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痴情之美
她对宝玉有着刻骨铭心的爱。她爱那个混事魔王,当宝玉被毒打时,别人都在宝玉面前表现得像被蜇了一样,唯独黛玉,在无人的时候走到宝玉面前,小声而泣:要不,以后改了吧。只这一句话,足见她对宝玉的爱:那个无视功名,从不劝说宝玉为功名苦读的女子,竟然为了心爱的人放弃原则,只为了不再让他受皮肉之苦!所以,女人可以冷,可以孤傲,但是她不能没有爱。因为有了爱,她才可爱,才更美。在人前,她显得孤僻冷漠,甚至不近人情。但是在宝玉面前,她恼,她哭,甚至喜怒无常,原因只有一个,她只爱一个宝玉,只有在他的面前,她才敢于倾泻自己的全部情感,而这种情感,她也只给了宝玉。所以,宝玉被蒙骗着娶了宝钗的时候,黛玉便彻底明白了自己命运。她焚稿断痴情,彻底了断了自己在红尘中的最后一点念想,带着不甘和痴情,魂断潇湘。她,把一生的挚爱只给了一个宝玉,虽是悲剧,但是,那份凄楚之美,那份感动古今的痴情,不正是黛玉最美之处吗?
黛玉脱俗之美
林黛玉本身是仙界绛珠仙草走入凡间,是为了还愿还情而来到人间,乃是仙人下凡,当然超然脱俗,非同凡人。你看她:“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有一自然的风流态度。”无须做作,无须雕琢,“闲静时如姣花照月,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哪里沾染了凡间点滴俗气?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黛玉智慧之美
她来到贾府,处处能够见机行事,礼节周到,面面俱到,没有违背半点规矩。她知道不能从后门去拜见母舅,因此,不厌其烦地出西角门再入东角门过三道仪门拜见大舅,再出西角门过前门入东角门穿堂去拜见二舅;她每次落座都要仔细观察座位的情况,择位推敲之后才坐下;她不在大舅处领餐,一定要拜访二舅之后到外婆即贾母处吃饭,上下尊卑分得清清楚楚;她能从贾母的话语中听出弦外之音,当贾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她再也没有像第一次回答贾母那样说“念了四书”,而是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因为,贾母潜意识里不太在乎女孩子读多少书。她“心较比干多一窍”,怎么不体现了她的智慧之美?
黛玉生命之美
黛玉的生命是脆弱的,是草木的。这生命的草木脆弱,是胎带的、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的。这种先天的自然风流是一种生命的凄美!生命是脆弱的、是珍贵的、是美丽的、是炙热的,这就是黛玉之美的生命之核。
宝钗的丰腴是肉体的,也是要建立在生命之核的基础上才会绽放的。宝钗的生命之核是什么呢?是金?是玉?是冷冰冰的富贵金石?都不是,是那一股热毒!生命的冲动!生命的热度!
黛玉身上从来不出现金玉的饰品,宝钗从来不施粉黛,这些都是图增女儿之俗的物质。黛玉不能脱俗的是女儿的脂粉情爱、宝钗不能脱俗的是富贵荣华。
贾宝玉抓周的时候,既抓那香喷喷的脂粉女儿香,又抓那亮闪闪的金玉富贵物。这富贵荣华、香艳情色的欲望竟是与生俱来的。
林黛玉不同于薛宝钗的是:林黛玉身上有绛珠仙子的仙气,有生命之泉的前因,有相思还泪的契约。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的是:薛宝钗有金玉良缘的风俗、人情、势力的现实环境的人世风俗;林黛玉有不得见外姓亲友、不得哭泣流泪相思的现实约束的纲常。
林黛玉的美丽是标致、是风流;薛宝钗的艳丽是丰腴、是成熟。林黛玉的悲剧是爱情永远也不能成熟,生命却日渐枯萎;薛宝钗的烦恼是肉体日渐的成熟,生命之核越来越冷冰冰的富贵无情。
贾宝玉是眉间眼角都是风骚,心里肺里都是悲天悯人的操碎了心。神瑛侍者珍爱生命、蠢物石头喜欢荣华富贵、贾宝玉喜欢女儿,喜欢女儿红的青纯胭脂。
林黛玉的自然风流是挂在脸上的,“似蹙非蹙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薛宝钗的风俗、势力、人情是藏在背后的,“罕言呐语,人喂藏愚;按粉碎时,自云守拙”。
黛玉才情之美
《红楼梦》开头就以诗意的语言点化了林黛玉诗一般神秘浪漫的身世:“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第一回)她颇具诗情美的身世,为其诗一样的性格做了铺垫。所谓“诗言情”,黛玉的作品,皆属伤怀悲恻之作,表达着她的哀艳凄绝的爱情,不为俗屈的志趣。同时,林黛玉的人生与情感也是世上最感人至深的一首诗。
黛玉是为还泪而生的,而诗则是她一生的支柱,且篇篇为血泪之作。黛玉是极富诗人气质与诗者才华的,这点在她夺魁的菊花诗里就有典型的表现:“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醉吟之二》中也有类似的情节:“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黛玉成为书中写诗最多也是最好的女子。诸如,《世外仙源》、《杏帘在望》、《题宝玉续庄子文后》、《参禅谒续》、《哭花阴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句》、《咏白海棠》、菊花诗《咏菊》、《问菊》、《菊梦》、《螃蟹咏》、《牙牌令》、《秋窗风雨夕》、《灯谜诗》、《酒令二首》、《五美吟》、《桃花行》、《唐多令》、《琴曲四章》等。黛玉在《红楼梦》中共写了三十余首诗,且无论长短,或诗或词,或酒令曲赋,首首含情思、蓄幽怨,无不是才华毕露,精妙绝伦,风流别致,意境优美。特别是堪称其代表作的《葬花吟》、《题帕三绝句》、《秋窗风雨夕》三部,都是久盛不衰之名作。虽然书中以“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为引,但这三首诗皆可与菊花诗媲美。
就拿如泣如诉的《葬花吟》来说,它的精美绝伦、荡气回肠,远在《菊花词》之上。“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形象地表达了黛玉凄苦孤独的生活现状,是她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表现了黛玉美好的梦想在黑暗的现实中破灭后,在内心产生的孤傲高洁,决不同流合污的诗人美质。“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表达了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含蓄隽永,意韵丰厚。故人称黛玉为“诗魂”。是毫不夸张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大观园的众才女中,能与黛玉的诗歌造诣相媲美的,也就只有宝钗了。但是,很明显,宝钗是只有诗人才华而无诗人气韵的。我们从大观园众姐妹的五次写诗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来:第一次海棠社,她们写《咏白海棠》诗,李纨判宝钗以“含蓄浑厚”得第一,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