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3200000018

第18章 魏晋南北朝都督方镇制下(1)

州与各级政府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分裂割据,战乱不断的历史时期,又是一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过渡时期。秦汉以来的中央大一统局面,到东汉末年因黄巾起义的冲击而暂时中断了,继之而起的是割据军阀的连续混战,南北政权的长期分裂。不论是初期的三国政权,还是禅代的西晋、偏居江南的东晋、宋、齐、梁、陈以及崛起于北方的北魏和分裂后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各政权,都把很大的精力用于对付外部各政权间的相互攻伐和内部变乱上。因此,中央政府在地方的管理上,既有用于军事防守的都督区及其所设置的军事都督,还有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府。北方的北魏政权后期,更在都督区之上加设行台(行尚书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州政权在纵的方面,对上,要正确应对与中央政府间的各方面关系;对下,要处理好与所属的郡县政权间的关系。横向上,还要处理好与其处于同一辖区内领军都督的关系。即使在州区内部,自东晋以后,刺史兼都督,带军号成为常态。一州之中遂有州行政职官系统和军府佐职官系统。再有南朝的荆州刺史,常带南蛮校尉,则另增一职官系统而为三。因而,州刺史还要处理好其内部的行政佐与军府佐之间的关系。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就像一个氢原子,一方面要承受内外部的各方面压力,同时,又要在各种压力下,聚变释能。鉴于能力有限,本章只讨论州政府与中央政府、都督区以及所辖郡县政权间的关系。

关于州与中央政府间的关系,因此时,州受控于方镇都督,成为这个时期的明显特点。因此,各政权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初期,总是表现为中央集权较强,后期则明显弱化。整体上,表现为以地方分权为主,而个别时期的中央集权又显得高度强势。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不是中央政府的纯粹代理机关。它们是一个具有很大自主能力的政治系统。一方面,它有义务服从中央政府的领导,是中央朝廷这座权力大厦的根基与台柱;另一方面它又有实力为地方的实际利益而抵制中央(特别是中央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而使自己在地方的管理中有更多一点灵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总是把地方政府假定为一种必要的“恶”。中央政府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把这种“恶”局限在其可控的范围内,而不至于使其危害中央。而地方政府则在尽可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又能避免完全被中央政府捆住手脚而无所作为。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和其他时期一样,国家权力的重心呈现出两极分布:中央和地方。这两个权力重心,就像一架天平上的两个砝码盘,而权力就是盘中的砝码。谁的盘中权力的砝码最多,谁就能从心所欲,抗衡对方。本章关于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论述,实际上就是在讨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间各自的权力砝码。

上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势,只是就总体而言。但在具体不同的时段,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如中央与地方在行政权的关系上,三国西晋时期,表现为牧守申政,朝廷监控,中央集权明显较强。到了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成熟,宗王出镇成为惯例,从中央到地方,门阀大族控制了内外权力,皇权总体上表现为驾驭地方无力。北朝时期,由于是北方鲜卑族入主中原,鲜卑人初来的锐气和朝气,使他们有能力掌控地方政府的军事行政等各方面的政务。“方伯守令,皆命于天朝”。北方广大的汉人地区和胡人聚居区,实行胡汉分治。而对地方的控制,则是加强胡人对汉人的地区的管理。州郡县则实行一州三刺史、一郡三太守、一县三令长制度。三长官的设置一为宗室,一为鲜卑人,一为汉人。

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上,三国西晋时期,利权统归于朝廷。地方上,则财分大府与小府。大府为地方各级政府公共开支的财政基础,小府则为地方行政首长自己支配的财利。东晋南朝时期,中央集权的态势大体上表现为:开国之君对地方的控制较强,继体之君则控制乏力的局面。对财权关系的影响则表现为:一方面朝廷对地方政府的各种公共开支及军需开支有大量拨款;另一方面,地方各都督刺史还可以就地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如公田、各种手工业制作、山林川泽之便,进行创收获利。北朝政府则“纳其方贡以充仓廪,收其货物以实库藏”,表现为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充分把握。

中央与地方在军权关系上,三国西晋时期朝廷以都督控制刺史,以刺史监视都督;州郡皆置兵,军事行政,两权兼授。特别是西晋时期,又以宗王出任地方都督,督控异性。东晋南朝时期中央与地方在军权分配上,主要是为围绕着荆、扬二州的掌握而展开的。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军事上,惯例由皇子控制荆、扬,暂或由异性任职,但多为一年半载,仅示荣宠而已。但是,大量的皇子皇亲出任地方要州都督刺史,又直接构成了对中央朝廷的威胁。为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消除地方对朝廷的威胁,野蛮的手法是无情的杀戮,如宋齐政权大量杀戮宗室成员。文明的做法是及时地移封宗王的封地,适时地换防或内征回朝,以消除实力雄厚的宗王对朝廷的威胁。同时,又下诏:“动民行军,皆须手诏施行。”北朝时期,鲜卑人有尚武之风,深知马上得天下之妙诀,紧握军权,掌控地方。地方则保留大量的州郡兵,以备不虞之变。北朝时期地方先后发生了许多各种变乱,这些变乱大多是由地方州郡兵平定的。北周时,为加强朝廷权力,改兵制,建府兵,设柱国大将军。又把府兵命名为侍官,表示了北周政权的良苦用心。这一称呼的政治目的在于,在增加了府兵的荣誉感的同时,又告诉府兵们:你们是皇帝的侍卫军,你们必须完全听命于皇帝,进而达到控制军权的目的。又设柱国、大将军而使都督的声位开始下降。地方上,则改都督为总管,都督府称总管府,从名称上先抹掉都督的声威。不久,又逐渐地把柱国、大将军等军号勋官化,只作名誉奖励,不作实际权力称号。地方则广设州郡,缩其辖区,通过行政建制与辖幅的及时变动,来削弱地方的权力。

司法权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严把立法大权。一切律令格式均由朝廷具体制定,任何地方政权不能有所染指;各种赦免诏令均自朝廷发出,地方无权进行各种赦宥;死刑核准权;大、要、疑案最终审判权在朝廷。同时,朝廷还不时地插手地方各级部门的司法审理活动。而地方政府则只能在一般性犯罪案件的审理和行刑上有决定权。

在中央和地方的监察权关系上,除了传统的行政系统内监察和行政系统外的御史台监察外,这时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制度设置。

在州与都督区的关系上,三国时的曹魏政权里,两者之间还保持着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互不相屈,常有摩擦。相争的结果,多是州刺史败北,都督全胜。西晋以后,特别是东晋,随着“征镇州郡”班位的形成,府(军府)以统州,州以统郡,郡以统县的统辖机制的确立,州刺史与防区都督的关系一般不再有什么冲突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州与郡县的关系,是纯粹的上下级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但由于地方三级制的形成,此时,郡县的地位大大降低。

三国、西晋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行政权上:牧守申政,朝廷监控

三国、西晋时期,中央和地方在行政权的关系上,可用中央居中监控,极力集权;地方权力大增,分权势劲来概括。

这个时期,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体制。郡、县二级行政长官,仍沿袭秦汉以来的郡太守、县令长称呼,而州行政长官则实行州牧、刺史并称。这和汉武帝始设刺史,直至东汉末,要么单称刺史,要么单称州牧相比,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在行政任命上,州牧、刺史等州中长官,别驾、治中、部郡从事等重要佐吏,郡太守、郡丞、郡尉、郡督邮等郡中官长,县级的县令长等,皆由朝廷直接任命,权力从不下放。其余的州郡门下诸吏,外职中的各种从事,则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州牧、刺史对郡县长官只有表荐权。三国以后,由于大部分州牧刺史和郡太守,既任州郡行政长官,又兼带所辖地区军事防御长官,因而这些刺史、太守又大多带有将军号,开府置佐。于是,州郡组织机构便形成了既有行政衙门,又有军府机构这样的双轨体制。其中州郡军府中的门下重吏,如府功曹,外职中的长史、司马、咨议参军、记室参军等重要吏职,也要由朝廷直接任命。而其余众多的军府参军,则由州郡长官自己除用。这种地方主要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一般属僚由地方长官自行辟除的制度,是两汉以来任官制度的继续。

政事上,《三国志》卷2《文帝纪》说“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把中央和地方各自的行政职责,讲得再明了不过。“朝士明制度”,一是表明,朝廷主要是确定大政方针,并向各级官吏申明。二是在申明制度的前提下,直接通过法令制度来对各级官吏进行监督执行。“牧守申政事”,则是讲州直接秉承朝廷命令,统令郡守,郡国守相定期巡行属县,严格察督地方对朝廷政令的执行状况。县令长要定期接受郡太守的政绩考核,郡太守要按时向州刺史汇报治绩。州刺史每年要向中央朝廷上计。即使是地处东北的平州和云南的宁州,也要三年一入朝奏事。朝廷则以诏敕令的形式向州郡县下达各项政令。而州向郡、郡向县则以“教”的形式传达各自的地方规制。《晋书》卷44《郑袤传》载:(曹魏)郑袤,“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这是郡太守考校县令长。“台阁临下,考功校否”,“岁终台阁课功校簿而已”。“晋制,刺史三年一入奏。”这是州刺史要定期回朝,汇报在地方的政绩,接受朝廷考绩的规定。

不唯如此,朝廷还经常派遣各种使臣巡行州郡。《三国志》卷2《文帝纪》:“遣使者巡行郡国,有违理剖克暴虐者,举其罪。”卷4《三少帝纪》:“正元元年冬十月壬辰,遣侍中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西晋武帝代魏不久,就下诏刺史二千石长吏曰:“古之王者,以岁时巡狩方岳,其次则二伯述职,不然则行人巡省,睱人诵志。……今使使持节侍中、副给事黄门侍郎,衔命四出,周行天下。……”曹魏明帝时期,还专门制定《州郡令》四十五篇,具体明确州郡的行政职责。可惜今天只能看到这些律令的目录,而无法知道它的详情。西晋武帝时明令:“郡国守相,三载一巡行属县……见长吏,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存问耆老,亲见百年。录囚徒,理冤枉,详察政刑得失,知百姓所患苦。……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士庶有好学笃道,孝弟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还有专门就农桑事务进行督察的朝廷巡察活动。西晋时,每年元会日,各州郡要派出上计吏向朝廷上计。上计中,朝廷要“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得无冤滥,守长得无侵虐。……正会后东堂见征镇长史司马、诸王国卿、诸州别驾”,以察方国。朝廷下诏直达州郡,而非只对州部,说明此时虽已实行三级体制,但对郡国首相的行政控制权仍然掌握不放。这种情况终魏晋南北朝而不变。

另外,“自汉季以来,刺史总统诸郡,赋政于外,非若曩时司察之而已”,“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上书曰。】,“蒙国厚恩,督司万里”,权力很大。《三国志》卷18《李通传》载:“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州刺史擅有生杀予夺之权,郡太守也生杀由己。《三国志》卷12《崔琰传》,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载:孔融为北海相,“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这种状况是朝廷所不能容忍得。因此,从曹魏时期开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对京师所在州的控制,中央最高行政长官兼任京师所在州或者重要州区的州牧,成为惯例。如曹操,初为兖州牧,从袁绍手中取得冀州之后,已经是汉丞相、魏公,而仍然领冀州牧。曹操死后曹丕继承王位,做汉丞相也领冀州牧。其余如蜀政权的刘备、诸葛亮、蒋琬等领过益州牧。吴政权的孙纟林,以大将军、丞相,为荆州牧等。其余如陆逊、诸葛恪等,也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担任京师所在州的行政长官。

不但朝廷内官如丞相等官员,直接兼任地方要州长官,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甚至还利用其他一般亲信官员,特别是领兵官员兼任地方行政长官,来加强控制地方。《三国志》卷11《张范传》载:张范弟张承在曹操的魏国府中做丞相参军事祭酒,同时,又兼领赵郡太守之职,而且还干得相当不错。上述丞相兼任地方重要州区的行政长官,亲信佐吏兼任地方郡县长官,这种统辖机制的采用,可以说是曹操在汉末加强对地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创新。这在两汉时期是很难看到的。

同类推荐
  • 春秋争霸之大楚风云

    春秋争霸之大楚风云

    彼岸的梦,水雾迷蒙,消失于风中,重现于风中,侧耳听之,感慨万千。春秋是一个遥远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角逐,但同时也透出诗经的美丽与哀愁,这个故事以春秋时期的楚国为背景,展现了楚成王,子玉崛起南方,重耳历尽艰难终成霸业的故事,但故事的主线却是一个从小被遗弃的私生子蒍牧,他艰难的成长过程,他对楚国公主真挚深沉的爱情,他与乐妓屈影风之间的情和义,他在争名夺利的过程中的逐步开悟,他与子玉之间独特的友情……从一个私生子成长为一位拥有精神气节的君子,战将,蒍牧和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一样,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在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逐步走向一个真实的自我。
  • 异世大闲人

    异世大闲人

    南乔木一直觉得身为富家子,混吃等死是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可没办法,人太出色了也是麻烦!欲做大闲人的南乔木无奈的发现,自己被现实给绑架了........闲人还是贤人?!
  • 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没有几段历史能像二战史这样,能引发世人如此强烈的兴趣,二战史的追捧者和发烧友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因其年代与我们相隔较近,还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而其表现形式就是战争,准确地说是一场几乎让整个世界生灵涂炭的世纪大战。
  •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这样说的嘛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以说不仅在唐朝,甚至在古代中国都是公认的黄金鼎盛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君德消政易,宰相专权误国,边将包藏祸心;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境况因之而急转直下,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割据,内庭宦官专权,朝中朋党相争,边将报警不已;在纷繁的矛盾中,藩镇连兵可使朝廷流亡,宦官弄权能够废立皇帝,强盛的唐朝帝国没有能够再度辉煌起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大明火枪兵

    大明火枪兵

    穿越大明改写历史,抗日援朝,睦邻友邦;金戈铁马,收服女真;怒海扬帆,征伐东倭;万炮齐鸣,驱逐荷兰;云帆济海,开疆拓土。向世界发出最强音:“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神宗朱翊钧:四夷臣服,宇内清澄,全赖兴汉一己之功,有此良臣,朕无忧矣!光宗朱常洛:大明中兴,全赖兴汉一己之功,真乃肱股重臣,首辅之位非其莫属!熹宗朱由校:宇内臣服,全赖兴汉一己之功,朕册封爱卿为异性亲王,主政全球!思宗朱由检:兴汉四世老臣,活了恁大岁数咋还不归位,也好让朕施展治世才华!他再不殡天,朕去煤山上吊!潘兴汉:大明非一人之大明,乃百姓之天下!崇祯小儿,你就在紫禁城规矩呆着吧,政事自有帝国内阁议会裁决!努儿哈赤、郑成功、李自成,你们三位陪孤环游地球,视察大明帝国。扬帆起锚,前进!
热门推荐
  • 噬灵魔尊

    噬灵魔尊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灵性强大则衍生灵根,当一个魔道小派外门弟子偶得可吞噬万物之灵以提升己身灵根的上古魔器后,灵根获得了无穷提升的机会,又该踏上怎么一条魔途?演绎何等精彩纷呈的故事?"天下地下,古往今来,诸天万界,魔道当以吾为尊。"王戦。(已有200万字完本作品《史上最强祖师》,人品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
  • 狂龙剑帝

    狂龙剑帝

    遭家族遗弃的少年,带着自己的妹妹艰难残存,处处受人压迫。在一次意外中得到无上大帝传承,一代天骄就此崛起,折武圣踩武神,踏各族天骄,以剑化身,以剑成神,以手中长剑,斩妖兽,屠天魔,一人一剑,杀尽世间敌,终成一代剑神
  • 学霸闯大宋

    学霸闯大宋

    学霸,穿越到了大宋,变成了小瘪三,卷入了悬案;得罪了杀手组织,江湖六大门派追杀,有私通大辽的嫌疑,朝廷追杀;大辽以为是奸细,也来追杀。独自一人,身无分文,面临绝境。如何逆袭?
  • 美男龙王,妃要破你相!

    美男龙王,妃要破你相!

    挑着细眉,某女猥琐地说道,“哟,公子,您摸样好生俊朗,要不小的给你补补?”美男叹气“难为你了,这容,不毁也罢!借过……”摸着腰后的菜刀,女人双眸一眯,嘟嘟嘟跟上“瞧您说的,哪那么坑爹啊?走,回家给你敷些面膜!”
  • 仙动九霄

    仙动九霄

    能开此卷,证明汝是有缘人,此剑诀乃吾证应天道所悟,共分内诀和外诀,内诀悟心,外诀修功,内含九阳,阳对三诀,破诀诛天,焚诀戮地,燎诀换阳,九阳若成,天地皆臣,吾道号收天。故此诀名为《九阳天诀》。欢迎加入仙动九霄,群号码:548631914
  • 庶女难为

    庶女难为

    一朝穿越到不受宠的小女儿身上,算计阴谋接踵而来,拜托拜托!她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丫头,要文没文,要舞没舞,怎么还被那么多人惦念着。主母想利用她来结亲,祖母利用她来制衡,姐姐利用她来攀比。还好,嫡亲哥哥护着她,同胞哥哥念着她,只是有个讨厌鬼经常出现讽刺她。这坑爹的古代生活,什么时候才能顺风顺水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元素大陆:跨越时空的爱恋

    元素大陆:跨越时空的爱恋

    元素大陆是一款游戏,星辰(蝶小柔)在里面遇上了硕(陈硕),从此被某人无限打压,开启女汉子变温柔滴女汉子的神秘之旅!(慕妍会来串门的哦!)
  • 替补新娘之神秘身份

    替补新娘之神秘身份

    我不属于这里,我知道......但是我来自哪里,究竟是谁,这些我都不知道......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爱上他,一个近乎完美的高冷男人。如果我死了,是不是这些纠纷就能划上句号呢?
  • 画中魔,逆天狂妃

    画中魔,逆天狂妃

    “宋颜,想要本王高看你,先替本王颠覆这楚夏国!”她从21世纪反恐女特工沦为千年之前王府最卑微的女奴,为掩饰自己的锋芒,她甘愿变成人人口中不堪的丑妇,周旋于楚夏国各色人物之间。当她遇见心仪的男人时,她爱他爱的痴狂成魔,却被他无情的推入黑暗深渊。当沉睡画中千年的真身苏醒时,天下风云变色,这一次,她势要翻云覆雨,闹他一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