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慈烺和太监王安海,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南京,经过了艰难险阻,爬过了千山万水,克服了千难万险才到了南京。路上遇到了闯贼,还要刻意躲避,怕被他们发现了问话。遇到了没有客栈,就又不敢往前面走,怕前面遇到了强盗,他们两个人就在一个破面里面将就睡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继续前行。
到达了南京,太子朱慈烺和太监王安海就找了一个地方安置了下来。
此时的南京城中风雨飘摇,百废待兴。在北京城破以前,南京的六部都是虚职,没有什么权利,现在北京城破之后,南京城中六部开始动员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六部官员之中,兵部尚书史可法,按照明朝制度,南京城内,兵部尚书为百官之首,因为此时南京城内还没有内阁。自从崇祯帝自杀在在万岁山上,国家就需要一个新的君主来笼络人心,积蓄力量,正可谓“国不可一日无君”。
对于立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早就高瞻远瞩地留下了祖训,也就是明朝君主必须遵守的宪法,那就是“嫡长子制”,嫡长子就是皇后最大的儿子。如果没有嫡长子就立长子,没有长子就立兄弟。
官员中一个年轻的后生李怀仁立在朝堂之上,眉头紧皱,看着所有的官员,大声说:“当今天下打乱,闯贼攻破北京城,清兵对于江南一带蠢蠢欲动。传言,崇祯帝自杀于万岁山前,把太子和三个儿子都已杀死,崇祯帝已经没有子嗣。这个时候就该立福王朱由崧为皇帝,福王朱由崧是崇祯帝的亲堂兄,立他没有争议,不会造成军阀混战。这就可以稳固军心,稳定民心。我们万众一心,好一同抵抗闯贼和清兵。”但是朝中的一帮老臣显得疑虑重重,心中有所忌惮。
原来这帮老臣原来都是北京城中的官员,只是因为年老失宠,来到南京当官。来到南京官职是升了,但是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因为南京的官职都是虚职。这帮老臣都是侍奉过明朝几代皇帝,众所周知,明朝皇帝荒淫无度,都比较短命,所以这一帮老臣大多都侍奉过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可是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五年不上朝。原来这万里皇帝有一个宠妃郑贵妃,郑贵妃育有一子,就是福王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万历皇帝整日在宫中,与郑贵妃饮酒淫乐,万里皇帝爱屋及乌,因为宠爱郑贵妃,就想立郑贵妃所生的儿子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当万里皇帝在朝堂之上提出立老福王朱常洵为太子的时候,群臣反对。都说:“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留下了祖训,不可以违反。”明朝皇帝权利再大,也不可违反祖训。万里皇帝没有办法,把老福王派遣到洛阳,封为福王。老福王朱常洵在洛阳,因为自己没有当上太子而一直耿耿于怀,对于反对他的人怀恨在心。
福王朱由崧是老福王朱常洵的长子,后来继承了王位,也就是新的福王,自然也对那一批反对他父亲当当太子的老臣怀恨在心。这就是这一帮老臣忌惮福王来南京当皇帝的原因,古代君主的权利极大,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这一帮老臣都不愿意福王当皇帝。
老臣中以一个叫做孙乾的人,他立在朝堂之上,义正言辞,甩了一甩衣袖大声说:“福王不可立,福王不贤。潞王朱常淓贤,应该立潞王朱常淓。”然后一帮老臣立马附和说:“当今天下大乱,应该要一个英明的君主,应该‘立贤而不立长’,而不应该‘立长不立贤’。福王昏庸无能,要是未来又成为一个荒淫无度的君主啊!”孙乾顿足大喊说:“如此,明朝要灭亡啊,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啊!”
兵部尚书史可法,听了所有人的争论,陷入了两难之中。史可法心里想:现在,南京城中也烂成了一锅粥,党派纷争,党争严重,如果南京城中也不团结,那么明朝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我们一定要想一个两全之策,让争论消失,两边的官员都满意。
于是史可法决定立桂王朱常灜,第二天史可法作为百官之首说:“如今天下大乱,稳定民心重要,贤明的君主治国也很重要。我觉得桂王当上皇帝是最好的选择,首先,论亲疏桂王朱常灜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七子,理应该当上皇帝,论贤与不贤,桂王素有贤名,未来肯定是个英明神武的君主。”
兵部尚书史可法言语之中,对于福王有诋毁之意,但都没有明说。
朝堂上的大臣听到,兵部尚书史可法说立桂王当皇帝,一下子又是炸开了锅,其中王晖成站在兵部尚书史可法身边,正了一下自己的头冠,目光坚定望着所有同僚大臣说:“兵部尚书所言极是,桂王素有贤名,又是先皇明神宗第七子,理应该继承大统,登皇帝位。”
孙乾听了,眉头紧锁,斜着眼睛看着王晖成说:“你这是存有私心吧,谁都知道你是兵部尚书亲信,兵部尚书和桂王朱常灜素有来往。以我之见,潞王朱常淓是最好的选择,该立潞王朱常淓。”一边的官员李怀仁走上前一步,对着孙乾这个老臣大和一声说:“你这老不死的,你在万历皇帝当官的时候,得罪了福王,这个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你却因为一己之私,转过去立八丈远的潞王。”李怀仁顿足长叹说:“现在是国破家亡的时刻,怎么能考虑一己之私呢,如此,国家才将灭亡啊!当此之时,就应该立福王为皇帝,福王入得南京城中,完成登基大典,稳定军心,稳定民心,步步为营,抵抗闯贼和清兵才是重中之重啊!”
拥立福王朱由崧的人中,还是有一人,语气激烈,此人就是马士英。
朝堂之上,听了李怀仁的话的人,都默默无言,一时间语塞词穷。
此时南京以外,江北地区正是风起云涌风云突变的时刻,黑云压城,黑云下正有一件大的事情正在酝酿。
同是黑云下的南京城内,太子朱慈烺睡着觉,一下子用脚蹬开了被子,太监王安福过来,帮太子朱慈烺盖上了被子,长叹了一声:“唉!!!!太子沦落,怎么会盖得惯这粗布的被子呢?”王安福叹完,连连摇头。王安福吹熄了灯,关上房门,背阴消失在黑暗的房间里,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