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7900000049

第49章 神出鬼没

淮南庐剧团是淮南市五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的佼佼者。它创建于解放前,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创新、改进,成为市级大型专业艺术团体。

一代观众养育一代演员,一代演员服务于一代观众。一方水土一方艺,一代名优一代腔。每个戏曲剧种的成熟,都离不开特定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庐剧,原名倒七戏唱腔,分上中下三路。上路唱腔高亢有力,独树一帜。它深受淮河两岸老百姓的喜爱,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农民戏”。

该剧种源于乡村,扎根于民间,它所体现的常常是农民、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因而,更适合于表现农村生活。

随着淮南逐步发展成重工业城市,庐剧团由农村转向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可惜,“文革”前庐剧团被撤消兼并了。十多年来,老百姓再没听到过那熟悉的乡音。

“文革”结束后,传统戏解放。面对着文艺春天的到来,原市庐剧团一些艺人舍不得丢弃自己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戏剧艺术,自动聚集到一起成立了“恢复庐剧团筹备小组”,想借“三中全会”的春风重组庐剧团。

通过别人的介绍推荐,我被请来参加“筹备小组”。

所谓的“筹备小组”,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一切活动全靠自己掏腰包。凭着众人对庐剧艺术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意志,我们几个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奔忙,组织演员开会,写申请材料,然后面呈领导据理力争。

忙忙碌碌一个多月,送去的申请报告如石沉大海,多次催问,毫无结果。望着演员们寄于重托的眼神,我们的心情越来越焦急,越来越沉重,越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情急之下,我们想到了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她不仅多才多艺,同时也是一位知名人士。她曾经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何不利用她的影响力在上层活动一下,以求问题能够早日解决呢?

于是,我同朱玉仙(原庐剧团团长),戴宏云(原庐剧团主演)一起来到合肥。

在丁玉兰的大力帮助和引荐下,出乎意料的是,我们竟然见到了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短短的十几分钟见面,全由丁玉兰老师向万里书记汇报。当时,万里书记听力很差,不时发问,丁玉兰便俯在万里书记耳边大声解释。她的汇报简明扼要,言谈举止恰到好处,万里书记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看得出,他对丁玉兰这样的艺术家还是很尊重的。我们坐在旁边既兴奋又紧张,一句话也不敢多说。我暗暗佩服丁玉兰老师的活动能力。

回去后不久,事情就有了结果。

鉴于剧团解散日久,又是在“文革”前砍掉的,多数演员都安排了工作,再加上市专业剧团超编等多种情况,不能恢复市庐剧团,但同意成立一个民营性质、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谋生路的民间庐剧团,由田家庵区文化馆负责管理。

按说,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各项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领导干部思想还没彻底解放,全省尚无任何一家被官方承认的民间剧团,淮南市有关领导能够做出如此决定,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和重视的。当然,这与丁玉兰老师的努力和万里书记的关怀也是分不开的。

田家庵区文化馆施馆长,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领导干部。他对艺人十分同情,不仅帮忙解决演员住宿,安排排练场地,组建领导班子,还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在市文化局领导面前为我们说了很多好话。在他的精心安排下,淮南市田家庵庐剧团很快挂牌成立。

万事开头难。剧团初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购置服装、道具、乐器、灯光等演出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钱从哪里来?这是眼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家事大家办,共同商量想办法。我建议:大家出资,先把剧团办起来,以后在演出收入中提取部分钱来还个人投资;债务还清后,所有服装、道具、灯光、设备等固定资产为集体所有。这一倡议得到演员们的一致拥护,经施馆长批准同意,决定大家集资办团。

我带头拿出两千元,其他演员有给三百、两百的,也有拿出一千、八百的,七拼八凑集资了六千多元。当时物价便宜,经过精心选购、合理搭配,各个行当的行头都买了一点,虽说不够齐全,但也能凑合演出。

部分演员已有工作单位,为了支持办团,他们白天上班,晚上来参加演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于一九七九年中秋节正式开锣,对外公演。

首场演出地点定在田家庵区委礼堂(原是市少年之家)。海报一贴,观众蜂拥而至,场场客满,戏票提前几天抢购一空。七十年代末是戏剧发展的鼎盛期,尤其是在农村,农民对庐剧的热爱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开场戏是最拿手的剧目--古装悲剧《窦娥冤》。该剧从旧班社“倒七戏”演出至今,已有几十年,也是观众所熟悉、喜看的一出戏。

扮演窦娥的是原市庐剧团当家花旦戴宏云。她出身梨园世家,自幼接受庐剧艺术熏陶,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她六岁开始登台,经数十年的舞台实践,博采众家之长,从“唯法是用”的模仿,攀升到“化法于艺”的最高阶段。她演窦娥非常投入动情,尤其擅长水袖功,把窦娥的悲、愤、屈、恨,演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激愤时,一双水袖抛、划、打、扬,如银蛇狂舞;愤恨时,勾、拉、抓、勒,如驭手收缰;悲切时,拧、缠、握、绕,如蟒蛇缠身;急迫时,劈、抖、洒、颤,如水波涟漪。她扮相俊美,演技超群,人称“活窦娥”。在《梦会》一场中,她向爷爷哭诉道:

爹爹呀,孩儿屈,屈死黄泉!

孩儿冤,冤魂难散!

血染白绫长丈二,一腔鲜血练旗悬。我恨那,你不分好歹枉为地!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爹爹呀,儿将你等,将你盼,奈何桥上我苦苦等你三年!

在这段唱词中,她把窦娥满腹忧怨地痛斥糊涂官昏庸以及对世道不平的满腔愤恨,表达得淋漓尽致。她的唱腔迭宕有致,声情并茂,委婉细腻,感情起伏,一气呵成。她的表演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赢得多少人由衷的赞叹,催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她的成功有赖于多年的艺术实践以及她的“珠喉玉音,金嗓丽腔”。一出《窦娥冤》连演半个月,观众仍是热情不减,有的人一连看了好几遍。她在台上唱,观众在台下哭,有位老太太甚至掂着拐杖要上台去打“张驴儿”,大骂“楚州太守”昏庸!

每次演出《窦娥冤》,都会勾起我的痛苦回忆;忘不了屈死的贾明彪!忘不了那桩令人心颤的“狱中冤案”!

我每天除伴奏外,还要担负写海报的任务。

两个女儿也在剧团当学员,跑跑龙套,当当下手,演些书童、丫环之类的小角色。全家人自此走向演艺生涯,过上了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生活。

正当剧团满怀希望顺利发展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打击从天而降,将这棵幼苗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一日,是永生难忘的一天。

剧团更换演出场地,来到九龙岗影剧院演出。首场戏票早已售完,开演前剧场门口已是人山人海,还有许多没买到票的观众吵闹着要加站票。就在这个时候,大通区文化馆来人通知剧团:执行上级决定,立即停演!理由是:我们演的《窦娥冤》是“鬼戏”,宣扬封建迷信……观众哪肯离去,吵闹着非要看戏不可,不愿退票。望着拥挤的人群,我担心要出乱子,恳求道:“让我们将这场戏演完再停,不然会闹出人命的。”来人摇头道:“我是奉命行事,你们必须停演。”人越来越多,越闹越凶,突然“轰”的一声,剧院大铁门被推倒了。观众蜂拥而入,奔进剧场,冲上舞台,座椅板凳被踩坏许多,演员们吓的东躲西藏。一些小流氓趁机捣乱,跟在女演员身边乱转,动手动脚,男演员上前劝阻,遭到他们围攻毒打。在外边进不来的人,开始用砖块砸门窗。一时间,剧院里乌烟瘴气,乱成一团,要不是派出所干警及早赶到,非闹出人命不可。

一场“停演事件”,院、团双方遭受巨大损失。演员多人受伤,团长头被打破流血不止,衣服也被撕成了碎片。直到深夜十二点后,在派出所干警的劝说下,观众才渐渐离去。

为赔偿剧院损失,剧团拿出了全部积蓄。

这次事件该由谁来负责?造成的损失谁来承担?为此,第二天我们去找到“上级部门”,他们只轻描淡写地给了一句话:“后果自负”。

通过了解,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有些“思想觉悟高”、“阶级斗争性强”的人,给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写了封人民来信。信中责问道:“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怎能让群魔乱舞?演鬼戏,为死人鸣冤叫屈,是不是宣扬封建迷信?你们为何不管?……”

是的,古装悲剧《窦娥冤》中“梦会”一场是有鬼戏出现。但那是窦娥被冤杀后,化做鬼魂在梦中向父亲哭诉冤屈,痛斥赃官草菅人命的种种罪恶。剧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以及对封建统治的控诉和揭露。

《窦娥冤》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一出千古名剧。七百多年来,流传至今,常演不衰。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M·巴赞译成法文,介绍到国外。想不到,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这出历史名悲剧却在它的故乡遭到了禁演!的悲剧。

随着戏被禁演,扮演窦娥的演员戴宏云本人也受到了无情打击。她被隔离审查,接受批斗,后来竟然被赶到医院扫厕所。多么可悲啊!

带着满腔的疑惑和不解,我们再次来到“上级部门”,那位负责人仍是老调重弹:“你们不该演鬼戏,宣扬封建迷信……”

“神话剧为什么能演?”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向他提出一连串的疑问,“《白蛇传》中蛇精成仙,《三打白骨精》中骷髅成精,《天仙配》中仙女下凡,《宝莲灯》里劈山救母,这些‘神’登台亮相算不算宣扬迷信?‘神’、‘鬼’,都是虚拟的,要说迷信,神鬼平等。为什么社会主义戏剧舞台只让‘神仙’翩翩起舞,不准‘小鬼’鸣冤叫屈?为什么‘神’可敬,‘鬼’可憎?这种‘神出鬼没’的现象,你该如何解释?这种‘颂神斥鬼’的政策是否公正?”我的提问使他沉默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有关‘神出鬼没’的现象,目前整个戏剧界普遍存在,也很正常。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原因,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你我之间争论、探讨的话题。禁演”鬼戏“,上面早有文件规定……”

纵观历史,我没有理由责怪这位文化干部。

六十年代初,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孟超改编的昆曲《李慧娘》刚刚出现在戏剧舞台上时,立即受到国人的喝彩和欢迎,并引发了史学界和文艺界关于历史剧、鬼戏的热烈争论。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廖沫沙,就昆曲《李慧娘》在《北京晚报》发表评论文章《有鬼无害论》,肯定了这出戏。

一九六三年三月十六日,在江青的干预下,文化部党组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并党中央呈送了《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全国各地,不论在城市和农村,一律停止演出有鬼魂形象的各种“鬼戏”。三月十九日中央批转了文化部的报告。

江青借助文化部的《报告》,用上海作为基地,抡起“批判”的大棒,展开了一场对昆曲《李慧娘》的围剿,从而打响了批判“三家村”的第一炮。文章蛮横地指责作者是影射攻击共产党,“什么李慧娘,人成变鬼也要向共产党复仇”。

正是有了批判“有鬼无害论”,这才引出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出笼。由此,拉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随之,像《窦娥冤》一类带有“鬼魂”的戏一律停演。令人不解的是“文革”早已结束,为什么一些人仍然思想僵化、保守、宁左勿右。

那位接待我们的文化干部说:“今天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勒令停演是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亲自在人民来信上批示的,今后不要再来找我们了,找也没有用!”

怪不得剧团被勒令停演二十多天,至今一点消息也没有呢!原来是行政干预。

得知这一消息后,全团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既然是市里主要负责人的意见,谁敢抗命?一出“鬼戏”得罪了“阎王爷”,只有认命了。干脆,分掉道具,散伙回家。

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刚刚起步的民间剧团垮掉,我心里非常不服气,便对大家说:“你们等几天,我自费去北京上访文化部,相信我们没有错。万一失败,再散伙也不迟。听说丁玉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也许她会帮忙的。”

演员们见我有如此大的决心,齐声说:“好!我们盼望你胜利归来。”

千里迢迢闯京城,虽是前途难卜,但我心地坦然。此时,我的耳边响起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话:“我是个普天下郎君的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他为戏剧事业献身的精神,激励着我永往直前,更为我增添了一股闯关的勇气。

试问,在那艰苦创业、风险多多的日子里,谁敢做这件事?谁愿做这件事?--唯心者莫属,唯无畏敢为!

车轮翻滚,心潮澎湃。我似乎又听见了窦娥那呼天抢地的控诉:“无辜的窦娥我不服……死也不服……”

我也不服,到底是“鬼戏”害了我们,还是刚刚起步就遇见了“鬼”?

即使成为“鬼”,我也要为剧团的生存去闯一下“阎王殿”!

一个民间剧团的遭遇像一滴水掉进翻腾的油锅,顿时炸开;代表们慷慨激昂的发言,既是唤醒保守僵化者的警钟,又是讨伐极“左”思潮的檄文。文艺春天真的来了!

同类推荐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

    本书选文皆为当下时文,格调高雅,意境深远;着重突出情感美与诗意美,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文革”前孙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品集。《白洋淀纪事》即是“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的作品。它从1958年问世迄今已有几个版本,多次印刷,成为新中国以来广为流传的作品集之一。今次新版,除了收入可以收集到的,“文革”前他所创作的所有作品外,还特地将他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合在一起出版。《铁木前传》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要全面了解和认知孙犁的创作风格,不可不读它。读了这本书,读者就会很好地理解孙犁的那些自述和评论文字,同时,对孙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及他的文学创作,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 幻瞳

    幻瞳

    本书是一本个人文集,包括散文、故事、小说多种体裁。是一位青春少女写给千万同龄人的青春体验。包括人物篇、动物篇、感悟篇、幻想篇等几个部分。作者的神妙之笔让人从字里行间里体味文字的魅力,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青年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跃然纸上。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热门推荐
  • 覆手人生

    覆手人生

    五年的爱妻,七年的初恋,居然背叛了他!叶天收到情夫寄来妻子的出轨照片,他愤怒、无奈,却也心生不甘!离婚后性格大变的妻子,竟有如此惊人的另一面!她狠辣、多情,却又精明过人,她到底想干什么?叶天在万花丛中游过,阵阵的迤逦幽香,让他忘乎所以,让他几乎沉沦,与此同时,一场蛰伏的阴谋正在慢慢浮出水面..........谁的爱在飞?谁的恨在烧?这是一本欲望都市的情爱恩仇录。
  • 冰山小姐之豪娶冷情妻

    冰山小姐之豪娶冷情妻

    他,是z国五大家族的南宫家族的下一任继承人。她,是z国五大家族的慕容家族的千金小姐。他们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 土楼秘境

    土楼秘境

    这是土楼建筑史,这是风情民俗画,这是忧患沉思录。土楼,是闽西南乡村的一枚徽章-别在中国的胸前:土楼,是中国的一枚徽章,别在世界的胸前。
  • 阴郁领导与小底层的前世今生

    阴郁领导与小底层的前世今生

    不单单是职场爱情故事,毕竟其中一个男生不想结婚,另一个男生刚失恋。那个女生是谁?她只是刚好遇到了这两个男生,这三人当然不是狗血的感情故事,三个人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别那么骄傲

    别那么骄傲

    何之洲:冷酷傲娇的工科学霸,帅得瞥到后脑勺的一处风景,都能让人YY。沈熹:单纯范二的舞蹈系美眉,自带爆点,美人亭亭,无忧亦无惧也!人生无常,哪有不跑偏的?一次游艇集体出游,何之洲与沈熹意外互换了身体,为掩人耳目找机会回归原位,两人决定假装交往。然而……当翻开沈熹抽屉里五颜六色的小内内,何神疯了!原本高冷的老大突然萌得冒泡,好友们疯了!亲密交换的时间里,921寝室爆笑、暧昧而温暖,骄傲的何神也逐渐被呆萌的沈熹吸引……
  • 芩萱的重生记事

    芩萱的重生记事

    重生回前世自己十六岁的日子,即将成为自己继母的害死自己母亲的女人,冷漠甚至提防着自己的父亲,以及身边人蠢蠢欲动的心思,姜芩萱可谓前有虎后有狼。但是她姜芩萱会被打倒吗?显然不会,有了重新再来的一次机会,昔日的爱人、亲人、朋友,她又怎么会看不透她们的心思呢?身为豪门的千金,不是她的错,却为什么总是有嫉恨她的人出现并且一次次陷害自己。她们只看见了豪门千金身份的高贵,却没有注意到这身份背后的悲哀。姜芩萱只想如何应对这一系列明枪暗箭,报完仇,过自己想要的悠闲生活。PS:可以求下推荐与收藏么?~\(≧▽≦)/~小手轻轻一点就可以啦,我的推荐与收藏实在是太少了,拜托了各位亲们(づ ̄3 ̄)づ╭?~
  • 首席殿下:挚爱

    首席殿下:挚爱

    有些人,不是不爱,而是还未等到对的人;有些人,一眼万年,第一眼相见,便知道他(她)就是彼此的一声。“是命运弄人,你我一点都没有错”她牵着他的手,笑带着泪,“我可以等你,等你想爱我了,想和我在一起了,等一辈子都可以”既然选择牵起你的手,即使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放手,你做好被我套牢着的准备了嘛?实力宠文!!!欢迎入坑呦小仙女们!!!
  • 明朝流落民间的皇后

    明朝流落民间的皇后

    区区一介女官竟卷入明代叔侄的皇权之争。故事发生在600多年前的明宣宗时期,历史相传宣宗之子英宗朱祁镇的生母是一无名宫女,然而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故事中的她正是大明王朝流落民间的无名“皇后”……
  • 合魂

    合魂

    一个从天而降的神秘圆珠从何而来?合魂重生的小乞丐,怎样修成仙位?小乞丐的身世又隐藏着什么呢?
  • 魔女归来:我的仙帝大人

    魔女归来:我的仙帝大人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带领人屠我魔界众人。这些年你明明说爱我护我一辈子的。莫雨灵绝望的朝着夜暝澈大声说道。夜暝澈眼神暗了暗沉默着……莫雨灵绝望的朝着夜暝澈看着。众人打起手印。把莫雨灵封印了起来。一千年后…封魔山上。莫雨灵睁开双眼。冷笑道:“一千年了,如今我突破了封印,我莫雨灵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重振魔界。夜暝澈,我今生和你誓不两立。”神殿内。一长老看了看封魔山方向。插指一算。嘀咕说道:“看来,天要变了”夜暝澈听完便看向封魔山。心想:“我是做错了吗?我们在也不能好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