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是服侍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之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林妹妹,书中暗示她映衬的角色是林黛玉,又称黛副。口齿伶俐,聪明过顶,个性刚烈,敢爱敢恨,有“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一回,极言其心灵手巧,神情跃然纸上。她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祭她,其中一句是与黛玉争论后改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有人认为这是暗示黛玉的命运。
晴雯这个人物,在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中是很突出的,她这种敢爱敢恨、疾恶如仇的性格,与她所处的那个腐烂罪恶的环境是不相容的。
对于周围的黑暗现象和那些鬼鬼祟祟的勾当,她毫不容情地揭露,而且也敢于反抗,如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王熙凤带着王善保的老婆一群人闯进怡红院,一些人都俯首帖耳,只有晴雯采取反抗的姿态,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东西尽都倒出来。
晴雯对宝玉的态度,是与袭人的外表装得稳重端庄,私心却阴沉刻薄大有区别的,她是要争取做个宝玉心灵上的朋友,而宝玉对她的态度也是同样的。
在“撕扇”与“补裘”的两件事例中,充分地反映了两人纯洁真挚的友谊。由于封建代表人物王夫人等对于叛逆者的深恶痛绝,再加上小人物的诽谤,于是这个纯洁勇敢的晴雯,就饮恨而死。晴雯的死亡,使我们同情,也引起我们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强烈的憎恨。
晴雯是宝玉的丫鬟,也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这种被奴才当做礼物送给主子的奴才身份是最底层的。晴雯唯一的亲人是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晴雯被逐出大观园直至逝世,一直住在其姑舅表哥家。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深得贾母的喜爱。
晴雯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
晴雯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
的情况下,将她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晴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晴雯聪明智慧高傲泼辣,深得宝玉的重用和赏识。可以说在怡红院的大丫鬟中,宝玉尊重的是袭人,信任的是麝月,喜爱的是晴雯。凡是他和黛玉私下传情的事情,都是差遣晴雯去办理,晴雯也深深理解宝黛的感情,传话送物爽朗飒利。像宝玉病中惦念黛玉,给黛玉送旧手帕,就不能让袭人等发现而偷偷地让晴雯送去。
晴雯机敏而又尖刻,对袭人被王夫人暗许做宝玉的妾,虽然作者没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从晴雯的话里话外却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羡慕和嫉妒。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有的话语不用作者介绍,读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顶撞宝玉的时候,袭人劝解,晴雯就连讽带刺回敬了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不一而足。
有些事情也只有晴雯敢于做出来,比如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比如病中勇补孔雀裘,比如冬天的夜晚穿着单衣吓唬人,一个顽皮、灵巧、任性的美的形象确实赢得了许许多多读者的怜爱。
晴雯在大观园中的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的,她虽然和宝玉情投意合,却不会像袭人那样“鬼鬼祟祟”有肌肤之亲,虽然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却不会像别的小丫头那样偷偷摸摸。她看不起那些狗仗人势欺负奴才的奴才,在抄检大观园的一幕里,晴雯的言行像一颗瞬间升起的绚烂的流星,刹那间照亮了大观园那黑漆漆的夜晚。
因为晴雯早夭于《红楼梦》前八十回,所以我们看到了出自曹雪芹笔下的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风流灵巧高傲尖刻的晴雯给人们留下了“空牵念”的世代遗憾,乃至于红楼迷们念念不忘那“夜夜长空霁月光”!
晴雯的反奴性还突出表现在她与贾宝玉的关系中。在这些丫头中,除晴雯之外是没有任何人敢与宝玉冲撞的。第三十一回:“宝玉让晴雯拿果子给自己吃,晴雯笑道:‘可是说的,我一个蠢才,连扇子还跌折了,……倘或再砸了盘子,更了不得了!’宝玉笑道:‘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有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听撕的声儿。’宝玉听了,便笑着递给她。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听‘嗤’‘嗤’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撕得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宝玉赶上来,一把将他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给晴雯。晴雯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起。”在那种时代,那种家庭,一个丫鬟敢于向主子以任性的姿态继续她的反抗,而主子居然以此为乐,这出人意料的情节足以表现出晴雯与宝玉性格中的共同之处,表现出他们间深切的关系。晴雯与宝玉,在形式上只能是奴主关系。但在晴雯的内心从来不承认自己是听任主子奴役、侮弄或践踏的奴才,即使对宝玉也不能例外。她所珍惜的只是互相尊重和真诚相待,因此她的自尊心在宝玉面前更不可以受到损伤。在宝玉,从来就不愿以主子自居,以奴才看人,当然更不以一般丫鬟来看待晴雯。宝玉看厌了别人对自己的奴颜婢膝,媚主求荣,特别看重晴雯的全无“媚骨”。
晴雯之死的重点在一个“屈”字。作者写宝玉去看望晴雯,晴雯悲愤地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晴雯受冤屈而死,死不瞑目。晴雯是正义无辜的,为了死而无恨,她选取了一种特殊方式,给枉耽的虚名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宝玉,穿上了宝玉穿的小袄,而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对使她蒙冤的黑暗势力的抗议,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作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本色,这就是晴雯的风骨。
晴雯的死亡,给贾宝玉精神生活上所带来的打击,是无法形容的。晴雯的死亡,暗示了林黛玉不可避免的死亡命运,也说明贾林爱情悲剧反封建的强烈倾向。贾宝玉将他无比的愤恨和哀伤,用优美的文笔,一齐写进《芙蓉女儿诔》里。《芙蓉女儿诔》是讨伐封建势力的檄文。“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薼袸;?跕妒其臭,?兰竟被芟?!花原自怯,岂奈狂飚;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诼谣錩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闱恨比长沙;贞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他痛骂那些狐群狗党的小人,他痛恨封建统治者的狠毒残忍。他把晴雯看作“高标见嫉”的贾谊,看作“贞烈遭危”的鲧,这种评价是非常之高的。
晴雯的全部生活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力的抒情诗。她的高尚品质,她的反抗精神,她的天然美貌,她的恶劣处境,似一盆才透出嫩剑的兰花,被葬送在猪圈里!晴雯的形象,是曹雪芹心灵的宠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精品。曹雪芹在塑造这一形象的过程中,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细密的思想活动、丰富的艺术想象与适当的夸张,使得这一人物性格格外明朗,使得她的生活面貌格外美化,格外诗化。在她锋芒毕露的言谈笑语中,在她眉眼动静的开合中,时时流露出美丽的激情和光彩夺目的绚烂。曹雪芹把这一洁白无瑕的雕像,摆在大观园富丽堂皇的地毯上,使读者在那封建堡垒的家庭里,感到一点春风和暖的气息;在那千依百顺而又彼此排挤陷害的奴婢群中,看到一个坦白、直率、天真、刚强和敢于嬉笑怒骂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虽身处下贱,却是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