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3200000055

第55章 眼泪解读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在自己的眼泪中开始,在别人的眼泪中结束。

——《爱与痛的边缘》

古典名著《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中国文学与人类文学中举世无双的泪人形象,这就是林黛玉。泪人一词固然不能涵盖林黛玉的全部(因为林黛玉太丰富了,她是诗人、痴人、可人、玉人),但说她是泪人,却能把握住她的一个根本的生命特征。她和宝玉的情,是恋情,是诗情,这种情有时用诗语表述,有时用禅语表述,但最经常的是用泪语表述。在《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写到:“宝玉踱到潇湘馆,瞧黛玉益发瘦得可怜,问起来,比往日已算大愈了。

黛玉见他也比前天瘦了,想起往日之事,不免流下泪来”。宝玉瘦了,本是平常事,几乎无事的事,但黛玉见了竟也要流泪。泪人的第一个特征是爱哭爱流泪,动不动就流泪。

《红楼梦》写林黛玉的伤感落泪之处很多,几乎举不胜举。文学本是情感的“事业”,离开眼泪与哭泣就不是文学。但是,林黛玉的眼泪不是一般的眼泪,她的哭泣也不是一般的哭泣,那真是“泪天泪地”,不仅令人心动,而且令鸟惊飞,第二十六回最后就写到她的呜咽让附近柳枝上的宿鸟栖鸦听了之后惊飞而走:“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想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因有一首诗道:“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哭到令鸟惊飞,这是林黛玉哭泣的奇处。

但这位泪人的奇处还不在于此,而在于另外四处“前无古人”的特点:

第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还泪就是还情。《红楼梦》开篇第一回说明了这一存在目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第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是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用俗话说,便是生命不止,泪流不已。第二十七回首先透露这一信息:

紫鹃雪雁素日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先时还有人解劝,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曲,只得用话宽慰解劝。谁知后来一年一月的竟常常地如此,把这个样儿看惯,也都不理论了。所以也没人理,由他去闷坐,只管睡觉去了。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这里说的是“泪道不干”。第八十九回,又再次说明泪人“泪渍终是不干”。黛玉清早起来,也不叫人,独自一个呆呆地坐着。紫鹃醒来,看见黛玉已起,便惊问道:“姑娘怎么这样早?”黛玉道:“可不是,睡得早,所以醒得早。”紫鹃连忙起来,叫醒雪雁,伺候梳洗。那黛玉对着镜子,只管呆呆地自看。看了一回,那泪珠儿断断连连,早已湿透了罗帕。正是:瘦影正临春永照,卿须怜我我怜卿。紫鹃在旁也不敢劝,只怕倒把闲话勾引旧恨来。迟了好一会,黛玉才随便梳洗了,那眼中泪渍终是不干。

第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众人那样以年龄(多少岁)计量,即不是以年少、年轻、年老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当她的生命逐渐衰歇时,其象征迹象不是皱纹多了,白发生了,牙齿动了,而是眼泪少了。第四十九回,描写了这一现象:“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连宝玉都觉得这种说法太古怪,难以理解。他虽然也是痴人情种,也有揪心的哭泣,但毕竟不是泪人,不知泪人是以眼泪的多寡为生命的尺度,也不知道泪人乃是以还泪而始,以泪尽而亡。最后林黛玉悲愤至极,焚稿吐血,只剩下血,没有泪,对着宝玉也只有无言的傻笑。她的死亡不是以心跳的停止为标志,而是以泪尽为标志。

第四,林黛玉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因此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她的泪含在眼里是泪水,流入笔中则是诗。宝玉命晴雯送两块旧帕子给黛玉。激起她一脉情思,便凄然提笔在手帕上写下咏泪之诗: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关于这三首诗,启功先生作了一个极好的阐释,也给“泪人”作了最中肯的解说:这三首诗,集中写了黛玉的“泪”,起因是因为宝玉挨打,受伤甚重,黛玉去看他,心痛不已,又不能都用言辞来倾诉自己的痛惜。宝玉对黛玉也是一样,虽心甚系念,而无从沟通,不得已宝玉只好遣唯一的知心小婢晴雯去传达自己的心意,但又不能明说,只好借送手帕这件事,来传达自己的心意。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此时的宝、黛已是经过三十二回“诉肺腑”之后,宝玉嘱咐黛玉“你放心”,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所以宝玉的手帕,实是不言之言,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慧心的黛玉自然终于领悟了宝玉的深意。所以,从《葬花吟》到题帕诗,是宝、黛感情的飞跃和深化,以前黛玉的眼泪,是由于误会和外因,如开头的摔玉,如夜访时晴雯闭门不纳,这些都是由外因引起的,而这次的题帕诗的“泪”,却是由于内因,是由于双方互相进一步的沟通和感悟而引起的,所以黛玉这次的“泪”,是双方思想感情完全沟通并深化的一个标志。“眼泪”,对黛玉来说,实际上就是她的语言,她心头有所感触,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就自然地用眼泪来表达。因为眼泪的包容性大,各种内心的感触,都可借用眼泪来表达,从外部来看,眼泪只有一种形式,但其内涵却往往有很大的差别。眼泪更是黛玉生命的象征,二十二回脂批说黛玉“将来泪尽夭亡”,则可见黛玉的“泪”,更是黛玉生命的“量”词,现在黛玉为宝玉而大量抛洒自己的眼泪,也无异是为宝玉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题帕诗的第三首,是用的湘娥斑竹的典故,这是一种化用,而不是死板的照搬,作者只是用来说明黛玉眼泪之多之悲,说明她为宝玉而椎心泣血,不惜自己的生命。从人物形象创作的角度看,作者正好用这种诗的手段,来深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这三首诗的内容,如果要用叙述文字来加以表达,其效果和所能达到的深度,肯定比不上这三首诗的功能,所以这三首诗,不仅仅是切合林黛玉的身份口气,而且是大大深化和丰富了林黛玉这个形象。

对于启功先生的解说,我们还可以补充说:这些诗句,是黛玉的灵魂。换句话说,黛玉不仅是身体(眼睛)流泪,而且灵魂也流泪。这个泪人是身也泪,心也泪,外亦泪,里亦泪,天上流泪,地上也流泪。人类文学史上,许多人物形象都哭泣!悲伤、落泪,但没有一位作家创造出类似林黛玉这种彻底的泪人形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只抽丝,蜡烛只流泪,两者都有生命的纯粹性。林黛玉的生命也只抽丝(诗),只流泪,诗即泪,泪即诗,也只有一片纯粹。至此,我们可以明白,所谓泪人,乃是至真至诚至纯至粹之人,或者说,是以泪为生命、为灵魂、为生死标尺的至情至性之人。

同类推荐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

    本书是一本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随笔。作者是知名学人蓝英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与作者同辈或前辈学者、诗人、翻译家的亲身接触,如与梁漱溟、张东荪、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现在那些人物大多作古,这些真挚的文字,读来亲切感人。另一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文坛上有意义的趣闻趣事。文章写得轻松、有趣,又很好读。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卷)

    随笔是散文中的一种,又称小品文,它最早起源于英国。如果从始祖培根算起,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随笔一度雄霸英国散文的主导地位,五四之后开始传人中国。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朱自清,就是随笔写作的大师。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笑、憎、苦、恨,千秋刹那等,无不可作为随笔的材料。朱自清的随笔题材就是丰富多样。他的笔端既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扬州的夏日、北京的潭柘寺和戒坛寺,又有欧洲的罗马、柏林、伦敦、巴黎等城市。
  •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半亩方塘我自闲:那些叩击心灵的经典哲理

    本书选取了诸多较有影响力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为了方便您的阅读,编者还在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附注了“哲语沉思”,引导您去品味其哲思与意蕴。相信每一篇美文都会叩击您的心灵,让您在阅读之余收获那久违的感动与激励,从此不再寂寞与孤独,从而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找寻那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
  • 人在途中

    人在途中

    名曰《人在途中》,这是意韵深长的,这是一次人生旅程,也是一次诗创作经历的回眸。回眸是一种对生命无声的拷问,有深切的眷恋,有难以割舍的岁月印记,无法留住的时光的爱恋和无尽的思念会涌上心头。时光已经远去,然而踩在时光脊梁上的脚印会永存。重温那些值得回時的岁月和留在岁月上的情感烙印,会使内心充满月色般的柔情。令人心醉的回眸.是为了未来梦幻般的向往,是生命为了新的创造远景的倾诉。
热门推荐
  • 一骗定情

    一骗定情

    初见时,她是个小胖妞,他是个风流的运动健将;再见时,她是个单纯的笨蛋,他是个八卦的毒舌;她懵懂,他引诱,一不小心,她便落入他设下的圈套,无力回逃!
  • 风雪夜归人:青门引

    风雪夜归人:青门引

    你躺在月光湖依偎的青石边,吟唱着永远永远的歌谣。不觉银河倾泻了一抹迷人的月光,那抹月色深吻你脸庞。诗一样的梦幻,诗一样的梦幻。悄悄地走近你身旁,轻轻地牵着你的手,一起欣赏流星陨落的美丽。一起隐匿万籁静寂的黑夜里!
  • 青春忆事

    青春忆事

    青春,是有你我最美好的一次爱恋,我不愿忘记,希望你也记起,我们永远一起
  • 西境以东

    西境以东

    中土大陆自古以来战争不断,吸血鬼,精灵,魔法师,矮人······悉数登场,只为称霸一方。主人公为完成祖父遗留下来的家族使命,卷入这场风暴,经历爱恨交织,生离死别······
  • 神女无双

    神女无双

    废柴之身,搅动风云。现代杀手一朝穿越异世,持灵戒慢慢成长。可穿越异世只是巧合?巧合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前世和今生,相遇相知不相负。孰不知,有人背后默默守护,助子成神。“我的心中只有一个神,见到你的第一面就知道了。我只愿臣服于你,其他人都不行。”白衣男子微弯唇角,俯下身子牵起她的手,眼神真挚的看着她。“我的神,终于等到你了。”他轻轻一笑,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但愿此生双不负,霜染青丝就白首。
  • 彼岸之狐

    彼岸之狐

    两个世界的爱恋,只存在于冥河彼岸。彼岸的那个青衣女子,是否能看见我眼中的泪?人类,妖精,魔兽,终究是永远的敌人。虚幻的世界,只有痛最为真实……
  • 我的非人类生活

    我的非人类生活

    这本书主要讲以个非人类,在社会里生活,受许多人的欣赏和害怕,最终得知自己不是人类,无法相信这一切的他,后面会如何?
  •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作者张记书的小小说里知识性的因素、新闻性的因素较多,可以说,他是靠一种机智的小小说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来启迪读者。张记书《不鼓掌的人》的构思、叙述以及立意的表达都十分理智和理性,不鼓掌的汉子用他独特的动作和神态对那种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政绩的领导是个直白的批评。张记书的小小说还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双管齐下。《冠军轶事》一文,他在一种表面上不点破的情感故事罩机智地显影了一个金教授的教育艺术和阔大的爱心,情感性的感人故事包涵了一个理性的小小说内核。
  • 冬暖花会开

    冬暖花会开

    两个面容相似的女孩子,一前一后走进他的生命。前者,像她的名字,昙花般粲然一现,为他凋尽芳华。后者,同样像她的名字,开在他生命中最寒冷的一段落雪时节,渐渐温暖芳香了他一颗寒冰般的心。
  • 炎帝归来

    炎帝归来

    万年的等待。万年的期盼。父母,妻儿,兄妹…“我一定要回去,不管千年、万年,人阻,杀人;魔阻,灭魔;神阻,戳神”。“可彼有家此无家,彼有亲人此无亲人吗?彼有爱此无爱,彼有牵挂此无牵挂吗?这是一条什么路,归路?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