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9400000015

第15章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对“问题”孩子的心理调适(4)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有一个河北省的初中男生,因为期中考试考砸了,害怕挨父亲的拳头,于是离家出走。当他在街头游荡时,坏人打着为他找工作的幌子将其骗到乡下一个“地下血库”,和其他被骗去的孩子一样,天天被逼去抽血。

没过多久,几个孩子就已经变得面黄肌瘦,身体虚弱不堪。一次偶然的机会,其中的一个孩子趁人不备时逃了出来,叫了大人,报了警,那些可怜的孩子才得救。出来时,这几个孩子已经奄奄一息,身体虚弱到了极点。

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无论在心灵上,还是肉体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却是刻骨铭心的,是孩子一辈子都无法抚平的疤痕。

1993年,《人民日报》曾连载了关于一个女中学生离家出走的4篇文章:女中学生父母写的《望女成凤,“凤”飞娘痛》,女中学生写的《请你们试着了解我——流浪女生邢建奇给父母的一封信》,记者的报导《“凤”归故里,全家团圆》以及记者的长篇通讯《风兮归来——邢建奇出走的前前后后》。这组文章,具体而深刻地告诉我们家长高压教育带来的苦果,告诉我们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邢建奇父母在文章里写道:“孩子出走之后,我们的头脑才清醒过来。在阵阵痛苦中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却有不当之处,真是后悔莫及。我们这两个不称职的父母为了寻找出走的女儿,曾两下广州,四去郑州,沿京广线转了几圈,钱花完,苦吃尽。在那拥挤的车厢,在那盛夏伏天的广州,曾几次晕倒。顿足捶胸,欲哭无泪。

愿天下父母能……从我们女儿出走中领悟出一点儿道理来,那样对于我们也算是一种宽慰了。”

其实,上面两个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并非个案,在记者的长篇通讯《风兮归来》中有一段这样的话:“邢志文、李培菊四处寻找女儿的一年里,在广州、郑州、武汉等地火车站、派出所,看到的是一摞摞寻找出走学童的照片、启事,也碰到许多像他们一样心急如焚的父母。在去承德的路上,李培菊曾遇到张家口七中的同志,他们在寻找4名离家出走的男生,在路上又听到了消息,该校又有9名女生也在合计出走……据统计,1992年1月3日,仅广州火车站就截下了900名9~15岁的学童,其中大多数是弃学闯天下来了。”看到这些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例,你是不是也在冒冷汗呢?因此,希望身为父母的家长们能够重视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教养加油站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大多是心理压力过大,无法解脱,于是一走了之。但是出走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添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带来不幸。那么家长怎样预防孩子出走或遇到孩子出走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思维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家长放下架子,和子女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孩子就会将你视为知己,无话不谈,孩子的烦恼就可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谈,安抚他的低落情绪。如果动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最终走向逃避。

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出走之前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孩子突然变得魂不守舍,经常走神儿,两眼发直,好像在想什么事儿;孩子吞吞吐吐,做事情犹豫迟疑;也有的孩子一反常态,变得格外殷勤,大笑大叫……上述情况,都可能是孩子准备出走的先兆,如果家长马虎大意,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就可能被孩子的突然出走搞得措手不及。

对出走的孩子不能打骂

孩子出走被找回来之后,既不能打骂恐吓又不能不闻不问。打骂恐吓可能使孩子再次出走。同样,如果家长因怕孩子再次出走而不敢说不敢问,甚至百依百顺,孩子则可能以出走要挟家长,变得任性、骄横。

教孩子向社会倾诉烦恼,寻求帮助

如今,电话心理咨询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既可为咨询者保密,又可避免当面对话、羞于出口的尴尬,同时又是免费服务。只要打个电话,便会有人听您诉说,为您解愁。《中国青年报》的“青年热线”,《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电话,以及全国各地北京的中小学生咨询电话,“志华朋友”热线,这些心理咨询机构都可以为少年服务。你如果能把这些电话号码告诉孩子,他就多了一个不见面的朋友,对心理健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死亡是人类迟早都要面对的,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呢?孩子毕竟是孩子,终究是脆弱的,如果家长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帮助,悲剧迟早都要发生!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却没有提高。根据调查显示,曾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占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青少年占4%。更为可怕的是,自杀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尤其是近几年,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有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女孩,是班里的班长。班主任对她说:“你是班长,不但要管好咱班的纪律,同时还要把咱班的学习搞上去,如果上不去,你就不用再当班长了。”

老师的话对她来说很有分量,于是每天上课、下课,大事小事她都要操心,而且还要给同学补课,尤其是考试前几天,全班同学里就数她最忙。可是付出了这么多,他们班的纪律好多了,学习成绩依旧没有上去。于是她开始焦虑不安,话语也少了。然而,班主任没有找她谈话,也没有撤掉她班长的职务。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班主任又给我一次机会,如果下一次班级成绩还是搞不上去,我就去死。”

结果又一次考试过后,班里的成绩仍在原地踏步。于是在成绩公布的那天,她放学回到家里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活了。”可是妈妈不知道孩子出了问题,就训斥孩子:“别胡说,咱家这么好的条件,要什么有什么,你又是班长,别把不想活挂在嘴边!”她就没再说什么。

后来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她又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活了。”妈妈说:“你怎么又来了,别胡说!”第三次她又说:“妈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不想活了。”妈妈非常生气:“你这孩子怎么不懂事呢!这么好的条件,你有什么不满意的!”没想到,她放下碗筷,爬到六楼就跳下去了。

作为父母,可能很难理解孩子的这种极端行为。他们总是觉得,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自己小时候要强出好几倍,还有什么令孩子不满意的呢?

而自杀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采取自杀行为,通常与他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什么关系。自杀是人们非常不适应外界环境后采取的一种极端行为,主要表现为:

(一)人际关系僵化

可以说,人际关系矛盾是引起青少年轻生的主要外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与周围的人能融洽相处,他就比较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种种不快、压抑都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的。

(二)得不到家庭温暖

父母不和、吵架离婚,或是偏爱某一个孩子,都易使青少年产生自卑、愤恨心理。如果这时候再遇到挫折打击,无疑等于雪上加霜,最后产生厌世心理。

(三)意外的挫折和打击

失恋、考试失败、受坏人恫吓、丢失了重要财物、亲人突然去世等突然打击,都有可能使感情脆弱的青少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四)环境的变动

一些调查资料表明,许多青少年由于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而自杀。除了小环境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有可能引起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至今还不很清楚。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但是有的人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于是他不屈不挠、奋发进取;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差,于是他痛苦不堪,寻死觅活。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遭受挫折后,一旦无法解决又无法逃脱,就会产生自杀倾向。

教养加油站

孩子的极端行为无疑会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所以,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防止孩子走向极端,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母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化。心理不健康,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还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让孩子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和坚强的性格。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得到大人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时,他就不会产生情感空缺,因而也不会走向极端。

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因为受挫而长时间沉湎于焦虑与痛苦中是非常危险的,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让孩子把内心的痛苦、失望说出来,孩子就会感到轻松些。这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训斥或惩罚孩子,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协助孩子走出困境。

对孩子进行生死观教育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孩子也一样。然而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比如,有人去世了,父母总会告诉孩子,他“睡着”了,或者他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等等。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对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死亡对自己和亲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于是很轻易地就会走向极端。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生死观教育。

同类推荐
  •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

    《我对强迫症的理解》分为三章:第一章,强迫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第二章,我的强迫症治疗之路;第三章,精神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强迫症。如果您是一位强迫症患者或是患者家属,我建议您对此书内容的阅读原则是“重治疗,轻理论”。
  •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从哈佛大学进行的心理课程出发,通过精彩的心理测试、有趣的故事以及科学好玩的实验等,让人们轻松地体验从其他大学或心理学机构学不到的趣味心理课,从而让人们在简单的学习中得以升华,重新审视自身的心理、行为模式及人生走向。
  •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这是一部留学日本的临床心理学专家和国内心理临床专家共同打造的力作,以其全新的视野,引领您走进最新临床心理学领域,掀开了心理临床的奥秘与实务。本书在借鉴、整理日本临床心理学的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涵盖了心理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常见的困扰和挑战的突破技巧,心理测试的方法运用,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成长的督导方法,与精神科医生及同行的紧密合作等临床实践中的各个方面。本书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的极其实用的操作手册,也是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实习指导手册。
  •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在本书中,为了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特征,勒庞援用了集体行为的三大基本准则:非理性和集体冲动强于理性和个人冲动;人的行为更容易受到情绪推动,而并不是按照理性计算。同时,勒庞还认为,各种潜在性格构成了心理,稳定不变的人格仅仅源于稳定不变的环境,在不同环境的压力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潜在性格特征都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当然,仅凭环境因素这一点,还不能将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心理转型合理解释。同样重要的还有“心理感染”因素。心理感染是“个人依照周围众人的意志行事”,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就此产生。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的本性、自由、潜能、动机、经验、价值、创造力、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他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一种新人形象,强调人性的积极向善,强调社会、环境应该允许人性潜能的实现。主张心理学研究中应给予主观研究方法一定的地位,并应突出整体动力论的重要。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热门推荐
  • 言灵之终结

    言灵之终结

    领域全开,言灵的世界。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言灵的威力,是你不可抵挡的,凡人!
  • 六十种曲玉环记

    六十种曲玉环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步步错

    步步错

    这是一段豪门恩怨,爱恨纠葛;这是一场商业游戏,真假难辨;这是一个情爱陷阱,欲痛缠绵。
  • 雾海印

    雾海印

    当今江湖,有仗剑天涯的侠客,必会有打家劫舍的匪首。有青丝百媚的仙子,便会有服扇逍遥的公子。有初生牛犊的少年,定会有老奸巨猾的前辈。但不论是何种人,一入江湖便成了江湖的鱼,离之即死。小地方有小江湖,大江湖有大天地。江湖里大鱼,小鱼,甚至虾米们每天都想着从小江湖游到大江湖,再从大江湖挤到更大的江湖。江江湖湖多了总是能汇成海的,可千百年来却无一条江湖鱼敢称自己到过那必然存在却又虚无缥缈的海,它如雾中之花,可望可盼唯不可摘,江湖鱼戏称其,雾海。
  • 目标一个亿

    目标一个亿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他一个亿~某人说:他爸爸给了他5亿,他赚到40亿,翻了8倍!我爸给了我5块,我买了双手套去工地,一天100块,翻了20倍!其实能力我还是有的,只是缺少资金!好吧~我给你机会,看你怎么挣~看吊丝少年王二狗如何逆袭人生,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嘿嘿嘿~
  • 霸道丹尊

    霸道丹尊

    这是一个玄奇广袤的世界!这是一个霸道绝伦的男人!点药成丹之术、功法秘籍合订本、说啥是啥预言术……这都不算什么,他还有更厉害的!他说:等我翻身的时候,一定把脸也翻了!他还说:想要不再惧怕任何人,就要变成那个最可怕的人!所以,他来了,风云色变,诸皇仰望……
  • 瀋陽紀程

    瀋陽紀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山海图之玄门

    山海图之玄门

    科学的轮船,把我们从神鬼的世界里拉了出来,从此以后我们失去了对神鬼的信仰,质疑神鬼的存在,排除一切科学之外的事情。而科学,也不余遗力的来解释一切,也确实解释了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但那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那些禁区呢?禁区,当然也有得解释,那就是权威。然而存在的一直都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信仰崩塌而荡然无存。
  • 游戏地域

    游戏地域

    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人生梦!生存,战争,爱,希望!
  • Cc小说家

    Cc小说家

    六个人的爱恨情仇,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