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500000017

第17章 拾人牙慧(1)

从“旧四知”到“新四知”

《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这是旧的“四知”,因为自汉至今,当然旧了。这个旧的“四知”,大约就是讲一个行贿与拒贿的故事吧。由于行贿未遂和拒贿成功,所以,汉书里把这个夜幕掩盖下的丑陋勾当,写得很客气,叫“遗”,就是馈赠的意思。其实,这位王兄要是放在今天,看起来也算是讲义气、念恩情的人物。想想,当初要不是震大哥帮忙,哪有自己今天的地位?现在难得当日的恩师途经此地,而自己又有这样的能力,送十来斤金子给老领导,也在情理之中。不知那时的十斤金子到底有多重,或许也只是算作一份“薄礼”,如现在人所说的“意思意思”、“表示表示”罢了。但是,那时候的人可能都比较傻,或者都比较胆小,或者朝廷一旦查处起来比较严厉吧,这位震大哥就是不想要,不敢要,或者在根本上说就是不能要。不管震大哥是出于什么原因,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所说因为有“四知”,但是结果却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他到底是没有收下昔日部下的“遗”。当然,也许是他从这位王兄不小心说漏了嘴里面,知道了这十斤金子来路不正,有问题,不能收。因为王兄说:“暮夜无知者。”这等于不打自招了:原来他自己已经知道了这是不正当的、偷偷摸摸的、见不得人的勾当了。我们在尊敬震大哥廉洁清正的同时,还特别佩服他的警惕性呢。看看,想想,怎么会无人知晓呢?不是有天知,有神知,有我知,还有你知吗?就算天神不言,我也不会主动去坦白交代;就算是去坦白交代,这不是害了你王兄吗?但是如果我收了,又不主动上交有关部门,万一有一天你小子出事了,保不定就把这事抖出来了。像这样关键时刻挺不住的人还少吗?所以,“你知”更可怕,还是不收为妥吧!

由于杨家祖上有这么一个廉洁自持的历史记载,他们的后代也为此倍感自豪,据说现在杨姓人家的大门要贴上“四知家声大”的春联,就是来历于此的。当然,他们老杨家历史上的确出过这么位人物,多年来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是这样贴着大红门联进行炫耀,大家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呢。

常言道:“无知无畏。”是否可以反推过来,变成“有知有畏”呢?从逻辑的角度看,这个反推是成立的。杨震有“四知”意识,可以看出他有相应的“四畏”;而“畏”又经常与“敬”相伴而生,那就是敬天、敬神、敬自己、敬他人了。敬与爱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敬自己,就是自爱;敬他人,就是爱护他人。杨震不受王密所遗之金,一是自爱,一是对这位部下的爱护。

敬畏之情,羞恶之心,当是人的宝贵的品质;而对当官的“大人”来说,应该是更重要的修养了。正因为有“四知”,才会在那么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之下,多多少少还是出了如杨震这样让后人钦敬的“好官”、“好人”,也正因为有诸如此类的“好官”、“好人”,才使得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呢。

现代文明包括现代的制度,与封建时代,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坏的制度下会有许多好官,而好的制度下却也不可避免会有些许的坏官。这多少是会让人遗憾,让人不免要发出“此事古难全”的苏子之叹了。前些时就有一个讽刺好制度下极个别坏干部的段子。这段子叫“四知四不知”。我把其中的“四知”权且称之为“新四知”,以相对于以上所说的旧“旧四知”。段子如下:

开什么会不知道,开会坐什么位置他知道;谁干得好不知道,该提拔谁他知道;谁送礼不知道,谁没送礼他知道;晚上和谁睡觉不知道,睡觉做什么事情他知道。其实,这“四知四不知”也不全是那么可怕的,也不全是那么恶劣而不可饶恕的。比如开会争个位置啊,睡觉做点什么啊,以及知道某某没来送礼啊什么的,轻描淡写一下,批评一下,指出不重视学习啊,没有自觉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金钱观、名利观、价值观啊什么的,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即使真的有点“大”,也可以大事化小,不了了之的了。但是,“谁干得好他不知道,该提拔谁他知道”,这就大为不妙的了。

《论语·为政第二》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老夫子给哀公开出的方子,大概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选拔任用正直清廉的人,来影响或管理那些问题干部,老百姓就服气了;选拔任用那些问题干部,让他来领导正直清廉的人,结果会让清廉正直的人也变成问题干部,或者清廉正直不下去了,这样老百姓当然就不服气了。其实这道理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只是实行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年孔老夫子的弟子冉求就当着老师的面,发过这样的牢骚:我不是不喜欢您的那些大道理,只是要做起来实在太难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现在的“新四知”里有“谁干得好他不知道,该提拔谁他知道”的一知一不知,那么,这又怎么能“民服”呢?因为有这一知一不知,就极有可能造成“举枉错诸直”的后果嘛。

尽管这“新四知”是极其个别的现象,但是危害却是不浅的。特别是“举枉错诸直”,势必贻害无穷,因为让枉者来举,大抵举的还是枉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已经查处的许多“一窝腐”和“前腐后继”的案件,就是明证。如果套用一句古诗,就是“江山代有枉者出,各害百姓若干年”了。

“枉直”的故事,“古已有之”,并非今日之独创;但这不能作为原谅今日弊端的理据。孔子的“枉直”之论,杨震的“四知”之行,或许能够阻遏极个别“新四知”的苗头。

吃饭睡觉的禅

禅很难说,而且一说就不是禅了。我这里要说的只是有关禅的故事,不一定就是禅;真正的禅的故事,不叫故事,而是叫“公案”。

禅宗里有一种流派叫“农禅”,是百丈怀海创立的。怀海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天天带领僧众辛勤耕作。有一次,一僧听到吃饭的鼓声,忽然举起锄头,开怀大笑,转身走回禅院。怀海见了,不禁说道:“好美啊,这正是观音菩萨当年成道的法门。”返回禅院后,怀海又对这位僧人问个究竟。那僧答道:“刚才只因腹中饥饿,闻得鼓声,想到该吃饭了,所以大笑。”怀海听了,也不禁笑了。

佛家的笑和俗众的笑是不同的。摩诃迦叶见佛祖拈花而笑,笑一下就得到了衣钵,成了第八代继承人;弥勒佛天天在笑,据说是在笑天下可笑之人。就佛家而言,笑是一种悟;而在凡人看来,那笑是深不可测的。比如上面这个“公案”,正在耕作的和尚听到吃饭的鼓声笑了,怀海听他的解释也笑了:他们的笑就是一种悟的契合。他们到底悟到了什么,我等凡众,不得而知。

由此“公案”,我想到一个真实的“案件”。据村里的上辈人说,“五八化”时期,生产队里办集体食堂,开饭的信号有用钟的,有吹哨子的,也有敲锣、打鼓的,五花八门,因各食堂的具体条件而异。我们那个食堂是打锣的。某一日,锣声一响,正在耕地的一农民,只差两步远的地没有耕完,就立即停下手里的活,牛辖也不卸,脚也不洗,一路狂奔到了食堂。这位农民没有开怀大笑;生产队长知道了也没有笑,而是怒不可遏,斥责他落后、消极。农民没有“悟”到肚子饿了就该吃饭的“禅”,而是辩解说“我来迟了就没有饭吃”的最简单实在的道理。从此,这位农民成了反面教材,按当时同行的做法,被插了白旗,且作众人“嘲笑”的对象。

这位农民没有笑而众人却嘲笑他,这自然是没有悟;队长的怒是“瞋恚”。总之,是因“障”而“无明”。

虽然都是“因”肚子饿而要吃饭,却有如此不同的后“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有关“睡”的故事。据说修建坟墓是有讲究的。活着的人为自己修建坟墓,在墓碑上刻的字是“佳城”;人死了,后代为死者修建的坟墓,刻的是“寿域”。有一位老人为自己建“佳城”,请了一批工匠。某一日,老人一高兴就到工地去视察。工地上有的人在干活,有的人在树阴下睡觉。有个眼尖的人看到主人来了,就提醒睡觉的人起来干活。结果是许多人匆忙起来,随便拿起工具就胡乱动起来了。但是,还有两三个人依然睡着。这些都被老人看到了,老人嘿嘿笑了几声,说:“好,好,好!”就回去了。

这一天是初二,按照当地的习惯,晚上要办酒席发“红封”(赏钱)犒劳工匠。在发“红封”时,恰恰那几个本来睡着匆忙起来干活看似积极的人没有发,这让大家很不理解。老人家解释说:“人的生活要顺其自然,你想干活就干,想睡觉就睡,如果身上有跳蚤,痒得难受,就捉跳蚤。你们几个看到我来了,本来睡得好好的,却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忙着给我干活。什么意思?难道我来看你们是为了催促你们快点修好这‘佳城’吗?”

这几个没有得到“红封”的人一听,都觉得有道理,服气了。原来,当地的习惯是“修佳城”或“打喜寿”(即为还活着的人制造预备的棺材),只有开工的日子,没有竣工的期限的。显然,规定竣工的期限是一种忌讳。这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了。

吃饭睡觉,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饿了就吃,吃饱了就快乐;困了就睡,睡醒了就舒服。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像我这等愚钝之人,经常不解这个“真谛”,常常要违背自己意愿,做违心的事情,结果是要忍受无尽的“烦恼”。

据说修禅有三步进阶,以山水作比,就是: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个“还是”是个机锋关节所在。认识到了“还是”,那就等于“回来”了。“回来”就是回到自己的心里来。回到自己的心里,自然就能看明白自己的心,发现自己的本性,而佛家说“明心见性”就是佛了。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译成汉语,是“静虑”的意思,更通俗一点说,就是“静静地想一想”。想一想就回来了,那就是禅了。哈哈,我“顿悟”了:原来李谷一唱的那首《故乡是北京》居然还深含禅意呢。

“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爱就回来吧,回来就好。回来就有“油条豆浆家常饼”吃呢。

还有谁需要心理干预

“上海袭警案应该不会引起全国范围内警察的心理变化,但对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的警察、伤亡者的同事,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心理困扰,相关机构应该尽快启动心理干预措施,对他们进行心理鉴定,然后按照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程序。”

上海袭警案发生后,网络上的文章中有上述这一段话。在这段话中,有五处提到有关“心理”的术语。其中主要的是说要对相关的警察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

这很好。因为警察毕竟担负保护人民的职责,保护好了人民警察,让他们能更好地保护人民,这也是人民的愿望嘛。

不过,在看到对人民警察进行心理干预时,我又想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一是还有哪些人也需要心理干预?二是由谁来实施心理干预?三是哪些人有能力、有资格从事心理干预这一职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心理干预”这个本来较为陌生的概念,出现的频度很高,就是平民百姓也能约略地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也是中共十七大精神的体现,因为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问题。

哪些人需要心理干预,在抗震救灾中有比较明确的列举,比如受灾的群众、参与救灾的医务人员和广大的部队官兵等等。而在上海袭警事件发生后,正如网上所说的那些受到惊吓的警察。其实,在所有极端事件发生时,都会给相关的人员造成心理损伤,都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或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等等。但问题是,在极端事件发生之前,人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此次事件中的凶手,在他尚未成为凶手的时候,人们是否注意到他的心理状况?又紧接着的7月2日张家界也发生了煤气爆炸案,那个制造爆炸的案犯,他在此前的心理状态又是如何,有没有人注意到了?还有多少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下一个是谁?

哪些人应该担负起对社会人们的心理进行干预的职责呢?这好像很难说清楚。但在大道理上说,政府是保护人民的,人民的生命财产需要政府的保护,而生命当然包括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安全,如果要求更高一点,可能还包括人格的尊严。这些都理所当然地要得到政府的保护。于是,从大方向上看,心理干预的主体应当是政府。而政府实施对社会的心理干预,其对象当然不排除政府的官和员,比如,当上海袭警事件发生之后,就有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警察。其实,这并无不妥。如果还有人“第二个”也想到老百姓,那么,他的想法自然就更完美一些了。

同类推荐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全集(2)

    文爱艺的抒情诗中,柔肠百结、无法申述的情状是魅人的,同样富于魔力的是精致的概括,它通常以结论式的句型作用于人的知解力。闪烁中的肯定,肯定下的闪烁,把概括指向不定性和深邃性,柔和的渊谷和鸟瞰的伟岸同时出现在读者脚下。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本书是故里食物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主要部分共分4部分:鲜、清、境、人,这些文章均围绕美食展开,体现了作者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文章语言纯朴,文字清新,适合广大休闲文学爱好者阅读。
  •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本书收录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其中有“鲁班的故事”、“华佗拜师的故事”、“天文学家张钰哲”、“钱学森回国的故事”、“近代科学之祖——伽利略”、“发明避雷针的人”等。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热门推荐
  • 菲德姆

    菲德姆

    史前生物、剑与魔法,对权力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在这个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
  • 曾经的我,爱过你

    曾经的我,爱过你

    曾经的你,青春帅气,是所有女孩喜欢的对象。曾经的我,胆大无谓,是女孩子里面的男孩子。有人说过,我们很相配。但是你身边的女孩却一个换一个。我很想有一天,你身边的女孩能变成我。但是,答案永远是你身边的女孩的旁边是我。
  • 我在远古当祭司

    我在远古当祭司

    这是一个远古的时代,里的人可以凌空飞行,魔兽和原始树木更是比比皆是,许多现代无比珍贵的动物植物在这里却是再普通不过了。恐龙在这里是家畜,云杉在这里是柴火,人参在这里就类似于现代大街上最为常见的辣条,人人都可以吃。而我在这里是大祭司。
  • 恶魔重生:豪门女军阀

    恶魔重生:豪门女军阀

    人都道她是即墨家怯弱而又上不了台面的落难大小姐,殊不知她只是暂时丧失记忆的大恶魔。当未婚夫被即墨家美丽而又高贵的伪善养女夺走,当那场原本应该属于她的豪华婚礼变成她的葬礼,那些曾经丧失的记忆犹如雨后春笋般连绵不绝的冒了出来。于是自认被一群愚蠢的人类给践踏多年的某恶魔怒了,玉手一挥回到过去,看她将会谱写出一段怎样的人生?某恶魔:“人类,本尊可以满足你所有愿望,只要你献上你的灵魂……”某恶魔:“人类,本尊可以给你两个选择,臣服或者是死亡?”某恶魔:“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某恶魔:“逆天,尚有例外?逆晤,绝无生机!”
  • 苍生图录

    苍生图录

    仙衰武盛的大势之下,曾为十二剑仙之一的碧落从此心灰意冷,剑心破碎坠落凡尘,却来到亿万年后,那时武道的星空下居然允许百家争鸣,碧落重燃希望决定振兴仙家道统...........但前提他要摆脱现在自身的困境,因为他正被将自己捡来的父母为了自己亲生儿子的前程送去给某个倒霉蛋陪葬!
  • 无知的抉择

    无知的抉择

    我的追求不是喜欢你,不是爱你。。。。。是需要你
  • 冰火魔妃:腹黑邪君的诱宠

    冰火魔妃:腹黑邪君的诱宠

    一个天生就无敌并且越来越无敌的女子在遭遇了一波波本该也无敌却不如她无敌的美男后变得更加无敌的彪悍人生。——五洲大陆,灵盛为强,强者为尊。这里有鼎立成势六国,也有地域广阔的四部,还有看似超脱皇权之外的修灵净地。风起云涌,乱世出枭雄,这个世界充斥着列王的纷争,权力的游戏,实力的比拼。她,自小生活在至尊无敌的千灵山,只求逍遥一生。他,天玉国皇子,来千灵山修炼一年,遇到了她。他的出现,开启她迎八方风雨,逆天命攸归,终扶摇直上的传奇人生。……当惊才绝艳睿智锋芒的她,遇到邪肆恣睢雄心暗潜的他。当纯真的强大,遭遇优雅的野心。当她终于抛却天真,当他本无心却生恋。命运的脉轮才刚刚开始旋转。
  • 东方剑皇传

    东方剑皇传

    偷走紫妈的伞,在幽香面前嗑瓜子,抢走幽幽子的食物,烧了姆Q的书……这就是剑皇在幻想乡的日常(误)
  • 浮世烟云

    浮世烟云

    出身天津日伪政府高官家庭的尹宝笙因家中失势而被婆家抛弃。她从小便活得风光无限,实则她知道,自己当不上主角,做不了英雄,不勇敢,也没有思想。她从小只是随顺着命运的波涛,时时寻求庇护,做一棵渺小的墙头草,当一只漂亮的花瓶。只是这一次的抛弃,她好像从梦中惊醒,头一遭想要自立,却碰到一劫——一个地地道道靠女人混迹的小白脸,却暗含阴谋。她欲脱身而不得,被拖入了更深的洪流。在动荡的局势和晦暗难明的博弈中,她这棵墙头草何去何从?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她回首茫然眺望,那苍苍横着的翠微,在暮色里却都如烟云,好似青蒙蒙的一团雾......
  • 错转阴阳

    错转阴阳

    伤了,痛了,轮回再现。再入轮回,这一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