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极地地区因鲜有人类涉足而保持难得的清净和安宁。但这里同样也没能逃离人类活动带来的灾难。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两极的冰川不断消融,生活在两极的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第一节 来至极地的呼唤
无处可去的海象
海象,尤其是处于繁殖期的雌海象,夏秋季节通常出现在北冰洋附近海域冰原地带。但据美联社报道,从2009年 7月开始,成千上万只海象离开了它们原先栖息的冰原地带,迁移到美国阿拉斯加州巴罗和利斯本角之间绵延近 500千米的海岸上聚居。海象怎么了 ?为什么要大规模搬家?
专家认为,这是气候变暖,海冰退缩所致。你也许会奇怪,海冰向北退缩,海象应该跟随海冰向北移动才对,怎么反而向南迁移呢 ?
谜底就是它们独特的觅食方式。海象通常以蜗牛、蛤蜊等底栖生物为食。和海豹以及海狮不一样,它们虽然也是潜水能手,可以潜入 90米深的海底觅食,可是只能在水中逗留大约 20分钟,就得回到冰上休息,如果没有海冰,海象觅食的时候,得从岸边往返,而不能从海冰上直接潜入水中,觅食的难度将大幅升高,威胁到它们的生存。2009年夏天,北冰洋附近海域冰原面积创历史最低纪录,冰原区也推移至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洋底生物富饶的大陆架外围远处的北部地区。冰原下海水深度超出海象大约90米的下潜范围,成千上万的海象只得选择迁移到阿拉斯加崎岖不平的海滩栖息。
这种生存方式的改变实在是迫不得已,其结果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是,生物学家指出,从长远看,如果海象集中在海岸线而没有分散在海域冰原上,它们将面临觅食压力。气候变暖严重破坏海象栖息环境,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生物多样化中心建议把太平洋海象列入濒临绝种动物,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已经展开评估。
2009年 6月 15日的《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挪威和法国的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北极植物物种已经开始对气候变化做出调整,它们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地,这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植物生存气候条件的重新分布,北极植物对此的响应就是长途迁移。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析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的 9种不同开花植物的 4000多个植物样本的 DNA序列,发现唯一能够解释这些植物的遗传类型的理论,就是随着来自北极区域的植物种子或者植株片段的散布,北极植物群落也不断地重建。科学家表示,这些植物物种很可能是在强北极风暴、浮木、浮冰以及鸟类的综合影响下广泛散布开来的。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奥尔森表示,北极植物的广泛迁移可能是该区域对于剧烈气候波动自然倾向进化的结果。美国科学家认为,随着气候变暖,森林带会向北延伸。
气候变暖引起了北极植物大迁徙
1.北极海洋更加拥挤
英国东英格兰大学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由于全球气候趋于变暖,已导致大西洋北海海域的一些鱼种向北极冷水海域迁移,并表示这些鱼种无法在温水中完成繁殖活动。
东英格兰大学海洋生态学专家阿莉森·佩里和她的研究团队表示,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将有可能导致北海海域中的一些鱼种完全消失。该研究小组对北海 36种鱼类的历年生存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报告指出,在 1962~ 2001年之间,北海水域的水温上升了 0.6℃,并导致 15种鱼类往北部海域迁移了 400千米。另有 6种鱼种则迁往离水面更深的水域。
科学家指出,尽管植物和陆地动物因气候变化而迁移的例子并不少见,但鱼类的迴游速度要快得多,原因是它们能很顺利地从某个海域游往另一个海域。佩里表示,如果气候进一步变暖,在未来 50年中,蓝鳕及红鱼等鱼种将由于其他鱼类的迁入而从北海海域完全消失。而这种情况势必会给北海渔业带来不利影响。
2.南极海洋生物面临生存威胁
科学家发出警告,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危及南极的数千种海洋生物。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 22世纪南极水域的温度上升 2~3℃时,许多珍稀物种将会灭绝。
科学家称,长期以来,南极的海水温度变化很小,一些地方一年内的水温变化只有 0.2℃,在接近冰冻的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氧。这样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一些体积超常的海洋生物,例如状如餐盘的巨型海蜘蛛和橄榄球般大小的海醋栗等。这些海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已经适应了这种温度稳定的海水环境,因此,一旦温度发生变化将很难存活。实验显示,当水温上升 4~10℃时,它们会全部死亡。
此外,科学家对南极水域中 750多种沙蚤、虾蟹和贝类等生物研究后发现,水温的变化同样会危及它们的生存。这些生物是海洋食物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大量死亡,将直接威胁那些以其为食的更大的海洋生物。
负责这项研究的劳埃德·派克教授说,根据电脑对气候变化的模拟,南极海域的水温在未来 100年将上升2~3℃,这一变化听起来虽然很小,但带给海洋生物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研究显示,因此而受到影响的不是几种,而是几乎所有种类的海洋动物。虽然在现阶段还不能肯定,水温上升是否会对企鹅、鲸鱼和海豹等构数千种海洋生物的潜在危险,本身就成威胁,但失去包括珍奇物种在内的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灾难。
南极地区环境恶劣,根本没有常住人口,更谈不上发展工业;北极地区虽有一些土著居民,但他们过着原始的捕鱼和狩猎生活,也没有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和工业。但奇怪的是,在南北极地区生物的体内却都发现了现代工业制造的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氯代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性质稳定、毒性大,可以在生物体内持续积累。目前,极地生物圈的食物链已经受到了上述有机污染物的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高营养级物种的繁衍受到了严重威胁,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
1.有机农药入侵极地天堂
两极地区的苔藓和地衣虽然结构简单,也没有保护层,但却是极地寒冷环境的开拓者。同时,它们对外界环境,尤其是大气、重金属等的污染反应也非常敏感,是典型的生物指示剂,它们对一般的氯化物、二氧化硫、臭氧及一些重金属离子都能较为准确地指示出来。近年来,科学家在南极的乔治王岛地区,通过检测地表土、地衣、苔藓,发现了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等有机化学农药成分。
极地动物的体内也发现了类似成分。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北极是一块未被污染的处女地,但是最近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学者在北极臭鸥经常出没的北极湖内发现了高浓度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包括持续性有毒化学物质汞、滴滴涕、六氯苯等,它们都是曾经杀虫剂和杀真菌剂的普通成分。北极霸主北极熊也在遭受来自欧洲国家用以降低家庭用品可燃性的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其中一种叫做多溴联苯的阻燃剂在北极熊的脂肪组织中发现。全球自然基金会领导人柯林·巴特菲尔德称:“北极现在成了一个化学制品的接收器。我们日常使用的居家产品中的化学物质正在污染北极的野生动物。”
在南极,企鹅群落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中国的科学家通过检测企鹅栖息地的表层粪土和企鹅蛋,发现了企鹅体内含有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氯代苯、六六六、滴滴涕等物质,其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非生命和低营养物种。此外,在南极的其他海鸟卵中,也测出了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氯代苯,由此看出,有机物农药是可以在鸟类动物体内积累、代间、种间转移的。
企鹅体内也检查出含有有机农药
2.有机污染对极地生物的危害
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氯代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农药性质稳定,如果在两极逐渐聚集的话,可以对极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甚至灭绝性的影响。
以滴滴涕为例,它原是由工业合成的一种稳定性极强且溶于油脂的有机化合物,在众多人的心中,它像是一种无害的家常用物,曾在全世界普遍使用,用来防治疾病和控制虫害。但是,由于人类千百万吨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而昆虫、蚊子等产生的抗药性也使得药效一年不如一年,更为严重的是滴滴涕的过度使用还导致了一些物种濒临灭绝,其持久性影响可能使未来几十年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威胁。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天空无飞鸟,河中无鱼虾,成群的鸡鸭牛羊病倒和死亡,果树不能结果。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农庄变得一片寂静,死亡之幽灵到处游荡……”因此,人们曾用“生态杀手”来形容滴滴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