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3300000016

第16章 星图与天文仪器

天体测量是研究怎样测定天体位置和天体到达某个位置的时间的一门学问。我国古代在天体测量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

主要表现在星表、星图和天文仪器等几个方面。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汇编而成。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是我国战国时代的石氏星表。观测者是公元前4世纪的魏国人石申,他曾编过一部书,叫《天文》,后人尊称其为《石氏星经》。石氏星表仅仅是这部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它有28宿距星和其他一些恒星共115颗的赤道坐标位置。它是后世许多天体测量工作的基础。诸如测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都要用到其中28宿距度的数据。28宿是天文学家为了确定日月星辰和其他天象所在的位置,沿黄道和天赤道把附近的天区划分为28个区域。这是我国天文历法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数据。

星图制作是对恒星位置观测成果的形象记录,它用来帮助进行天文观测,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它的意义就好像地理学上的地图。除了28宿的划分外,又对天赤道以南和以北的其他天区,做了不同的划分,称为宫。

我国的星图起源于所谓“盖图”,它是用来演示盖天说的。所以可以说,圆型的盖天说星图在汉代已经初具规模。它是把我国中原地区全天可见的星象画在一张圆形的图上,圆心是北天极,外面有几个同心圆,最小的圆圈是恒显圈,最外的圆圈是恒隐圈,中间的圆圈是天赤道。图上还画有表示黄道的圆圈。

随着对天空星象长期观测,星图所记录的星辰数目也逐渐增多。东汉初年,星图上载的恒星有118宫,计783颗。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陈卓,入晋任太史令,综合前人的工作,把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记录的恒星图予以汇总,共有283宫,1464颗星。他的工作成果,一直被后世天文学家奉作圭臬。

唐代王希明著的《步天歌》,把全天分成三垣28宿,共计31个天区,介绍了西晋陈卓的星图内容。它用七字一句的诗歌形式写成,文字通俗浅近,又配有星图,生动地描述了恒星间的位置关系,容易背诵和记忆,对普及恒星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隋唐宋元时期,对于恒星位置的测量,受到广泛的重视。仅宋朝时期,就曾经进行过7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观测工作。

第一次是在公元976—984年对28宿距度的测定。

第二次是在公元1010年由韩显符进行的对全天恒星位置?测定。

第三次是在公元1034年编撰《景佑乾象新书》的时候进行的观测,结果都亡佚,只有28宿距星(每一宿里取做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位置的测量成果还保存在《宋史·天文志》中。

第四次是在公元1049—1053年间,由周琮等人进行的。结果用星表的形式载在《灵台秘苑》等书里,也只存360颗星的入宿度和去极度值。标记恒星在天体中的位置方法,主要有两类,对于28宿距星,采取距度和去极度标记位置。距度为本宿距星与下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去极度为距星赤纬的余角。对于其他恒星,采用入宿度和去极度。入宿度是指28宿之外的其他恒星离本宿距星的赤道差。

第五次测量是在公元1078—1085年进行的,结果用星图的形式留存下来。苏颂(公元1020—1101年)所著《新仪象法要》一书里的星图和苏州石刻星图都利用了这次观测的成果。苏颂星图是在公元1094—1096年间绘制的,它采取圆和横图相结合的画法,而且还增加了一幅以天南极作为中心的圆图,一共绘恒星1464颗。苏州石刻星图是在公元1247年由王致远按黄裳在公元1190年左右所绘的原图刻制的,星图采取了我国古代传统的绘法,就是以天北极作为中心,绘有3个同心圆,分别代表天北极周围的恒显圈、天赤道和天南极周围的恒隐圈,有28条辐射线表示28宿距度,还有黄道和银河等,所刻星计1430多颗。由于它们都是以实测的定量结果作为依据的,所以恒星位置都绘得比较准确,是我国古代星图制作的两幅有代表性的佳作。

第六次是在公元1095年对28宿距度的复测工作。

第七次是由制纪元历的姚舜辅等人在公元1102—1106年进行的,得到了28宿距度的新数值。据研究,它的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0.15度,是北宋七次测量中精确度最高的一次。

到元代,郭守敬等在公元1276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恒星位置测量工作,对28宿距度的测量精确度比宋代姚舜辅的结果又提高了大约一倍。郭守敬等测量了大约2500颗恒星的位置,还编制成了星表,可惜的是,绝大部分成果没有流传下来。

近年发现的星图中最早的是从五代的时候吴越王钱元和他的次妃吴汉月墓中出土的两块28宿星图刻石。每个图上大约有星180颗。它们的位置刻得相当准确,是古星图中的珍品。

举世闻名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根据公元1078—1085年的观测结果绘制。绘于公元1190年,1247年刻石。图上画有银河;内外规之间还画有通过28宿距星的经线28条。

敦煌发现的唐初绢质星图,是留存至今的世界上星数最多而又最古老的星图,星数大约1350颗:它把天北极周围紫微垣附近的星画成圆图,其他星按太阳在12个月中的所在位置沿赤道均分成12幅长方形的横图,类似现在的沿赤道圆住投影的形式。

它可能是古老星图的抄本。用圆和横图相结合的画法,使恒星的位置变形比较小,是古代星图绘制中的一个重要创造。

可惜的是,这份星图已经于1907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盗走,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我国古代有优良的星图绘制传统,留下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历史遗产。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成就。

观测恒星,测定天文常数,还要依靠天文仪器。

我国最早的测天仪器是测日影的土圭,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它作为测定回归年长度的工具。还有漏壶是用来计时间的。浑仪是演示天体运动的。

从两汉到隋唐,浑仪与浑象更加完善。

到了宋元,我国古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包括漏壶、圭表、浑仪、浑象等,都发展到了高峰。

在时间测量方面,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燕肃在漏壶中首次采用漫流系统,他使起度量时间作用的漏壶一直处于漫溢状态,使多余的水从漏壶上部的小孔流出,这样就保持漏壶有恒定的水位,基本上消除了漏壶水位变化对流量的影响,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是漏壶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革新。

在圭影测量技术上,出现了四丈高表和景符测影法,它能够克服表端的影子因日光散射而模糊不清的缺点。

浑仪也有了相应的改进。唐初,李淳风造了一架新型的浑天黄道铜仪,它具备了度量各不同坐标系统的环圈,包括地平、赤道、黄道、白道等系统。黄道环上有249对小洞眼,每过一个交点时,就把白道移过一对洞眼,巧妙地解决了黄白交点移动快带来的问题。

北宋时期,浑仪的制作十分频繁,先后制造了5架巨型浑仪,每架用铜两万斤左右。它们克服了浑仪环圈过多,校正、安装、运转不便等弊病,在浑仪结构上出现了两种发展变化,一是减少不十分必要的环圈,靠数学方法的改进进行坐标间的变换;二是改变一些环圈的安装位置,以扩大视野。

宋代沈括取消了白道环。元代郭守敬取消了黄道圈,进而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著名的简仪。

简仪是由四游、百刻、赤道、阴纬、立运5个环组成。四游、百刻、赤道3环组成一个赤道装置,是近代大型望远镜赤道装置的原型;阴纬、立运两环组成一个地平装置,置于赤道装置北面支柱的横梁底下,它是近代地平经纬仪的先驱。两种装置分别设有窥衡,窥衡两端圆孔都置有十字线,可以增加照准的精度。这个十字线是现在天文望远镜里十字丝的祖先。简仪在天文仪器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水运浑仪”是一行等人在张衡水运浑象的基础上设计的。除了自动演示天体运动外,还能自动报时。这已经具备了原始天文钟的雏形。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张思训制作了一台高一丈多的自动浑象,能自动报时。还改用水银作为动力,克服了用水冷热不均的缺点。

公元1088年,苏颂、韩公廉等还制成了高12米、宽大约7米的“水运仪象台”,把浑仪、浑象、报时器和圭表合成一体,浑仪、浑象、报时器都用漏水作为动力,通过复杂的齿轮系统带动自动运转,能和天球的昼夜旋转相吻合,又可以通过击钟、击鼓、击钲、出现木人等形式,自动地显示时刻更筹的消长。它是近代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这些重要的发明创造,显示了我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和机械技术的卓越成就。

同类推荐
  •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
  • 灵山秀水之间

    灵山秀水之间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古代发明与发现

    古代发明与发现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热门推荐
  • 漫漫导演路

    漫漫导演路

    叶凡想不到当他再次醒来的时候竟会回到18岁那年,这一年香江刚回归。还未从现实中反应过来的他却惊奇的发现,脑子里竟有来自未来的电影、电视剧、漫画······【这里说明一下:本书不涉及任何政治因素,也没有映射任何东西···只是简单的讲故事,有些自以为是的人就不要想多了】
  • 天后养成攻略

    天后养成攻略

    他努力帮她获得一切她想要的,即使牺牲所有,他也愿意。她却只想依靠自己,斩荆披棘,成为足以与他相配的女人。没有算计,没有利用,没有上位。在最险恶的娱乐圈里,他们保持着初心,给对方最纯净的爱。
  • 帝国盛宠:国民男神是女生

    帝国盛宠:国民男神是女生

    亦家二少,能屈能伸,撩得了汉子,泡得了妹子。她曾是学校中人人皆知的废材少爷,同学们眼中的娘炮,卷土重来,变成帝国救世主,众所瞩目的国民男神。大意被小魔王打入人间,一朝重生,元气值手到擒来,上能炼丹药,下能炼神器,绝世秘籍,不好意思,爷有一大把,撩妹技术哪家强,帝国穆少找亦潼。她看着压在身上的男人“穆哥,我是男的”,他邪魅一笑“都一样,是男是女,只能我在上面”她一个翻身,将他压在身下“那可不一定”她天生异瞳,一朝穿世,强势回归,妖孽临世,四方必大乱。
  • 誓不为妹:冰山男神不说爱

    誓不为妹:冰山男神不说爱

    她从小被他从孤儿院收养,原因是她长得像他已经去世的未婚妻。他不露痕迹地宠她,护她,只为了一个承诺。她是他名义上的义妹,本只是对他收养自己的感激和尊敬,却在不知不觉中让感情变了质……在她终于决定要离开他的时候,却无意间知道,他竟是自己的姐夫!
  • 墟

    一盘棋局,两帝两后,三世纠葛,四国疆土,五朝迭替,廿位密使,纵横南北,笑傲西东。激斗海狼,智闯龙墓,鏖战鬼潭,聚顶青冥,惊魂无花,出海剑屿,决战棋心。这一场旷世的博弈,以大陆为盘,以苍生为子,又当如何了断?孤云峰巅师徒诀,日月轮转天荒老。秋雨夜渡海狼江,天衣东岸初相逢。无神舰内险象生,梦渊之下疑窦现。水澜殿前话星象,雨荷亭里摆棋局。宣华城里暗流涌,雪都深处魅影藏。沧嶷山底龙墓出,九龙齐喑天下惊。凤栖宫中定盟约,龙皇墓底战凶兽。五行奇阵指明途,四灵封印驻寝陵。异世风云计中计,百年沉睡终须醒。雾魇森林惊魂夜,幽冥鬼潭群魔聚。四国帝后重聚首,善恶无常遇移魂。灵泽山庄恩怨绝,梦渊之底棋局布。
  • 幽谷之地

    幽谷之地

    魔法,对于人们来说,早已不是童话。六界日益不安,而那一抹银色的身影,那背影,宛如天使,又犹如恶魔。淡淡的校园,淡淡的光,致命般的苍白,银色的飘逸长发。在那依米花盛开的地方,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 轩辕羽

    轩辕羽

    如果注定要承受痛苦,那么就把痛苦当作是一种磨练,既然一切不可避免,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 帝殇原来是你

    帝殇原来是你

    无尽的岁月,化成点点星光,最终消失殆尽。我曾热情似火的对待世间,最终演变成了超乎常人的淡然与心如止水的看待世间。但最终那颗死寂的心,去依旧在疼、再痛。可惜这痛苦的来源,始终没有变。仍然还是你。我依旧在那儿等你。曾经已经逝去,何必紧紧抓住不放。明知道,但始终不愿意放手,也许只是为了那曾经深寻的答案,而我只等一句,只等一句。_____归忆回世人只知天界中有一位隐居的神。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却不知我和你的故事只源于,当初那惊鸿一瞥。____叶回痕
  • 绝宠倾城妃:废材嫡小姐

    绝宠倾城妃:废材嫡小姐

    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她;杏眸轻起,傲世天下;嘴角轻笑,倾城倾国。什么姨娘,白莲花,跟她斗,还太嫩了!!哼,废物是么?我要让你们知道我已今非昔比!
  • 真武传灯录

    真武传灯录

    那是一个激扬卓越万里扬名的时代,那是见证汉人的勇敢、汉人的胸襟、汉人的抱负、汉人努力奋斗纵横于天下的年代。那是一个作为汉人骄傲的时代,那时无数汉人热血挥洒于域外,敢于冒险牺牲,敢于纵横天下征服大陆的时代,那是一个热血称雄的时代。那时候汉人的性格里还没有那么多的懦弱,儒家刚刚兴起,诸子百家还在做着再次争鸣的努力,还在谋求探索着人民幸福国家强大之路。那时候无数的英杰们也在探索者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那时候亚欧大陆上大汉、贵霜、安息、罗马四大帝国同时存在,却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面,无数的人们消散在探索之途中。这也是一个已经开始走向腐落的年代,贵族们只图享乐,平民和奴隶们生活艰难。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演绎了无数的令人神往的传说。也是一个后英雄的时代,英雄的血脉渐渐消散,儒门的懦弱开始侵蚀人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