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5800000002

第2章 方圆型性格的成与败(1)

兵无常势,文无定法。能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必有方圆人生。这种性格属于善变型,能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精髓。

方圆性格是一种难以在到但人人都向往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体系之精髓。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有“忍”、有“慈”、有“残”、有“变”。他们把宽容、大、仁爱、残忍皆交融在一起,运用时,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形作出调整。

曾国藩:方圆大师,成功励志祖师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成就很得益于其方圆运筹,使他处江湖之远深得民心,处庙堂之高深得君意。

他对手下兵将讲究待兵如子,以慈见长;他打不过太平军时,善于忍耐;一旦机会来临时,他果断出击,决不手软,表现其残;当然,处庙堂之高他善变,对上能赢得君心,对同僚能把关系搞得左右逢源。

曾国藩是方圆性格的最典型代表,更是因其性格而决定其成功的人。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学者兼“贤相”的典型。他一生是福禄寿禧都占全,是最后一个能够体现“当帝王师,做圣人相”这种方圆性格的人。自曾国藩以后,就只可知其名,而无可见其人了。

那么,今人为什么会对曾国藩表现出如此大的热情呢?

一般说来,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做官实惠,成名可以不朽,如果能把二者集于一身,那就是名利双收!

的确,在曾国藩的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其实,在历史上对曾国藩这个人物争议很大,他既有中国传统官僚的所有的特点,也掺杂了一些文人的品格。有人曾经说他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也就是说如果称赞他的话,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位“圣相”,如果审判他的话,又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位“元凶”。

曾国藩是从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按正统的封建理论来说,应该是出将入相,可是由于他镇压的是农民起义。故而称其是由“元凶”走向“圣相”的,足可见其个性方圆的一面。

公元185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村爆发了。在洪秀全的领导下,太平天国起义军像一股滚滚的洪流,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北推进,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攻克了南方重镇江宁(南京),并改名天京,定为国都。清政府的军队可谓是一触即溃。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感到没有力量组织军队、调集兵力围攻起义军了,就好像东汉末年朝廷镇压黄巾起义一样,让各地自己建立地主武装,称为团练。这些武装力量由当地的官僚和地主联合组建,具体指挥权属于组建者。

曾国藩在同乡儒生罗泽南的帮助下,先建立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然后逐渐扩大。曾国藩十分了解清朝八旗兵、绿营兵的腐败,因此,他在组建队伍时,首先注意了从平民当中招募士兵,决不引进官僚子弟,其次是他十分注意宗族关系,把军队组建成一个血缘家庭性质的组织,以增强战斗力。这批军队就是湘军。

组织湘军时,曾国藩坚决反对满族人担任一般的军官。以免影响战斗力,但为了取得满族人的信任,他特别推荐了满族人塔齐布为湘军大将,荐举多隆阿为湖北将军,在一切准备完成后,曾国藩的这支湘军开始开出湖南省,准备同太平军作战了。

1854年5月,曾国藩率湘军出战,在岳州与太平军接触,可结果也是一战即溃。曾国藩出省时共有湘军1万,水、陆军各5千,连其他人等共15000多人。岳州一战后,水师被彻底击垮,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曾国藩可能是以前从未受过失败的滋味,经受不住这种打击,便投水自杀。幸亏被手下士兵所救,才自杀未遂。曾国藩羞愤交加,下大力气整顿湘军,过了3个月,再战岳州,于6月份攻陷,同年10月,曾国藩督战,经过激烈的争夺,又攻下了武汉。曾国藩这时总算报了岳州失败之仇,情绪高涨起来,叫嚣道:“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1855年,曾国藩进逼九江。这时,太平天国起义军开始认真对付曾国藩了,派石达开为统帅,大举向西增援。石达开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著名统帅,他设计把曾国藩的水师诱入鄱阳湖,再堵住湖口,打败了敌军,焚烧了战船。

曾国藩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水军又一次化为泡影。连自己的坐船都被烧掉了,自己只身逃走,更是羞愤交加,再次投水而死。这次投水幸亏被部下拉住,免受了入水之惊。曾国藩两次投水,未得其死,仅仅是做做样子,并未真的想死,只是为了收拢人心罢了。

石达开打败了曾国藩这支在当时看来生气勃勃的军队,太平军又打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军事上威震全国,大有夺取全国之势。可就在此时。太平军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著名将领先后被杀,两万多精锐死于内乱,石达开又带十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军从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走向了军事上的下坡路。这对曾国藩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此时,曾国藩趁机再夺武汉。并在与陈秀成激战后夺取了安庆。1861年(咸丰十一年)8月,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有了更大的指挥权,派三路军马进攻:李鸿章自己率淮军由上海进攻苏南,曾国藩率主力进攻天京,左宗棠进攻浙江。由于太平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大下降,所以连吃败仗。再加上英国“常胜军”的支持,无锡、常州、苏州等地连续失陷。1864年(同治三年)6月3日,洪秀全在绝望中死去。

曾国藩的湘军入天京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以至“秦淮河尸首如麻”。湘军见物即抢,“子女玉帛悉数尽归湘军”。这就是曾国藩的“残忍”。故后来有“曾剃头”一说。曾国藩完成了他率湘军攻灭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元凶”使命,由于他善于玩弄权术,又一步步地登上了“圣相”的位置。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12年历程中,自然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两次投水自杀,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来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这也是曾国藩的善“变”。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1862年(同治元年1,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赐以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激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两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忙做了四件事: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四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反而显示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以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光宗耀祖。

在金陵攻克后,朝廷确实对曾国藩有了防范之心,倘若曾国藩没改变自己的性格,仍按照以前的性格办事,会落个年羹尧一样的下场。因此说,曾国藩的确因方圆性格而成功成为今人推崇的对象。

曾国藩是一位复杂而且具备多元影响的人物。对他褒奖的人把他捧得比天还高;贬斥他的人又把他看得一文不值、不足称道。曾国藩一生历尽周折,最终走出湘江大地,成为中兴名臣。他得心应手地驾驭着各种权力,深藏不露,随机应变,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取决于性格上的刚柔并济。

曾国藩性格中的“方圆”,也可理解为“刚柔”,“刚”让他四次抗旨,以保湘军。“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曾国藩刚练水勇时。水陆两军约有万余人,这时若和太平天国的百万之师相抗衡,无异是以卵击石。因此曾国藩为保护他的起家资本,曾四次抗旨朝廷。

如果说“方”即是“刚”,“刚”是曾国藩性格的本色。那“圆”必是“柔”。曾国藩性格中的“柔”倒是锤炼出来的。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他一味的刚硬下去,恐怕注定会失败甚至命丧黄泉。在“方”的基础上加入“柔”功,其人生就是“方圆人生,刚柔兼济”。

曾国藩号涤生,涤生就是要洗涤性格中不好的东西,锤炼出理想性格。曾国藩年轻时性格的确刚而倔强。几乎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但他却时时在改变这一性格。他在致其弟的信中说道:“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至嘱至嘱。”

曾国藩通过不断的锤炼逐渐改变了自己倔强而近于刚愎的性格,从而使他具备了刚柔并济的方圆性格特征。

自太平军起事那天,湘军在当时就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攻破天京以后,曾氏兄弟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不但头衔一大堆,且实际上指挥着三十多万人的湘军,还节制着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和左宗棠麾下的楚军;除直接统治两江的辖地,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外,同时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都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湘军水师游弋于长江,掌握着整个长江水面。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在攻陷天京前后,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是自己今后命运的关键。而正确认识并摆脱自己目前的这种政治处境,则是他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于是,他性格里的百炼钢转化而成绕指柔,从此曾国藩的性格开始了柔韧的旅程。他令攻克金陵的“首功之臣”。统有五万嫡系部队。被清廷斥为“骤胜而骄”的老九曾国荃挂冠归里。又裁湘军十二营,同时将赴援江西的江忠源、席宝田两部一万余人和鲍超、周宽世两部两万余人均拨给沈葆桢辖制。这样,曾国荃所部仅剩几千人了。这三条措施,正中清朝廷的下怀,使清朝廷骤减尾大不掉之忧,因而立即一一批准。在大喜的日子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敏锐地看到了险象,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这正是曾国藩柔韧性格的体现。从此,曾国藩由刚猛的曾剃头,一变而为温厚宽容的圣相,位列三公,权倾当朝,得到了一个汉族官吏前所未有的名利和权势。

曾国藩的方圆性格还体现在对待朋友上。他和左宗棠的交往,不能不让人叹服。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而左宗棠恃才傲物,语言尖锐,锋芒毕露。据说,曾国藩见左宗棠为如夫人洗脚。笑着说:“替如夫人洗足。”左立即讽刺说:“赐同进士出身。”有次,曾幽默地对左说:“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把“左季高”二字巧妙地嵌了进去。左也绝不示弱:“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语涉鄙夷。这里曾国藩言语比较温和,既抓住了左宗棠的个性特点,又指出了彼此的矛盾,但对此不发表任何议论。而左宗棠的言语,明显过于尖刻,且盛气凌人,大有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不可一世之态。左宗棠识略过人,又好直言不讳。曾国藩第一次兵败投水未遂时,左宗棠前来探望曾国藩,见他气如游丝,责备他说国事并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何必速死,此乃不义之举。曾国藩怒目而视,不发一言。后来,曾国藩在江西端州营中闻父逝世。立即返乡。左宗棠认为他不待君命,舍军奔丧,是很不应该的,湖南官绅也哗然应和。第二天,曾国藩奉命率师援浙,路过长沙时,登门拜访。并集“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十二字为联,求左宗棠篆书,表示谦仰之意。使两人一度紧张的关系趋向缓和。如果不是曾国藩采取以德报怨的态度,用柔和的心态包容刚硬耿直的左宗棠,大清历史上的两位儒将,势必会交恶相争。影响大清江山的稳固。

特别能显示出曾国藩宽柔性格的,是咸丰十年对左宗棠的举荐。当时左宗棠因性格耿直,口无遮拦,遭人弹劾,处境艰难。左宗棠来曾国藩处暂避锋芒,曾国藩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连日与他商谈。曾国藩上奏说:“左宗棠刚强英明,吃苦耐劳,通晓军机。当现在正需用人之际,或饬令他为湖南团防,或选拔做藩司臬司等官,让他管理地方,使能安心任事,定能感激涕零,报效朝廷,有益于时局。”曾国藩在左宗棠极其潦倒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治二年三月十八日,左宗棠被授命任闽浙总督,仍署浙江巡抚,从此与曾国藩平起平坐了。三年之中,左宗棠从一个被人诬告、走投无路的士子,一跃而为疆吏大臣,这样一日千里的仕途,固然出于他的才能与战功,而如此保举,也只有曾国藩才能做到。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曾国藩性格的宽柔。据说在西北大营中,一天,左宗棠与幕宾们闲谈,他问:“人家说曾左,不说左曾,这是为什么?”没等大家回答,一个少年抢着说:“曾国藩心目中时刻有左宗棠,而左宗棠的心中从来没有曾国藩,只此一点,就可以知道天下人为什么说曾左而不说左曾。”此话一出。大家都非常震惊,把目光一齐投向了左宗棠。左宗棠不但没有发怒,而且来到少年面前,语调沉重地说:“先生之言是也。曾公生前,我常轻之,曾公死后,我极重之。”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圣相”,“圣”就“圣”在他是封建道学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曾国藩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并且深入研究。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做学问就是为了恢复人性,就是恢复天地间的“理”和“气”,使人这一正气的凝结物载以封建道德的灵魂。这一点,与程朱理学的思想脉络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维护封建道德的。

曾国藩曾写过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也是刚柔、方圆兼济。正是这种性格使他游刃于天地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刚柔、方圆兼济的个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读书实践锤炼而得。正如他自己所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

胡雪岩:圆而通神的红顶商人

要经商,先做人,功自心成,利从义来。经商做人,圆通有术,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上不得罪于达官贵人,下不失信于平民百姓,中不招妒于同行朋友,行方圆之道,养一团和气,和中取利。此乃“儒”商。

这一切正是方圆性格之人在经商中善于成功的体现,方圆性格的人在商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不信,胡雪岩就是最好的明证。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本书是一本以犹太人和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智慧经验告诉读者如何从为人处世,生活事业、经商理财、教育投资等方面更科学、“聪明”地生活、处理社交关系,借一个个犹太民族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分析讲述,使人在受启发之际又思索对照自己,受益匪浅。
  • 郑李锦芬职场日志

    郑李锦芬职场日志

    郑李锦芬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从香港政务处行政主任到安利香港的一名职员,再到执掌安利大中华及东南亚区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其职业生涯华丽无比。同时,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家庭和睦,堪称职业与家庭平衡的模范。本书分为十二章节,每月一主题。从职抉择、职业习惯、做事与做人、领导与家庭事业平衡等方面解读郑李锦芬的职场经验。书中背景分析较为精练,便于阅读。行动指南则较为励志,具有感染力。适合忙碌的职场人士阅读。
  • 让学生争做第一的66个故事

    让学生争做第一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家业传承:富二代采访手记

    家业传承:富二代采访手记

    历时三年行遍珠江两岸采访50多家家族企业的“富二代”,精心挑选15篇代表性案例详细记录“富二代”成长历程。
  • 40几岁要睡得着:拥有自在的人生心态

    40几岁要睡得着:拥有自在的人生心态

    40岁是人生收获的季节,是生命的一个高峰,真正人生应该从40岁开始。我们对人生的感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热门推荐
  • 异界冰封王座

    异界冰封王座

    冰封千年的王座,在寒冷与孤寂中变成碎片,昔日的王者不复曾经的荣耀。新的王者从灰烬中走来,带来强大的力量,失去的终将再现。从卑微开始,血与火,权利与游戏,洗刷千年的耻辱,驱逐黑暗的阴霾。重生与烈火中的成长......
  • 漫步于你我的全世界

    漫步于你我的全世界

    漫步于你的全世界:走过千山万水叙述生活中的故事,有他人的也有我自己的,还有我听说过的;有励志,有伤感;有愉悦,有低落;也有怪异的,形形色色,总之这将是一本杂乱的书,读起来也许会感到毫无章序,但这就是本书的特点,一本漫步于你的全世界中讲述生活中各种故事。
  • 我在广西养小鬼

    我在广西养小鬼

    这是我在广西养小鬼的真实经历,请慎重搜索文中提到的人和事!这是忠告!
  • 穿越海贼变成猫

    穿越海贼变成猫

    何生:“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么就变成猫了呢?”
  • 诱拐呆萌青梅:倒追男神100次

    诱拐呆萌青梅:倒追男神100次

    再次见到暗恋了六年的男神顾凌北,江小离激动的在朋友怂恿下要去验证对方到底身体有没有‘问题’,勾引没有成功怎么办?没关系,她有恋爱攻略,男神什么的,还不是手到擒来?“顾哥哥,我们来做吧。”江小离紧紧的抱着男神死不放手。“江小离,你究竟懂不懂这是什么意思?”男神眯着眼盯着她,随后把她狠狠压在身下。“唔,唔~”救命啊~
  • 逃跑新娘之将军求放过

    逃跑新娘之将军求放过

    吃一堑,长一智,欧阳卿这辈子最英明也是最后悔的决定就是跟了一个能祸害女子的将军,为了保命,只能继续女扮男装做小厮。受不了色狼将军的恶意骚扰,欧阳卿当下立断,跑!姐控弟弟的出现,伴着环环相扣的阴谋与莫名其妙的刺杀,欧阳卿只能乖乖地回狼窝趴着。为什么周围的人都默认他们在一起,她看上去不像是男的吗?欧阳卿泪眼:“将军,你是一个有正妻的已婚妇男!”某人死死夹住欧阳卿想跑的腿,嘴里含着娇小的耳垂,“可是跟我拜堂的不就是你吗?我的娘子。”
  • 求凡

    求凡

    当上天真想跟你为难,又有谁能寸步而行?想要灵气?天地在你周围全是禁区!悟了法则?天都禁你身躯,怎可使用法则?想要奇遇?欲杀我者尽皆奇遇无限!一颗祖宗千年前留下的至宝,让青年踏上了逆天之路,然生在天地中又拿何逆天?且看求凡,为真正命运而战!求凡之后,网络再无逆天!世人修法求逍遥,求长生,而我……只求魂飞魄散。
  • 阴阳灵记

    阴阳灵记

    我是一名记者,在一次突发事件后,我无意中有了一双特殊的眼睛,从此我的世界就此被颠覆了,接触到了本不应该接触到的事情,也因此成为了一名灵记。在人间我是一名记者,给人类传播信息,在冥界我依旧是一名记者,给鬼魂传播信息。
  • 枫落木凉

    枫落木凉

    一起枫尘,飘飘坠潇一叶花落,念念知晓。枫飘叶落,花赤条萧。凉木花冷,夜幕轻悄。枫飘叶落,花木皆凉。人走影沫,惆断心殇。心似秋凉,等待初夏。花夏年华,繁衍赋夏花落盛沫,流殇折画。花开花落,转念心霞。那是个花落季节,路边的枫树随着微风轻轻摇摆,几片枫叶在空中跳着华尔兹,优雅旋转随后飘落在地。女主名为花叶,她一直深爱着那片红色枫树林,只因是他陪她看过一场枫花飘落的红色雨,为她写过的唯美诗句。只可惜,女主是个莽撞少女,能打能骂,能屈能伸,恶搞男主也是她的乐趣之一。青春校园待续……
  • 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

    一言蔽之,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爱情的成长治愈系故事!〈简介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