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4900000007

第7章 为自己的心理把脉——给自己的心理开个良方(2)

误区一:人老了,就没用了

换位思考: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春来自有春去时,自己也是一样,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你也可以这样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你退下来了,不就给年轻人机会了吗?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为的年青一代。你还可以这样想:退休了,社会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自己就可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不必再为工作的事烦心,不必因为肩上的重任而感到被压抑得不能呼吸,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干自己一直想干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事情。所以,你应该对自己说:“不错,我是老了,但我的心不老,我依旧能够老有所为。”不必叹老,更不必讳老。

误区二:一生毫无建树,白在世上走一遭

换位思考:和那些成功人士相比,你也许显得碌碌无为,但是,如果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如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家庭中是好儿女、好父母,你也有着很好的人缘,安安分分、勤勤恳恳,这样,虽然一辈子平平淡淡,但平平淡淡才是真啊!所以,也可以说你拥有了真正的生活!

误区三:人走茶凉,人心叵测

换位思考:以前门庭若市不是因为我的权力,而是因为我的职务性质,大家找我是因为工作上需要我的帮忙,我接待他们是我的责任,现在我退休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已经不再需要超负荷的工作了,大家也就不会来给我添麻烦了。

人走茶凉是规律,门庭冷落是必然嘛!

误区四:退休了,别无所长,人生真的很无聊

换位思考:一辈子只从事一项工作,工作性质也不要求我有其他什么特长,而且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学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的东西,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退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不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学些新知识吗?或在无聊的时候,联系联系因为工作忙好久不联系的老朋友,和他们叙叙旧、聊聊天,回忆一下过去,畅想一下未来,或者是出去旅游,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既放松了身心,又增长了见闻,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退休可以作为人生的又一起点!

误区五:我是不是有病啊?这要是真的得了病,医药费找谁承担啊?

换位思考:首先要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有病,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医生经过科学的诊断说你没病,你就没病,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将来的事谁也不能预料,所以担心也没有用。怕生病,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要知道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千万不要怀疑自己有病,要知道“身体本无病,一疑百病生”。

误区六: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现在老了、退休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遗憾啊!

换位思考:年轻时自己很有理想抱负并给自己制订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努力拼搏,虽然没有实现,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意外的收获,也会取得一定成就。事实也证明,年轻时制订的目标太高了。现在退休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将要来临之际,应给自己重新制订一个新的切合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

误区七:工作没有了,活着也没有意义了

换位思考:不用问,有这种想法的人,年轻时一定是个工作狂,全部精力只用在工作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一定很少有时间陪老伴和子女,也很少去会朋友,忽略了很多应该重视和重要的东西,那么现在退休了、不用工作了,何不好好享受一下与老伴、子女在一起的幸福美好时光,这样,不仅能享受到天伦之乐,说不定还能找到当年恋爱时的感觉呢。

(第二节)走好退休一段路

退休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它意味着家庭角色的转变、社会地位的下降、经济收入的减少,都是朝着不利的方向转变的。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退休不是好事情,有时还会造成某些人的心理失衡。其实,就退休本身而言,无所谓利还是弊,它是一种社会规律、是人生之必然。无疑,退休会给某些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但这不是必然的,关键是看当事人本身如何看待退休以及是否能做好心理调适。换句话说,只要你尽可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退休生活会比工作时更轻松、更快乐。

有备方能无患

老孙是国家机关的退休干部,退休前,他每天早出晚归,为发展本市的工业、为提高本市的教育水平、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他忘我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操劳了几十年,他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本市的工业水平跃居全国前列,教育水平和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都很令老孙欣慰,但他并不满意,他觉得各项工作都应该再上一个台阶,于是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地准备再干一场,可是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并且上级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安排老孙退休了。

刚退休时,他很不习惯,每天仍是很早起床,匆匆吃完早饭,拎上公文包就往外跑。每次都是老伴提醒他:“我说老头子,你可是已经退休了啊!”他这时才恍然大悟,接着便颓然地坐到沙发上、一言不发,情绪一落千丈……

老李今年60岁,是某大学教务处的主任。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而且是苏东坡的“粉丝”,对苏东坡诗词不仅喜欢,也是颇有心得,但因平时工作繁忙,没有专门的时间来研究,一直觉得很遗憾。平时与老友闲聊时经常表示:如果能早点退休就好了,可以好好研究一下苏东坡的诗词,要是再能弄出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就不枉此生了!

去年,学校工作人员大调整,要求一批岁数大的老职工提前退休,老李本不在名单之内,可他主动要求提前退休,说是要给年轻人更多发展机会,校方做了研究之后,同意了老李的请求。

老李退休后,开始一心从事自己喜爱的苏东坡诗词研究,几乎每期校报上都能看到他洋洋洒洒的文章和颇有见地的观点,还有一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在专业研究之余他还开始写回忆录,准备给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做个总结,对于老李来说,文章的发表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所做的这些充实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

退休后,老孙和老李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对退休有无心理准备和对退休的态度。老孙退休了还习惯性地拿着公文包要去上班,显然是没有作好退休的心理准备也没有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计划,而且可以看出他不愿意退休,更不愿意接受退休这一事实,因此当老伴提醒他已经退休了的时候,他的情绪一落千丈。而老李则不然,他非常期待退休,并且早已作好了退休的准备,因此,他的退休生活非常充实多彩。

预防退休综合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退休的心理准备并制订好退休后的生活计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的寿命在不断地增长,老年人的寿命也在增长。但目前还未对退休年龄作出调整,因此,老年人在退休后将会度过一个漫长的老年期。如果没有或不能对这段时期作好充分的准备,一旦退休就会使老年人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悲观厌世。因此,我们说作好退休前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

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收支、生活上的安排、保健方面的策划以及对老年配偶的生活照顾等。老年人应能领悟社会的进步,顺应社会的需要,作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否则就会很容易出现退休综合征。

生命之花岂能在春天凋零

王一梅老师今年66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退休前在某出版社工作。退休后王老师开始学古筝,用她的话说就是要用音乐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让自己人生的第二春再次绽放光彩。她每天都要练好几个小时的古筝,周六周日都要跑到离家很远的西三旗去上古筝培训课。

练琴是一件很枯燥也很累的事,孩子们看她每天辛苦地练琴,都劝她不要再练了,出去扭扭秧歌、散散步多轻巧,何必辛苦劳神地学古筝呢?这时,她总是笑着说:“我今年66岁了,应该清闲清闲,但我想退休是人生旅途上的转折点,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应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有人说人老先老脚,提倡运动养生,而我更以为,人老先老脑,‘老不老,看大脑’,所以,我迷上了古筝。

这些年来,我一直遵循着‘不息则久’的积极养生之道,除了坚持跳舞、旅游之外,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古筝、与音乐为伴。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讲,‘不息’则意味着不闲,而在不闲之中有了奋斗的乐趣,有了益寿的健康,由此而带来的心境上的放松,则是闲的最高境界。这些年来,我坚持利用每天上午的时间练琴,感觉到了退休生活的实在和充实。下午找些老朋友聊天或到郊外走走,充实生活内容、增加生活情趣。现在我真感觉有一种‘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昏晚年香’的境界。

老同志在休闲之余学学古筝、音乐,不仅能提高个人文化、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而且它还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艺术活动。因为,在练琴的过程中,要凝神静气,全神贯注,手指、手腕、肘、臂、肩以及头部、腰部许多部位都在活动。因此,练琴和其他体育锻炼,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年龄大了,选择活动项目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我练琴时,虽然要消耗一定的体力,但却不像跑步、旅游那样活动量大,只是用力而不过度;虽然要用一定的脑力,但却不像下象棋、打麻将那样费心思、动脑筋,所以练古筝是用脑适度,能使人心情舒畅,劳逸结合的和谐运动,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一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更能增强体质。”听她这么一说,家人也觉得很有道理,从中领悟到了寓养生于乐趣之中的哲理。王老师长期学习和练习古筝,不但使她弹奏的《高山流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对她的健康长寿也起到了作用。多年来,王老师自创了数十首古筝曲,她兴奋地说,这些曲作,倾注了她无限情感。人老了,学弹琴挺费劲,但只要坚持下来就有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老师创作的京派《高山流水》曾多次在大赛中获奖,受到了专家及听众的肯定和好评。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下的人是中年人,66~75岁算青年老年人,76岁以后才算正式老年人,人的寿命最短也应该是100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命之树是120岁,其中0~60岁是第一个春天,61~120岁是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播种、耕耘的春天,是生长发育的春天,是辛勤劳作的春天。你看,从小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一路学下来不容易;然后上有老,下有小,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第一个春天很辛苦。第二个春天是收获的春天,是温馨幸福的春天,是悠然舒适、享受生活的春天,人们可以从容地品味人生、欣赏人生。正如西方一句绝妙的谚语所讲:“人生六十才开始。”所以,60岁退休了,不是无用武之地了,不是无所作为了,而是人生正当年,时间充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做事更得心应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应该更加璀璨。

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舒畅地呼吸新鲜空气,以愉快的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健康享受每一天,这是生命的自然乐章;怀着希望、带着憧憬步入人生百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是生命的自然进程,而不是奢望,就像一股清清泉水,弯弯曲曲,最终汇入大海一样自然。

过好一年一生平安

李大爷年60岁,退休前在一家工商银行当经理。从25岁参加工作至今年退休。

他工作时尽职尽责、近乎“工作狂”,从来不休假,也没有任何嗜好及兴趣。他每天早出晚归,三十多年矢志不移。他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35岁,已成家立业。女儿大学毕业后嫁到加拿大,一年只回来一次。李大爷退休后,感到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因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他人交往、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所以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退休后只与老伴相依为命,生活平淡到了只剩下吃饭和睡觉。颇觉人生失意、老来无用,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所以,经常是晚上睡不好,感到空虚、忧郁,茶饭不思。家人看他如此,便为他请来了心理医生,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李大叔患上了老年抑郁症。后经心理医生的心理治疗与配合药物的治疗,过了1个月,他的病情逐渐好转。过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理念,给生活赋予了新的内容,重建了生活秩序。他开始到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重新学习并培养兴趣、结交好友,所以,顺利度过了关键的第一年,从而积极乐观地迎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60岁的顾教授退休前是北京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凭着其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事业的热衷,顾教授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可是突然退休使顾教授茫然无措。一个星期无所事事的生活之后,他的情绪一落千丈,他觉得自己除了画图纸再无他长,真的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他开始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再也不出去了,开始了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每天早起、吃饭、看电视、午饭、午休、看电视、晚饭、睡觉,这种模式化的生活,使得顾教授的话越来越少、行动越来越缓慢,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家里人看着顾教授的变化觉得很奇怪,于是赶快找来了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顾教授顺利地走出了现实生活的困惑并开始了积极而又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李大爷和顾教授退休初期的一些不适反应,用心理学家的解释就是,在退休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好计划和安排,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后,他们才慢慢接受了自己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退休后的第一年里,退休者一般都要经历愉悦阶段、清醒阶段、波动阶段和平稳阶段这样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调节过程。因此,心理学上有“过好一年,一生平安”的说法,意思是说,退休对老年人的影响关键在退休后的第一年,这是退休综合征的高发期。一般认为适应退休生活需要一年的时间。

阶段一:生活甜蜜蜜。“退休了,终于可以有时间去美丽的香格里拉一游啦!”“终于可以好好喘口气了!”“孙子都快一周岁了,还没见过,真该去看看孙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啊!”“老战友都有十多年不见了,真该聚聚啦!”……好好喘口气,享受一下人生,出去旅游、拜亲访友探望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做一些因以前工作忙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心情愉悦、情绪良好是大多数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共同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做“愉悦阶段”。

同类推荐
  •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作者以心理健康为重点,围绕着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十二章,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的基本治疗方法等,力求把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全部涵盖在内,并配有数十种生动有趣的心理测试题,供大家测试参考。本书立意新颖,观点独到,趣味横生,其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中不仅能够“有的放矢”,还可以“防患于未然”,以愉快、轻松的心情面对人生,接受挑战!
  •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让我们的心灵放轻松,什么是生活?有人这样解释:“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干活。”其实它从一定意义上确实说明了生活的内涵,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承担,这也是做人的要义之一。
  •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公司,有的人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公司的骨干,有的人却被企业解雇,四处找工作?为什么同样的能力在工作几年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企业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差异?这就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人一生要知道的心理学全集

    你是不是正为上述种种问题而感到心力交瘁、无所适从呢?你想了解心理学吗?你想运用心理学获得生活的幸福吗?本书将揭开神秘的心理世界面纱,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大量实例,对关系人一生的爱情、婚姻、家庭、职业、人际关系等给予深刻剖析。通过它,可以加强心理引导,增强情绪修养,培养乐观心理品质,构建和谐社会。请在这本书的带领下,走进心理健康的世界,去收获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笑看红尘

    TFBOYS之笑看红尘

    这是一本关于三小只的小说,他们的努力拼搏,带给了他们将来的美好生活。。。
  •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简·爱(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Tom Swift & his Sky Racer

    Tom Swift & his Sky Rac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碧血舞长情

    碧血舞长情

    那么久一直都在被欺骗,那么都重生了何必不给他们一个天衣无缝的回击呢?堂堂一个傀儡师,怎么可能要被卖身?(其实事实不是这样)某个我行我素的竹马和腹黑高冷的王爷,却对只有15左右的女孩专宠,这叫恋童,是病要治好吗?没办法只能逃离,发现无缘无故被追杀什么鬼?“你们别过来,小心我发起疯啦谁都杀啊!别过来啊”就这样某女什么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拐走了(既然腹黑,自然有特别之处,情节后面微爽,看童鞋们的情况喽!)
  • 异界的虐杀原形

    异界的虐杀原形

    嗯嗯,我叫墨浪。。等等。。这是哪里?还有,这个什么系统是什么鬼?!!
  • 交织夜

    交织夜

    没有人可以逃开命运的齿轮,无人有权利拨动指针NOONERUNAWAY
  • 穿越时空之项羽称王

    穿越时空之项羽称王

    他本来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富家子弟,但是却因为一个电话,而穿越到了………
  • 败家子修仙传

    败家子修仙传

    赢乾的座右铭是:我败家我修仙,上天入地屠神仙!败家子:挥霍无度一样修仙,纨绔杀敌:一掷千金不孝发威:声色犬马啃老一族:纸醉金迷败族一怒:挥金如土祸国驾到:酒池肉林,伏尸百万看我败家子如何一路败家屠仙……
  • 军密逮捕潜逃妻

    军密逮捕潜逃妻

    一场小市井间的混混格斗,让毫不相关的两个人莫名的被月老搭上了红线。“你竟然用了潜逃令!”一道中性的声音响起,语气中满是不可置信。“我有,我用。”另一道磁性冰冷的声音响起,简单粗暴的四个字,无端透露出主人的霸道。“你,你–”男子上前一步,低头凑近被自己强大影子遮住的人影的耳朵,声音低沉性感:“该走了,小蛮牛,你觉得我该用什么方法好好~”“处罚,你呢?”这是一个霸道冰冷闷骚的少校与一个粗鲁野蛮EQ低的蛮牛在特种部队里发生的生死厮杀。本文一切军物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读厚黑悟人生

    读厚黑悟人生

    或许你没读过李宗吾的《厚黑学》,但只要你爱好文学,就不可能没听说过这本书。那么,到底什么是“厚黑”,什么叫“厚黑学”呢?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将可以把这些疑问全部解开,而且还让你在看本书之余,学到一些在官场、商场、为人处世上的运用技巧,还让你看到商场上的一些“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