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9400000002

第2章 家有儿女,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1)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孩子就是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俯视孩子、评价孩子,甚至剥夺孩子的童心、童趣,这很容易使孩子关起“心”门,拉远与父母的距离。如此,父母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你家的孩子你懂吗?如果说不懂,这很正常。孩子就像是一个小“魔法师”,每天都会闹出一个新花样,制造一点儿麻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其实,只要父母多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明白: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不懂他的心。

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做出大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平心静气地“蹲”下来,站在孩子的位置和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过新年的时候,有一位母亲带着5岁的女儿去逛商店。她以为女儿一定会喜欢商店里的摆设、玻璃窗、漂亮的衣服,还有洋娃娃和特色玩具。

可是一到商店,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就开始用小手拉着妈妈的大手,不停地哭泣。

“不许再哭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委屈,要知道售货阿姨是不喜欢爱哭的孩子的。”母亲非常不满地说。

“哦!可能是孩子的鞋带没有系好。”于是,她蹲下来,开始为女儿系鞋带。

就在这时,她无意中向上看了一眼。

这是第一次,她看到了一个5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没有玩具、没有食品、没有礼物、没有装饰华丽的展览,有的只是大人们一双双奔走不停的脚和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乱推乱撞,时不时地磕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她立刻把孩子带回了家,并发誓再也不把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强加在孩子身上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是否也从中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呢?原来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做父母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也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讲话,只要你能蹲下身来,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一定会获得新的发现,从而对孩子有新的了解。

作为父母,要想被孩子所接受,就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要动不动就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或是没头没脑地训斥孩子一番。否则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反感,一听到爸爸妈妈在那里“滔滔不绝”,心里就会烦,甚至根本不把父母的教育当回事。

有个“久经沙场”的小男孩,总结出了“对付”母亲训斥的经验:每次母亲让他站着开始训话时,他就找来两团棉花塞进耳朵里,面对着墙,脑子里面开始了神游,一会儿游到课堂上,一会儿游到网络游戏里,有时想到了开心的事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而母亲的话,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我们不得不说,这种教育的结果几乎等于零。因为母亲没有把孩子的位置摆正,不能与孩子有效地沟通交流,当然不知道孩子是如何想的,更达不到思想与情感上的共鸣。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一种渴求,就是思想与情感上的平等交流。当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谈话时,我们就是在向孩子表示我们对他能力和独立性的尊重。尽管父母对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认为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更不应该对孩子过多地挑剔指责。

还有一个故事:

一个过路人看到一个小孩蹲在路边全神贯注地看蚂蚁,感到十分好奇,就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呀?”孩子说:“在听蚂蚁说话呢。”过路人更加奇怪了:“蚂蚁怎么会说话呀?”孩子不以为然地说:“你又没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说话?”

在孩子的眼里,蹲下来是一件何等简单的事情啊!因此,要想做合格的父母,就要善于了解孩子,善于和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就是说要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一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亲说:“要想和孩子达到理想的情感沟通,就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亲子关系。”

是的,当我们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和孩子交谈,向孩子请教一些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他一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他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养加油站

孩子就像一本无字书,需要我们去关注,去倾听,去了解。那么,做父母的究竟该如何去读懂这本“书”呢?

了解孩子

如果家长不能与孩子在心灵上进行沟通,那么即使掌握再多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也是没有用的。反之,家长如果能真正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生活中,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许多困扰家长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尊重孩子

父母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孩子也应该尊重家长、听从家长的正确教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必须唯命是从于父母。作为父母,应改变观念,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

宽容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后,父母如果不是对孩子进行斥责,而是以宽大的胸怀容忍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就会从内心感到自责,并在悔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错深深地反思,继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面对日趋多元化的时代,五彩缤纷的世界,孩子在家长的印象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不是父母健忘,而是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孩子了,孩子成了他们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让人搞不懂,他们似乎成了离父母最近的陌生人。”事实的确如此,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可以审视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母主人翁的地位便被学校和社会分担了一大部分。随着家长和子女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孩子成为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2006年3月24日在《现代快报》上曾刊登了一则让全中国的父母们振聋发聩的信件:

张××:

我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天开始,如果你还想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如下10条:

(1)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

(2)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

(3)不许强迫我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

(4)不许拦截我的电话;

(5)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

(6)允许我每天晚上有1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7)允许我周日休息时9点起床;

(8)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

(9)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

(10)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

如果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愿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我说到做到!

猛一看,这个女孩也太不像话了,不但直呼母亲的姓名,还扬言要做小偷,要离家出走。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封“挑战书”里的约法十章时,就会发现,除了女孩对母亲直呼其名外,她所说的每一条都不过分,这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她作为一个孩子所应该得到的权利和自由。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女孩的母亲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权利和自由不过分干涉,那么这个女孩也不至于以“离家出走”相逼了。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有所思,这绝对不是这位女孩一个人感觉到的苦闷,她至少代表了当今很大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心声。作为父母,我们很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是否都是合理和正确的呢?

一位母亲在女儿4岁生日那天,给她买了一架钢琴。母亲见到别的家长都让孩子学钢琴,就想,趁着孩子还小,赶紧也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雅起来。于是就请了老师手把手地教。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唱歌、跳舞。

在母亲的监督下,孩子每天都要练琴,但琴技却丝毫没有进步。母亲认为只要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惯,自然会弹出好曲子。

一天母亲下班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当她领着女儿过马路时,一辆小汽车急驶过来,母亲学着孩子的嗓音开玩笑地说:“小汽车,快快驶过吧,别碰我的乖乖!”话音刚落,女儿便说:“汽车快来,把我妈妈轧死吧!”

母亲顿时目瞪口呆,头脑一片空白,她寻思着自己对女儿这么好,女儿居然能说出这种话,不明白小小的孩子为何如此憎恨她。她领着女儿跌跌撞撞地走回家,忙不迭地把女儿叫到身边耐心地问:“为什么希望妈妈死掉呢?”孩子睁着天真的眼睛说:“那样我就不用练琴了呀!”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所以总是对孩子大加管束。但是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他不喜欢任何人强迫他去做不喜欢的事,包括父母在内。如果这时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那么,总有一天,父母的权威会受到孩子的挑战。

其实,孩子对家长的反抗并不意味着孩子走上了邪路,而恰恰说明了我们某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此看来,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些执迷不悟的家长。

然而,很多家长看着自己对孩子付出的“爱”,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孩子怎么就变得陌生了?这是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与过去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孩子成长的环境和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孩子失去了成长的伙伴、效仿的对象、天生的同盟、天然的竞争者。而与孩子“竞争”的对手,只剩下对自己宠爱、骄纵的父母了。因此,他的心理感受和成长轨迹与多子女时代的孩子完全不同,自然变得陌生了。

教养加油站

面对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顶撞与作对,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起不到丝毫作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与自己疏远。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呢?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父母与孩子,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兴趣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父母应该适时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沟通是减少差距或误解的唯一方法,它能在两代人中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家长与孩子走得更近。

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不希望父母完全控制他的生活。倘若父母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限制孩子的行为、爱好,只会使孩子反感而已。

要学会倾听

孩子倾诉时,父母要耐心倾听,让孩子尽情宣泄。倾听时还要对孩子的感受表示共鸣,表示你也有同感。同时,你也可以将你的心里话告知孩子,真正做到心灵沟通。

父母要积极学习

父母还要与时俱进,去了解、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接触一些新的东西。这样,两代人之间的共同语言才会多一些,亲情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生活中,有些父母总喜欢命令孩子去做事,当孩子不愿意做时,就强迫他去做,这样做是在显示父母的权力,标榜父母的身份、年龄与体力,弱小的孩子当然抗争不过。但时间久了,就会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结果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和公开表示不服没有两样。

自古以来,孩子跟父母“顶嘴”,在中国的家庭里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孩子对父母的话只能“绝对服从”,如《弟子规》里所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由此看来,孩子只有“听从”的义务,没有辩驳的权利,就是父母说得不对,也要听。“子孙受长上苛责,单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这个“规矩”在中国许多的家庭里至今也没有破除。

有的父母就喜欢训斥孩子:“我的话你怎么敢不听?”“你必须这样做!”“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有的父母甚至还会动用“武力”逼迫孩子就范。

在这些家长的头脑里,只有一个概念:父母总是对的,孩子一定要服从。这样教育孩子是最容易的,但是,最容易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12岁的小女孩儿,平时都是自己的衣物自己洗,然后叠放好。然而有一天,妈妈发现她的脏衣服堆了一堆却不去洗,就训斥了女儿,认为这样女儿就不会忘了。可是接下来的一周,小女孩儿还是没有洗,妈妈终于发火了,把女儿拉到洗衣机旁,强迫她把衣服洗了,“你记住了吗?下次记住及时洗衣服,否则就没有衣服穿!”此时,女儿的眼中已充满委屈的泪花。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父母总喜欢命令孩子去做事,当孩子不愿意做时,就强迫他去做,这样做是在显示父母的权力,标榜父母的身份、年龄与体力,弱小的孩子当然抗争不过。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有必要胁迫孩子去做某件事吗?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或方法来引导和影响孩子,使孩子高高兴兴去做呢?如果只是一味地对孩子强行逼迫的话,不但达不到任何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结果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和公开表示不服没有两样。

曾有一位母亲给心理咨询热线打来电话,说:“请你们一定要帮我,现在儿子都要不认我这个母亲了,我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原来,这位母亲有一个儿子,已经19岁了。母亲说儿子小时候非常乖,不管大人如何打骂,从不与大人顶嘴。可是儿子长大后,逐渐和母亲没有共同语言,说不上两句话,矛盾就产生了,结果只能是遭到母亲的训骂。儿子高考没上本科线,准备复读一年再接着考。母亲非要儿子去全市最好的复习班,但儿子却嫌最好的复习班里压力大,不想去,于是两人又发生了争执。儿子喜欢打篮球,每次他要出去和伙伴们玩时,都会遭到母亲阻拦。总之两个人的战势愈演愈烈。有一次在母亲的斥责中,儿子一气之下,把母亲精心栽培的花草摔得满地都是。

母亲对儿子说:“家里条件这样好,你生活如此的幸福,怎么还天天和我们对着干?”

儿子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儿幸福的感觉。其实不是我和你们对着干,是你们和我对着干!在你们面前,我什么权利都没有!”

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判断力的,采取打骂、压制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如果老是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旦孩子养成执拗的个性,孩子也许就不听父母的了。至少心里不买父母的账,导致父母要他往东,他偏往西,父母要他做这个,他偏做那个,就是不愿听从大人的摆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孩子也是一样。如果父母总是用自己的判断尺度限制孩子,孩子会因为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得不到重视和满足而情绪低落。如果长期情绪被压抑,孩子就不能正常发展。孩子要么变得消极被动,对事物不感兴趣;要么变得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大人。因此,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教养加油站

那么,父母该怎样做,才能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孩子呢?

不对孩子动用权力

许多父母在对孩子无法实行有效的教育手段时,就会动用权力,强迫孩子去做。这种教育方法是武断的,也很难成功。因为压迫越大,反抗也就越强,开始可能孩子在父母的强制下做了,可是次数多了,他就会产生很大的反抗情绪,最终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跟专家学情绪调节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因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东西,高兴、悲伤不用别人教,天生就会。但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能力却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所以,只有学会并提高自己表达、控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才能够自由地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将它融入我们心理的不同层面,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
  • 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实话实说

    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实话实说

    本书主要谈论了心理健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环境适应—发展自我的基础,人际交往—相互沟通的钥匙,情绪情感—健康与成才的根本,恋爱与性—青春美妙的乐章,选择职业—提升自我的阶梯,医治心病—清除发展的障碍。
  •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新模式

    本书从“阳光城”育人模式的整体架构、“阳光城”的环境支撑、“阳光城”的特色四大板块活动、“阳光七彩卡”评价机制以及“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与展望来具体阐述国家课改的亮点及难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更渗透一种新的理念:儿童与可能性,一个新的生长点:可能性与综合实践活动,予以印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寻求儿童的成长一切皆有可能。
  •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消费心理学(心理学课堂02)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热门推荐
  • 我的回忆录:乘风破浪

    我的回忆录:乘风破浪

    个人回忆书,文化传承路,民族富强梦,家国振兴史。一个小人物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风雨沉浮,人生传奇。
  • 盗鬼人

    盗鬼人

    我叫周剑,是一名盗墓贼。跟别人不一样,他们盗的是冥器,而我……盗的是鬼!接下来要讲的,是一个入墓盗鬼的故事……
  • 一世无缘一世爱恋

    一世无缘一世爱恋

    夕颜:“一杯毒酒,一碗孟婆汤!我喝下了毒酒,却没有喝下孟婆汤,虽然为了不忘记忆与孟婆交换,付出了惨痛代价,但若让我在选择一次,我也会这样选择,因为我明白了,他是爱我的。”冷傲霜:“没想到我寻找了多年的姑娘,竟然在我身边默默付出那么多年,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我的选择究竟是不是正确的?不过我不会后悔。”
  • 无限之掌握命运

    无限之掌握命运

    “路,就在远方,可我脚下却是一片虚无。”死亡带来的重生,消逝的命运,云黎还能否踏上主角之路
  • 祁式枪术

    祁式枪术

    一场游戏一场梦,几多繁华终成空以此文纪念我我深爱的角色和一款著名单机网游。勿言非己所愿,莫论为人所迫。借口!都是借口!心若永恒,坚贞不渝。
  • 黑夜中的骑士

    黑夜中的骑士

    在异兽横行的新纪元里,脆弱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信仰。在善良还不如两块面包值钱的世界里,在人命不如三四金币值钱的世界里。依然有着人坚持着信仰与道德。他们或是身怀异能的天启者,或是杂货铺的小老头,或是军人。但是在很久以前,他们只有一个称呼——骑士。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神剑伏魔录

    神剑伏魔录

    一把不祥的神剑再度现世,牵扯出数百条人命,以及错综复杂的江湖情仇。两个武林名门先后因此神剑而遭受灭绝之灾,在事件背后所隐藏的黑手赫然与朝廷有关。热血青年朱星寒,背负着灭门之恨,偕同恩师吴品、义妹上官瑾找上了邪派‘皇天教’;异国壮士葛天雷,悲泯好友之子的丧亲之痛,自愿在暗处协助朱星寒一行人;神秘女子黄荷,为了弥补身为大阴谋家的父亲所犯之罪孽,决定大义灭亲;武林大宗师傲剑叟的爱徒熊千千,看上神剑的非凡威力,走出深山加入夺剑行列。武林冲突一触即发,中原群侠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陷入了元朝政府精心设下的圈套之中...
  • 生灵意

    生灵意

    礼俗:华胥,华夏名物:多先秦两汉时空:异世界独白:流荡在长生种安栖之地。这儿的生灵寿以百计,最有效的修炼却该是睡。大陆四处流唱仙界传说,阿孃,人人都想往着美好的地儿呢。我是一个走到轮回尽头的天心种,幸抑或不幸,最后这一世,偏生作神。因为相貌,他们视我为仙。我不是,但不敢争辩。若没有伪装,我想我会死去。一日行至洛河,听江水翻滚奔流,彼声音,应是我的心潮。看岸边柏舟飘荡,此波纹,该是我的心绪。我望到枫木摇落,红叶无际,一场场收覆在心田。等到离开,最最留恋记心,伎者轻歌曼舞,舟者漂摇摆渡,织者穿梭制布,尽是平常事物。众生劳役,无休止息。【余自幼观金瓶梅,每念其景,哭不能禁,故作生灵意以悼之。】
  •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

    《达磨出身传灯传》,又名《达摩传灯传》,神魔小说中佛教小说之一,根据《景德传灯录》、《续传灯录》等书编写而成,描述达摩一生成佛传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