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500000010

第10章 当事(2)

子路向孔子求教有关政务活动的知识,或者说想学当官的本领,搞政治的权术。孔子告诉他,做到两点,第一是带头,第二是指挥。这和现在的“领导”一词的意思极为一致。当领导首先就是领。领,当然是走在前面了。现实的语言中有身先士卒,表率作用,带头模范,等等,都有这个意思。更明白的是“当好领头羊”的说法。导,就是引导,指挥,叫大家怎么去做,安排任务给下面的去完成。这里面的顺序很重要,必是“先之”,然后才“劳之”。顺序乱了,政治肯定要失败的。我觉得现在的领导培训,没有把《论语》列为必读课本是一种遗憾。子路在这里向孔子请教,是真心实意的,所以他觉得如果做到这样了,可能还是不够的,所以就请求孔子再讲得细些,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什么要求吗?孔子一贯诲人不倦,于是就再说一句“无倦”。意思是“先之劳之”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坚持下来,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毛泽东也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为政”是领导,这和当官、当干部有些区别。官者管也,古人也认识到,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干部,是从日本引进来的一个词,最初是被用在党组织建设上。干部相对于支部而言。干部是上一级的组织,支部是下一级的组织。在党的二大上,就提出中央之下建若干干部,每一干部之下设若干支部。这是用树型结构来比喻的。树有树干和树枝之分。所以,我认为讲领导很好,很合适,既领又导,“先之劳之”。子路能主动向孔子求教,而子路的问题指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孔子的理想主张,所以,我说子路是孔子的镜子。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宪问第十四》)

事君,就是给君王做事。如果引伸开来,也可以看作是为上级做事。但是,这里不是说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而是重点说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原则问题。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第一条是要讲真话,报实情,同时还要时刻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勿欺也”。第二条,与第一条相关,但实行起来更难些。讲真话有时不免要冒犯领导,但是出于大局考虑,出于对领导和事业负责的精神,还要不怕冒犯领导,有时候确实有必要“而犯之”。这一点孔子在《孝经》中也提出过: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章十五》)真正的忠诚,就应该敢于批评领导的错误;真正的孝,就应该指出父亲的不是。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第十一》)傅斯年在论孔子时说,孔子既有天命论,也有人定论。因此,孔子是处在矛盾的春秋时代的矛盾的思想家。但是,按我的理解孔子更重视人,他看到人的不幸,自觉担当起拯救的使命,这应该是极为可贵的精神。尽管这里都没有正面回答子路的提问,但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即重在事人,重在知生。仅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家。在回答子路的两个反问句子中,我们显然可以感觉到他对现实的不满。唐代的李商隐写了一首吊贾谊的诗,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这是批评讽刺汉文帝的。孔子的态度正好与汉文帝不同,他是“少问鬼神问苍生”。顺带一句,这汉文帝却也是二十四孝之一,他的主要事迹是每次给妈妈喂药,都要自己先尝一下,奖状上写的是“亲尝汤药”,颁奖词是“三年如一日,难能可贵”;该皇帝死后,悼词曰“孝文帝”。汉文帝迷信,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期,皇帝更加迷信成风。现实一些当官的也迷信,有的腐败分子也去求神问佛,希求不被查处。子路接受老师的教诲,后来去当蒲大夫,着力于改善民生,政绩很好,孔子到那里考察一下,相当满意。在对待生死人鬼关系上,子路也是孔子的镜子。

子路问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第十七》)

子路向来是以“强勇”闻名的,因此,当他问到“勇”的问题时,孔子特别强调了“义”字。古人解释“义”,“义者宜也”,就是说行为应当适宜,符合普遍的规范、原则、公理等等。如果没有“义”的指导和约束,无论什么样的人,“勇”都是有害的。可见,这也是孔子对子路的“逆折”之教,与“由也兼人,故退之”的方法相统一。在《论语》中,君子、小人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但是,君子和小人在不同的地方使用,通常都会有不同的意思。有时候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有时候则是指社会地位高;小人也是一样,有时是指道德水平低,有时则是指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注意的是做事情合宜,要讲原则,遵守规范,符合公理,否则,社会地位高的人太勇了,就会作乱,社会地位低的人太勇了,就会成为盗贼。现在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些高官,胆子太大了,于是犯罪了;有些贫穷的人胆子大了,就去干抢劫偷盗的勾当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义”字的指导和约束。在古代“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后果更加严重,主要是说会犯上作乱,破坏性更大,因此古代的犯上作乱,是死罪。这和流氓一样,没文化的流氓和流氓无产者,其危害往往较小,而贵族流氓和有文化的流氓,其危害往往相当可怕。子路问勇,孔子这样回答,可能是要告诉子路,你很勇,但要特别注意,不管你当君子还是做小人,都要把握好一个“义”字。

十一

子路问仁。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第十四》)孔子论人很少以仁轻许,但是,对管仲却多次提到管仲的仁,这对我们理解什么是仁很有帮助。在这一节里,师生三人共同讨论一个历史事件,子路和子贡对孔子评价管仲之仁都不能很好理解,孔子对此二人之问,分别做了解释。如果用现在的话语来说,管仲是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考虑问题的,而不是狭隘的江湖义气,正因为“管仲之力”,“民到于今受其赐”,这与“匹夫匹妇”的仁是根本不同的。子路能问到这个问题,说明他的思想是与孔子很接近的。俗话说学问学问,就是学着问。能够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说明子路真的“学”得不错呢。

十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宪问第十四》)现在我们的方言中,经常也有用到“成人”一词,意思和这里说的“成人”一样,比如说“某个人无成”即某个人“人做无成”,如果某个人表现很好,我们也称赞他“这个人人做有成”。实际上是说人应该怎样才算符合人的标准要求。后世之孟子更以“仁、义、礼、知”“四端”,对何以为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孔子认为,做一个人,至少应该有这么几条:知、不欲、勇、艺、礼、乐。孔子讲成人举了四个人作为例子,前三个都是前辈了,只有冉求是同时代的人,他们有的聪明,有的不贪,有的勇敢,有的多才多艺,同时又都懂得礼乐。在孔子看来,此数者兼备,方为成人。子路受到启发,于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认为只要有三点就可以成人了,这就是“义”、“勇”、“信”。义,是不贪欲,“见利思义”;勇,是不怕死,“见危授命”;信,是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坚持自己的理念信念和誓言,“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孔子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到了子路这里有些“打折扣”了,但是,事实上子路是得孔子思想的精华了,而他所得到的都是些管用的东西。或许在他看来,冉求的那种所谓“艺”,大约是不那么重要的。当然,经子路折扣以后的这三条,如果放到今天,要大家都能做到,我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十三

子路问士和君子。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子路第十三》)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第十四》)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第十五》)作为一个体面的士,与朋友相处,要相互切磋,相互监督;和自己的兄弟相处,则要亲亲热热。士,大概可以看作是君子的基础,要成为一个君子,首先就应该成为一个士。所以,君子的标准更高。对于君子,孔子多次讲到,对不同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孔子有不同的回答,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体现。子路向孔子问君子,孔子的回答有三个层次。其一是自己要修养好,同时尊重身边的人,也就是与自己相处的人。子路再问,这样就够了吗?孔子再告诉他,自己修养好了,尊重他人,还要让他人觉得安全,安宁,安生。子路又问,孔子最后告诉他,真正的君子应该让天下的百姓都得到安全,安宁,安生,但做到这样太难了,就是古代的圣人尧舜也感到困难。子路老爱追问,孔老师有点不耐烦吗?应该不会吧,因为孔子向来就是“诲人不倦”的,不过听那口气,似乎有点那个什么的。如果对这三个层次给出一个名称,是不是可以认为是正人,仁人,圣人呢?

那么,当了君子是不是就永远是君子呢?回答是肯定的,既然称为君子,他就应当能够持守得住。即使是处在逆境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仍然能够保持君子的品格,经得住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所以说“君子固穷”,这是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小人一碰到困难就崩溃了,所以说“小人穷斯滥矣”,小人一遇到麻烦就乱来了。鲁迅的《孔乙己》里面,孔乙己就说了一句“君子固穷”的话。还有后面的“多乎哉不多也”也是《论语》里的话,原句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我们通常说“学问”,它的一种解释是“学着问”,也就是善于提问题。从子路向孔子提的问题,可以看出子路所关心的是一些什么事情,从这里面也可理解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发现,子路很关心从政,他本来就是以政事见长的;子路很勇敢,所以就特别在意勇的涵意;子路希望成为君子,于是就问了成人、士、君子和仁等一类的问题。在古代,从事政治活动,自然是处理与君王的关系,还要参加许多祭祀活动,所以他也问了事君和事鬼神以及生死的问题。尽管子路在向孔子提问时,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但在师生答问中,多方面地反映出孔子的思想,所以,我认为,子路的确是孔子的一面镜子。

十四

事实上,子路作为孔子喜爱的弟子之一,受孔子耳提面命也是经常的。从孔子对子路教诲中,我们不但可以从更多侧面了解子路,同时,仍然能从子路的身上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子。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孔子一向以好学自许,他自己都说,讲聪明仁义之类,可能很多人都和我差不多,甚至还比我好,但是,要说学习方面,大概是很少人能比得我的。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第五》)孔子的意思是说,在一个不大的乡村里,肯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但是像我这么好学的人大概是很少,甚至可能还找不到呢。好人未必好学,好学未必就是好人。正因为自己好学,所以他对待学问也是极为严肃认真的。对于子路,他知道这位弟子平时性情比较急躁直爽,担心他的学问不扎实,所以在这里强调了做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千万不能半懂不懂,或者不懂装懂。敢于承认自己在一些什么方面不懂,也是一种学问;老是在人前显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人,不一定是有真学问的人。

孔子对自己做学问非常严格,因此,他对弟子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在评价学生时,他就认为只有一个颜回是好学的。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先进第十一》)孔子的学问也是积累起来的,这在论语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入太庙,每事问”,尽管按他自己的意思是说这是礼节,但也看出他的好学是一贯的。如: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

同类推荐
  • 诗歌:智慧的水珠

    诗歌:智慧的水珠

    本书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 随缘而喜:我的人生哲学

    随缘而喜:我的人生哲学

    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天地萌生万物,对生命总是赋予惊人的力量。随缘而喜,随遇而安,是最好的态度。
  • 牡丹亭

    牡丹亭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 新诗话语

    新诗话语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最新成果,书中除了征引大量的名人名言名诗名译之外,始终渗透了作者自己对于诗歌和诗歌话语的独特理解。
热门推荐
  • 我的末日食堂

    我的末日食堂

    刘自如原本以为,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很操蛋,他继承的这个食堂更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觉,他的这个食堂,通向的是一个废土末日世界。而原先在他看起来很操蛋的世界,事实上却是末日世界人类心中的天堂和避风港。他认为很普通的食物,在末日世界的人们看起来,却是无上的美食。他甚至还能从这个食堂,通向那个神秘的末日世界。从这一刻起,刘自如知道,他的未来人生改变了。
  • 浮生芸梦

    浮生芸梦

    简介:片段一:“庄梦梦!你是中暑把脑子热傻了吗!这么简单的都不会!”“……”老师你听说过熟鸡蛋的故事么?(文中讲述这个故事)片段二:(正文开头节选)我,今年十四,很多人都说我是女生,可是,有一些人又告诉我,要像个男生一样。我明白,却做不到,因为男女的差别那么大,男人没有胸部,可是我有,虽然小如笼包,可它真的存在,男人有小丁丁,可是我没有,哪怕是短小君如小屁孩儿的大小,我也没有......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林依雪

    林依雪

    本书以奇妙的幻想,展现了浓浓的亲情,难以割舍的友情,生死相依的爱情。
  • 霸道校草的灰姑娘

    霸道校草的灰姑娘

    若惜是从乡下来的,标准的灰姑娘!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的两大校草夜熙和白承轩都喜欢上了她,最后她跟夜熙在一起,承轩死心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因为一场误会,夜熙和若惜分开了,莫辰逸也因此登场,最后若惜是会跟初恋夜熙在一起还是后来居上的莫辰逸在一起?
  • 荒芜锦衣

    荒芜锦衣

    一个平凡的青年,经历末世丧尸爆发。一路跋山涉水只为千里寻母,在路上见识了末世后的人性。历经千难万险后逐步拨开迷雾,却发现这世道居然是某些人的阴谋,而他自己也已经涉进了这场阴谋之中......
  • 万玄主宰

    万玄主宰

    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佣兵之王东凌耀,意外穿越到了玄云大陆,凭借着神奇灵玉,东凌耀一步步成为万玄主宰。万玄主宰,唯我独尊
  • 我对他的所有回忆

    我对他的所有回忆

    十年后的遇见,物是人非,她的伤痕累累让他心痛不已。如今她已无法容纳他内心的阴影面积,而他或许也变成了她内心阴影的一部分而已。”你要我找个爱我的人好好过,可爱我的人都离开了我。”请允许我用这样一个故事纪念曾经喜欢你的那些岁月,十年未见了,从未开始过的爱情一直沉淀在心里,时常想起,从未割舍,就让这个故事抚慰我心里的怀念吧。如果有一天,你也看到了路边开放的矢车菊,就想想你跟我说过的那句话“你没发现吗,其实已经变了很多了。”即使现在想起这句话,都会不争气的热泪盈眶,或许对你不足轻重。我过得很好,虽然不富裕,却还算幸福,和所有人一样为了活着挣扎。只希望你也过得幸福,在你说的你的世界里,为活着幸福的挣扎。
  • 喃安

    喃安

    那些糟糕透顶的时候我都想打电话给你说:“我怕。”但最后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再依赖你。我很好,虽然很想你,却依旧学着放下了你。
  • 纯阳焚天

    纯阳焚天

    金戈铁马战六合,万里天火荡八荒。一把长刀破灭苍穹地狱,一把短刀斩尽诸神至尊。六月的龙阳城,一名纨绔青年背着刀走上了修行之路,将这天地砍得稀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