起的一系列热盛的证候。如发热烦躁,面目红赤,不恶寒反恶热,口干咽燥,渴喜冷饮等,都属于热证证候。

虚实,是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和病邪盛衰的角度加以区分的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抗邪能力降低,生理机能衰退的证候。一般症状表现是:面色苍白,精神不足,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等。体弱久病的人,证候属虚的居多。

实证,是指病邪亢盛,正气和邪气对抗的反应很激烈,或者因为人体内部机能障碍所引起的气血郁结、水饮、停痰、积食等。通常的症状是:急性热病高烧,口渴,烦躁,谵语,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等。凡体性初病的人,证候属实的居多。

通过上面的介绍使我们认识到,中医八纲辨证的理论,实际上是对我们所能搜集到的疾病现象和它的发生、发展情况,加以综合、概括、分析、归纳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正确地运用八纲理论,医家在分析病情的时候就会获得清晰的思路,能够很快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从而进一步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这种辨析的方法,有类似于现代“优选法”那样的优越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只要一旦确定了疾病是属于阴证或阳证,就能够很快地把治疗疾病所应考虑的范围缩小了一半。这样类推下去,再分别从表里、寒热、虚实的角度,又可以逐层地排除其中的一半,最后要考虑的范围一下子就可以缩,小到原来的十六分之一,如果再考虑到症状的其他特征,就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找出疾病的本质所在了。

辨证的方法很多,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所不断创造的。除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主要还有:病因辨证、气血津椒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等。病因辨证着重从证候分析入手判别病因;脏腑辨证主要应用于各种内伤杂病,是综合运用其他辨证的方法,直接为治则的拟定创造条件;气血津液辨证和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密切相关,互为补充;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分别适用于外感热病中“伤寒病”与外感热病中的“温病”。此外,三焦辨证也是温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各种辨证各有千秋,相互间有部分内容是交叉的,应用时定要细心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掌握好。

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热门推荐
  • 出尘行

    出尘行

    这是一个少年提刀,斩破人在江湖,斩破身不由己,一刀出尘的故事。末了把刀轻放,问一句,我有快哉风,谁请浩然酒?
  • 我只是一个纯属路过的魔修

    我只是一个纯属路过的魔修

    我叫云凌轩年方十九父母临终前希望我能做一个有用的读书人不过在路上一不小心被一个魔道高人劫走收作弟子现在我面前是五个元婴满期的正道高人看上去似乎面色不好求一个解决法子在线等,挺急的——by元燃门第一代真传弟子云凌轩
  • 银发黑眼的追逐者

    银发黑眼的追逐者

    在这里,是末世……一个不一样的末世……先驱者、魔法师、自然人、病毒体、进化体、EVA……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吗?能力都市那不为人知的计划;神农架的最深处,又到底隐藏着什么;百慕大三角的奇怪呼唤,又是在揭示着什么;埃及法老王的陵墓里,究竟为何引起神秘势力的窥视……在那起源之地中,又有着什么样的阴谋?人类、病毒、进化、成神……那注定是王者的少年苦苦追逐着,追逐着……那最后的希望……(这书打算以后在写,因为实在没灵感和心思了。希望大家见谅)
  • 《都市伏魔录》

    《都市伏魔录》

    四方异动,世界笼罩在不知名的阴影下,天界和魔界的阴谋,人间高层的阴谋,一切的走向会是如何?民间的高手一一出现,这一次神魔之战将会如何展开?是被认为子虚乌有的神界获胜还是魔界会获胜?两者之间的人界又会站到哪个阵营?术界大家也开始了争斗,法则守护者魔公子将会有什么动作呢
  • 你和我形婚吧

    你和我形婚吧

    这个原本抛下了她的男人,频频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而她的前夫,又带着自己的男性“爱人”频频搅局。苏清末的日子,可谓一团糟糕。你和我和他的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 超级狂暴败家子系统

    超级狂暴败家子系统

    天雨看着眼前的一颗恒星,“在败家1000亿我就能把它吞掉,武力值应该能暴涨1亿,到时候我就可以徒手撕裂星空,跺脚震碎星球。”获得外星最高科技超级狂暴败家子系统的天雨,从此走上一条败家的道路。“我必须的败家啊!不败家就不能升级啊!不败家不是浪费了系统的能力吗!”
  •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酿酒人、扣子老三、秃画眉和哑画眉、生日点播、宋街、365个生日和364个节日、河神牙齿、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慢性蚊香、千里追蚊记、一个瞎子和一只不会嗡嗡叫的蚊子、当蚊子成了珍稀动物、蚊子叮蚊子、除法、黑嘴唇、卖身前后、替身日记和速效开心露等等。
  • 神级银行卡系统

    神级银行卡系统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系统;我能给你无数的钱,不过.....我给你的任务必须完成,如果失败的话,失败有什么惩罚?惩罚就是你会变成人妖。
  • 暗夜黑玫瑰

    暗夜黑玫瑰

    她本是21世纪的杀手,却因为妹妹的背叛把她从十层高的天台上推了去,阴差阳错的穿越到架空时代的丞相府的废材大小姐———慕容雅彤身上。为什么同是穿越别人一穿就是庞妃她是废材?别人赐婚是个柔情王爷,她是个死骄傲?不行不行她不干了!“本王确实有点看不上令千金。”某王爷还嫌弃的看了看某女。“哼,本小姐也看不上你!”
  • Some Short Stories

    Some Shor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