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映当今应届与往届大学生就业现状,引导他们通过捷径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对传统就业学进行深刻反思与重大革命,总结曹左多年来所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调查与研究成果,我们合作撰写了这部书稿。应该说,除了《结语》那部分外,全书的理论体系、思想观点乃至操作程序,基本上是曹左一个人的,李子迟只是执笔人而已。
与本书相关的大量材料与知识的积累,对我们而言,从远点来说,厚积薄发,总有10余年了吧。而除了平时长期的关注和积累外,在本书逾9个月具体的撰稿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大量图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上的文章,以及各种网络上的帖子,在此对提供诸多材料者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书稿中,若有引用之处并有明确出处,我们亦将当场给予说明。
衷心感谢为本书撰写序言的叶永烈先生先生。
衷心感谢编辑、出版、经营本书的中国文联出版社与各发行机构。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或时间仓促,或所知有限,本书在观点、材料、表达上,一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与专家批评指正,以使它在再版时能得到修订与完善。
曹左李子迟
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