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500000008

第8章 零敲碎打(7)

其一,长在猫身上的真的猫眼,据说是会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的。白天阳光强烈,猫眼就眯成一条线;到了晚上,猫眼就变得又圆又大。这让人联想到照相机上的光圈。照相机上的光圈是为了拍摄景物的需要而可以随意调节的,其调节作用,主要是控制通光量,而使得照片上的效果符合摄影者的需要。猫不但眼睛会变化,而且走路也悄无声息,于是,有时候就被用于比喻捉摸不定的女人,或者被当做心怀鬼胎的阴谋家。不过鲁迅先生与猫结仇,倒不是因为它是老虎的先生,也不是因为它天生的一副媚态,据鲁迅先生自己讲,是因为猫在配合时的那种嗥叫,那样嚷嚷。如今有些人住房紧张,紧挨在一起,隔音条件又不好,男女在配合时不能控制情绪,也如猫一样地嗥叫,一样的嚷嚷,往往也会招来邻居的厌恶与抗议的。这有点扯远了,竟从猫眼睛说到了猫屁股,况且这又与房门上的猫眼的发明还是不着边,于是,打住。

其二,有一种珍珠或宝石名为猫眼。因为这种宝贝只是书中看到过文字表述,或者在影视上模模糊糊地看到个影子,真家伙是从来不曾亲眼目睹过的。想想,既然是珠宝类的名称,肯定不是因为如同猫眼会随光线强弱而变化大小的,也许是根据猫眼的颜色而得名的吧。当然,这对房门上的猫眼的发明,似乎也没有什么启发作用。

不管是真的猫眼,还是珠宝的猫眼,都与本文所要说的房门上猫眼仅仅中是在名称上有些牵连,上面说了那么多,至此只算作个铺垫。接下来就专讲房门上的猫眼吧。

房门上的猫眼,大小如同真的猫眼,安在门面的正中间;如果周围有些什么图案干扰,“外人”轻易看不到。这是相当巧妙的设计,既可让猫眼本身和躲在房门里通过猫眼看外人的人的安全,又可以使外人处在“被看”的危险之中。躲在猫眼后面看猫眼外面的人,无论看的人目光有多么淫邪、多么恶毒,被看的人是浑然不觉的。当然,这只是猫眼设计的边际效应,猫眼的真正用意却不在于此。

猫眼发明之前,人们住天然洞穴,大约是没有房门的,那时的不设防,既有材料和技术因素的制约,也许还有远古之民风淳朴的缘故吧。后来,人们为安全计而住进了房子。人们有事需要叫门时,通常是用手在门板上拍拍;或者为了让声音更清楚,就用装在门板上的铁的铜的拉环敲敲。据说“推敲”一词就是来源于叫门的。如果知道门里面的主人当然可以说出主人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如:“阿三,阿三,我是阿四啊,快开门哪!”当然,也有彼此都知道是谁,却不说出名字的情况,那是地下活动为了保密需要的,比如事先约定好了三长一短或一长二短什么的,如同过去发无线电那样子。总之,无论是直接叫名字,或者用暗号叫门,都有安全隐患。比如,隔墙有耳,被邻居听到或被蹲守盯梢的发现,泄露机密;又如模仿声音或暗号,被骗开房门,带来劫财劫色或夺命的危险。房门上安装了猫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降低此类的风险或损失。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通过猫眼把外面的一切看个明白,自然放心许多。可见猫眼实在是基于人们的害怕而发明,而设计,而安装的。

人即使是住在坚固的房子里,还是觉得不安全,这是没办法回避的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于是猫眼就发明出来了。这个发明如同许多别的发明一样,尽管可以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同时又让人感到某些不幸。

我们看惯了太多的猫眼,也住惯了有猫眼的房子,于是,我们心中也渐渐长出一只无形的猫眼。我们总是害怕被别人窥见心房中的隐秘,总是担心自己受到外部的侵害,但是,我们又特别热衷于窥探别人,并且还希望不被别人发现。由此可见,没有人能够以高尚或纯洁自许。由猫眼可以发现,人心的恶毒与互不信任有多么严重。

怕死怕活

偶尔会听到人们非议殡仪馆,非议的焦点在于其收费。这大约是有理由和根据的。否则,民政部就没有必要在清明节之前发出有关殡葬用品价格的文件了。

对于某些殡仪馆收费受到人们非议的情况,据我猜测大概有两种:一是穷人为“差钱”而恼,二是富人为“钱差”而争。其实,人都在忙碌地赚钱,又都在不停地被赚钱,问题是殡仪馆的赚钱是人生的“最后一劫”。这最后一劫可不是围棋上的你一来我一往那样公平的“打劫”,而是完全不对称的、单向性的,有时还表现为强制性的,已经近乎赤裸裸的抢劫,并且是劫财又“劫情”(殡仪馆里通常的情况是感情泛滥而色彩惨淡,故无色可劫。)的恶行。要是所有被赚钱的人都是“不差钱”的,而且被赚的时候与人们的愿望“无钱差”,那么,我想,应该是不会有非议的了。

尽管某些殡仪馆的收费确乎存在个别不合理现象,但是对于殡仪馆的服务,我还是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的。

我之所以肯定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在于他们似乎坚持遵守一条原则,即死者为尊,死者为大。

从入殓到火化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差不多都能体现一种敬畏的神情,都能给死者和生者以人性的关怀和体贴。仅此一点,就足以冲淡人们在收费上发生的某些不愉快,因为,死者已已矣,生者且偷生。所谓偷生者,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说法,如存活者、苟活者、幸存者、未亡人、后死者等等。从这些称法,就可以看出人们对生之不易、死之无常的透彻理解;而人在面对死亡时,能觉悟到生命的可贵和尊严,这也就足以证明他的人性未泯了。殡仪馆在工作时,能体现出人性未泯,这就应该得到人们的肯定和尊敬了。

也许是经常上当受骗,有时还蒙冤受屈,加之眼见人间丑恶的日益增多,原本多疑的生性又添上恶毒的臆测,于是,我想,殡仪馆之所以能有如此之好的服务,究其根由,不在其高尚,也许仅仅在于一个“怕”字:怕死鬼,怕活人。

其一,怕死鬼。当人们无法证明灵魂的有无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使是号称至圣的孔子也只能取含糊的态度: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万一鬼魂真的存在呢?那已无言的死鬼能放过人间之恶吗?所以,怕死鬼无大错。而在殡仪馆工作的人,每天不知接触了多少死人,要是这些死人全都能变为死鬼,有多少双鬼眼盯着呢,还有哪个敢不把积点阴德作为必修之课呢?

其二,怕活人。人们通常说“悲愤交集”。亲朋好友为死者送最后一程的时候,心情之悲达到了峰值。处在临界的悲,是极为容易蜕变为愤的;而人的愤怒是一种极具摧毁性破坏的力量,这种力量作用在人体之上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尽管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看许多具尸体,但他们自己却还完全是血肉之躯;血肉之躯想去招惹愤怒的拳头,这大概只有傻瓜才会做出的选择。所以,怕活人怕得有道理。

说怕死怕活,并不是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不恭。我倒是想,这怕死怕活如果不是用在兵荒马乱的战场上,而是用在太平盛世里,却应该是人类最可贵的品性。要是把怕死怕活这句鄙俗之言,换上文雅的说法,大概可以有“恻隐之心”、“敬畏之情”等等意思了。

这些年,人们听多了关于死亡的故事。天灾把怕与不怕的人无差别地一同夺去生命;而人祸却几乎无一例外地是那些既不怕死鬼又不怕活人的人造的孽。即使是在还不至于夺命的日常之中,如让老妪的鸡蛋或草莓化作遍地泥巴,让擦皮鞋的或发小广告的少年像逃难一般惊恐,我们能理解什么叫无法无天了。民以食为天,性命关天,无法尚可,无天奈何?

这些年,我们看到,我们的政府确实在关注着民生,为民造福;为了能让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政府也确实没少对官员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教育。进步是肯定的,不如人意的状况也无法否认。那么,“下一手”,棋子当如何摆呢?

我想为此支上一招,不知是否管用:在已有不少的干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增添殡仪馆为干部教育基地,每位干部每年至少有若干天到那里去实践、去体验,让受教育者在哀乐中沉思,在挽联前顿悟,在死者冷静的面庞上寻找生活的真谛,在生者泪水的浸泡里让人性之花不枯,在所有为公为私谋划时,都不要忽略了对死鬼的怕和对活人的怕。

停电

现在的人,是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停电的。停电的时候特别难受,有时候还会愤怒,甚至骂娘,似乎电是有个母亲存在的。可能真的有吧,因为我们有时候就会听到“雷公电母”的说法。因为有“电母”存在,于是每当停电的时候,电力行业及其工作人员的祖宗十八代就不免要牵连着遭骂了。

由于经常遭遇了停电,所以,我现在觉得,停电的时候难受是不明智的,愤怒是没有必要的,而至于骂娘则完全不应该了。任何事情只要是经常的,习惯了,也就是自然的了。我们在遭遇停电的时候所以会有那么一种心情,究其原因,就是原来是通电的!如果原先根本没有通电,此刻也就无所谓停电了;或者更进一步说,原来就没有什么电存在,或者至少是没有发明电并且使用电,那么世上就无从发生通电和停电的事情了。现在既然是有电了而又经常地停电,渐渐的停电就不再算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存在与不存在没有界限了,那将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估计可能要陷入哲思境界的危险了。但是,这种境界也许会对人很有好处,会大大地给人方便的,让人幸福、平和、安详、超脱,以至于出神入化,修得某种正果。比如现在,我根本就不在意停电这一回事,也就是说在我的思维里面没有通电与停电这一组概念,那么,我想,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因所谓的停电而导致的难受、愤怒和骂娘了。

我们现在所用的电,当然是人为的产品,和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不同。自然界的风雨雷电都有神明管着,人是不能插手的,事实上,很多时候人想插手也是不可能的。神明,尤其是超凡的、高级的、专业的神灵,它们却有办法对付自然的东西,比如孙悟空,就能够做到“风雨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老孙对于风雨雷电,爱怎么吆喝就怎么吆喝,想怎么呼唤就怎么呼唤。你看多么潇洒,多么了得。啧啧!

人肯定不是神灵,并且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因此,即使是面对人为的电,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有时候停电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比如保险丝断了,开关坏了,自己弄一下,也可以凑合着用了。但是,供电系统坏了,发电的能源没有了,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了。太阳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的,一天里固然有白天黑夜,就是一年中的阴雨天气也是不少的。没有太阳的时间有长有短,停电的时间也是有长有短的。尽管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人为万物之一物,但是,偶尔没有太阳的时候,我们通常也是活得好好的;那么,停电的时候又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活呢?是不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有欺软怕硬欺小怕大的恶劣品性呢?拿太阳没办法了,就拿电来出气,这就让人觉得太没有道德,太卑鄙了。假如电也能听懂道德的说教,它一定会为这句话感到安慰的,因为到底还是有人为电伸张正义嘛。

我不会对电来进行道德说教,我也无力为电伸张正义,当然电也只是电本身,停电与通电都是它自己的事情,都是它高兴或不高兴的结果,与我无关。

在我还认为电是与我有关的时候,我知道电之于我是明暗冷热的关系:通电的时候,电会按照人的意愿,给人照明,给人制冷制热,帮人出力干活;但是停电的结果,恰恰是与人当下的愿望相违背的:比如你需要光明它让你黑暗,你需要凉爽它让你燥热,你需要温暖它让你寒冷,你想要轻松它让你受累。因此,只要你有求于电,受到电的控制摆布,你就注定不会快乐;你无法保证不会停电,也没有人为你担保,对你承诺。

又是停电了!有个备用电源,我就再打几个字,保存好,等到又通电了我来再打一些,把活做完。

又通电了!我可以继续我的写作,事情就这么简单。我是自由的,停电或通电与我无关,它拿我一点办法也没有。想想以前停电的时候,我是那么激动,真是太愚蠢了。其实是很好办的,比如你正在看电视或看书或在路灯下偷看漂亮的女人,停电了就不看嘛,想看也看不见了,就是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不存在的;又比如,你正当享受着空调给你带来的凉爽,突然停电了,你就随便抓一把扇子或一本书扇扇也是可以的。所谓心静自然凉,自己不觉得热,也许真的就不热了。

又通电了,经常会让人兴高采烈,这足以见得人是多么的愚蠢。须知原先就是有电的,只是有一种什么力量可以让电停下来,而后又让电通了,于是需要用电的人就误以为这是意外的收获或特别的恩赐,于是欢呼,于是感激。应该明白的道理是,我本来就应该是一直有电的,那个能让电停下来或者不能保证电一直通的人对不起我,是他应该向我表示歉意的,而不是让我反过来向他表示感谢。知道这个道理以后,也就知道了那个掌控开关的人不足畏惧,无须特别的崇拜,因为他也只是一种职业,并且这种职业的报酬来源于我的钱,我有权监督他,也有权炒他鱿鱼。

人因为有了电,也就有了悲喜交集,也就经常要受通电停电的折腾;因为经常要受通电停电的折腾就误认为能掌握开关的人是很了不起的。这实在只能证明人是很贱、很蠢的。尽管人是很贱很蠢的,但再贱再蠢,如果反复遭受折腾,也会变得麻木起来。比如我吧,总是在停电通电又停电又通电的反复折腾中过日子,现在就有些不想买电的账的苗头了。这很危险,一方面,我以后可能不再有资格享受电这种现代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电这种现代文明的成果也可能不再有人想要享用它了。这实在是很不好前景。

同类推荐
  •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纪念一个人用一盏茶的冥想来回忆一个人,我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间只打了个照面前世,今生,来世菩提树下红莲花静静绽放开合之间佛光闪现
  •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炼出的三种人生境界犹如人生的三味茶,我们用清茶、花茶、普洱茶隐喻人生的三重境界,作为上、中、下三篇的标题,意在对人生过程有所概括,而每篇的第一节均采用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意在描述人生从青春到壮年到晚年的自然过程。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每篇的最后一节则采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概括,分别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汁吃诗

    汁吃诗

    沈宏非、冯唐、桑格格、野夫、沈浩波、大董、苍井空、等等纷纷出场,汁水四溢的高潮,吃喝畅快的江湖,诗句横飞的隐秘。以吃安身,以诗立命,写江湖饭局,品人生百味,这里有从饭桌上斜睨出去的真滋味。此书可以下酒。83家心水餐厅良心推荐;65道私藏美味科普曝光;36位江湖食客八卦爆料;33首压箱诗歌掏心掏肺。你可游心骇耳,亦可按图索骥,这真不是一本美食书,满是对美食的敬意。
  • 悠悠我心

    悠悠我心

    本书收录了作者数十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各类作品,主要辑录了作者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以来的诗歌、散文、小小说、文艺评论、新闻作品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宁夏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等。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热门推荐
  • 仙之神

    仙之神

    世人求仙,不知有神。仙之上,便是神。求仙易,成神难。
  • 少年不是英雄

    少年不是英雄

    这是《少年不是英雄之左邻右舍》的修改文,《左邻右舍》已经写了近百万字,越写越觉得毛病太多,言语啰嗦,结构松垮,人物塑造很失败,因此那个文章已经停更很久了,此次重新调整,其实算是重写吧,但人物和主体脉络不变,在少年们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情感和幽默的元素,希望关注我的朋友可以喜欢。
  • 暴君倾城之朕本轻狂

    暴君倾城之朕本轻狂

    ‘他’是让人闻之丧胆的嗜血暴君,本性残忍嗜杀;她是冷寂孤傲的佣兵王者,一场穿越之旅,终让她学会如何去爱,却也在这个华丽诡谲的异界里尝遍种种,伤了,累了,可也无悔,只是心里某个地方进驻了很多东西,也多了某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小小晗,不要丢下我,我会乖乖的,我可以铺床,暖床··还可以···”看着眼前精致妖孽,如仙如魔的男子,那双瑰丽紫眸氤氲着朦胧的水雾,哽咽的声音带着窒息的磁性,她何德何能。“上穷碧落下黄泉,三生三世只你一人”他是清寂如月般的男子,满身倾华,一双洞穿尘世的明眸却染上了疯狂色彩。(本文一对一,微微带点耽美,女主淡漠,睿智,腹黑,冷傲,铁血)
  • 吾乃癞蛤蟆是也

    吾乃癞蛤蟆是也

    “都说了多少遍了,我虽然玉树临风、潇洒非凡、但请不要拿我当人看,真的,我不是人!”——癞蛤蟆君。听说天上的神仙们近来脾气有些古怪。人间战火纷纷,似要将大地毁灭,为什么他们不能平静地饮一杯茶?似乎只有鬼界还算正常,只是,阎王大人去了哪里?时间恍若白驹过隙,千万载岁月匆匆。如今,有只癞蛤蟆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于是,它决定出去走走。
  • 等到我们,都心甘情愿

    等到我们,都心甘情愿

    写一个故事,去感动自己。青春里我们以为的爱恨情仇,不过是简单的儿戏,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心动,却是最最真实。没有大爱大恨,也许我们的青春很简单,但很难忘。如此而已。
  • 天书圣君

    天书圣君

    当小说成为获取力量的最大途径,你会先写那部?是科幻,还是玄幻?亦或是......仙侠呢?一部科幻小说,缔造了一个科幻帝国。一部仙侠小说,创造了一个仙幻宇宙。一部言情小说,打造了一个暧昧后宫。天书的力量下,林凡重生回五百年前。所有仇怨,都会洗清!
  • 学长你悠着点

    学长你悠着点

    "学长你悠着点吧。"这是苏倾然对顾冠轩说的最平常的话了。“那就一起吧。"顾冠轩和苏倾然这对小冤家兼青梅竹马一起早就了萌欢小文!
  • 月老降临:花心少女

    月老降临:花心少女

    方平双手捂胸,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无奈叹气。读高中的她,这一对胸就是不争气,一直不见长,一对小山岳,双掌就能捂得严严实实。听说,一过了高中,就不会再长身体了,方平心中就无比恐惧,难道自己要顶着,‘方平胸’这个外号一辈吗。说来也是气人,方平这个名字,听说还是老妈,花了几百大洋,找算命先生给取的,难不成是算命先生算准了她一世平胸,还是他看老妈刚生产完,智商还处在秀逗状态,随便给取的呢?
  • 幽楼世影

    幽楼世影

    名和利,情和仇!无论何时?总会有人为这几个字而付出代价。而情和欲,只是染上了其中一样!便再也无法全身而退。有一种感觉,想哭却还要强忍着泪水!因为不能分享,只能自个承受。就像很多事,自个也说不明白但就是在说出每一个字的时候,心会痛。选择不见,或许是我能给出的最好答案!...
  • 无良萌仙:不追邪魅男神

    无良萌仙:不追邪魅男神

    “唉~是扑不是祸,强扑躲不过……”白衣男子一脸的勉强,看向云亦欣的眼神是数不尽的嫌弃。云亦欣看着死死缠在她腰间的大手,只觉眼前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祸!还躲不过!你丫不乱拽,姐会压你?!“就你这样的,姐还看不上,撒手!”“不不不,爷可从来不吃亏。”“嗷呜~你到底想怎样?”白衣男子突然邪笑起来,“嘿嘿,当然是要压回来!”云亦欣突然感到眼前一阵天旋地转……“我去,你丫无耻~”“别急,无耻的还在后头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