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除了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外,还可传播其他很多种重要的人畜疾病,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省等地流行于牛、犬之间的苏位病,此病20世纪50年代也曾在我国西北骆驼身上发生,造成的损失很大。此外虻还可传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虽然虻类确是家畜的一大灾星,但它们也有一些用处,那就是它们的尸体可以人药。这在我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着详尽的记载,至今很多中药店还在收购它们,用以配药来替人类治病呢。现在全世界的虻估计巳近4000种,我国巳知也约有300种了。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不少。
有的虻交配习性很有趣。雄虻先捕捉一只昆虫作为“礼物”,献给雌虻。雌虻接受“礼物”后,抱着“礼物”与雄虻交配。但并不是所有的蚊、蝇、虻都是害虫,也有少数种类是益虫。比如食蚜蝇吃花蜜,它的幼虫吃蚜虫。食虫虻是专捕食其他昆虫的肉食性虻。食虫虻是双翅目中最凶猛的肉食者,常静悄悄地等待着猎物。许多昆虫都是它的食物,甚至能捕捉飞翔中的甲虫及蜻蜓等。
食虫虻除了身体强壮、飞行快外,还有良好的信息接收系统,即视力好。它具有大而亮的大眼睛。视力如此重要,强大的保护是必需的。为了防止猎物挣扎而损伤眼睛,食虫虻复眼的周围特别在前方长有众多粗大的刚毛,就是为了保护眼睛不被伤害。捕捉到猎物后,它们用消化液注入猎物中,把猎物消化成液体后再吸入。
捕食能手
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部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螳螂体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是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渐变态。卵产于卵鞘内,每一卵鞘有卵20~40个,排成2~4列。每个雌虫可产4~5个卵鞘,卵鞘是泡沫状的分泌物硬化而成,多黏附于树枝、树皮、墙壁等物体上。初孵出的若虫为“预若虫”,脱皮3~12次始变为成虫。一般一年一代,有些种类行孤雌生殖。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在田间和林区能消灭不少害虫,因而是益虫。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螅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一般在秋天最多,草地、树上都有。它用四条腿站着,蜷着两条前足,仰起头望着周围。捉它的时候,它不跑也不怕,使得你由正面不容易下手,从后边下手也不行。它那三角的脑袋很灵活,能转过头来盯着你。只要你手一到,它就会左一刀,右一刀,刀赶上才算完事。我国有句古话“螳臂当车”,小小的螳螂要用它的胳臂去挡大车。这话当然是讽喻不自量力的人,可是这句话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不为螳螂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兰花螳螂长得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秘鲁的叶状螳螂长得就像一片树叶,而马达加斯加败叶螳螂就如同一片落叶……它们躲在自己栖息的植物上,一动也不动,等待着猎物。
一旦猎物毫无防备的出现时,它就会突然袭击,举起那对大刀样的前足,一下把猎物捉到,饱餐一顿。
螳螂有一个很残忍的交配习性。雌螳螂体形比雄性大得多,交配时,雄性在雌性的背上,交配到一定程度时,雌性会乘雄性不防备时把它的头咬下吃掉,交配完成后,雌螳螂会把雄螳螂全部吃掉。
螳螂的卵产在卵鞘内,附着在树枝、树皮及岩石等处。卵鞘是一层泡沫样的物质,干燥后叫“螵蛸”,又称“桑螵蛸”,是一味中药。
优雅的杀手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小昆虫,时而飞得高高的,时而停留在小树枝上、树叶上、地上,也许它们是在休息吧,但它们的翅膀从来没有合起来过。它们的眼睛像个小灯笼,头还可以灵活的转动,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蜻蜓。
蜻蜓属于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第二、第三节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5000余种,在我国约300种,最常见的蜻蜓有三种:碧伟蜓、黄蜓和豆娘,这三种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个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蜻蜓的体形一般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人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一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规律性,并可防止因震颤而折伤。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一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视觉极为灵敏,单眼三个;触角一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飞行。
蜻蜓飞得很快,有些飞行时速可达100千米,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暂停身不动。它飞行前进时不能灵活改变方向,要定住身体然后转向。在休息时翅膀仍旧外伸,即不能折叠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当的空间,多半在枝头或叶顶。人类发明出来的飞机在很多地方上还是模仿蜻蜓的,但是蜻蜓的飞行技术远比飞机高明得多了。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它们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
多数雌虫在水面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也有的将腹部插人浅水中将卵产于水底。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两年或两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子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作为昆虫的杀手之一,蜻蜓的捕杀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双刀王螳螂。螳螂看起来特别的凶残,而蜻蜓看起来要优雅美丽得多了,它不捕食害虫的时候,一点也看不出它是个捕杀高手,更不像个杀手,倒是像专门在空中跳舞摆姿态的昆虫。
昆虫食品
提起昆虫,人们就会想到蚂蚁、蟋蟀、蜻蜓、蚂蚱、蝉、毛毛虫等各种奇形怪状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捉来玩玩,观赏一下未尝不可,但要作为食物吃进肚中,可能就有很多人觉得难以想象,说不定还会恶心呕吐。其实,昆虫作为人类食物吃的历史源远流长,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作为食物食用的昆虫约有数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