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汉
林则徐的老师陈寿祺有妙语曰:非福人不能来福地。郁达夫先生为纾国难来到福州,也算是有福之人。遗憾的是驻足时间太短,翌年就去了苏门答腊,一去不返。但这位抛家别子的文学家并不虚此行,收获至少有三:
其一,在游鼓岭途中,见到老松树下有农夫野老下棋,惊叹这是一幅难得的"太平村景图",印证了明《闽都记》所云有福之州"逢兵不乱,逢饥不荒"。
其二,寻访于山的戚公祠,惊叹这是一座罕见的民魂之碑。有感于福州人民的感恩精神,回去即写下"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的《满江红》,刻于祠前的"醉石"旁。
其三,登临屏山回眸南望,发现榕城的形势有如一只"赴壑的龙虾",市区中轴线是虾身,黑白两塔恰似一对虾眼,向前伸展的虾脚和触须,正是自南门延至台江汛那长长的路街。
郁达夫所谓"龙虾"所赴的"壑",指的正是台江区所濒临的白龙江,郁达夫住过的"青年会"就在江的北岸。这典故多多的"白龙江",即闽江穿城而过俗称"北港"的那条支流,与"乌龙江"成双龙开合之势。闽江是福州乃至福建人民的母亲河,是全国唯一一条"在同一个省份内见首并且见尾的龙",径流量竟比黄河还要大,有"八百里水分咸淡,五千年天定玄黄"(见《马江赋》)之说。冰心先生曾站在这春晓的江头为"父母之乡"惊叹:"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闽江岂止是绿,简直就是一部福建蓝色文明演进和经贸文化飙起的编年史!
台江区地处闽江母亲河入海口感潮地带的边缘,二潮吞吐,九汇交流,东南并海,水陆难分。拙作所谓"卧野环山,无数春声秋色;派江吻海,不尽汐落潮生",恰是这方水土充满生机的写照。
台江的特征,借用一个幽默的比喻就是--"拖泥带水"。闽都首善之区是"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台江一带则是"门在水边,水在门边"。君不见洲多、屿多,沟密、桥密,加上潮落、潮涨,水西、水东,天生就是一个滨海都会的"外向型"埠头。《闽都赋》所云"城内河道纵横,宜商宜旅;郭外港流吞吐,可运可渔",道尽那"不山不水"的尴尬,却也说足了"水陆双赢"的优势。
瞧那系列化的各式沟桥,像不像戴在内河纤指上的枚枚"钻戒"?沿岸次第摆开的石级"道头",像不像连缀水陆对襟的排排"拉链"?生存的艰辛与诗意,商机的消长与集散,不由分说也不假分说,形成了这方水土特有的商贸魅力与文化张力。难怪水部、新港一带曾有"华夷杂处,商贾云集"的盛况。近代中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落地福州,怕也是相中了这里的天地合璧、水陆两栖、人文蕴藉、中外咸宜。
曾游宦闽都的大诗人陆游有个美丽的愿想,即闲坐于团团如盖的榕荫底下,在"醉吹横笛"中,清享这方乐土的一派清宁。台江当地人却世世代代都很忙:最早是忙于上大庙山见证无诸受封闽越王并立庙纪念;接着忙于陪无诸的儿子余善在越王山上筑台钓龙;宋时并力把万寿桥建成浮舟桥后又改成石梁桥;元时乐得陪老外旅行家马可·波罗悠游闽江;明时请进民族英雄陈文龙当了福州城隍;成化年间帮着把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设福州;接着建起"柔远驿"迎送琉球国运贡船舶去来,续写"百货随潮船入市"的盛况;晩清时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严复在苍霞的伟大诞生同喜;之后又欣闻中国大翻译家林纾当年中举后亦迁居苍霞洲,并办起了"苍霞精舍";接着秉承物竞天择、开物成务之宏旨,要把台江区熔铸成省会城市最大的商贸腹地;于是福州历史上第一根火电厂的烟囱在这里拔地而起;福州第一家电报局在这里问世;福州第一家钱庄在这里开张;两座瞭望全市的观火报警台在吉祥山如守护神般站起来了;同时不忘热忱地把在江河上漂泊的疍民,一拨一拨迎上岸来安居乐业……在郁达夫眼里,这一带江上的景色,一切都可以做一种江水秀逸的代表:扬子江没有她的绿,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静。人家把她譬作中国的莱茵……台江人很实在,觉得要从文学的笔下,走到现实当中,需要溯源报本、文脉传承,需要不断地雄起,永远地坚持,厚积而薄发,贯古以通今。于是又一如既往地忙开了。忙什么?忙钩沉、盘点曾见证闽都文化的历史遗存,忙规划、打造大台江双杭商埠的现代辉煌。具体忙乎的内容呢,全在台江上上下下忙人们的脸额上写着,也在台江远远近近朋友们的心头惦着。
谓予不信,且翻开这本沉甸甸的作品集,我们可以感受一番"品读台江"的多情并且多梦的作者们,那份"探寻历史遗存"的文心,"拜访历代先贤"的虔心,"品味地方风情"的诗心,"走读台江新景"的信心,同时铭感于"让清水流过我们的生活"一类的美好愿心!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是为序。
2012年5月23日于闽都九赋轩
探寻历史遗存
让清水流过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