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2800000005

第5章 器用类工艺(2)

《考工记》中提出的“金有六齐”就是青铜器的六种原料配比标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铸造青铜器所用合金成分比例的明确记载。青铜器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等优点,不同用途的器物,所用的“齐”(通“剂”,即配比)是不同的。例如“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斧斤之齐”,这商代司母戊大方鼎样就使钟鼎具有辉煌的色泽,而斧斤具有了坚韧的特性。

商代后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生产中心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商代前期青铜器的装饰比较简单,多为单层组织,后期装饰精细复杂,出现了多层花纹,具有繁缛、富丽、神秘的风格。商代青铜器纹饰多流行想象的神话性动物纹,具有神秘、庄严的气氛。这与商人尚鬼的宗教意识以及商代青铜器主要作为祭祀用有关。主要纹样是饕餮纹,其特征是一个正面的兽头,以竖直的鼻梁作为中线,形成对称的构图,多装饰在器物的主要部位。

商代多铸作大型器物,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青铜器。鼎身两侧以兽面纹和夔纹装饰边缘,中间朴素无纹,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整个鼎形制浑厚雄伟,庄重瑰丽,人站在它面前,会感受到一种力量,受到某种震撼,它的形象往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出现。由于鼎体大厚重,必须采用鼎足朝上的浇铸方法,中空的鼎耳是接铸的。浇铸这个大鼎至少需要一二百工匠密切配合,同时操作,再加上运输、烧炭等,需要组织人员二三百人。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工艺的规模之大、水平之高。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日用器具发展,重视钟鸣鼎食的组合,以实用为主的小型器物越来越受到欢迎。原有的器形也进一步加强了实用功能,例如春秋晚期的鼎,盖上的三个环耳使盖翻过来时仍可当作盘使用。其装饰题材的神秘气氛逐步淡化,传统的动物图案逐渐抽象化,演变为几何纹样,并新增了宴乐、射猎、战争等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以龙为耳,以兽为足,盖上有两层向外张开的莲瓣,莲瓣中有一立鹤展翅欲飞,开创了清新瑰丽的时代新风格。战国时期中山国(今河北省中南部)出土的十五连盏铜灯,以树干为灯杆,设置十五个灯盏,一群形态各异的猴子穿插于树干间,甚是生动可爱。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不仅创造出分铸和失蜡法,而且采用了焊接、镶嵌等新技术、新工艺,使青铜器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战国后期锐利铁器的使用使青铜器的装饰从印纹发展为划纹,线条细如发丝。利用金银错(或称“错金银”)工艺,可在阴纹上镶嵌红铜、金银丝或金银片,组成各种纤细华美的图案。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宴乐渔猎攻战壶,是金银错工艺的代表作品。此壶以带状分割的方法表现采桑、射击、狩猎、宴饮、奏乐、歌舞、攻防战等不同场景,以三角形的连续卷云纹分割每层图案,使整个构图既变化又统一。战国以后,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陶瓷工艺的提高、漆器的开始兴起,青铜器逐渐退出中国传统工艺的主流舞台。

虽然青铜器的制作逐渐衰落,但是铜镜作为一个独特的青铜工艺品种,继续发展了数百年。铜镜用于梳妆照面,之后又被借以照妖辟邪,其工艺发展经历了几次较为兴盛的时期。例如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样式丰富,制作精巧,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唐代还形成了以铜镜作为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据《唐书·礼乐志》记载,盛唐时期定八月初五玄宗的生日为“千秋节”,群臣献甘露寿酒,并以铜镜作为祝寿或互赠的礼物。这种社会风尚促进了铜镜的发展,唐镜形成了装饰精美、丰富多彩的独特风格,其装饰纹样包含了四神纹、十二生肖纹、瑞兽纹、花鸟纹、人物纹、八卦纹等多种,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以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铜马群中的马踏飞燕为代表,汉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青铜雕塑品。马踏飞燕表现了一匹骏马抬头扬尾,三足腾空,以全身之力用右后腿踏着飞燕飞奔的情形,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汉代铜灯式样甚多,制作精美,而且合乎科学原理。最著名的是河北满城出土的长信宫灯,优美的跪坐仕女,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将油烟吸入体内,圆形的灯体有两块瓦状的灯罩,可以随意调节灯光的方向。其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巧,体现了实用与美观的高度统一。

漆器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在中国,漆之为用历史悠久。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木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漆器。

新石器时代,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漆器经历了它最初的繁荣期。到了战国、汉代,漆树栽培受到重视,漆器生产规模宏大,盛况持续数百年。战国时期,设有专官对漆器生产进行管理。《史记》记载庄子(约前369~前286)“尝为漆园吏”,说明庄子曾任管理漆园的官职。汉代的漆器生产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当时的漆器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1932年,朝鲜乐浪出土的汉代漆器铭文中详细记录了制作的时间、地点、分工、工官等。各工种各司其职,如素工制作漆胎灰底,髹工涂漆,画工彩绘,上工在漆器口缘上铜扣,清工最后修饰,漆工专门制漆,供工供应材料等。

战国早期,漆器制作采用木胎,比较厚重。到了后期,器胎类型开始变得丰富:有轻便的木片卷粘胎、多变的夹纻(今称脱胎,由漆灰制成,再用麻布裱糊表面)和坚韧轻便的皮胎(由牛皮制作,多制成漆盾)。战国漆器的制造以楚国为中心,主要出土地点在湖北江陵、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漆器的色彩一般是黑红两色,以黑地红纹为多,对比明快,既朴素又华美。装饰纹样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车马、舞蹈、狩猎等社会题材,具有清新活泼、形象生动的特点。漆器品种丰富,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不仅可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还可应用于乐器、兵器、丧葬用具等,取代了部分青铜器。所以,尽管当时漆器价格不菲,仍备受新兴诸侯的宠爱。

汉代漆工艺在继承战国风格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地分布也更广,以四川的蜀郡和广汉郡为中心。湖南长沙出土的高57厘米的云纹漆钟和直径536厘米的云龙纹漆盘是当时大型且轻便漆器的代表,体现了漆工艺的技术进步。汉代漆工艺中还出现了成套器皿,例如多子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一个大盒能巧妙地容纳许多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小盒,既节省了空间,又非常实用。当时盛行的装饰纹样有云气纹和动物纹,具有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的特色。

彩漆绘棺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是漆器中的著名品种,它用金银薄片刻成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再加以研磨,显出金银花纹,最后推光而成。这种工艺虽然精细费工、材料昂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交相辉映,十分精致。《酉阳杂俎》、《安禄山事迹》等古籍中都记载了唐玄宗、杨贵妃赐给节度使安禄山各种平脱漆器之事。宋代首创戗金工艺,在漆面雕刻出花纹,上漆后再填以金粉。宋代漆器不仅有官方生产,民间制作也很普遍,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见北宋开封的漆店。

元代漆器元明清时期掀起了漆器制造的又一高潮,官方、民间漆器生产并存且共同发展。元代,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堆漆肥厚并采用藏锋的刀法,刻出的花纹丰硕圆润。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一系列技艺卓越的制漆名家如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明清两代的漆工艺与建筑、家具、陈设相结合,由实用转向装饰领域,形成了包括罩漆、描金、雕填等在内的14大类、近400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说”的程度。

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开设了为宫廷服务的制漆机构“果园厂”,由元代著名漆艺家张成之子张德刚管理工艺事务,所出雕漆、填漆两种,制作精美,称为“厂制”。民间漆器的生产也很普遍,并出现了许多著名制漆艺人,如苏州的金漆能手蒋回回、去日本学习“倭漆”的杨埙、扬州擅长百宝嵌的周翥等。此外,明代还产生了中国现存古代惟一的一部漆艺专著——《髹饰录》。此书为新安(今安徽省新安县)漆艺家黄大成所著,总结叙述了制漆方法、原料、工具、色漆的配制、装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继承和发扬中国漆工艺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的漆器在明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品种的制作中心和地方特色,例如北京雕漆、扬州螺钿、福州脱胎等。清代漆器还对欧洲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18世纪英国著名家具工艺家汤姆·齐平特(Tom Chippendale)曾参考中国漆家具进行设计,并采用上好的福建漆,饰以龙、花草、佛像、塔等纹样,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色彩,盛行一时,因而开创了所谓的“齐平特时代”。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品种,漆工艺先传往东亚、东南亚,继而由西欧传到北美,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同类推荐
  • 生活的儒学

    生活的儒学

    本书为作者自编文集,主要围绕“生活的儒学”这一主题展开,具体涉及礼乐文明、人文美、风俗美、饮食文化等。此外,作者近一年来以相同主题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讲演,颇受欢迎。本书初步目录具体如下:一、当代思想文化变迁之路;二、在现代社会重开礼乐文明;三、生活儒学的面向;四、人文美学的研究;五、人文美的道路;六、风俗美的探讨;七、生活美的追求;八、饮食男女之道;九、饮馔的政治学;十、生活的艺术化;十一、另类生活美:隐逸;十二、日常生活的审美思维。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末世纪缘

    末世纪缘

    三十年,海未枯,石未烂;三百年,地未老,天未荒;三千年,结山盟,立海誓;三百年,海可枯,石可烂;三千年,地可老,天可荒;三万年,山盟依,海誓旧;
  • 霸道总裁:特异小娇妻

    霸道总裁:特异小娇妻

    尽管一人之隔心却万里之远,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 身穿异世:才女天下

    身穿异世:才女天下

    慕容卿卿身穿异世,初来乍到,便入了某王爷的眼:“卿儿,本王看上你了。”慕容卿卿:“滚开,我可没看上你。”百里逸殇:“……”男强+女强+男女主身心干净+男主无未婚妻云云
  • 鸿蒙炼血道

    鸿蒙炼血道

    自从得到鸿蒙炼血经之后,已经沦为洗衣杂役两年时间的来叶澜就开始了高歌猛进的修行之路。第一次他炼化了蚂蚁的精血,凶悍的拳头就轰飞了人高马大的宗门师兄,从这以后,一道恢弘壮阔的炼血画卷缓缓展开。在混灵大陆,修行一道从天体六重开始…………………………新书《九道主宰》发表了,书号3429961麻烦大家去投一下推荐票。
  • 有诡来电

    有诡来电

    曹楠成为了一档灵异类节目的主播后诡异的鬼怪杀人事件就成了他这档节目的主流看曹楠如何破解这些诡异的杀人事件在每一次的事件里,我都会向读者提供足够多的证据,细心的读者们,速度跟着我寻找那些杀人理由和手法,直到最后完全确认凶手是谁漂泊中的浮萍粉丝群383073750微信:xuniannian1994
  • 龙魂时代

    龙魂时代

    这是一个召唤龙魂的时代,只要开启龙魂印记,你就可以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神龙之魂。一个少年,第一次召唤龙魂失败,被认为再也无法拥有神龙之魂的他,在所有人看白痴一般的眼光中,进行了第二次召唤,而这一次,他竟然……召唤了一个……大BOSS!到底是什么呢,且看龙魂时代!交流群:531036277
  • 傲娇小鲜妻

    傲娇小鲜妻

    遇到一个神经病男人,被逼的撞见了别人好事。什么什么,我竟然活过来了。什么什么,我结婚了。不要啊。。。
  • 在你心口跳舞

    在你心口跳舞

    我要在你的心口留下我的名字,让她随你心脏的跳动而起舞,翩翩起舞。支持新坑《红颜越女殇之花依泪》书号:2133203
  • 六域仙神传

    六域仙神传

    三个走不同修行路的少年,踏上不同的征程。六域之地,是红颜问情还是王霸雄图?
  • 浑噩江湖

    浑噩江湖

    云冲之带着侄儿登访名山,在大山绝顶见证了一场生死决斗,无意中发现此事背后另有隐情,于是顺藤摸瓜,暗中追查。却不料,一向与世无争的侄儿也因此而卷入了这场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