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大多数的孩子喜欢大人对优点加以肯定和赞扬。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的热情,有意愿要进行探究时;当孩子对别人的一些事情表示要给予热情帮助时;当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急忙要去做时……父母不要放弃对其正确的引导。
2.引导孩子做事的计划性。父母应给孩子讲,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等。
3.放手促其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验教训并存。经过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后,父母还应辅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然后让孩子去做。这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扶、放”的三个有效步骤。
4.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帮助孩子培养严谨细致习惯的关键。随着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出现,每个人都应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父母如能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和克服,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最好办法之一。
培养孩子做事敏捷利索
名人名言
莫向不幸屈服,应该更大胆、更积极地向不幸挑战!
——维吉尔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自己是认为办得到的,就坚定地去办,这就是性格。
——歌德
要评价某个人的品德,自己应当有一点儿这种品德。
——莎士比亚
他有一种好挖苦的性格。既然他使别人害怕他的机智,他也就需要害怕别人的记忆。
——培根
只要不是当时马上就得解决的事,再多的事也都做得完。
——本奇利
培养孩子敏捷利索的习惯,父母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具有自信心。同时,也可指出倘若做事马马虎虎,慢慢腾腾,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要想做事专心,提高效率,必须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敏捷利索的习惯。
牛顿七八岁时,他就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器械。老祖母十分注意保护和发展他的这种爱好,从不因为他把客厅弄得一团糟而生气,或者因为他把菜刀当斧子用而训斥他。只接受过一点点学校教育的老祖母经常欣喜地瞧着这小家伙十分投入地忙活,感觉到这男孩子具有其他儿童没有的一种敏捷思维和创造天赋。十多岁时,外祖母开始给些钱让他去买工具。他最先买回的是一把小锤子。他用这把小锤子把一只旧水果箱改成带软垫的凳子。随后,他向外祖母提出了新的要求:“姥姥,我想买一把锯子,我要把这把椅子的腿锯短一些,它太高了。”“锯这把椅子?”老祖母十分惊讶,因为这椅子一套四把,还是她与丈夫结婚时购置的呢。她有些犹豫,但她马上看到小外孙子恳切的神情,想到他那闷闷不响的钻劲,为了不伤害他的创造积极性,她决定不惜这套家具的残损,说:“你会用锯子吗?千万不要伤了手啊!”她系亲小外孙,给了他零钱。
在外祖母的帮助下,小牛顿买了许多手工制作必需的工具,然后便动手制作他喜欢的物件。有一天,牛顿推着自己制作的四轮车到家附近的维萨姆河边玩耍。他来到一座磨房前,看到水车随着溪水的冲击而转动,他陷人了沉思,像傻子一样在水车前站了半个小时后,他毅然决定制造出一个水车模型。牛顿回家后便动手,一干就是半夜。外祖母悄悄地摸上二楼,从门缝里静静地看着小牛顿在灯影下忙碌,然后心满意足地下楼去睡觉去了。一周过去了,有一天早上,牛顿从楼上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架水车模型走下来。“姥姥,水车做好了!”他兴奋地说。“好极了!像真的一样,真漂亮!”老祖母围着这架水车不停地赞叹,最后,她又吻了吻外孙。小外孙为做这架水车用了她两块上好的木板,那叮叮当当的响声还使她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但这些她都毫不在意。
在老祖母的鼓励和帮助之下,牛顿的制作技艺不断提高,探索精神越来越强。在20岁之前,他先后制作了能把灯笼带上天的风筝,水车、风车、日影计时器、滴漏等精巧的器具,其中有些物件已成为私人和博物馆的收藏品。然而,重要的不是这些器物具有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而是牛顿在外祖母的保护与培养下制作这些器物所形成的敏捷利索的习惯和探索精神。
科学点击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做一些事,那么,宝贵的光阴就会悄悄溜走。
建议
1.让孩子手脑并用。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孩子手脑并用,有利于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父母要善于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动手。要注意孩子敏捷的思维,克服古怪和刻板,努力使思想服从于具体情况。反之,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将会一事无咸。
2.抓住感兴趣的及时表扬。对于动作慢的孩子批评与训斥是没有用的,而且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指责他们动作慢,就会使孩子渐渐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做什么都慢的人,即使想快也不可能,继而认同了这一事实,无论父母怎样要求他也不会主动尝试提高速度了。
3.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可进行一些训练、评比。例如:看谁起床快又好,比比谁先洗完手绢和袜子,一分钟口算争霸赛等。训练的项目可根据孩子的情况任意选择,但要注意与孩子进行比赛时要制造一点紧张感,还要做到既有一定难度又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让孩子乐于参加,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要与孩子平等交流
名人名言
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鲁迅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又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温·卡维林
有一天,狗对狐狸吹嘘自己长得漂亮又有气力。“我说话,你别生气,每当我瞅着你,就在心里想,哪点儿你能跟我相比?身材那么小,长得又瘦弱,四条腿那么细……叫我怎能不可怜你!”
狐狸的答话透着顽皮:“我可怜,请原谅。你找了一个恰当的比较对象。你大发慈悲和我交朋友,我要为这件事感激上苍。你有许多长处,我知道,如果能再增加几分智慧就更好……”
“什么?”狗听了满脸恼怒,“智慧?要它有什么用处!”
科学点击
人与人之间经常需要思想上、感情上的平等交流,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父母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建议
1.家长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们谈话,我们就是向孩子表示我们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2.如果家长肯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就会使孩子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
3.当家长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向孩子请教一个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像他一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他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
4.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
名人名言
挺拔的青杉不应俯首于卑微的灌木,只应让低矮的灌木在青杉脚下凋枯。
——莎士比亚
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
狡诈的人轻视学问,单纯的人称赞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
——培根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判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
家庭教育的一切秘诀也在于让儿童自己去发展,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成人不应该抢先去做,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与惬意什么也不做,而应从儿童诞生的第一天起,经常把他当一个人来看待,充分认识他的人格。
——列士葛伏特
冬天,地面全被雪花覆盖了,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只饥饿的老鼠着了急,四处寻找充饥的食物。它在野地里拼命地刨着积雪和泥土,在认为有希望的地方,挖着一个又一个的洞,希望能碰上好运,解决眼前的困难。
挖着,挖着,老鼠忽然兴奋起来:因为它在地下发现一个精巧结实的小木箱。它想,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莫过于粮食了。箱里一定放着粮食哩。这时。老鼠虽然很疲乏,爪子和牙也受了伤,但它还是用力把小木箱咬着,掏着,终于,小木箱被弄开了,但老鼠也失望了,原来,里面全是一色大小的金块。
对着这黄澄澄的金子,老鼠叹道:“我就不懂,人们把它细心地埋藏着,究竟有什么用?我真希望它是一小箱豆子或麦粒呢。可惜我费这么大的劲,刨出的却是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真是活见鬼!”
科学点击
老鼠想要的是能够充饥的粮食,而不是人们喜欢的金银珠宝。而孩子不完全是需要家长为他们精心设计的理想蓝图,或让孩子走自己的旧路,而这样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建议
1.孩子的成长之路本身是五彩缤纷的。对于社会来说,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而且更多需要的是普通劳动者。
2.培养子女要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是什么铁就打什么钉。不要强求孩子学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要压制孩子的爱好,按家长划的框框去生活、去成长;不要赶时髦,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让孩子学习什么。
3.要了解自己的子女,助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这才是最优秀的家长所应该做的。
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
名人名言
人必须学习以变化气质,正如同树木须经修剪始能成形。
——培根
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
——培根
我们的烦恼,就因为不能一人单独生活。
——拉布吕耶尔
如果良机不来,你就自创良机。
——约翰·洛克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作,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
——鲁迅
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来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拿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
翌日清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惟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儿。”
母熊心里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
樵夫照她的话做了。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科学点击
语言伤害有时候超过肉体伤害,因为他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许多父母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的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实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么会没有人格呢?所以,认为幼儿没有人格的父母,就不会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建议
1.许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权威”威慑孩子,甚至动之以武,有时让孩子当众出丑。有时稍不随心,就在孩子屁股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2.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个事实你必须明白,你伤害了孩子,让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对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这样怎么培养孩子呢?
3.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
4.父母经常呵斥孩子,孩子很难认为父母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而父母的话即使很正确,孩子也不容易接受。
5.亲情是一种无可代替的情感资源,使用是否得当,往往是教育孩子成败的关键。
不要对孩子强词夺理
名人名言
最能干的人并不是那些等待机会的,而是运用机会,摄取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奴仆的人。
——巴尔扎克
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会成功;但是为自己制造机会,阻绝意外的人,却稳保成功。
——卡耐基
幸运和爱与勇士同在。
——奧维德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霍夫曼斯塔尔
有个人驾着马车,运了一袋豆子进城。到了目的地以后,发觉口袋已是空空的了。他很生气,狂暴地打那马,说是它偷吃了的。马辩解说,它被套在前面拉车,不可能偷吃后面的豆子。那人仔细检查,原来口袋有个破洞,豆子是在颠簸中漏掉的。他对马说:“豆子固然不是你偷的,但我也没有打错你。首先,你有嫌疑;其次,豆子漏掉你也有责任,——你拉着车,重量减轻了,为什么没有发觉呢?”马反驳道:“你不也在车上吗?要说嫌疑,你首先有嫌疑;要说有责任,你首先有责”。那人回答说:“就凭这个态度,也说明我打你打得对!”
科学点击
孩子有着非常复杂、灵敏的感觉系统,他又有像成人一样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务必要谨慎,要慎言、慎行,要三思而行。
建议
1.有些父母明明自己错了,却要把过错加给孩子,在事实面前无理可说的时候,又强调孩子态度不好,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2.家长对孩子频繁的啰嗦,居高临下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的肉刑等种种错误做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
3.家长常常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用成人的思想、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愿望,忽视孩子的尊严。
4.孩子陷入烦恼,孩子出现与大人不合作,往往都是因为失去了父母的信任。可见,父母和子女交往,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多么重要。
5.父母要尊重与理解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友谊,为教育好孩子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