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60200000011

第11章 极地神话—美丽南北极(5)

1616年春天,巴芬指挥着小小的“发现”号再一次往北进发,这已经是这条小船第 15次进入这片西北未知的水域,这次航行他发现了开阔的巴芬湾。

17世纪时,捕鲸业的兴起重新在英国掀起了探索西北通道的热潮,其中亨利·哈德孙发现了以其命名的哈德逊湾。

17世纪俄罗斯也进入开始对外快速扩张的时代。俄罗斯人在和北极居民的毛皮交易中大肆获利。1648年,哥萨克首领德兹涅夫进入北冰洋沿岸收集黑貂皮、熊皮等珍贵毛皮,然后绕过亚洲的东北角,穿过白令海峡,直下太平洋,他的实践第一次证明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是由一个海峡分开的,但他的发现没能回到莫斯科。

1725年 1月,彼得大帝任命丹麦人白令为俄国考察队长,派他去完成“确定亚洲和美洲大陆是否连在一起”这一艰巨任务。白令和他的 25名队员离开彼得堡,自西向东横穿俄罗斯,旅行了 8000多千米后,到达了太平洋海岸,然后,他们从太平洋海岸登船出行,继续向西北方向航行。在此后的 17年中,白令先后完成了两次极其艰难的探险航行。在这两次航行中他收获颇丰。在第一次航行中,他绘制了堪察加半岛的海图,并且顺利地通过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航道,也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在1739年开始的第二次航行中,他到达了北美洲的西海岸,发现了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俄国对阿拉斯加的领土要求得到了承认正是归功于他的这一发现。但是,参与探险航行的人中先后共有 100多人在这两次旅途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819年,英国人帕瑞船长坚持冲入冬季冰封的北极海域,不过没有成功,差一点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们虽然失败了,但却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实,即北极冰盖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停地移动着的。他们在浮冰上不断向前行进了 61天,历尽千辛万苦,步行了 1600千米,而实际上却只向前移动了 270千米。这是因为,冰盖移动的方向与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好相反,当他们往北行进时,冰层却载着他们向南漂去。结果,他们只到达了北纬 82° 45′的地方。但他们还是刷新了此前向北探险最远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人类进入最北端的记录。

1831年 6月 1日,著名的英国探险家约翰·罗斯和詹姆斯·罗斯探险中发现了北磁极。1845年 5月 19日,大英帝国海军部又派出富有经验的北极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开始了第三次北极航行。在这次历经 3年的艰苦探险行程中,全队 129人陆续死亡,原因是寒冷、饥饿和疾病。由于条件艰苦,富兰克林的这次探险活动最后竟无一人生还,成为北极探险史上最大的悲剧。

1878年,芬兰籍的瑞典海军上尉路易斯·潘朗德尔率领一个由俄罗斯、丹麦和意大利海军人员组成的共30人的国际性探险队,乘“维加”号等 4艘探险船首次打通了东北航线。

1905年,后来征服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尔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线。他们的努力为寻找北极东方之路成功地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但是,在这一段北极航线探险时期,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是以众多的生命和人力代价完成的,这在北极探险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和精神。

在1909年4月6日,美国海军中校、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成功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而一个世纪以前,英国政府为了奖励北极探险者,曾拨出一笔资金,准备奖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资金虽然不多,但是却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许多探险家跃跃欲试,想摘到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桂冠,获得这一令人心驰神往的历史荣誉。罗伯特·皮尔里就加入了寻找北极点的行列。

罗伯特·皮尔里前后用了 22年的时间,前三次都失败了,第四次才得到了成功。在做了一些准备后,并在 1902年,罗伯特·皮尔里开始向极地进发。他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为未来的北极探险减少负载。第一次尝试终因不能穿过冰冻的北冰洋而返回。这次探险使皮尔里适应了北极环境,为以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1905年他再踏征途,50岁的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这次他乘坐自己设计的能够穿过冰封海洋的船只,比上一次更加接近北极大陆,但是狗拉雪橇没能使他到达北极。探险队登上“罗斯福号”船,从纽约出发,向北方驶去。同去探险的除了白人探险家外,还有一些熟悉北极情况的因纽特人。

1906年 2月,探险船来到了赫克拉岬地。皮尔里指挥因纽特人在冰上建立航线和补给站,以节约极点冲刺突击队员的体力。但是,因纽特人在建立补给站时遇到极大的困难,皮尔里最终放弃了这个设想。第二次探险又没有达到目的。

1908年 6月 6日,皮尔里再次率领“罗斯福”号探险船去北极探险。探险队由 21人组成,9月 5日,“罗斯福”号驶抵离北极只有约 900千米的谢里登角,却被严严实实地冰封在海湾里了。

第二年 2月 22日,皮尔里留下一些人员,组成 3个梯队向最后一个出发点——哥伦比亚角前进。前两个梯队打前站,负责探路、修建房屋,好让皮尔里指挥的第三梯队保持旺盛的体力向北极点冲击。4月 1日,最后一批人员撤回基地,参加最后冲锋的只有皮尔里、亨森和 3个因纽特人,当时,突击队离北极点还有约 240千米。4月 5日,皮尔里已到达北纬 89°25′处,离北极点只有约 9千米了。在北极的一处冰河流中,皮尔里放下一根长达 2752米的绳子测深,结果还是没探到底。快到北极点时,他们每个人的体力都消耗太大了,两条腿仿佛有千斤重,一步也迈不动了,眼皮也在不停地“打架”。稍待休息之后,皮尔里一行人勇敢地冲向北极点,终于在 1909年 4月 6日到达北极点。他们在这里插上美国国旗,国旗的一角上写着:“1909年 4月 6日,抵达北纬90°皮尔里”。后来,经过专家们的仔细鉴定,确认皮尔里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极点的探险家,他所到达的地点,是北纬 89°55′24″,西经159°。皮尔里的北极探险证明了从格凌兰到北极不存在任何陆地,整个北极都是一片坚冰覆盖的大洋。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康有为是中国最早到达北极的人,据说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在国外漂泊,他晚年时期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北极的斯瓦尔巴德地区,并在此地渡过余生。关于康有为到达过北极是有文字记录的:“携同壁(康有为女儿的名字)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将下来而忽。”康有为并为该诗文写有注释:“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这段注解所描写的正是北极极昼现象。据此推断康有为成为中国最早来到北极的第一人。

1951年夏天,武汉测绘学院高时浏到达地球北磁极(北纬 71°,西经96°),从事地磁测量工作。成为第一个进入北极地区的中国科技工作者。

在 60多年前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的高时浏受雇加拿大联邦大地测量局,任天文科主任工程师。1951年,他参加了在阿乐伯塔省的测定地面60°纬度圈的工作,当年夏天,他们从北极圈向北极挺进,当到达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和同事所拿罗盘上的磁针突然不像平常那样可以移动了,从而找到了北极磁。虽然北极磁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每年都在移动,但是高时浏却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个进入北极磁的中国科学工作者。

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中国女性是李乐诗,1993年 4月 8日,香港地区记者李乐诗女士乘加拿大飞机到达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中国女性,并在北极点上首先展开中国五星红旗。

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组织的北极点考察:1995年 4~ 5月,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包括卫梦华、李栓科等 7人在内的中国北极考察队,乘机到达加拿大以北的北纬 88°附近,然后徒步滑雪或乘雪橇向北极点进军,沿途对大气、冰雪等进行考察,于5月6日上午10时55分,他们完成了首次中国人自己组织的、由企业赞助的北极点考察。

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 71天,总航程 1.418万海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科学考察任务。这次考察收获很大,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 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 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 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中国从 20世纪 8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南极考察,但对北极的关注相对较晚,直到 20世纪 90年代才开始。1991年,应挪威卑尔根大学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登义乘挪威极地研究所的“南森”号科学考察船,参加了由挪威、前苏联、中国和冰岛四国科学家组成的斯瓦尔巴德群岛邻近海域的北极综合科学考察,并在考察过程中在北极地区展示了中国国旗。

在这次考察中,高登义把《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原文版带回了国内,并开始向有关部门游说,宣传我国是《斯瓦尔巴德条约》的成员国。

1992年开始,国家海洋局与两所德国极地研究所基尔大学和布莱梅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 5年的北极海洋生态科学考察,对北极生态系结构和北极对海洋生态的影响进行研究。

1997年 8~ 9月,中科院大气所曲绍厚、高登义和气科院卞林根等三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赞助,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和斯瓦尔巴德极地大学叶新教授等合作,乘挪威“Lance”考察船,使用TMT(XULIUSHI系留式气象塔),超声风速温度仪和辐射仪等观测系统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不同下垫面(浮冰区、开阔海域和陆地等)进行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等观测。

1998年 5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陈立奇、王勇和中国极地研究所颜其德赴斯瓦巴德岛(北纬抵达斯瓦尔巴德岛学习的考察队80°),考察该岛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基地和探讨建立科学考察站以及国际科学合作的可行性。

1998年 7~ 8月,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陈炳鑫任团长、陈立奇、袁绍宏、陶丽娜组成的北极考察团,乘坐俄核动力破冰船“苏维埃联盟”号从俄北极城市罗尔曼斯克市出发,经新地岛和约瑟夫法兰兹群岛进入北极点,对北极地区海冰区、周围岛屿自然环境以及北冰洋航线和破冰实践进行了实地考察,为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航线的选择和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02年 8月 2日,中国科考队在北极建立了两座陆地大气观测站。这两座气象站,一个建在靠近北冰洋的河谷里,一个则设在山上的冰川中间,像是由冰雪和碎石堆积成的小岛一样的地方。

同年,正在北极科考的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郎伊尔宾冰川上发现北极雪藻。这是从事冰川研究 32年的张文敬教授首次发现冰川雪藻,也是这次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取得的重要科考成果。

2003年 7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名队员,破冰挺进北纬80°,全程历时 74天,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此次考察中,首次成功布放了两枚极区卫星跟踪浮标,中国自主研制的遥控式水下机器人也首次下水实验,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2004年的北极科考中,中国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确立了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78° 55′N,11° 56′E)。其主要研究项目包括“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和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北冰洋与北太平洋水团交换对北太平洋环流的变异影响”、“北冰洋邻近海域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对中国渔业发展影响”等。

2008年7月11日至9月24日,122名科考队员搭乘“雪龙号”,累计航行 1.2万海里,进行了中国对北极地区的第三次科考。本次考察共完成 132个海洋学调查站位、1个长期和 8个短期冰面观测站位。

2010年7月7日至9月20日,中国对北极地区进行了第四次科考,最北到达北纬 88°26′。这次科考队由 121位队员组成,其中包括美国、法国、芬兰、爱沙尼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 6名科学家。本次科考主要研究北极海冰快速变化及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并首次把海洋综合考察和对北极海冰的考察延伸到了北极点。

同类推荐
  •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

    海洋探险是一项充满危险和困难的行动,但是海洋的神秘依然刺激着世界上最勇敢的探险家们的想象力,诱惑着人们去征服地球上这一最近的边界。人类潜入海洋深处还有一个理由:我们来过这里。从古到今,无数先驱为了解海洋奥秘作出了种种努力。《穿越时空的海洋探险》讲述了海洋探险所带来的前所未闻的新鲜事,故事生动、有趣,也介绍了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地理发现,适合广大的青少年朋友阅读。有很多事,我们已经知道,有很多事,我们很快会知道,有很多事,我们终究会知道。已经知道的,是科学揭穿了神秘:不曾知道的,我们勇敢探知,我们就是海洋明日的探险家!
  • 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无数的光芒与荣耀。但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有太多的感叹号和问号。人类在地球上生生不息,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奇迹,破解了未知世界中的许多难题,同时,也制造了不少的谜团。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类生存奇案未解之谜。这些连环套般的奇谜轶事遍布于苍茫时光的各个角落。而当我们在试图还原那些源远流长的奇案时,却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诸多不为人知的疑团……尽管有卷帙浩繁的史料典籍以供查证、追溯,但那些文字记载与真正的历史全貌相比,无异于沧海一粟。
  • 核能前景

    核能前景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奇怪的触电

    奇怪的触电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乘风御波

    乘风御波

    海洋不仅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亿万生灵的摇篮,更以其烟波浩渺的空间、富饶无比的宝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本书从多方面叙述了人类利用船舶所进行的各种海上活动和海洋开发事业,包括古代人类的海洋探索、海上贸易,近代和当代的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上战争和海上旅游等。书中对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典型船舶、著名的航海探险家、有关的科学家以及人类从事海洋事业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有所介绍。目的是使读者了解海洋,理解人、船与海洋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海洋意识,更好地为开发和利用海洋服务。
热门推荐
  • 简单的希望

    简单的希望

    “才智学校”是一所小学中学合并的学校,只要成绩理想的学生都可以入校学习!在诗恩进入学校后,原哲慢慢喜欢上了她。因为几年前的事情,王北海借机一次土地开发的竞争使斯、叶、曹三家人倾家荡产!却使一直喜欢着唱歌的原哲,有着音乐天赋的旭烊,有着音乐梦想的博冰成为了同甘共苦的兄弟!善良的诗恩让大家住进了自己的家里,却意外得知自己竟是王北海的女儿!伤心的她选择了出国。回国后的她该怎么样地面对这一切?她是选择着一直喜欢她的原哲还是选择别人成为她的王子?热爱唱歌的三人该何去何从?这简单的希望他们能够实现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His Own People

    His Own Peo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小阴门

    四小阴门

    四门世代相传的古老职业,几代人光怪陆离的传奇人生。过阴山,闯尸岭,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暗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秘密?探寻几大集凶之地,勇闯阴煞怪异的鬼林,恐怖离奇的遭遇,九死一生的经历,他们到底在寻找着什么?他们又能否成功?重重迷雾,步步惊心,这四小阴门,几大家族,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地方?
  • 权少追妻:影后,潜吧

    权少追妻:影后,潜吧

    前世,她被算计致死。重生十八岁,为复仇,踏入娱乐圈。绿茶婊找茬?抢她所有通告!白莲花影后欺她?踩她上位!这一世她装得了柔弱、演得了强悍、收得了逗比、斗得过白莲花,打得过绿茶婊。只是,谁能告诉她,身后这个腹黑狡诈的家伙是在什么时候黏上来的?“给我潜,我帮你报仇。”“滚。”苏雅脸一沉将某人推出去,却被某人床咚,“一起滚?”【爽文!绝对是爽文!】
  • 花开的幸福(完本)

    花开的幸福(完本)

    梦嫣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身边从不缺少男人,缺少的只是让我心动的男人。可是,当她遇到寻找已久,那个心动的男人时。可是她却不能爱。要努力的压抑着自己内心那火热的情感。爱却不能说。明明爱到痴迷却要说不爱。那种感觉真的是生不如死。梦嫣:因为你是静宜的男朋友,所以我不能爱。天航:爱就要不顾一切。花开了,春天来了,爱情降临了,那么,我们都幸福了。花开的幸福……
  • 没什么,就是喜欢你

    没什么,就是喜欢你

    桑夏给沐川打电话,声音惊恐。“怎么办!我家的猫成精了,一晚上蹲在电脑前看着我,小眼神好幽怨。”正是凌晨三点钟,沐川硬生生被叫醒,气的咬牙切齿:“桑夏,你够了!”说完,直接关机,蒙上被子,他想: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认识这么个麻烦鬼,桑夏你有多远滚多远!“喂,沐川你太狂躁了。嘟嘟……”
  • 打死你也不准笑

    打死你也不准笑

    天空是有点阳光就灿烂,河流是有点雨水就泛滥,日子是有点快乐就传染,生活是有点幸福就弥漫,疲惫是有点笑话就烟消云散……本书涵盖许多让人神经瘫痪的冷笑话,从古代到现代、从儿童到成人、从动物到人类,冷得让你意想不到。如果你想一网打尽,看完这本就够了。
  • 夺命魅魔

    夺命魅魔

    九转天灵,四家争雄。吾若乘风去,天地现悠扬。天下,谁说男子才能争..........
  • 缘修千年为情故

    缘修千年为情故

    人生是修有人修道,有人修缘他是仙,她是魔仙魔缘薄,纵使有情也是无果他是师,她是徒师徒禁恋,纵使有缘也是无分是仙如何,是魔如何,我爱你,与仙无关,与魔无关。若因你是仙,我是魔就要分离,那我宁可不要这魔躯。若因你是师,我是徒就要遵循伦理,那我宁可不要这师徒虚名。她们是魔界的两极,为魔界而生,为魔界而死却因爱沦陷为情,她忍受百年折磨,苦中作乐,只为在生命最后一刻,在那人心中留下倩影为情,她舍仙成魔,纵使身死也笑对黄泉莫说世道无情,只恨情深缘薄修道千年为你,修缘千年为你修完命终才知,修缘即休缘修道既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