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恐龙的小兄弟——扬子鳄
扬子鳄因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水网地带而得名,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古老的爬行类动物,曾与恐龙同宗,有着长达 2.3亿年的进化历史。野生扬子鳄种群已濒临灭绝,有“活化石”之称。
扬子鳄以其貌不扬,加之以捕食鸡、鱼、蛙等动物的生态习性,使人们自古以来就有“鳄鱼的眼泪”一说。但在长江中下游水网湿地生态系统中,扬子鳄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喜栖息于沟、塘、湖等各种沼泽湿地。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而潮湿,这些水体常年积水,草木生长茂盛。然而,人类的开发无所顾忌地侵占了扬子鳄自古以来就一直赖以生存的湿地水网。栖息地大量丧失和水体污染的不断加剧等,使扬子鳄的有效生存区域越来越小,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弱。目前仅零星分布在安徽南部的宣州山区和江浙交界地带,一度濒临灭绝。
6.淡水鱼家族中的大“象”——白鲟
白鲟是一种的古老动物,在我国辽宁的白垩纪地层中出现的白鲟化石,说明早在 1亿多年前,地球上就生活有白鲟的祖先。现生匙吻鲟科鱼类在世界上只有 2种,即白鲟和匙吻鲟。分别生活在我国的长江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两者远隔重洋万里之遥。因此,白鲟和匙吻鲟是一部连接亚洲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历史,揭示了地球环境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因此,作为劫后余生的孑遗动物,白鲟在科学研究上显得尤为珍贵,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7.滇池特有名贵鱼类——金线鲃
金线鲃是我国的特有鱼类,分布于云南东部的湖泊中,其中以阳宗海和滇池为最多。也是云南当地特有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金线鲃体型较小,一般体长为100~230毫米,重 50~250克。平时多分散栖居于湖泊的出口、积水较深处和泉水洞穴中。在 12月至翌年 2月的繁殖季节,金线鲃汇集在湖周有泉水的溶洞中进行产卵繁殖。卵产于石砾之中孵化。幼鱼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为主食,也食少量藻类和高等植物碎片;成鱼则主要摄取小虾、小鱼和浮游动物。
近几十年来,由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引种不慎、酷渔滥捕等原因,原有沿湖的鱼洞大都被围堵,生境的破坏致使其种群资源衰竭。现在滇池湖泊中的金线鲃早已绝迹,仅在个别流入滇池的支流中还有少量残留,阳宗海等湖泊情况也基本如此。
8. 朱鹮
朱鹮又名朱鹭,是世界上最珍稀和现存数量最少的鸟类之一。朱鹮仅产于亚洲,所以有“东方明珠”和“东方宝石”之称。
朱鹮属鹳形目,鹮亚科,体长为70~ 80厘米,体重 1400~ 1900克。
朱鹮
朱鹮的形态十分俏丽。它身披雪白的羽衣,羽干、羽茎和飞羽上点缀着粉红色。朱鹮的初级飞羽呈淡红色,鲜艳夺目如同晚霞,又如早春的桃花;朱鹮的头部后方有一撮向后披拂的柳叶状羽毛,如同少女的披肩发;橘红色的面部又如同抹了红胭脂的少女;一根长而稍弯曲的黑喙,如同一把短刀;橘红色的两脚挺拔健美,俊俏喜人,被誉为“吉祥鸟”。
19世纪时,朱鹮在我国有 11个分布点区,日本、朝鲜和俄国南部亦曾有分布。到了 20世纪中叶,由于朱鹮栖息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再加上乱捕滥猎,其数量急剧减少。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朱鹮在我国曾一度失踪。我国鸟类工作者进行了多年追踪考查,于 1981年,终于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朱鹮的自然种群(仅7只),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震惊和关注,国际社会把拯救这一濒危物种的希望寄托于中国。
朱鹮的生活习性是在高树上营巢,从水田取食,常栖于河流、堰塘及稻田边的高大树木上,是一种生活在湿地中的珍稀鸟。朱鹮的天敌很多,乌鸦、猛禽、青鼬等经常与之争巢,再加上森林遭人为乱砍滥伐破坏严重,农田施放农药过多造成水体污染,恶化了朱鹮的生存环境,使朱鹮的栖息繁殖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已把朱鹮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在陕西秦岭南麓划定了总面积达 4000多公顷的朱鹮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朱鹮群体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84年 5月世界上仅存 21只朱鹮,除 3只为日本人工饲养、1只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外,17只均生活在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等地,到 1998年底,全世界只有 137只朱鹮,而我国的朱鹮种群存量已达到136只。这是世界上唯一自然繁殖的朱鹮鸟种群。
9.黑颈鹤
黑颈鹤在分类学上位于脊椎动物,鸟纲,鹤形目,鹤科。为大型涉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鹤类,又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类。是世界 15种鹤中最后被人类发现的。距今 100多年前,在我国的青海湖被一位探险家发现的。它身高 1.2~ 1.4米,体长约 120厘米,翅阔而强大,翅长约 57厘米,体重 6~ 8千克。体羽大部分灰白色,且发亮。有时背部偶有黑色或灰色的羽毛,头顶部裸露无羽的地方为朱红色,头、颈、尾、初级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蜡黄色的长喙直而稍稍侧扁。一对黑色的长脚,好像穿着一双黑色的高筒袜。因为它的颈部油黑发亮,故名为黑颈鹤。
黑颈鹤主要栖息在高原上,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高山草甸、高原湖泊区,以及沼泽和芦苇沼泽地区是黑颈鹤的主要生活区。在每年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在度过寒冷的冬季之后,黑颈鹤群都会从西藏的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的西部迁徙,到其他地区进行繁殖,这些地区主要是指青海省、西藏南部和四川北部。因为这里有众多的水生动植物,是黑颈鹤重要的食物来源,保证了黑颈鹤的生存。
进入繁殖期的黑颈鹤通常是成对生活,在把幼鹤赶走之后,这些年长的黑颈鹤就开始筑巢。它们一般是 5月产卵,每窝产卵 2枚,卵呈绿灰色或橄榄灰色,其间散布着红褐色的斑点。孵卵需要雌雄鹤的共同努力,它们轮番“上阵”,孵化期为一个月左右。6月中旬雏鸟出壳,雏体平均体重为 128克,绒毛呈棕色,喙是红色的。一窝之内因为产卵 2枚,所以也是孵出 2只。雏鸟生性爱斗,所以它们之间经常打架,最终的结果是一方被战死。在雏鸟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离不开亲鸟的细心照顾。亲鸟到处捕捉一些小动物,比如小昆虫、蚂蚁等喂给雏鸟吃。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亲鸟总是能把捉到的小动物叼回来,喂给雏鸟吃。3~ 5年,雏鸟性成熟,寿命一般为 50多年。
黑颈鹤在孵卵期非常尽职尽责,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它们都趴在窝里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以保持窝里的温度。
黑颈鹤对于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不同的叫声就代表了不同的天气。当人们在早晨听到黑颈鹤的鸣叫声时,就能判断出今天的天气情况,其作用堪比天气预报,甚至比天气预报还准。鉴于此,人们送其“神鸟”的美名。有时,在黑颈鹤的繁殖期,如果气候发生变化、有汛情,黑颈鹤会提前一个月开始繁殖期,在汛期到来之前就能把幼鹤带到安全地带。
到了 8月,亲鹤带领幼鹤开始练习飞行。9~ 10月,黑颈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排成一定的队形,有“人”字形,有“大”字形,还有“一”字形,飞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
由于黑颈鹤自身反抗天敌、保护幼雏的能力不强,所以幼雏的死亡率很高,种群难以发展壮大,所以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十分严酷的。在每年9~ 10月黑颈鹤们南迁时,幼鹤数量极少。由于数量极少,所以被公认为世界罕见的珍禽。世界各种对它们也开始更加重视,其中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公约都把它列为急需挽救的濒危物种,我国将它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在 1984年,我国在云南省的纳帕海建立了黑颈鹤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黑颈鹤。
另外,我国在黑颈鹤繁殖数量 人工授精,成功繁殖黑颈鹤成功,并增加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 使一只雌鹤能产下了 7枚卵,大大增1987年 6月 26日,北京动物园通过 加了黑颈鹤的数量。 目前我国仅鹤类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就达 40多处,面积超过 10万平方千米。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就是鹤类及其他各种鸟类的乐园。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湿地有鸟类约 300种,是丹顶鹤、灰鹤、蓑羽鹤等珍稀鸟类的重要繁殖地。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的扎龙自然保护区,面积 21万公顷,芦苇沼泽、湖泊泡沼密布,使这一地区成为鸟类重要的栖息和繁衍场所。在已记录到的 269种鸟类中,尤其以鹤的种类多、种群数量大而闻名,有“鹤乡”之美誉。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白鹤、白头鹤、灰鹤在扎龙都有分布,前三种为繁殖鹤类,其余为迁徙停留。在扎龙以南位于吉林境内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是嫩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的平原,地势平坦,面积 14.4万公顷,其间湖泊沼泽众多,水草遍布,是白鹤迁徙中的重要停歇地,而且停歇的时间可长达 70多天。2002年春季观察到的白鹤分 3个种群,共 583只,停歇时间平均为 48天。
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是丹顶鹤极其重要的越冬地,在由滩涂、盐沼、苇田和沼泽化草地等类型组成保护区中,越冬的丹顶鹤数量可达 1000多只,占世界丹顶鹤种群数量的 2/3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场所。
鄱阳湖以其大面积的草丛洲滩、水面开阔以及周边林地和农田等为特征,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曾有310种鸟类的记录。在每年 10月至次年 3月的枯水季节,鄱阳湖湖水面积缩小,许许多多的浅水湖湾、水凹、泥滩洼地和草洲进一步出露,使适合鸟类觅食活动的场所更加扩大,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候鸟迁徙经停或来此越冬的季节,因此在候鸟保护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面积仅有 22平方千米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已记录到的越冬鸟类多达 100余种,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等。在西伯利亚繁殖的白鹤,10月底南迁到鄱阳湖越冬,停留时间长达 5个月,曾有过 2958只的记录,是白鹤在所有越冬地中最大的种群。它们在开阔的湖面浅水地带或泥泞地觅食螺类、蚌类、鱼、虾、昆虫和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水草嫩苗。
在鄱阳湖畔越冬的白鹤一般是两只成鸟带一幼鸟生活,即三口之家为一群;但在整个越冬期间,白鹤有两次大的聚会现象。第一次是在 11月的中旬和下旬,此时的白鹤头朝西尾朝东呈“一”字排列,队形长达数千米,鸣叫不止。第二次聚会是在 3月上旬,这是白鹤准备离开鄱阳湖北上的集结过程,前后持续约 1周;遇到南风劲吹的时候,白鹤便开始了向北迁徙的征程。据观察,此时约 10分钟起飞一批,每批百只左右,起飞前整个鄱阳湖区的鸟类一同振翅鸣啁蔚为壮观。白鹤离开鄱阳湖后,先沿大运河或海岸线到达黄河三角洲,再经渤海湾、北戴河、辽东湾,过盘锦到达黑龙江的松嫩和三江平原,在停留了约半月后又继续向北迁徙,最后到达西伯利亚。在白鹤向北迁徙的过程中,其飞翔高度一般为 3000米,最高可达 8000米,每小时约飞行 70千米。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湿地则支持着全部在我国境内能够完成迁徙过程的黑颈鹤种群。黑颈鹤是鹤类中唯一的高原鹤,它以植物的种子、嫩叶和多汁的根茎等为主要食物,觅食场地也包括未被秋耕的农田。黑颈鹤在青海、四川、甘肃、新疆等地繁殖,越冬则在贵州和云南,而西藏既有黑颈鹤的繁殖地也有越冬场所;在境外,尼泊尔、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国家也有黑颈鹤的分布。
除黑颈鹤外还有几十万只鸥类和斑头雁等鸟类也在此繁殖。
从环志回收的情况看,在四川若尔盖繁殖的黑颈鹤通常是迁徙到贵州的草海越冬,而青海隆宝滩繁殖的黑颈鹤则到云南的昭通越冬,在西藏申扎繁殖的黑颈鹤除在西藏中南部越冬外,还有一部分个体继续南迁到不丹越冬。根据国际鹤类基金会的报告,多达 3900只的黑颈鹤在西藏中南部越冬,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尼羊河三大河谷地带,约占全世界黑颈鹤个体数量的66%。这些越冬的黑颈鹤多数是在食物资源比较丰富的未经秋耕的农田里觅食。白天经常是几十只、甚至数百只集群平行排成一字队形,相互间隔 3~5米,或悠闲张望,或缓缓踱步觅食;夜里则回到河谷水网地带栖居。
草海位于贵州的西部,保护区面积 98平方千米,年汇水量 8000万~ 90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 2米,最深不超过 5米,水草覆盖度可达60%。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十分可观。除黑颈鹤外,还有灰鹤以及鸭类和鹭类中的一些种类。
云南昭通的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也是黑颈鹤的一个重要的越冬场所,这里拥有大面积的草山、沼泽和浅水区域,曾有过一次记录到 1300余只黑颈鹤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