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邱护士说:人生旅途哪能事事如意?谁都可能遇到风霜雨雪,谁都可能碰到困难挫折,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正确对待,就可以化烦恼为宁静,化悲观为乐观。监护室都是手术后的重病人,只要一穿上白衣,你就得精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容不得半点恍惚。病人的粪便溅到过我脸上,血流到我衣服上,这都是常有的事。可是看到病人起死回生的那一刻,你知道我的心里有多高兴啊!
内科周护士说:一位脑血栓偏瘫的病人住院后拒绝治疗。老大爷性格怪僻,说饭菜咸呀淡呀,被褥厚呀薄呀,室温冷呀热呀,弄不好就会大声叫骂。我每次值班,都主动接近他,服侍他,无论说什么都不和他计较。为了防止褥疮,我为他做按摩,擦温水澡,洗头。渐渐地,老人家的下肢可以活动了,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有一次给他做按摩时,我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下来;我咬牙坚持把按摩做完,这才跑去急诊。原来我得了急性阑尾炎!当我手术后睁开眼睛时,就见老大爷被人推着来到我的床边,并给我献了一束鲜花。我的心里感动极了,愉快极了。
快乐是双向的。你给别人快乐,别人就给你快乐。这就是快乐的真谛。
C、图个心安
一位盲人在路上走。另外一个人走过来把他引上正路。可是盲人并不知道为他引路的人是谁,甚至来不及道一声谢。
一个人正在酣睡,忽然一条毒蛇向他爬了过来。另一个人赶紧把蛇驱赶开。可是酣睡的人仍然在梦中,并不知道有人为他解了危难。
半夜时分,躺在清真寺院里生病的流浪者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呻吟。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一直守护他到天明。可是清晨,流浪者死了,他终究不知道帮助他的人是谁。
他把荆棘和碎石从路上除掉。可是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并不知道是谁做的好事;旅行中,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饿得要死的人,可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我们真的不认识那些为我们做好事的人,可是对那些达官显贵们却认识得那么清楚。”
这是一位阿富汗智者的话,意在告诉人们,感谢生活,感谢社会,不要忘记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多做好事善事,这是人性本质的表现。
欧洲有一位大慈善家,他一生为遭受天灾和内乱的非洲国家儿童捐款五千多万美元,占他整个财产的四分之三,而且从不留名。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一家早报发现了他的事迹,特派记者采访了他。
当记者谈到捐赠不留姓名,会影响社会对他这一行为的了解,也无法给予他恰当的评价时,这位慈善家回答说:我不需要别人知道,更不需要别人对我进行评价。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图个心安。我得感谢那些接受我捐赠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产生了一种高尚的感觉。我心里的全部快乐,是那些孩子们给予的。记者受到了感动,他以《慈善家图个心安》为题,在早报上发表采访录。不过,为了表示对慈善家的尊敬,他在文章中到底没有透露真实姓名。
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去做许多好事。做好事是自觉自愿的,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更不是有谁逼着你去这样做。没有外力的强制,没有法律的约束,完全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道德感,完全是自己做的良心事。图个心安,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一个人不一定能让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让自己善良。良心不泯,人性依然,你就可以创造许许多多的快乐和美丽。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7000位居民;密歇根大学研究中心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三所大学得出相同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的寿命。一个助人为乐、与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延长;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者,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近两倍。
从心理角度来看,助人为乐可以激发人们对他的友爱和感激之情;他会从中获得内心的愉悦,缓解平日不可避免的焦虑;常常行善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免疫功能。而那些好与人为敌的人,情绪一触即发,暴跳如雷,导致血压升高,心肌缺血;至于那些贪污受贿之人,偷鸡摸狗之辈,做贼心虚,提心吊胆,悬在头上的法律之剑让他们终日寝食难安,必然精神包袱沉重。这种人怎么可能寿命长久呢?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如果经常面对周围的人对你深深感激,身心处于一种和谐的境地,就会感到越活越有意思,越活越年轻。做一个积德行善的人,做一个与社会和睦相处的人,你就会永远快乐。
五心情,飞吧!
A、放松点儿
公元前400年那会儿,正是古希腊文明鼎盛时期。大学者苏格拉底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没有灵魂就不能治愈躯体。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绪,最终目标就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情绪。人不管得了什么病,都要从灵魂即“心”治起。心病还须心药治,躯体疾病的治疗也少不了心药。现代医学表明,许多人得了顽疾固症,不是死在疾病本身,而是死在自己心里的恐惧、焦虑、抱怨和绝望之中。而且这些病,恰恰最容易瞄准那些有成就的“精英”,使他们成为英年早逝的人。现代人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因而对自己的期望值也高。恰恰是那些能人、名人、有成就的人,他们过分自尊自傲,不易与人沟通,把心事憋在心里,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美国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戈德温博士指出:那些条理性强、工作效率高、责任心强的人,容易产生忧郁心理。这些人有着比一般人更高更完美的标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旦遇到某种挫折,就认为是对自己完美目标的否定;此时此刻,受身份地位的限制,他们难以找到可以倾诉和求援的知心朋友,这就易于产生负性情绪。
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或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你必须警惕自己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千万不可以认为自己出了名,就可以不尊重朋友们,就可以少承担家庭责任,就可以在亲人面前说三道四。你应该知道,无论在外面你是多么重要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仍然是普通一员。家庭成员间的责任和义务,你不可少一丝一毫。
时下的电视剧多是写成功的男人或女人,以及他们的情感纠葛。这不完全是作家瞎编,而的确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因为成功的人容易被异性打主意。成功的或向往成功的朋友,请你珍惜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那是你的根,是你的后院,是你的心灵家园。失去了它,你即使有再大的成绩,也等于是人生另一方面的失败。
你要学会向亲朋好友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愉快和痛苦,他们会给你出主意和想办法,提醒你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亲人永远是你最可靠的人,向他们敞开心扉,可以改善心境,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同时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要过于苛求自己。事业成功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人生的内容包括许多许多。要有点精神胜利法。鲁迅笔下的阿Q常常用此法自我解嘲,这对现代人来说,不无裨益。这种精神胜利法,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自我暗示,自我宣泄,自我放松,是一种调节和改善精神状态的最有效的办法。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人,近年来却被名利和成就搞得疲惫不堪,焦头烂额。成就大了,人出了名,新闻记者连番轰炸;各界人士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员工要求加薪;对手制造麻烦;而且不时掀起绯闻风波,以致后院起火。正在他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的时候,收到了一位多年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的元旦贺卡,那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哥们儿,放松点儿!
他顿时感到清风扑面,精神大振,决心驶出惯性运动的魔道,从今天起放松点,再放松点,让自己的心情放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承受的压力各有不同,但都是围绕着事业前程、钱财利益、人际关系、生老病死、情爱家庭等等而产生的。若不善于化解这种种压力,日思夜虑,心结难开,必然搞得心绪不宁,精疲力竭,影响了健康,失去了欢乐,真是不值得。思来想去,还是放松点儿好。
在功利和浮躁之心大发的季节,要学会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将名利地位看得平常些,淡然些。得,不目空一切、夜郎自大;失,不怨天尤人、妄自菲薄。世上的事,虽说事在人为,但每个人的能力和所遇到的机会,毕竟有限。如果力不从心,不如自我退让,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坐标,说不定比勉为其难地硬撑更有意义、更快乐。
弦绷得太紧会断,放松点儿,就能弹出各种美妙的旋律来。
B、快乐读书
放飞心情,我们首先要学会享受文化。书是文化的载体。享受文化就得要读书。
读书本身是十分快乐的事,而不要想到这本书能使我学到些什么,或者我能用它去做些什么。书不是一沓钞票。
一位研究快乐的专家说,有一种文化是将快乐建立在良好的感觉上,而另一种文化是将快乐建立在成就上。将这两种文化相比较,前者明显倡导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享受文化就是享受快乐。
作者认识一位老者,文化程度并不高,最初当工人,后来当工厂会计,一生没有大成就,只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工厂。他退休后,钟情于读书。到地摊上淘书,到书店买书,到图书馆或朋友处借书。古典小说,外国文学,名人传记,当代流行书,凡是他觉得可读性强的,有意思的书,他都读。
有人问他,你这么一大把年纪,读那么多书干什么?他说得十分轻松:寻找快乐。
是的,读书能使人快乐。快乐就在读书的过程中。在百事缠身的繁忙中,每天抽时间捧书阅读几页,你就会感到心静,你就会感到轻松,你就会感到底气足。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能让你充实和自信。
避开浮华,躲进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哪怕是一间小屋,静静地阅读一部小说;在夏天,走出有中央空调的写字间,坐在树荫下,读几首诗;每星期少应酬一个晚上,关掉手机,在温暖的卧室或书房里,读一篇散文……
从生理健康角度讲,大多数喜欢读书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具有发达的神经,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仍旺盛不衰。所以,勤于用脑是养生防病的良方。从心理角度讲,某些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常读书,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有些疾病通过读书治疗,可不药而愈。读书,又是一种得知识、长见识、增学问、养灵性的高尚文化活动。
人若以书为友,它会给你智慧和力量。书的馨香,是书之生命的气息,是书之灵的弥散,是书之魂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