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人一生有几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某一年龄段内,抓住或错过了这个时期,将对其一生的智力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春期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阶段,20岁左右,反应速度和记忆敏感度是最佳的。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往往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做出卓越成绩的。伽利略17岁发现了钟摆原理,海寿保20岁创立量子力学,牛顿23岁发现微积分理论,毛泽东25岁主办《湘江评论》,曹禺23岁创作出话剧《雷雨》,闻一多24岁出版诗集《红烛》,还有一批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大多是在青年时期打下良好基础的。
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错过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待到成人,将后悔莫及。把握时机,切莫荒废了大好光阴,给自己留下终身遗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如何正视自我
某大学班导张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学校和专业不理想,进入大学后,民便一天天地消沉起来。经常不做作业,不时逃课,学着抽烟、喝酒,不该做的他全做了,不该会的他全会了。
他虽然喜欢逃课,但杨教授的课他一节也没落下过。杨教授的课生动活泼,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重要的是杨教授对他不歧视,有时还出点问题让他回答;答对了就表扬几句。
有一次,民在作业本上夹张纸条说:老师,现在大学生比土豆还便宜,是吗?过了几天,杨教授把他请进家里,亲手炒了四个菜,倒杯红酒,师生俩喝得不亦乐乎!酒到酣处,教授拿出一个又小又青的土豆,对他说,你知道这种土豆值多少钱吗?告诉你,皮厚肉少又有毒,白给都没人要。说着,杨教授把那土豆扔进了垃圾桶。接着,杨教授又拿出个土豆,一斤多重,又大又白。他说,这样的土豆你知道多少钱一斤吗?四元钱一公斤。教授已略带酒意,说:记住,土豆和土豆是不一样的!
五积攒自己的“奶酪”
A、选择职业
在青春期内,大多数人都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从表面看,职业是维持个人和家庭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但从深层分析,职业和工作能使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存在价值,给人以成熟感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首先选择自己喜欢做而又有能力做好的职业或工作。几乎所有的求职者开口闭口说要找一份好工作,很少有人说要找一份好职业。人们常常把职业和工作混为一谈。
职业是指你长期甚至整个生命所介入的行业,所涉及的领域;而工作是指具体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机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是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一个片断,某个行业中的具体事情。职业是长期的和全面的,而工作则是短期的或片断的。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把职业生涯分成探索期、定位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其中定位期最为关键,也就是青年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探索期过长,迟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能给自己最佳定位,而频频跳槽,频频改行。今天做销售工作,明天干行政工作,后天干业务工作,朝秦暮楚。总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好,不知道什么事情适合自己,跳来跳去,可能过了半辈子也一事无成。中国人有句老话“转业不聚财”。什么都干过的人,什么都不精。一个在职业上不精通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大的成就的。
初涉社会,许多年轻人都愿意找轻松、挣钱多的工作;还有人认为,上班自由、弹性好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追求。其实这都太狭隘、太具象了。职业的选择,一是看社会的长远发展,今天是热门职业,也许明天就成了冷门。冷与热是发展的,相对的。只要科技文化含量高,总有发展前途。职业的选择,最重要是看自己喜欢不喜欢。倘若对那份职业没有兴趣,给多高的待遇,你也不会去干;勉强去干了,你不可能心里痛快,最终还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职业定位应尽早完成。只要发展方向定了,具体的工作可以随机应变。比如你选择了经济门类,无论是在证券部门工作,是在银行部门工作,是在会计事务所工作,是在外企从事经济管理工作,还是到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工作,这些问题都好解决,重要的是你选好了自己的职业。选好了职业你就会喜欢它、热爱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最终可以实现你的心愿和人生价值。
话虽这么说,但年轻人在求职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自己想定位,却定不了位;或者方向选对了,而具体工作不满意,不是条件艰苦,就是收入不高。其实你大可不必着急,“万丈高楼,平地起”,事物总是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职业技术也有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其实是目光不远大的表现。
选好职业,珍惜你的第一份工作。
B、寻找奶酪
很多人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这是一个简单而随意的书名,谁也不会想到竟是一本工商类的畅销书。说的是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生活在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追求的东西。他们穿着跑鞋,每天四处活动着,寻找着。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奶酪仓库,并在这里过起了幸福的生活。小老鼠一如既往地穿着跑鞋辛辛苦苦去寻找新的奶酪,因为它们发现原来那堆奶酪正在减少;而聪明的小矮人面对奶酪的减少反而显得犹豫不决,直到有一天,发现奶酪真的没有了,愤怒地说: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重新走入迷宫,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
这本小册子,被许多欧美企业总裁买来发给员工。因为它提出了一个现代人关心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如何面对改变。故事虽然简短,却给了人们不尽的回味和思考。
“奶酪”是我们生命中想得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份好工作,可能是金钱、名利、健康、爱情。我们都希望有一份幸福,有一份享受。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时代,会使你面临应接不暇的变化与更具挑战、更复杂的形势。也许有一天,你意外地发现自己曾经拥有的“奶酪”突然减少了,消失了。面对这一切,你能否迅速转变观念,行动起来,去寻找新的奶酪呢?
整个世界看上去充满了机会。但作为年轻人,又常常觉得机会之门并没有真正向自己打开,抱怨上司不重视自己的才华,遗憾工作和生活中充满了竞争对手,叹息父辈没给自己提供优越的背景和足够享受的钱财。同时他们不愿意做小事,只想做大事,挣大钱,尤其鄙视那些为蝇头小利而辛苦奔忙的人,希冀自己不用付出辛劳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得到那些后,就不想再去寻找新的“奶酪”了。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动你的奶酪,除非是你自己。老本总有吃完的时候,无论是金钱还是知识,如果不扩大,不充实,不更新,终有一天会被飞速前进的时代所淘汰。
我认识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下海搞贸易。几年后他的公司就有了相当的规模,成为一个地区的知名人士,被誉为“明日之星”。后来,他大约太累了,认为躺在已有的“奶酪”上还能享受一阵子,于是放松了自己。由放松到放纵,上午泡游泳馆,中午赶饭局,下午搓麻将,晚上洗桑拿、泡妞、赌博,根本无心料理公司业务,不到两年,公司负债累累。虽然找关系到银行贷了款,但由于人心涣散,元气大伤;又过两年,公司不得不关张,公司大楼被强行拍卖抵债。
他,被已有的成绩冲昏了头脑,由一个精明强干的“明日之星”沦落为一个颓废、游手好闲、到处举债度日的人。每次见到他,我总感痛心不已。
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而,他所在公司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国外订单减少,效益每况愈下。他思虑再三,决定辞职,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他说,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失去的痛苦。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反复权衡,拖延和犹豫是在消磨生命。痛下决心,从头开始,必有一番新景象。他把小矮人唧唧的话写在墙上自勉——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C、动则活
小时候听奶奶讲了一个十分古怪的故事,我一辈子都没有忘记。
有一个懒汉出奇的懒,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吃饭懒得动手,娘做好了饭端到他手上;睡觉懒得动手,躺在床上,让娘给他盖被子。有一回外婆家有急事,娘得到那儿住几天。娘临走时,特地给他烙了一张很大的饼,中间剜个圆,套在他脖子上说,这张饼足够你吃几天了,千万别只吃嘴边上的。
因为外婆家有事娘多耽搁了几天,可待她回家一看,却见自己的宝贝儿子,竟然坐在墙角边饿死了。他只吃了嘴边上的那几口,还有大半张饼没有动。他实在是太懒了,宁愿饿死,也不愿动动手把饼送到自己嘴里。
我不相信真有这么懒这么愚蠢的人,但后来我的确见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宁肯受穷挨饿,也不愿意去做点什么。老百姓常说:穷是因为懒,富是因为勤,天上不会掉馅饼。不愿意做事的人,肯定一事无成,一辈子受穷挨饿。
在美国某公司的促销会上,公司经理请与会者都站起来,看自己座位下面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在座位下或多或少地发现了钱。多则10~100美元,最少的也捡到了一枚硬币。就在人们惊异、迷惑的时候,这位经理走上台,态度十分庄重地说:这些钱都归大家所有,无论多还是少,我想人人都拿到了钱,这是确切无疑的。有人肯定疑惑,座位下面怎么会有钱?谁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与会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迷惑,一迭声的“不知道”。最后还是公司经理道出了缘由。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想通过这件小事,告诉大家一个最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挣不到钱的。同样道理,坐着不动,也是永远成就不了事业的。
古人说,活则生,不活则死。又说,活者动也。我们平日所说的“活动活动”,首先是要动起来。人的生活是在一系列的动作中进行的,完成的。成功是勤奋的积累,人生是动作的积累。
英国心理学家布尔说过一句十分尖刻的话: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障碍,而愿意永远保持满足和平庸状态,这既愚蠢又糊涂,只能像母牛一样怡然自得。
一个坐着不动,什么事都不愿做的人,不仅没有生存意义,简直是具行尸走肉。动起来吧,所有希望自己过得好一些的人!生者活也,在活动中求生存,这就是我对“生活”二字的理解。
D、再试一次
恰科年轻时,到一家银行找董事长,希望能雇用他。然而,一直没有结果;可他不厌其烦地跑着,求着,已经是第52次了,仍然遭到了拒绝。就在这天,当他失意地走出这家银行时,突然发现门前的地板上有一枚大头针,恰科立即弯腰拾了起来,交给保安说:不要伤了人。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居然收到了银行派人送来的录用通知书。
原来,当他弯腰拾起这枚大头针的时候,这一举动恰巧被董事长看见了。董事长认为如此精细而谨慎的人,非常适合做银行工作,于是录用了他。
董事长慧眼识才,恰科在银行干得相当出色。正因为他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使他从一个小职员,一步步被提升,成为这家银行的掌舵人,成为全法国银行界的精英。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它没有气馁,接着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地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它的吻也受了伤;它仍然不甘心,仍然还在一次次地进攻……多次的攻击遭到多次的失败,而且伤痕累累。它死心了,不再去攻击,眼看着就在嘴边而吃不到的小鱼,心里的沮丧可想而知。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玻璃挡板拿开,而鳄鱼仍然一动不动,仍然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任凭小鱼那样悠然地游着。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它不想再试一试了,最终被活活饿死了。
许多时候,当挫折一个个接踵而来,当失败一次次如影随形,我们往往像鳄鱼那样无奈地选择放弃,心甘情愿听任命运安排。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为什么不再拼一次呢?恰科碰了51次钉子之后,毫不气馁地又试了一次。没有第52次求职,就不会有今天的法国大银行家。
心理定势是一把锁,锁住了你的意志和灵性。看来不可企及的东西,也许再试一次就可能得到。这是一场自我心理较量。
他貌不出众,且只有大专学历,在满屋子本科、硕士、博士的应聘者中,看来没什么优势,而且面试很快掂出了他的分量。他不能胜任这个工作,求职申请理所当然被拒绝。
可是他并没有马上离开,就像许多被拒绝者逃离那样;而是起身对面试官说:请问,您能否给我一张名片?面试官冷冷地看他一眼,对这些死缠烂打的求职者没有什么好感。他说:虽然我无法成为贵公司的员工,但我们也许能成为朋友。如果打网球缺人,找不到搭档,请打个电话,我会让你满意的。
面试官真的给了他一张名片;后来他们真的成了朋友。面试官问他当时找他要名片是怎么想的,他说,人与人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有朋友。有的人没被录用或碰了钉子后就觉得尴尬;很多人不敢去做本来有希望做到的事,就是因为害怕丢脸。所谓害怕失败就是害怕想象中的那个失败;不敢想象失败,所以干脆不去做。
他接着说,读大学时他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怕拒绝,怕自己下不来台,怕在同学们面前无地自容。他是被自己的想象吓住了,所以从不敢向她表白,只是远远地望着她。后来他得知,那个女同学其实对他十分有好感,当时要是他表示了,很可能他们会成为一对幸福鸳鸯。然而就是因为那想象中的害怕,他错过了本来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打那事之后,每当怯懦、退缩的念头冒出来时,他就用这个例子告诫自己:不要怕可能出现的尴尬,不然,你还会一次次地错过机会。
E、成功的摇篮
她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到一家著名的电脑公司应聘软件开发。可是,应聘的博士不少,加上她长得不漂亮,自然没被选中。
第二次她又去应聘,说自己是硕士生,到这儿来应聘程序员。她本来是可以被录用的,同样是因为脸蛋不漂亮而落选。
第三次她又来了,说自己是电脑专业的本科生,到这家电脑公司应聘操作员,本科生当操作员要求不高,薪水不高,她被录用了,尽管脸蛋不算漂亮。
上班后,她不显山不露水,只当一个好的操作员。但操作员和操作员是不一样的。她不仅操作熟练,还能帮助其他人解决操作中的困难,解释操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年后,公司让她去协助别人编软件程序。这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商业性很强。一份合同签下来,你得按用户要求,准时完成软件程序。不然,除了返工,还得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