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的栖息地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和瑞典一带。它们个头很小,最大的身长也不过 15厘米。它们平时居住在高山深处,主要以树根、草茎、苔藓为食。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每当遇到食物极度缺乏的灾年,它们就会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北极旅鼠只地大规模迁移,数量之大让人吃惊。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它们偏偏要拼命地奔向大海,走向死亡呢 ?
文献中最早关于旅鼠自杀的记载是在 1868年。那是一个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春日,一艘满载旅客的轮船正航行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突然,船上的人们发现有一大批旅鼠在海中游泳。它们一群接一群地从海岸边一直游向挪威海的深处,大片大片的旅鼠在汹涌的波涛中蠕动,游在前面的游到精疲力竭时便溺死在大海里;奇怪的是,跟随其后的旅鼠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前进,直到溺死为止。最后,数以万计的旅鼠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让人望而生畏。
发生在 1985年春天的旅鼠自杀现象,其记述更为详细。旅鼠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挺进挪威山区,所到之处,庄稼被吃得一塌糊涂,草木被洗劫一空,甚至连牲畜也被它们咬伤。一时之间,当地的人们为鼠灾烦忧不已,经济上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在 4月份的时候,旅鼠大军像突然收到什么命令似的,以每天前进 50千米的速度,直奔挪威西北海岸。当它们在行程中遇上了悬崖峭壁,许多旅鼠便自动抱成了一团,形成一个个大肉球,勇敢地向下滚去;当受到河流阻挡时,走在前面的旅鼠便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为后来者用身体架起一座“鼠桥”。这样,许多旅鼠死在路途上,但活着的又会继续前行。它们遇水涉水,逢山过山,不理会任何自然因素的干扰,勇往直前,几乎是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奔向大海的。来到海边后,它们一群接一群地纷纷跳下大海,并且奋力往前游去,直到像前文所述的那样,力竭溺水而死。
旅鼠为什么要集体“自杀”呢?至今人类还没找到正确的解释。
有人认为是生存的压力导致数量庞大的旅鼠不得不进行种类竞争,在得不到充裕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它们必须另找生路。但是它们为什么非得自杀呢 ?而且生活在其他地方的旅鼠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北欧地区的旅鼠有何特别之处呢 ?一些生物学家因此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指出:在若干万年前,挪威海和北海都比现今窄得多,因此旅鼠很容易便能游过大海,从此在旅鼠的遗传本能中就形成了这种横渡海洋的迁徙习性。可是如今的挪威海和北海比过去宽得多,然而旅鼠的遗传本能却像从前一样,它们照样迁移,当然会淹死在海中。可这一解释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旅鼠一般以北寒带所有的植物为食,按理说,即使它的密度达到每公顷 250只,也不会出现食物危机。再说旅鼠在迁移过程中,也从不停留在食物丰富、地域宽广的地带,似乎它们是为了比优越的生存条件更为重要的目的而前进,所以旅鼠向外迁徙,以至于集体自杀的原因并不能归结于缺少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经过一系列研究,前苏联科学家对此又提出了新的想法,企图解开这一谜团。他们认为,在 1万年以前,北冰洋的洋面在地球寒冷的冰期中冻结了,风和飞鸟分别把大量的沙土和植物的种子带到这个巨大的冰盖上。正因为如此,一到夏季,原来的汪洋大海就成了水草丰盛之地,旅鼠在此生存不成问题。只是由于冰期过后,全球温度升高,北冰洋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而如今旅鼠就是为了去寻找那块水草丰盛的地方才要向北方迁徙,而且最后跳入巴伦支海。这一解释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也找不到充足的证据,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还有人提出,旅鼠种群数量的急剧增加使种群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旅鼠的肾上腺增大,它们的神经变得高度紧张,整个种群都开始焦躁不安。与此同时,它们又有非常强烈的运动欲望,所以借助分散和迁移进行运动。其中还有一部分旅鼠想要跑到食物稀少的边远地区,这样因为生存条件恶劣就会迫使繁殖能力下降,以稳定种群数量。旅鼠擅长游泳,因此它们更萌生了横渡江河湖泊甚至横渡大海的想法,可是最后还是因为体力不支而被淹死。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明显的漏洞。一些科学家指出,通常情况下,群体密度过高的后果,要到下一代才会受到影响,而上一代旅鼠是不会觉察得到的。
除此之外,有些科学家在旅鼠的生命周期上做了一番研究。他们发现,当旅鼠在其数量急剧增加的时候,体内的化学成分和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这些变化可能正是生物体内控制其种群数量的“开关”。当其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使该种群大量的“集体自杀”。但科学家还无法确定旅鼠的这种行为到底是“集体自杀”,还是因为在迁移过程中“误入歧途”坠海而死,也许将来会有人解开生物界中这一大难解之谜。
就目前已取得的成果表明,不论旅鼠真的是“集体自杀”还是在迁移过程中“不小心”坠海而死,能够肯定的是,旅鼠的这一行为既有自身生理上、行为上和遗传上的因素,又有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看来,人类要想最终破解这个谜,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历程。
北极银狐也叫北极白狐,因为聪明伶俐,神出鬼没,被人们誉为雪地精灵,科研人员深入北极地区,对这种充满灵性的动物展开深入研究,发现北极银狐能进行长距离迁徙,而且有很强的导航本领。
北极银狐体长 50~ 60厘米,尾长20~ 25厘米,体重 2.5~ 4.0千克。体型较小而肥胖。嘴短,耳短小,略呈圆形,腿短。冬季全身体毛为白色,仅鼻尖为黑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有很密的绒毛和较少的针毛,尾长,尾毛特别蓬松,尾端白色。
北极银狐能在 -50℃的冰原上生活。北极银狐的脚底上长着长毛,所以可在冰地上行走,不打滑。北极银狐在野外分布于俄罗斯极北部、格陵兰、挪威、芬兰、丹麦、冰岛、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极北部等地,结群活动,在岸边向阳的山坡下掘穴居住。北极银狐每年一胎,每胎产 6~ 8仔,寿命为 8~10年。
科学家报告称,北极银狐平均一天能行进 90千米,可连续行进数天。能够在数月时间内从太平洋沿岸迁徙到大西洋沿岸,行程同加拿大的东西距离接近。该项研究发现,北极银狐能够导航行进数百千米。它们会在冬季离开巢穴,迁徙到 600米外的地方,在第二年夏天再返回家园。
北极银狐之所以能在北极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它们那身浓密的毛皮。北极银狐每年换毛两次。在冬季北极银狐披上雪白的皮毛,而到了夏季皮毛的颜色又和冻土相差无几。冰岛和格陵兰甚至有蓝色北极银狐变种。在冬季,北极银狐的皮毛甚至比北极熊的皮毛还保暖经过人工饲养可见到大量的毛色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银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因为北极银狐个大,体长,毛绒色好,特别是浅蓝色北极银狐,被视为珍品。北极银狐狐种价格要比其他狐种价格高出30%~50%。
北极银狐的发情期一般是在 3月份。雌北极银狐在发情时,会将头向上扬起,坐着鸣叫,以呼唤雄北极银狐。雄北极银狐在发情时,也是鸣叫,只是雄北极银狐会比雌北极银狐叫得更频繁、更性急些。北极银狐每窝通常生 8~ 10个,最高纪录是 16个,一般只要 51~ 52天,一窝小北极银狐便诞生了。刚出生的幼狐尚不能睁开眼睛,这时母狐会细心照料自己的宝宝,给它们喂奶。16~ 18天后,小北极银狐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经两个月的哺乳期后,小北极银狐已经可以吃母狐从野外捕来的旅鼠、田鼠等猎物。约 10个月的时间,北极银狐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随后开始成家立业,过另一种新的生活。
在一群北极银狐中,是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的,尤其是雌北极银狐之间,它们当中的一个能支配控制其他的雌狐。此外,北极银狐还有着一定的领域性,同一群中的成员分享同一块领地,即使这些领地和临近的群体相接,也很少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