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南方日报》的一篇名为《广西一中学20余学生因带手机进课堂被开除》的文章,引起各界诸多关注和热议。
贵港市平南县实验中学负责人对记者说,该校学生带手机进学校进课堂现象很普遍,学校为了让学生“聚心会神拼高考,一心一意创佳绩”,在充分征询老师、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2010年春季期后半学期开始,全面实施“禁机”措施。但对一些痴迷手机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在今年才制定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带手机进入学校要被开除,清清楚楚地写在了校规的第一条。
另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内多省市中小学都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如重庆大足县教委出台文件禁手机;甘肃兰州市第27中学打造“无机”中学;上海东方世纪学校与学生家长、班主任签订三方协议禁手机;安徽合肥一中对手机下达“封杀令”;武汉解放中学下达“禁机令”,一发现手机就没收,不服管理就劝其转学等。
学校一般都提供了IC卡等固定电话联系方式,学生有事可以很方便地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有事可以联系班主任,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是公开的。然而越来越多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心想,现在的手机也不贵,有事联系起来确实更方便些,就不用麻烦班主任了;再说孩子也做了口头上的保证,应该不会有事吧?出于此美好的愿望,家长才会置老师的警告于不顾,一意孤行地给孩子买手机。孩子却挂羊头卖狗肉,发消息、联系网友、玩游戏,甚至上色情网;有的在午睡或晚自修玩,有的在课堂上玩,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玩,白天则呼呼睡大觉,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因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此规定合情合理,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但如果因此把带手机的学生开除了之,却太过于严厉,不近人情、不合情理。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任务,现在却把不满18岁的学生开除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试问这些学生还没有高中毕业,就把他们简单粗暴过早地推向社会,对他们的心里造成了创伤不说,更为可怕的是剥夺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将来在社会上何以立足?而且加重了家庭、社会的负担,甚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请问谁来为他们的将来“埋单”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方面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带手机进校园的危害,并督促家长加强对子女进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采取没收手机、处罚等措施予以强制。
笔者衷心希望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意识地提高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带手机进校园,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希望学校能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依法治校、文明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