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各里正、地保各自带着一群年轻人来到了县衙。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多数人穿得破破烂烂,但他们愿意为保卫家园出力。报上数来一计算,竟有二百多人。
李士林把里正、地保找到二堂,对他们说:“谢谢大家出力招了这么多人,但这次招人的目的是在县城内巡逻,防贼防盗,不能耽误生产生活。因此,义勇只用家住县城的人,这样不用给他们安排食宿。对各庄的人,只用武功好的人,不会武功的都回去好好务农。此外,你们一定要配合好县衙进行甄选,严防有奸细混入,一旦有倭寇的奸细混进来后果不堪设想。”
各里正、地保,听了县太爷的话,了解了县衙的难处,又都回去作了挑选。得用了大半个白天的时间,最后从县城的小伙子当中选定了义勇一百二十人。
李雄和李宝也都参加了甄选。
李雄选了十二个人,十二个功夫好手被充实到衙役队伍中,李雄作为班头,虽不能参与兵房的事务,但是他也有了决心,再有仗打,一定要让自己的衙役们也能立功。
李宝选了十五个人,十五个好射手。李宝把他们交给了大刘。
以这次招人为契机,作为兵房的实际负责人,李宝、刘平、李臣对队伍也作了调整。武功好的被分散到各个小队里,充当骨干力量。这样,各小队单兵作战实力也都得到了强。已经经过了五次作战的这些老兵,有经验,有胆量。使李士林、李宝觉得心里更有底,信心更足了。义勇们分成六队,每队县衙给派一个队长,再选出一个队长。师爷给他们划分了巡逻的时间段,交接班时间以及轮换巡逻时间,领饷时间等。有事就到县衙找李宝,这样,李宝又成了义勇的总管。为了提高义勇的战斗力,李宝提议叫他们也在县衙集中训练十天,以后每旬都到县衙集中训练一天,用以提高他们的纪律性和战斗能力。
县城里的财主们看到县衙又招了义勇,县里夜间也有人巡逻了,大家感觉到自己的安全更有保障了,对县衙充满了一种感激,因此看到义勇们的穿戴时,都觉得看不下眼,呵呵,李士林的县衙是真的拿不出钱来了。财主们互相一商量,大家决定每家再出几十两银子,给义勇们每人做一套衣服,买一双鞋、一顶帽子。又都和李士林打好招呼,说好了,义勇们巡逻到各家店铺时,可以进去歇歇脚,喝杯热茶。
这样一来,各位义勇换装后面貌一新,24小时在县里轮班巡逻,走到各处百姓们又都热情相待,大家这个心哪,那可是相当热乎了。李士林又对义勇们宣布了纪律和注意事项,嘱咐没事时多练练武,增强战斗力。并激励这些小伙子说:“以前,倭寇把我们害苦了,今后,坚决不允许倭寇在我们县境内横行,坚决打击绝不留情!只要我们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小鬼子不来也就罢了,来了,也就是他们的死期到了!”义勇们心里燃烧着打击倭寇的激情,生活中又得县衙和百姓们的礼遇,所以还真能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一时之间,整个京海县洋溢着的是昂扬向上的气氛。全体义勇和士兵,守卫、巡逻、练武、练兵、一时是热火朝天。
再说军师师弟——毕家庄如今的探子,他从县衙逃走后,住在客栈不出来,想隐蔽几天,待局面稳定稳定,再去探听。这天,他听到街上很热闹,也不由得好奇,便随着人流往前走,来到县衙。看到县衙大院中尽是年轻人,还有些人明显是这些年人的家属在外围站着,只听得人们议论纷纷,说是要打倭寇,群情激昂!他是暗暗吃惊,虽说是师兄弟情深,可眼前的局面不由他不受触动,这毕竟是民族感情啊,倭寇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也的确是令人发指!看明白了,县衙招兵?他害怕了,这么多人保卫县衙,那可怎么打?怎么抢回尸体?师兄的事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后又听到是巡逻的,才放下心来。但细一想,这有巡逻的了,对自己是最不利的,再进县衙时,可千万别叫他们碰上。一碰上,那就麻烦了。又看到县衙大门,围墙都修好了,坚固非常,围墙里面搭了架子,上面有木板,站在上面可以打击爬墙的人,又可射箭,这越看这小子越是心惊。
但是他看上瘾了。
上瘾了的意思是他又想着趁着人多进里边看看,正好那天晚上他也没看清楚什么,关键是终究不知道尸体藏在哪里。他往里走,因为人多,没有士兵衙役注意他,就越发大胆。他看到监狱门前更是戒备森严不许人们接进。便混迹于人群穿过大堂,此处人还是较多,没人注意他,他便想再穿过二堂,去仓库那里再瞧瞧,不由就来到了签押房前,正想观察,猛然间看见三个姑娘手按剑把注意看他,他一下吓得变了脸色,转身就要走。这就更引起了王姑娘的注意,立即上前问道:“你是干嘛的,你在这里东瞧西看的是干什么呢?”
“啊,我没看啊,随便走走。”慌乱中,前一个问题压根没回答。
“这不是你随便走的地方,你是哪里人?干什么的?”王姑娘又严肃地问他。
“就这附近的,这就走。”说吧,小子转身就走。
看着他远去的身影,王姑娘觉得有些不对劲,他怎么走得这么快,怎么像是有轻功?呀!可能是那个探子,那晚上房的人,追!
她一招手,三个姑娘就出来追,但他已“走”出很远了。
探子头也不回,一路急走,越走越快。三个姑娘在后急追,但距离并没有缩短。探子一直走到高升客栈,从后门进去,不一会,只见他牵出一匹马来,跨上马背,直奔城门方向,疾驰而去。王姑娘三人走进客栈,问过店小二,了解到这人说自己是毕家庄人,且住宿费早已付完,这次走没打招呼。店小二说他尽夜间出去,很晚才回来,问他干什么去了,他说会朋友,这次他匆匆忙忙骑马出去,房间里还有东西没拿。
“走,看看去。”王姑娘对店小二说道。
店小二领着三个姑娘来到房间,见有一个包在床上,里边有几十两银子,一把短刀,一身夜行衣。她立即明白了,马上把包包好,对店小二说:“这个包不要动,就放在这,也别说有人查过了,他还会来的。他再来时,你别惊动他,尽快到县衙报告。这个包你若动了,你能惹来杀身之祸,明白吗?”
店小二一听,吓得发抖,脸都白了,说不出话来。三位姑娘也不理他,急忙回县衙报告。出了客栈,王兰对柳、孙二位说:“这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飞贼,看到咱们注意他了,他是做贼胆虚,逃命去了。”
“不至于如此吧?他能知道我们跟踪?”柳姑娘有点不相信那人的能力。“他也没回头?怎么能知道我们跟踪他呢?”
“他凭心劲,就知道我们非跟踪他,所以连包都来不及拿就逃走了。千万不能小看他,他的轻功能力不在我们之下!咱们快回县衙报告吧。”王姑娘头脑很清醒,深知此人的功夫与探事能力,就现在县衙的夜间防御态势,是档不住他的,必须还要加强防御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探子一回到毕加庄,把听到、看到的情况作了报告,除了被三位姑娘发现,自己仓皇出逃这事没说,其他的报告得很详细。但毕庄主也算阅人无数,从他惊恐的神色上已看出他受了惊吓,而且又不见了他的佩刀,更加猜策出只怕这位老兄行踪被人发现了。毕元也不说破,道声辛苦,赏了二十两银子,打发探子走了。然后对军师说:“光听、看还不行,还得小青前去,探个实情。”
“好,应该这样,小心为妙。”军师赞成庄主的意见。
毕小青又奉命来到县城,又在县衙前转来转去,希望能早一点看到周衙役。
王姑娘她们把飞贼逃走的事报告后,县太爷着实表扬了她们。又告诉她们注意毕小青的踪迹。果然,第二天便发现了毕小青的到来。他还住在离县衙不远的那家客栈,但换了装束,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毕小青以为自己一直都没暴露,所以公开来县城,公开请周衙役喝酒。
王姑娘把毕小青到来的消息告诉了县太爷,请示对他采取什么措施。李士林好感动啊,为了抗击倭寇,平冤案,一位姑娘成了情报官!而且都是她主动做的。从小娇生惯养,来到县衙,就能主动担起如此重任,真是难为这位好姑娘了。她的姐妹也成了中坚力量,巾帼不让须眉,一点不假。再想到李宝与他的师弟们,给了自己如此多的帮助。李士林心中着实感叹。
“老爷,下一步我们怎么办?”王姑娘见县太爷光听不表态,着急起来。
“不着急,先不要叫周衙役见他,拖他五六天,争取这几天把义勇们训练一下,叫他们提高点意识,以利巡逻和作战。新招的这二十多人也要好好训练一下,准备好了,再让他潇洒走一回,当一回蒋干。这几天监视好他,别让他刺探到其它情况。”
“是,老爷,还是你高。”王姑娘称赞道。
“这还不把毕小青急死呀?”柳姑娘说着大笑起来,其他的人也都笑起来。
李士林听着姑娘们的笑声,看着眼前这年轻的笑脸,忽然想到“谈笑间,樯掳灰飞烟灭”这个名句,想到自己死去活来,举人就是考不上,却也能在如今这县令岗位上做如此一番保境安民之伟业,一时不由感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