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中薛姨妈知道了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的事情之后,正在“心甚叹息”,这时候薛宝钗过来了,薛姨妈把这件事告诉她,谁知道宝钗竟然“并不在意”,搬出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话来解释,还把他们的遭遇归结为“前生命定”,并叫妈妈别管这事,要好好管管家务事。联想到薛宝钗以前劝慰王夫人时说的那些叫人心寒的话,这个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薛宝钗是何其无情之人!
其实细细想来,曹公刻画薛宝钗这个人物是着重墨于三个方面的:
一是她的诗才,这个不肖细说,自是大观园一流水平。
二是薛宝钗精于世故,左右逢源。关于这一点也有很多人争论她的好坏,有喜欢她这一点的,也有不喜欢她这一点的。其实她这种才能在今天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所必不可少的。
在查抄大观园的第二天,宝钗到李纨处请假,说薛姨妈病了,外面老婆子都不顶用,自己要去陪妈妈。这个时候恰好尤氏也在李纨处,“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其实,读者中眼睛亮的早就看出来,这是宝钗的金蝉脱壳之计,为的是出园子避祸,不掺和查抄这件事。所以李纨和尤氏这些平日知道宝钗性格的马上就领悟到了她的意思。反观其他大观园的主人公们,对于查抄这件事,有奋起反抗的,如晴雯、探春;有慷慨就义的,如司棋;有划清界限的,如惜春;大家都把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得一清二楚,唯有这个宝钗,早早脱出园中,既不必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必为哪个求情为哪个救命,何其地逍遥自在!宝钗置素日好友姊妹于不顾,无情可见一斑。设想将来贾家万一出了什么大灾大难的,咱们的宝姐姐不用说一准一溜烟跑了个无影无踪。
三是她的无情、冷心。还是拿刚才上面柳湘莲的事例,薛潘这种呆霸王、流氓式的人物都为之落泪,几天都不舒服,这与宝钗那番冷心冷面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在别人身上,宝钗绝对是吝啬她的眼泪的,顶多是陪某个人或大家一起落泪,绝对找不到她因某人或某物落泪的事情来(这跟黛玉形成了鲜明对比)。上面说到宝钗的诗才好,但是宝钗极少作伤怀悲哀之作,她不仅自己不作,还劝着别人也别作。就是到了查抄大观园前夕,众人写词都是哀音,唯独宝钗志得意满,感觉良好,直接道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直是孜孜追求她想要的名声和利益。其实宝钗不是不愿意作,竟是不能作,因为她没有那样的心境与感情,试想一个无情之人如何能做出有情之诗来?
宝钗对于世俗的功名是很在意的,她理想中的夫婿不过就是仕途经济之人,她那么多的讨好逢迎,那么多的观察留心,甚至到了听音辨人的地步,哪怕一个连正经主子宝玉都不认识的丫鬟,甚至连精明的管家凤姐也不认识的小红,宝钗也对其为人十分熟悉,断定小红是“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如此细致的观察,如此周全的留心,怎么可能无欲无求?
一、宝钗是有自保意识,这在查抄大观园这个情节中表露无遗。但是,宝钗保护意识的结果就是让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完全隔断,情的连接完全隔断。宝玉对宝钗从开始有点意思,到后来因为性格根本不和(宝钗劝宝玉读书,宝玉生气要请宝钗走人)而渐行渐远,这在书中是明白无误的事情,但到底宝钗对宝玉有没有情感投入呢?其实宝钗应该是喜欢宝玉的,但自己主动把这段感情给隐去了,别人根本琢磨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写宝钗对宝玉倾心,只有很不明显的两处---第三十四回的送药和第三十六回的绣鸳鸯。
自此之后到第八十回,书中写宝钗和宝玉总是保持着封建礼教所要求的那种距离,甚至有意疏远宝玉。因为她知道,封建婚姻都是父母做主,宝玉长辈(贾母、王夫人)的意见才是决定性的,而长辈们最看重的是她符不符合封建礼教所要求的那种做人准则,这个做人准则不允许女人有情愫,不允许女人动感情(更别说表达感情了,这就是为什么宝钗送药是只说半截话的原因了)。
宝钗正是在大观园中、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用自己的“完美表现”渐渐取得了信任的,甚至连黛玉都认为她对宝玉没有那方面的意思,所以和她“兰言解疑癖”了。所以宝钗并不是“情郁于中,不肯不敢流露”,而是主动关闭对宝玉感情的门,不是可怜,而是可悲,不是有情,而是无情了。只有像黛玉这样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情、敢于去努力争取自己的爱情的女子,才是真正打动宝玉的女子,才是真正宝玉口中所说的日月之精华,才是真正值得宝玉去爱的女子。
黛玉之于宝钗,就如同晴雯之于袭人,一个是天上的芙蓉花神,一个是放着鲜花的一床破席而已。
二、宝钗的一生是有目标的,那就是嫁给宝玉。表面上说宝钗是进京待选,其实薛姨妈是抱着投奔贾家和向贾家推销宝钗为目的的:因为宝钗的父亲死了,儿子薛蟠又不顶事,这个家眼看就要衰亡了。要不然为什么薛姨妈待在贾府不走?一个名门望族有家不回,待在亲戚家里那么长时间成何体统?
等到宝钗见到了宝玉,对宝玉产生爱慕之情,又加之母亲在身旁加以暗示,宝钗当然认定嫁给宝玉是她的希望和目标,为此她也做了很多成效卓著的努力,虽然那次宝玉梦中呓语给了她不小的打击,但绝不是“击碎了她最后的幻想”,反而促使她更加处处小心处心积虑来迎合贾府长辈们的喜爱,最后也达成了她嫁给宝玉的目标。只不过宝玉喜欢的始终并不是她,但宝钗会绝望吗?显然不会!她见到别人自刎只是会怪别人的命不好,如今自己没能得到宝玉的宠幸,那么也只能怪自己的命不好了。宝钗会失望、会怨命,但决不会绝望,因为封建礼教里女人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嫁给了不爱她的宝玉就只能不要爱情,和李纨一样在家里相夫教子,好好做个宝二奶奶。红楼梦曲里面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空对”就是宝钗最后的归宿,就是寂寞守寡,不存在什么“嫁后没几年便郁郁而终”,如果郁郁而终了那不又是一个林妹妹了么?所以把宝钗的一生概括为无望、希望、失望、绝望也是不对的。
三、宝钗吝啬眼泪。为什么用雪来形容宝钗,什么“金簪雪里埋”“山中高士晶莹雪”?当然用“雪”字固然暗合“薛”字,但曹公还想告诉读者,这个宝钗是个冰冷的人,是个无情的人。查抄大观园宝钗设计脱出园外,一走了之,连园里姐妹招呼都不打一声,这是正面描写,再看他人之口是怎么说的:第七十六回湘云黛玉中秋联句,湘云抱怨:“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这即是宝钗拈到的花签“任是无情也动人”。
黛玉因情而夭,“泪尽而亡”,宝钗却无情以待,寂寞“空对”,两个大观园女性中的最佼佼者同样惨被封建社会毁掉的命运,这也正是曹公之要“怀金悼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