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尔朱荣表奏“诸王、刺史乞赠三司”。诸王,爵品已极,此处不论。“刺史乞赠三司”按魏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高祖复次职令规定,魏之刺史以州有三等之分,故刺史亦有正三品(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下州刺史)的区别。荣表刺史乞赠“三司”。按《魏书》卷113《官氏志》载,三司即仪同三司,为从一品。如按上州刺史正三品计,赐赠三司则是赠了三级,中州赠了四级,下州赠了五级。
其次,荣又表奏“位班三品请赠令仆”。令仆品级,太和二十三年以后,定为正二品(令)和从二品(仆射)。以刺史居上州(正三品)者计,则是少者赠一级,多者赠二级。
再次,“五品之官各赠方伯”,其中一部分是那些生前未曾任过刺史的人,由五品赠方伯,则有可能赠二级(下州刺史)、三级乃至四级。
从上面的比照似乎看不出什么规律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受赠者都要增级而赠,至少也要增一级。另外一点,就是增级以二级或三级为常。“河阴之变”是个特殊事件,按赠例应属于优赠或超赠的对象。所以,个别受赠者获得四级或五级的封赠,应以个别事例对待,不应视为常规。
在封赠的数量上,通过对北魏受到刺史封赠者的统计看,在受到封赠的千余人中,原来有刺史经历而死后又被封为刺史的人,只占总受封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三左右(两晋南朝为百分之五十二)。生前没有刺史经历,死后却受到刺史封赠的则占到百分之五十七左右。这与两晋南朝的情况,大致相同。
在封赠的对象上,北朝的封赠除文武功臣宿将外,还包括皇帝身边的恩幸阉宦,以及他们那些没有任何功名的祖父兄弟等白身之人,南朝却没有这种现象。所以南朝封赠以严为特点,无功则无赠。北朝封赠以滥为特色,功贵均行。
(五)对封赠制度的认识
赠官是一种追荣制度,或曰是一种恤死制度。对死者而言是为了“褒德铭勋”,“忠勋不湮”,“荣加枯朽,惠隆泉壤”,“崇贲徽册,以旌忠懿”,“慎终追远”,“思旧笃终”。对活人来说,则是为了使“劳臣增厉”,鼓励后人。正是它的这种激励功能,使得此时南北各政权都十分重视刺史的封赠,尤其是北齐孝昭帝,登基伊始即下诏“军人战亡死王事者,以时申闻,当加荣赠;督将、朝士名望素高,位历通显,天保以来未蒙追赠者,亦皆录奏……”正体现了他的这种意图。这种追荣之制历代沿用。
自晋开始,将刺史作为赠官之一种而纳入追荣内容中,表明自西汉实行刺史制度以来,经过两汉的发展,到三国两晋以后,刺史的地位已相当显赫,成为在官者普遍渴求的官位之一。刺史出牧方岳,督司万里,使许多人以得之而为荣。南北各政权正是看到刺史职位的励能励功之效,因此,西晋政权首先将刺史纳入赠官的奖励制度中。南朝以后至于北朝,刺史成为当时封赠官号中最基本的一种。那些生前做过刺史的,死后要赠予比他生前所在州地位要高的州刺史(这点在北朝表现得比较明显);生前未曾做过州刺史的,死后也要赠州刺史一职以示奖励。因此之故,有人要请赠,有人要以降低自己的官阶为代价,而为父祖前辈向朝廷讨赠。
同时,当刺史一职进入赠官行列时,也就意味着往日云兴飙起的州刺史,开始风光不再。随着统一王朝的到来,叱咤一时的刺史,伴随州郡的来回变更,而逐渐变成一条被驯服的河流,只能沿着皇权的大堤,平静地向前流淌。
与南朝对峙的北魏,也学习了两晋南朝用封赠刺史的方式,对有功的文臣武将给以荣誉奖励的方法。北魏封赠刺史的时间可能最早在魏世祖拓跋焘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所见由北朝政权所封赠的刺史有一千一百余人,是南朝政权所封刺史的十一倍有余。西晋创赠刺史之例,被北朝政权充分学习和使用了。与南朝刺史的封赠比较,北朝的刺史封赠,不论是在数量上、方式上、范围上都远远超过南朝。
朝代姓名时间封赠资料出处杨稷武帝泰始七年赠交趾刺史①《华阳国志》卷4《南中志》
②《三国志》卷48《三嗣主传第三》,“建衡三年”条,裴注(二)。胡威武帝太康元年追赠使持节都督镇东将军青州刺史《晋书》卷90《胡威传》温峤成帝咸和时追赠侍中、大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公如故《晋书》卷67《温峤传》郗鉴成帝咸和时赠一依峤故事《晋书》卷67《温峤传》应诞成帝咸和时追赠冀州刺史《晋书》卷70《应詹传》袁乔穆帝永和三年追封益州刺史《晋书》卷83《袁乔传》礻者裒穆帝永和五年赠侍中、太傅、本官如故《晋书》卷93《礻者裒传》吉挹孝武太元初追赠益州刺史《晋书》卷89《吉挹传》丁穆孝武太元十年追赠龙骧将军、雍州刺史《晋书》卷89《丁穆传》周羉孝武太元三年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晋书》卷58《周羉传》檀凭之安帝元兴初赠冀州刺史,义熙初以所赠不足又加散骑常侍〖〗《晋书》卷85《檀凭之传》杜瑗安帝义熙六年追赠右将军、交州刺史《宋书》卷92《杜瑗传》孟龙符安帝义熙七年追(宠)赠青州刺史《宋书》卷47《孟龙符传》宋毛琚安帝义熙中赠征西将军、散骑常侍、都督益州刺史《晋书》卷81《毛琚传》毛瑾安帝义熙中追赠征虏将军梁秦二州刺史《晋书》卷81《毛琚传》毛瑗安帝义熙中追赠辅国将军宁州刺史《晋书》卷81《毛琚传》孙处义熙九年重赠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宋书》卷49《孙处传》王镇恶恭帝元熙初追赠左将军青州刺史《宋书》卷45《王镇恶传》刘虔之安帝义熙十一年追赠梁秦二州刺史《宋书》卷50《刘康祖传》刘道怜武帝永初三年卒追赠太傅持节侍中都督刺史如故《宋书》卷51《刘道怜传》刘粹文帝元嘉四年追赠安北将军、持节、本官如故《宋书》卷45《刘粹传》吉翰文帝元嘉八年追赠征虏将军持节监军事刺史如故《宋书》卷65《吉翰传》王弘文帝元嘉九年即赠太保中书监加羽葆鼓吹增班剑六十人侍中录尚书事刺史如故《宋书》卷42《王弘传》刘义欣文帝元嘉十六年追赠散骑常侍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刺史如故《宋书》卷51《刘义欣传》殷景仁文帝元嘉十七年追赠侍中司空仆射领吏部扬州刺史《宋书》卷63《殷景仁传》刘康祖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赠益州刺史《宋书》卷50《刘康祖传》陆徽元嘉二十九年赠辅国将军、本官如故《宋书》卷92《陆徽传》垣询之孝武帝孝建元年追赠冀州刺史《宋书》卷50《垣询之传》庾深之孝武帝孝建初追赠冠军将军雍州刺史《宋书》卷79《文五王·海陵王休茂传庾深之附传》萧思话孝武帝孝建二年追赠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常侍、都督、刺史如故《宋书》卷78《萧思话传》卜天舆孝武帝孝建初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宋书》卷91《卜天舆传》垣阆孝武大明三年追赠征虏将军、兖州刺史《宋书》卷50《垣阆传》垣护之前废帝永光元年赠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宋书》卷50《垣护之传》柳元景明帝泰始初追赠使持节、都督南豫江二州诸军事、太尉、侍中、刺史、国公如故《宋书》卷77《柳元景传》崔元孙明帝泰始二年追赠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宋书》卷88《沈文秀传》张景远明帝泰始三年追赠冠军将军豫州刺史《宋书》卷86《刘面力传》裴祖隆明帝泰始三年追赠宁朔将军兖州刺史《宋书》卷88《薛安都传》刘弥之明帝泰始三年追赠辅国将军青州刺史《宋书》卷88《薛安都传》张灵庆明帝泰始三年追赠宁朔将军冀州刺史《宋书》卷88《薛安都传》顾觊之明帝泰始三年追赠镇军将军、常侍、刺史如故《宋书》卷81《顾觊之传》齐佼长生明帝泰始五年追赠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宋书》卷83《佼长生传》刘休若明帝泰始七年赠侍中司空持节都督刺史如故《宋书》卷72《刘休若传》刘休皊明帝泰始七年追赠司空持节侍中都督刺史如故《宋书》卷72《刘休皊传》蔡那明帝泰豫元年追赠辅师将军、益州刺史《宋书》卷83《蔡那传》王景文明帝泰豫元年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常侍中书监刺史〖〗《宋书》卷85《王景文传》王道隆后废帝元徽二年赠辅国将军益州刺史《宋书》卷94《王道隆传》苏侃高帝建元元年追赠辅国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南齐书》卷28《苏侃传》刘善明高帝建元二年赠左将军豫州刺史《南齐书》卷28《刘善明传》焦度武帝永明元年赠辅国将军梁秦二州刺史《南齐书》卷30《焦度传》刘怀珍武帝永明初追赠散骑常侍镇北将军雍州刺史《南齐书》卷27《刘怀珍传》张岱武帝永明初赠散骑常侍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南齐书》卷32《张岱传》崔文仲武帝永明四年赠后将军、徐州刺史《南齐书》卷28《崔文仲传》萧景先武帝永明五年赠侍中假节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南齐书》卷38《萧景先传》席恭穆武帝永明七年诏赠辅国将军益州刺史《南齐书》卷40《鱼复侯子响传》吕安国武帝永明八年赠使持节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南齐书》卷29《吕安国传》梁尹略武帝永明八年赠辅国将军梁州刺史《南齐书》卷30《尹略传》萧嶷武帝永明十年赠假黄钺都督中外丞相扬州牧《南齐书》卷22《萧嶷传》周盘龙武帝永明十一年赠安北将军兖州刺史《南齐书》卷29《周盘龙传》胡谐之武帝永明十一年赠右将军豫州刺史《南齐书》卷37《胡谐之传》萧子良郁林王隆昌元年诏可追赠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太宰领大将军扬州牧《南齐书》卷40《武十七王·竟陵文宣王萧子良传》王玄邈明帝建武四年赠安北将军雍州刺史《南齐书》卷27《王玄邈传》桑天爱东昏侯永元元年追赠辅国将军梁州刺史《南齐书》卷45《萧遥光传》刘山阳东昏侯永元二年赠宁朔将军梁州刺史《南齐书》卷38《萧颖胄传》房僧寄东昏侯永元三年赠益州刺史《南齐书》卷49《张冲传》张佛护东昏侯永元三年赠征虏将军司州刺史《南齐书》卷51《崔慧景传》左兴盛东昏侯永元三年赠征虏将军豫州刺史《南齐书》卷51《崔慧景传》曹虎和帝中兴元年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南齐书》卷30《曹虎传》任漾之和帝中兴元年萧颖胄赠任漾之辅国将军梁州刺史《南齐书》卷38《萧颖胄传》萧颖胄和帝中兴元年赠侍中丞相本官如故《南齐书》卷38《萧颖胄传》范僧简梁武帝天监元年赠交州刺史《南齐书》卷38《萧颖胄传》陈蔡道恭武帝天监三年赠镇西将军使持节都督司州刺史《梁书》卷10蔡道恭传》曹景宗武帝天监七年追赠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梁书》卷9《曹景宗传》柳忄登武帝天监十二年赠宁远将军豫州刺史《梁书》卷12《柳忄登传》萧宏武帝普通七年赠假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梁书》卷22《太祖五王·临川靖惠王宏传》萧昱武帝普通五年诏赠湘州刺史《梁书》卷24《萧昱传》王神念武帝普通六年赠本官衡州刺史《梁书》卷39《王神念传》王尊业封赠年月不详赠信威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梁书》卷39《王神念传子尊业附传》萧方等武帝太清三年追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梁书》卷44《萧方等传》陈道谭梁敬帝太平二年赠散骑常侍使持节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陈书》卷1《高祖纪上》陈道谭陈武帝永定初以帝兄重赠骠骑大将军太傅扬州牧《陈书》卷28《始兴王伯茂传》陈休先梁敬帝太平二年以陈霸先兄赠侍中使持节骠骑将军南徐州刺史《陈书》卷1《高祖纪上》周铁虎武帝永定元年赠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陈书》卷10《周铁虎传》马明武帝永定元年赠使持节征西将军郢州刺史《陈书》卷10《周铁虎传马明附传》陈昌文帝天嘉元年赠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太宰扬州牧《陈书》卷14《衡阳献王昌传》鲁悉达文帝天嘉三年后赠安左将军吴州刺史《陈书》卷13《鲁悉达传》欧阳文帝天嘉四年赠侍中车骑大将军司空广州刺史《陈书》卷9《欧阳传》荀朗文帝天嘉六年赠南豫州刺史《陈书》卷13《荀朗传》吴超封赠年月不详赠广州刺史《陈书》卷9《吴明彻传兄子超附传》陈坛朗陈文帝天嘉二年赠侍中安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陈书》卷14《南康愍王坛朗传》胡铄宣帝太建元年赠桂州刺史《陈书》卷12《胡颖传弟铄附传》韦岁羽宣帝太建中赠明、霍、罗三州刺史《陈书》卷18《韦载传弟岁羽附传》周炅宣帝太建八年赠司州刺史《陈书》卷13《周炅传》骆牙后主至德二年赠安远将军广州刺史《陈书》卷22《骆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