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2300000011

第11章 这样做人最讨人喜欢——荀子智慧与人性之辩(3)

阿Q得意的时候,想着“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但无收敛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有限机会之间,从某种程度来看,只是一种奢望。学者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其中有一段话大意是:一欲既终,他欲随之,终竟慰藉不可得。这就是涌动不息的欲望之潮。个体自有生命开始,就意味着需求的产生。随着人体的发育,以及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需求也随之不断升华,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体的自身生长发育便会受到阻碍。这种生理上的、物质上的需要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对这些需要要求得过分,便又会陷入欲望膨胀的泥潭。人都有欲望。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挥之难去,但同时人又是具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应该而且能够把握好欲望的“度”。人活在世上,有些东西应该得到,也能够得到;有些东西不该享有,也不能攫取。老子曾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句话对于今天有着尤其特殊的意义。纵观今日一些落马之人,探其原由,“祸咎”概莫能出其“知节制”和“欲得”之外。贪婪的欲望使得一个又一个春风得意的“能人”,从马上倏然坠地,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

一位古人说过:“善行乐者必先知足”,他说的“知足”即“退一步法”,“穷人行乐之方,无他秘巧,亦止有退一步法。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我以为贱,更有贱于我者;我以妻子为累,尚有鳏寡孤独之民,求为妻子之累而不能者;我以胼胝为劳,尚有身系狱廷,荒芜田地,求安耕凿之生而不可得者。以此居心,则苦海尽成乐地。”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该知足了。从物质享受角度考虑,我们每个人确实应当有个知足的心态,因为毕竟“人心难满,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人,在不知足中绝对地追求,在自得其乐中相对地满足。节制,使得人在自我释放和自我克制之间,砌筑了一个生命安顿的心理平台。在“见好就收”的意义上,提前规避了未知的风险。知足常乐,在相对满足和绝对追求之间,重建了一种平衡。一方面,知足常乐少了些欲而不得的焦躁、少了些由色而空的虚无。比起“无欲”的禁锢,“知足”多了一层人情味;比起“一无所有”的自得与佯狂,“知足常乐”返回了世俗理性。

节制将有力地增进你和它的关系,节制不是纵欲,当然也不是禁欲。倘若你冷淡了欲望,节制会提醒你,假使你娇惯了欲望,节制会警告你。懂得节制的人,不仅是一个懂得感情的人,也是一个懂得理智的人,一个睿智通达的人。

荀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荀子这样谈到他的日常经验:

欲望无穷无尽。欲望即使不能穷尽,仍然可以近于满足。欲望即使不能去掉,对欲望的追求仍然可以加以节制。抱有的欲望即使不能穷尽,对欲望的追求还是可以近于满足;欲望即使不能去掉,追求的又不能得到,但想追求欲望的人应该节制自己的追求,按照正确的原则行事,在可能的条件下,就尽量使欲望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允许时,就要节制欲求,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原则了。

话虽说得有些绕口,但荀子表达得已经十分清晰了。

6.不要算计人:算来算去算自己

【原文】“计者取所多,谋者从所可。”

【大意】善于算计的人愿意以少得多,善于谋划的人却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办。

关于如何做人,荀子又说:“计者取所多,谋者从所可。”善于算计的人愿意以少得多,善于谋划的人却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办。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常常把“谋利”与“算计”等同起来。但荀子却清楚地指出了两者间的差异。同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算计者表面上是获得了好处,但却不一定正确,说不定哪天就把自己算了进去。

但社会上就是有那样一帮人,心术不正搞歪门邪道,从堵塞别人的道路,破坏别人的成功为乐。让许多人深受其害,抱怨这些人真会算计。这样的人古已有之。

会算计的人,虽无专长,但也能算计来一官半职。只是当官不会为民解忧,把别人干的功劳归自己却是相当拿手;自己不会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但会写大批判文章,把别人的成果一笔抹煞;自己不会盖楼房,但会找两个钉子户,让你连地基也甭想打……这类人,不显山露水,好处捞够了就行。这类人犯错也不会大。这类人表面上沾得好处,得名得利,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留下。这类人你见过,我见过,他也见过,像蚊子苍蝇虽说闹不了大事,但也绝不了种。

当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人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有了会算计的人,才会有被算计的成功。远的说李白、杜甫,李白被诽谤仕途不达,杜甫被中伤,功名不就,乃有李杜诗名千古传;近的说鲁迅,若不是那么多人算计围剿,哪有这举世无双的鲁氏杂文?

有了会算计的人,我们的生存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增强很多。学会与这类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气,也会知道什么东西不值得让你变得与这类人一样下作。该丢的丢了就是,该舍的舍它而去,并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类人当做心理健康教师,让你时时有个标准:这样做会让我也变成“这类”了吗?

有了会算计的人,社会也有了一个“环保信息”。当蚊子苍蝇成群结队地在你周围嗡嗡乱叫的时候,那就说明这里有了腐败之气了,可以下大功夫清除这些垃圾了。所以说做人不要算计人,你的心机都用于正道,一样可以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去做一个小人,不但事f业不成,还会留下骂名,实乃做人的大失败。

7.出人头地要慢慢来

【原文】“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大意】声音无论怎样小,没有不被听到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

荀子说:“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就是说声音无论怎样小,没有不被听到的,行为无论怎样隐蔽,没有不显露出来的。人生在世,想证明自身存在价值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与身俱灭的。功成名就不仅是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是家族的、朋友的、社会的共同期望。我们的老祖宗曾毫不客气地将成功分解为“立德、立功、立言”三项,称为“三不朽”。儒家的著名主张之一,便是“达则兼济天下”,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即为个人求取功名,又为社会提供服务。

西方有名著名谚语,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用来比喻人生的成功过程,颇有几分形象。本来嘛,青年孜孜为名,中年孜孜为利,老年孜孜为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的实现过程与成功的体现过程同步。成功在古人心目中,不仅意味着事业上的成就,还须蕴含着人生境界的提升,即使时乖运蹇,成功未能到位,个人修养方面仍然马虎不得,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说的便是这个意思。通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今人定比古人强”,多少有些一厢情愿意味。古人在渴望成功、取得成功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并未把成功看得高于一切。今人则要现实得多,功利得多,为达成功目的,往往不择手段。古人推崇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今人眼里,跟傻冒儿没什么两样。

西方还有一句谚语,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可惜有人不知其中奥妙,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意在证明成功,难免欲速则不达,就像列宁所说,本意是想拜访真理,结果走进了真理隔壁的房间。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刚步入文坛,便写出了一批在读者心目中有地位的作品。就是说,在他们没有刻意追求成功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证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他们急于证明自己没有落伍,匆忙著书立说,结果他们后来写的东西,不要说没有人会看,连作者本人都不愿收入自己的文集,这些由著名的成功者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失败者。

学者也不例外,一批名扬域内,同时亦被外国学术界看重的学者,进入新时代后出成果者寥若晨星。回顾先辈学者的学术道路,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学者学者,不见学术成果,固然有来自客观环境、人际关系的制约,但急于证明的心态恐也难辞其咎。相反,倒是宗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甘当不成功者,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双目虽然失明,学术研究却未中断,其人品文品,皆令人叹服。近年来关于陈寅恪的书籍已有数种,多能引起世人关注。与其说这是对一代史学大师“迟到的理解”,毋宁说也是对一种人生成功方式的肯定。

在崇尚成功的年代里,成功人士频频出没于大众传媒,其成功诀窍充斥坊间的大小书摊,成功传奇成为普通大众的茶余饭后谈资,但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大约不会有一个众人赞同的答案,更何况一些今人认同的成功者,在他们生前甭说别人,连他们自己都不会说自己是个成功者。现代主义大师卡夫卡,按理是个成功者,可他生前,论事业,至死不过是一家专利局的小职员;论家庭,连个媳妇也没娶上;论寿命,不过活了41年。还有绘画大师梵高,现在存世拍卖价格最高的画作,头几名依然非他莫属;无论从美术史或商业价值上说,他都是个成功者,可有多少成功者会先是割下自己一只耳朵,而后又在麦田里用拿惯了画笔的手对自己扣动扳机呢?可见后世认同的成功,未必符合成功者的当时情形。

如果不努力谋求成功,人们可能会感受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混同于自然界其它生物,自生自灭,枉担了“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虚名;如果刻意追求成功,甚至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就会时时体验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最想扮演的角色要么是婚礼上的新娘,要么是葬礼上的死者,错把忙碌当成充实,生活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居然浑然不觉。此类成功,难说是真正的成功。

在一种浮躁的社会背景下,想保持心态平衡,无怨无悔,是颇有难度的。渴望成功没有错,对成功不必“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但实践已经证明,急于证明成功,不是成功的惟一表达方式,也不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渴望成功者,应该听听圣哲荀子的劝诫。

8.强出头者必招来祸患

【原文】“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大意】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来耻辱,君子要谨慎地立身处世啊!

做人要懂得韬光养晦。荀子认为君子们的一言一行都需谨而慎之。在人性的丛林中行走,尔虞我诈,事非多有发生,但许多人却不知收敛,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或许是这些人认为自己太精明,事事想争先,处处想位于人前,不分何时都想出人头地,不知退让,到头来,自己给自己招来祸患,使自己处于无穷的烦恼之中。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是古今中外智者贤达所一致推崇的做人智慧,而很多人在利益的璇涡中往往忘了这一点。中国人的智慧之源《周易》一书中,早告诫人们“亢龙有悔”,即一个人过于要强,必然招来灾祸。

人不甘于平凡,总想有点作为。这种想法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许多人认为,如果生活太平凡、太普通,日子太单调、太呆板,就没有多大意思,尤其是年轻人,更是珍惜一生难再的青春,总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翻起几朵浪花,在历史的教科书上留下一笔重彩。古代不是有人说过“要么名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的话吗?

然而,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还是平凡的人多于非凡的人。实际上,要做一个非凡的人很难,能安于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容易。一个人如果看得破、看得透,其平凡的经历都透露着非凡的智慧。

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一位作家曾说过,猴子爬得越高,屁股又红又脏的丑相就越加显眼;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着“皇帝的新衣”,却忙不迭地挣脱“隐身衣”,出乖露丑。许多稍有才能的人,终生挣扎着在几人之下,万人之上,耗费精力,何苦来哉?

三国时的蜀国重臣杨仪,因未受到重用,而口不择言,乱发牢骚。结果被小人告发,落得个贬为庶人,最后羞惭自刎而死,真是太不值得了。

孔明去世后,刘禅依照孔明的遗言,任命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晋升费讳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杨仪虽为官多年,还有新功,却仍依旧职,此情况下,心中不快是自然的。他找了费讳发牢骚,诉说对蒋琬的不服气,并且提起孔明死后,将全军指挥权托付给他的老将,说如当初带兵投魏,还不至于像现在这个官。这是气话,因这气话不同寻常,故说话的对象应是知己。费讳在杨仪最苦闷时,被找来听诉牢骚,无疑应是杨的老友、知交,谁知不然,费讳打了小报告,差点要了杨仪的命。

杨仪官至长史,已是不小的官职,但因横向比较,产生了怨气。他在敌兵压境,内隐叛患的复杂情况下,被诸葛亮尽托一应大事,说明他的素质、能力和应变急才是超人的;但诸葛亮又没有向刘禅推荐他作“任大事者”,又可知杨仪有他的个人局限。杨仪就好比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下率千军万马从容应对,但地缺少和平时期上下左右的相处之气量,因此只能胜战,不能治国。他的缺少气量,实在是崇尚做官的虚荣,崇尚做比人显赫大官的虚荣。长史是大官了,却还有更大的官。他从战地回来的期望值太高了,一旦实现不了,就产生了抵触,就表现了不成熟的一面。这就是希望强出头的杨仪的悲剧。

杨仪仅只是不服别人,禁不住寂寞。当今社会有些人禁不住寂寞,是舍不得放弃做官。官位就像贾宝玉脖子上的那块石头,是命根子,丢了或变小了,都会要他们的命。“月满则亏”,亏时未免伤心落泪,与其承受人生“亏”时的凄凉痛苦,不如像曾国藩那样,保持一种“月未圆时花未开”的心态,就会保持永恒的快乐和恬淡,任凭风浪起,横祸也不会飞来。

9.时刻自我反省,乐观情绪养心养身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老子的提醒

    老子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道德经的原文,给出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老子对人的生存本原、根据、价值、意义、修养、方式等提出的见解。
  •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也名《劝忍百箴》,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热门推荐
  • 众生本无相

    众生本无相

    生前每天在都市里变脸伪装,穿越后依然要带着面具生活的易容扮演着不同的人生,掩饰着自己那颗逐渐冷血的心,只是,面具戴多了真实的自己还存在吗?
  • 萌将三国

    萌将三国

    少年无意间受上古天书吸引,魂穿三国,“少女你叫什么名字”“什么,你说你这只萝莉是郭嘉!”“哎!你竟然叫我司马懿!”“天啊,这样下去,三国的历史就……”——这是一部当代少年奋斗在萌三国的掉节操故事。
  • tfboys之青春方程式

    tfboys之青春方程式

    只是一本关于三只的大学生活“小凯,你说未来我是会怎样啊”“会很幸福的,让我们一起解开青春方程式吧!”
  • 王妃别浪:夫君喊你回家

    王妃别浪:夫君喊你回家

    我江满满真的只是迟到的时候爬了一下墙,怎么就穿越了啊!穿越也就算了,怎么刚醒过来就被塞进了花轿,搞什么啊我撩汉还没撩够呢,怎么就要嫁人了?!不过嫁的是个王爷,骗吃骗喝专闹腾,然后收拾一下东西拍屁股走人应该也是可以的吧?可是……为什么开始渐渐喜欢上他了呢?说不定就这样勉强一个白头到老也是可以的是吧……“怎么?又想起我来了?不是说你我今生今世永不相见么?”“别闹,赶紧跟我回去吃饭了。”逗逼女主大战高冷王爷,结局甜蜜欢迎入坑~也欢迎大家加我和顾晓黎的读者群酒色流年,快来陪喃栖愉快玩耍吧~【群号:562470845】
  • 走进生化岛

    走进生化岛

    一个患上不治之症的人,一个被黑社会势力盯上的人,一个在爱恨情仇里走出来的人,却因为美好的社会依然走进所有人都不敢进入的生化岛,从此秘密、爱情、仇恨、随即展开。
  • 金朝彼岸行

    金朝彼岸行

    金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为求幻药,踏进了一个庄园。坟地旁的老榆树,老榆树上的乌鸦巢,鸟巢里的两样东西,似乎是为金朝准备的。可对他而言,这究竟是福是祸?黄鼠狼的怪举?飞进身体里的鬼火?拜坟墓为师?金朝该何去何从?
  • 红色罂粟:复仇公主

    红色罂粟:复仇公主

    当大火焚烧起的那一刻,一颗仇恨的种子已经深种在一个八岁小女孩的心中。从那时起,唯一让她活下来的执念就是复仇。她的心中,早就爬满了仇恨,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是有增不减。十年过去,心中充满着仇恨的她回到社会,开启复仇之路
  • 第41次相亲:豪宠宝贝妻

    第41次相亲:豪宠宝贝妻

    月相亲41回,想想也真是醉了。竟偏偏遇到他?五年前,她一无所有。他百般讥讽,嘲笑,她认清形势,知趣离开再次相遇,她依旧一无所有,他却强势夺取,势在必得,她不屑一顾。他:“一个月相亲41次,不是因为那些人都不是我?”她盘手,笑的云淡风轻:“人要脸,树要皮,你......要什么?呵!第三物种再见。”他:“我当然要你。”
  •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做个无敌小白领: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秘籍

    本书稿共5章,包括职场规划、职场技巧、职场能力的培养以及职场语言、职场处事技巧、职场发展等内容,可指导和帮助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适应职场。
  • 虚空之影

    虚空之影

    这个世界叫做凌落,星辰与空间的结合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五大帝国林立于五个大陆之上。几万年风云变幻,凌落世界已经暗潮涌动。双月同现,守护者出,又一个星辰时代的来临,终将缔造一个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