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100000014

第14章 ——评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的女性人物

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发表在《清明》文学杂志2006第2期,后又被《新华文摘》2006年13期转载。这篇小说之所以受到较强的关注,其原因就在于它抒写了一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群特殊的女性人物。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鲜有人将笔触及几十万戎马半生的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一道军令骤然就定格在边疆垦荒种地的历史。这闻名中外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经历即便在韩天航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中也只是通过一群女性侧面表现出它的历史背景。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独到的视角。因此,即使我们未能完全正面地巡览建设者的形象,但韩天航笔下的这群后勤的女子同样为这段特殊历史建构起一幅史诗般的画卷。

遗憾的是,韩天航也为营造自己的审美对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为达到史诗画面的整一和谐的效果,韩天航竟不惜去冒犯文学的禁忌将故事中的女性人物个性一统化,甚至雷同化。这也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困惑,我们不知道作者是“有心”为之还是“粗心”所至;这也使我们的鉴赏面临着一种尴尬,究竟是该赞赏这种犯忌的勇气还是批评他违规的无知。但不管作者如何思考,小说中女性人物个性的雷同化是一道明显的硬伤。

那么韩天航是如何将自己笔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女性统一“包装”起来的呢?

首先他的女性人物一律的“漂亮”。

小说共塑造了有名有姓的七个女人,在人物外形的描写上,无一不是美丽漂亮。不知为避免繁琐还是怕落入窠臼,作者在以往作家们最用心着墨地方竟然简单化的一笔定型。

先看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孟庭苇,作者只用一句话来概述她的形象:长的又洋气又漂亮。

接下来“我们”从人贩手中救出又被母亲取名钟柳的小姑娘,读者获得的唯一提示: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也很可爱。

刘玉兰,这个先是被介绍给团政委后来为追求自由恋爱和“我哥哥”结合的穷姑娘虽没有正面写照,而是通过哥哥的眼睛看出来的,也只有一句我们称之为侧面的描写——“我哥哥一看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姑娘”。

较晚出场的向彩菊尽管为寻亲而沿路乞讨,但依然是“白净净的三十多岁的女人”。常言“一白遮百丑”,通过这一笔我们至少得出向彩菊决不难看的结论,何况“我母亲”在以后为彩菊向政委提亲时还补了一句:“她可是世上少有的好女人啊。漂亮、贤惠、能干。”更证实她也是这漂亮群体的一员。

最后出现的女战士赵丽江“是业余演出队中最漂亮的女演员”。仅此一句。

至于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人物“我母亲”,其形象恐怕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了。虽然作者用了“不漂亮”来定型“母亲”,但是从他后面补描的部分“鼻梁有些塌,嘴唇有些厚,一双眼睛却是水灵灵的”来看,“母亲”依然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尺度。所以在读者心目中母亲仍旧算个“漂亮的女人”。只是相比那几个女性“母亲”有些别样的美罢了。

小说里唯一没有描画的人物是父亲和第二任妻子孟庭苇生的钟桃。不过既然父亲“非常英俊”,生母“洋气漂亮”,那小钟桃没有理由不是个漂亮胚子。

五个女人外貌只是简单地贴上“漂亮”标签(剩下的两个也是隐性的漂亮),难道作者真的拙于描写这些女性的外貌?或者他预留了相当的审美的空间给我们去想象?假设如此,那这个留白实在有些过大以至我们难以参照对比来把握,因为作者所提供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组的审美对象,我们在一片模糊中极易混淆各个人物的相貌特征。谁能分得清孟庭苇和赵丽江漂亮的差别,谁又说得准刘玉兰与向彩菊美的不同在哪。这种显然失之于粗疏的人物描写,在我看来是作者有些故意为之,但他显然也在冒险。

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形象历来是文学艺术家们所倾力打造的,古今中外无不如此。他们呕心沥血,精描细刻,为的就是塑造有别于她的“这一个”从而在文学艺术长廊中建立起自己的经典形象。他们深知这也是女性人物出场的第一张名片,是读者首要关注的兴趣点。所以就有了文学艺术史上如此令人眼花缭乱、形态各异的美女众生象。林黛玉、薛宝钗、玛丝洛娃、茶花女……难道是这一个个经典形象已经成为无法逾越的高峰,作者干脆有意避之?另一方面,许是以往精细别致的美女形象已造成人们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于是作者索性将其简化?总之,尽管我们往好处着想,韩天航还是以极其粗疏的线条勾勒了他笔下的几位女性的形象,导致人物外貌一统的模糊。

人物的第二大雷同则表现为每个女人个性几乎都是“秀外刚中”。

为首的当然是“母亲”。这个旧时代的女子在没有任何感情的基础上与父亲结了婚,只是为满足“我爷爷”的愿望,甚至连生孩子也是能让爷爷瞑目而做出的妥协。尽管父亲以长时间不回家躲避这桩婚姻,即便在短暂的相聚中也用怒言恶语刺激母亲,但母亲还是坚定不移地跟着父亲。作者当然不是再次翻版一个旧时女子逆来顺受、从一而终的形象,而是在逆境中打造一位独立坚忍的女性。母亲所忍受的一切就是为了能继续照料“我们”,哪怕父亲逼她离婚,哪怕父亲当着她的面和另外一个女人结合。读者会发现母亲的这种态势使得父亲渐渐往后退让,最后除了婚姻这条底线未被突破,母亲的所有坚持都得到了兑现。这完全是一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柔化刚的人生策略。这是一种难缠的“橡皮筋”似的个性,它以柔性的外表表现出的“刚”简直可以说是刚性的最高境界。而在母亲面前,父亲这个有文化,有地位,有性格的男子汉大丈夫形象反倒缩水。

母亲的这种独立坚定个性在小说中其他女人身上产生了连环效应。

雷同母亲性格的是二号人物刘玉兰。刘玉兰虽出身贫寒,但这个没受过教育的小女孩儿却对自己的爱情有着独立追求,决不屈从命运的摆布。标举其个性的行为是她敢于抗拒郭政委的婚姻,后者几乎是他们家的救星。正是郭文云慷慨地甩出了一千块钱让刘玉兰家立刻脱贫,同时还把玉兰千里迢迢带到边疆。想不到一到营地就爱上了前去接她的“我哥哥”,更有甚者,当郭政委知道刘玉兰的真实想法要把她“遣送”回乡时,韩天航笔下女人的“拗劲儿”就又上了脸,她不仅不肯还索性向已经麻烦缠身的“我哥哥”求救,最终也得到了哥哥和母亲的庇护,不过“哥哥”因此也被郭政委调到最偏僻的哨所,而达到目的的刘玉兰当然愿意一直等着“我哥哥”了。尽管母亲和刘玉兰有着不同的爱情婚姻经历,但两人不受命运摆布的抗争性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文工团战士赵丽江是第三个率性而为的女子,她那不计后果的行为几乎有些离谱儿。当知道团里的三个单人边防站就剩下“我哥哥”是单身汉后,竟打着背包硬要组织安排她到那个最偏僻的地方去扎根爱情。试想,荒无人烟的哨卡,孤男寡女,干柴和烈火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果不是“我哥哥”钟槐已答应了刘玉兰的等候,如果他意志稍稍有些走神,那赵丽江几乎就得了逞。因为铁心的赵丽江在哨卡和“我哥哥”整整纠缠了五天,弄得“我哥哥”每天晚上不敢进屋睡觉而“瘦了一大圈”,最终,心疼的赵丽江只好宣布走人,但临行前还撂下一句话:“钟槐,以前我是敬重你,可现在我真的是爱上你了……钟槐,你千万不要忘了我……”其实,哪谈得上什么“敬重”,她就是为“得”爱情而来,也为“不得”爱情而走,甚至在她知道了“我哥哥”已经有了女人并表示“只要她不结婚,就会永远等她”的情况下,赵丽江竟然还说“那我就更不会走了”。这种追求爱情的方式大胆又烂漫,率性又天真,她更像是当代女子的所为而非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

实际上三个女人的个性几乎都打上了同样的个性烙印。她们对待爱情、婚姻的行为在尚不开放的年代显得十分扎眼。他们更像是当代女子的婚姻爱情观和行为观,这也使读者对作品的历史真实意义有些疑惑。或许作者的理想观大大超过现实观,或许作者在擘画史诗中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整体性的追求,从而释放出某种感动,也或许当人物被置身于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时,需要有一种统一的爱情意志来凸显女人的超拔和伟大?但不管是哪一种,它都导致了人物性格的相似甚至雷同。

难道作者在尝试这样一种鉴赏模式,史诗作品注重故事性而可忽略人物形象的描摹。或者说史诗为叙事场景的宏大壮阔效果追求群体的有机整一性,故而可以从轻打造单个人物的个性?如果这种模式可以建立,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文艺理论中的某些定律和戒律并非一成不变?

但是,从没有人会认为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已经被穷尽,从而宣布传统的文艺理论中人物塑造法可以放弃。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孜孜不倦地打造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力图建立起新的典型,这是一条不可颠覆的铁律。然而,这又是一项极其艰难费神的劳作,其效果又往往不尽如人意。多少人穷一生精力仍创造不出文学艺术的经典形象而默默无闻。于是,无可避免的有人想讨巧,想走捷径,想规避这个难关。从作品看,韩天航有此嫌疑。

形成如此明显而严重问题,笔者认为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当前文学创作症候的影响。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文学已从昔日神圣的殿堂仓皇走下,加入消费商品的行列,而商品的特性又决定了文学必须以一定的批量性和实用性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不少作家为了追求多产,追求立竿见影的实用,丢弃了文学创作中一个不能丢弃的规律——花大力气,深刻体验和积累生活;苦觅穷吟,言他人之未言。其代价是,作品的质地不够坚实,细节不那么精细,人物形象模糊而又雷同,作品深度大大降低,作品自然也就经不起长久的阅读了。有人甚至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近万部小说问世,却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让人“情不自禁地读上第二遍,第三遍。”①虽然目前尚无人对此观点进行举证以反驳其言过其实,但这确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正视。受时代文学症候的影响,我们就不难理解韩天航为何如此草就他笔下的人物了。然而笔者以为问题产生不仅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我们承认当前文学的生产机制、规律与市场的需求之间,与作家的自我形象塑造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迫使许多作家为生存而不得不归顺市场,这是环境决定意识的规律使然。但这样宽宥似乎也说不过去,因为我们也相信,大凡一个作家,其内心深处完全听得到文学使命的召唤之声,完全清楚文学创作是生命的写作,灵魂的写作,孤独的写作,只有滤去浮躁,沉下心来,才可能成就真正的文学事业,才能写出不朽之作。这一传承世代的伟大信念每个作家应当心知肚明。但似乎被当今的作家们放弃了,因为他们知道坚持这一信念可能的代价是,有生之年得不到社会的回馈,一辈子没有鲜花和掌声。一番权衡之后,生命的重心便偏移到了极有诱惑的外部世界,作家主动选择将自己放逐到了商品交易的角斗场,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主观世界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技术问题,作为中篇小说能否装载众多之人物?因为要在有限的空间里一一展示人物的个性形象就难以做到从容精细,人物刻画不免失之于简单,简单了就容易雷同,就容易模糊。韩天航在仅几万字的篇幅中一字排开了十几个人物,个个都试图浓彩重抹,占据一席之地,导致相互挤压、重叠甚至掩盖,谁也难以突显在舞台的中心。尽管“母亲”是小说主要人物,但前面介绍的五个女人所占的“地盘”丝毫不比母亲逊色,更不要说“父亲”、“我和哥哥”等其他人物了。翻开古今中外优秀的中篇小说我们会发现,作家塑造的人物主要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精工细描,力图鲜活别致。或者只写几个人物,避免林林总总,多枝多蔓。这是中篇小说的容量所决定的。而《母亲和我们》叙述描写人物的架势又似长篇小说,结果人物不得不进行“压模式”的生产。一旦将人物放上了工业化制作的流水线,那这些毫无体温的产品就只能接受着一种模式的命运了。

参考资料:

①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新华文摘,2006(16).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热门推荐
  • 屠尽浮生

    屠尽浮生

    他说:“这内丹一直在最靠近我心脏的地方,你带着它,心就不会那么冷了。”他说:“百花谷中央的那棵古树下,有你喜欢的百花酿,我花了三年,不多不少整整三十六坛,取百花谷中的百花而酿,你若不嫌弃,就带回去喝吧。”他说:“只要是你想要的,我又有什么不能给,百花酿给你,心头血给你,命,也给你。”他说:“对不起,不能陪你一直走下去了,天亮以后,你便忘了我吧……”
  • 文明的废墟

    文明的废墟

    未来的世界到底会如何,是合而为一,是战乱纷争,是远征星空,还是内耗终结,没有人会有一双透视的眼睛。但是我们有缜密的思维,可以大胆的假设,合理的构画,昨日世间之事,今日幕幕重演,今日世间之事,明日亦复明日。
  • 王者崛起之最后一战

    王者崛起之最后一战

    她曾是受万人敬仰的王,奈何邪恶总是无处不在。破神殿,夺圣权,他誓以黑暗统治三界。茫茫黑暗,一剑劈斩。她立于广袤天地向他宣战。是她重回王座,亦是他统领三界?世人只观望着那约定的一战。在这里拼的不是人心,只是灵力。这是灵的世界,谁拥有强大的灵力,谁就是王!
  • 墨少失忆后的遇见

    墨少失忆后的遇见

    失忆前她和冷轩是青梅竹马,因为一些事情彻底该变了,她上生活,自己却想到离开的玩伴,苏雨[颜给我一些时间好吗]墨颜[嗯我会等你的雨]因为一场意外,让她是去了所有记忆,当苏雨在一次交易中,她和他相遇墨颜:小雨,哦不对韩小姐,你惹到我了,这辈子你别想逃哼你是谁,你这个大叔,弯男某男坏笑说到我是不是弯男,试试不就知道了吗苏雨:你........
  • 腹黑女的美男子

    腹黑女的美男子

    在9岁那年,女主(莫韵)遇上了一位号称:不敢惹的老人家(淂堡),那个老人家对女主很是宠爱,还教了很多有规矩和名人给女主.后来女主去了尼斯欧亚学院,认识了一个美男子(寂晗)。。
  • 重生之假面骑士Ghost

    重生之假面骑士Ghost

    读高中的普通学生范祺乐在16岁生日当天被怪人杀死,为了复活,成为了假面骑士Ghost并到各个世界集齐17个骑士英雄眼魂。于是,他的身份不断变换-天道祺乐(Kabuto篇)园咲祺乐(W篇)等。
  • 心灵遥感

    心灵遥感

    在我国第一次核爆成功后,有一群研究人员,冒着辐射危险日以继夜地工作中着。其中一个一个研究人员喜得贵子,这个孩子是周红星。然而,在他患病去世之后,这个孩子被发现拥有超能力,能够感应他人所思所想。二十年之后,周红星利用自己的超能力,主持研究工作,在多个领域让我国科技进入先进行列。然而,他深觉自己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了三个孩子:周启元,周仲元,周季来。随后,又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了另外七个拥有超能力的孩子:周恣意,周成伍,周从之,周蕤宾,周维纲,周归一,周复始。
  • 毒行天下:溺宠惑世妖妃

    毒行天下:溺宠惑世妖妃

    本文是穿越女主攻略各路美男,最后寻得真爱的故事。她习武,习毒,样貌妖艳,气质卓绝,最爱一身红衣,性格古怪潇洒,人称‘红衣’!他遇害失忆,阴差阳错的成了她的哥哥。他孤高,清冷,却只有对她温柔,他小心翼翼,却还是没能逃脱开。愿与子携手,生生世世不换!—————————————小片段————————————————【盛水国篇】“如果你愿意,我愿意把这半壁江山拱手相让,只求你在我身边。”叶之磕了嗑瓜子,凤眼轻佻,“这样啊,可是我一点都不稀罕这江山呢。”“那你要什么?”叶之沉思片刻……“我要男人!”……【边境篇】“小叶子,你看我美不美啊。”林依挑了挑桃花眼。“美呀!”叶之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浪迹江湖呢。”叶之一愣,“不愿意!”林依气急,“为什么?!”“因为你比我漂亮啊。”……【女族篇】“女儿啊,我们这里有好多好多的男人,你纳几个小妾吧。”叶之高兴地点了点头,“好呀!”旁边的男人一脸怒气的把叶之扯了过去,“你敢!”……
  • 七情绝之半魔人

    七情绝之半魔人

    他的父亲是魔界魔君,年轻时,爱上了凡间女子,生下了他,半魔人——钎祭。他被人界所畏惧,被魔界所不齿,而当他母亲的背叛,被魔君所知时,幼时单纯的他,亲眼目睹了他母亲被父君所杀的场面。他的父亲爱他,却更恨他。他让他绝七情,斩六欲,高兴不能笑,悲伤不能哭的魔界强者。他忘了单纯,只有统治六界的野心。而最后一情、一欲便是爱情。她是修炼成仙的七叶花,却因误毁仙草被贬人间受七世轮回之苦,永世不得动情,而前六世,她都平稳度过一生,第七世,应该也不远了吧……
  • 星际默示录

    星际默示录

    无尽的星空,人类的未来,进化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