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君体重超标,有人把其发胖归功到心宽上,有成语“心宽体胖”为证,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吃啥都长肉。但笔者却并不这样认为,胖子的心胸并不一定宽,而心宽的人也不一定发胖。
综合有关信息:身体发胖的原因有四个。第一,遗传因素。医学上认为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是胖子,其子女胖的概率是百分之五十;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胖子,那么其子女胖的概率就更高。第二,饮食因素。如果不注意荤素搭配,一味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就会造成营养过剩。体内储存的能量越来越多,岂能不胖?第三,锻炼因素。胖子往往不爱运动,因为一动起来就气喘如牛;又因为睡眠好,吃饭香,以致越来越胖,越胖就越不爱锻炼,形成了恶性循环。众所周知,锻炼可以消耗掉体内大量的能量,是胖子变成瘦子一条重要的途径。第四,不良习惯。有的肥胖是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如吃完午饭后马上入睡,或晚上临睡前吃点心,或爱吃甜点等等。由此可见,如果把肥胖简单地归因到心宽上,那就有失偏颇。同样,心宽的人也未必体胖。有关部门曾对城市、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高于城市居民,按理说幸福指数高,心自然更宽,体自然更胖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数据说明:城市居民肥胖者多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心宽体却不胖。如有的人很大度,却始终是个“芦柴棒”。
心宽体不一定胖呀。
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郑女士的心情好极了,在城里打工的女儿最近找了一个男朋友,双方都谈得来,但当妈妈的不放心,想亲自上门到男方家考察考察,与女儿约好了坐公交车到男方家。
为了赶时间,距离车站不到150米的路,郑女士决定坐摩托车,提出三元与师傅,师傅很干脆地答应了。到达目的地后,郑女士给了摩的师傅一张五元钱,见它有点旧,师傅道:“换一张吧!”郑女士从口袋中掏出三枚一元硬币,师傅却不接:“它们不能用。”郑女士一惊道:“它们是假币吗?”师傅随口答道:“不,这样的硬币用不出去。”(后来郑女士才明白师傅为什么说它们用不出去,原来是嫌三元钱太少了。)没有多想的郑女士只得把那五元钱又递了过去,安慰师傅说:“放心吧,它只是有点旧,可以用的。”师傅没有再说话,接过钱,找给郑女士一元钱,郑女士一愣,问道:“还有一元?”师傅不耐烦道:“现在油价涨了,起步价都是四元,我如果收你三元,对不起其他乘客。”郑女士急道:“刚才谈好了车费是三元,你怎么能出尔反尔,收我四元呢?”师傅还是坚持不给,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师傅的郑女士无可奈何,骂道:“一元钱只当送给了乞丐。”那师傅威胁道:“你再骂人,别怪我不客气。”郑女士怕师傅动手打人,赶忙住口,郑女士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形象,以后最好离这样的人远点。
遇到如此不诚信的人,郑女士的心情糟透了,倒不是心疼那一元钱,母女俩见面后,女儿见妈妈脸色不对,忙关心地问道:“妈妈,您怎么啦?”郑女士忙掩饰道:“没,没什么。”不一会儿到了男方家,男的一表人才,彬彬有礼;他的母亲非常热情,双方交谈甚欢。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了,母女俩见时候不早了,起身告辞,男方母亲极力挽留她们吃完午饭再走,双方争执间,突然外面传来了摩托车的声音,儿子欣喜道:“我爸爸回来了。”郑女士忙往外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你道是谁?原来男方的爸爸就是那位出尔反尔的师傅,郑女士不知该说什么才好?那师傅也愣了一下,他也认出了郑女士,真是冤家路窄啊!不过他反应倒挺快的,若无其事道:“欢迎,欢迎。”
女儿见刚才还笑声朗朗的妈妈突然间像遇到了鬼似的,傻呆呆地站着,连对方说话也不答应,太失礼了!忙叫了一声“妈”,郑女士这才反应过来了,嘴里机械地应答着,一分钟也不愿意再待下去了,忙找了个借口,拉起女儿飞也似的逃开了。
不明就里的女儿摸了摸母亲的额头,不满地道:“妈,他爸爸回来后,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到底什么啦?”郑女士这才把坐摩托车的事一五一十地对女儿说了,女儿听了,也生气了,恍然大悟。郑女士郑重地对女儿道:“孩子,做父亲的这样的德性,他的孩子可能也不怎么样,你们还是再多了解一段时间吧。”
几天后,女儿眼睛红红地对郑女士道:“妈妈,我和他在一起时,就不由得想起他的爸爸,再也不能忍受了,我们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