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现在就乖乖听我的话了
苏格拉底有一天在讲课时,一个家伙前往闹场,原来,他也曾是位老师,因为他的学生都倒向苏格拉底而怀恨在心。
“听别人说你很会迷惑众生,叫别人干啥就干啥,我很不服气。如果今矢你能让我乖乖地听你的话,我就算了,否则……”
苏格拉底以极平静地口吻说道:“你站得太远了,我听不到你在说什么,可否请你走近一点。”
那家伙闻言向前走了几步。
“再向前点!”苏格拉底又说。
那家伙依言又向前走了几步。
“阁下现在不就乖乖听我话了吗?”苏格拉底笑着说道。
那家伙瞬间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就在众人的讪笑声中惭愧离去。
不知是谁说过:语言的后面隐藏着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刀子。所以,不管哪种场合,都不可口出妄言,否则就是伤人害己。
6.心的存折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金女士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机缘来,每每对旅途中的一件很小的小事慨叹不已。
十四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台湾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她起身去拿刀、叉、纸巾这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拿了一份。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递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金小姐一看,哦,原来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了,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好了,更何况这是她唯一的客户!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她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如果你来台湾希望能来看一看。信发出后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两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六七个公司职员。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以后,当场投下了足够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订单。金小姐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从皮箱里拿出一本书来,名字叫《人心的贮存》,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就像我在书中所写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十六、形形色色的生命过程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人活在世上总要问自己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回答就决定了不同的对生命的选择,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生命过程。
目的论的人把生命价值物化并且量化,以外在的拥有作为可见的生命价值来追求。比如,住上多少平方米的房子;在学术界,要使自己的名字进入那一部权威的名人字典;与邻人同事相比,要第一个拥有手机,第一个开上私人汽车,等等。这种价值定向看似实际和实在,却从来不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受,相反,往往在实现的刹那间变得一片空虚。一位学校的老师,把儿子考大学当作自己也当作儿子生命最重要的价值来追求。儿子在毫无内在渴求的压力下,只是为了遵从母命而学习,当然成绩平平,连连落榜。母亲则感到在学校里极没面子,以至在不到五十岁时就想退休,长期的忧郁还使她住了一次院,开了一次刀。幸好,社会的腐败给她带来了一个机会,通过几万元的送礼,终于把儿子塞进了一所高校。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使她一时高兴得不知怎样表达,只时时希望人人都问问关于她儿子高考的事,以便自己有个风光的机会。然而,贿赂上学的事不幸被查了出来,儿子被退回了家,自己也受到了处分,更重要的是她从此一蹶不振,竟不久郁郁而死。这不禁使人想到了范进中举的悲剧。
追求生命质量的人则把生命的过程看得更重要,更有价值,即人生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经历了什么,在这一经历中自己是什么。所以,无论命运把他们安排在什么位置上,他们都不会因为卑微而自贱,也不会因为权高位重而不可一世;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都不会因为金山银河而丧失了人的本分,也不会因为粗茶淡饭而失去爱心和快乐。他们总是生活在内心的平静之中,总是在每一个角落都能发现人生甘醇的美酒,这种人生的价值,从不会因为外在的变化而贬值,反而会伴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丰富越来越高,带来越来越多的幸福。有一位富有的拳击手,在第三次婚姻破裂时,喝下了腐蚀性极强的一瓶清洗剂,希冀用生命的结束来了结所有的人生不幸。但是,他被救了下来更重要的是他在医院的恢复期间认识了一个朋友,重新确定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位。之后,他在物质生活上虽然远远不如从前,甚至还要靠捡垃圾维持简单的生存,但是他却在从事大量的义务社会福利工作中找到了原先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平安。
有个比喻说人生好比攀登一座高塔,它至多不过有100级。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而是在达到某一级时掉了下去。没有人预先知道自己将在哪一级掉下去,在攀登到那个注定的阶梯时,阶梯就像是陷阱的盖板那样在这个人的脚下消失,而这个人也就从此永久地消失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属于自己的那一个阶梯,却明确地知道在那一百个阶梯中必定有属于自己的一个。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且在每一级上的塔楼瞭望孔中,所望见的景致也足以赏心悦目。越往上走,攀登越加困难,体力渐渐不支,目光也不大能区别事物。
通常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旅伴为此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每登上10级,祝贺也就更热烈一些。人们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攀登者也常常为这种祝愿而感动,但是,却没有人永远地在这个塔楼上攀登。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的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下,而他们的精神却从来没有攀登过,一生都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其实,这种攀登塔楼式的人生只是那种目的论的量化后的人生,是通过一个确定的数字来衡量一个人生价值的物化的人生。在第26级掉下去的人,就拥有一个26级的价值,显然,在第27级掉下去的人比之就多了一级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人生并不是这么单调和单向度的过程,它所拥有的想象力不仅可以穿透所有物质围墙的束缚,更可以自由地创造出任何瑰丽绚烂、丰富多样的生存空间。事实上,人生因了我们的这种神奇的精神存在而充满着探索、机遇和选择。人生是一个无限的创造的过程,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力量所在。
如果把人生过程作为价值的所在,那么,有价值的人生就存在于生命的每一天的平平淡淡的日子之中,就是一日三餐也能做出人生的最大快乐来,而不一定非得从事那些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记得有位大公司经理抱怨他的德国之行说:德国人是什么工作态度,一到周末就都跑回家里,把我们撂在那里自己逛街没有人能像我们那样先公司后家庭。事实上,这位经理所抱怨的事恰好反映了中西不同文化对生命价值的不同认识,我们衡量的尺度是在为群体服务中自我丧失的程度,丧失越大,越有意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强调的是自我的个体幸福体验,所有社会生活都是以实现个体价值为目标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中国人喜欢夸耀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乐于让人看到自己的手机、呼机响个不停;而西方人则喜欢夸耀自己的妻子、孩子,为了工作后宁静的个人和家庭生活而讨厌配备手机、呼机等通讯工具。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赞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生命过程本身了,他们思维活跃,乐于探索,富于创新,关心公益人情十足,从一个目标到另一个目标,生活既有韵律节奏又常有独特的华彩乐章。一位社会学教授建议说:我们应当更多地注重休闲生活,休闲生活在人生中所占比例和它本身的质量,对于一个健康的个体人生从而也是对健康的社会群体生活意义重大。人们不妨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去进行有价值的享受和娱乐,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像是求学、旅游、从事业余文化活动等等。另外可以再拿出另一个十分之一来捐助社会、支持公益事业,使更多的人得到足够的社会关心和帮助。
十七、解读朋友的密码
朋友的定义你能知道多少?朋友不是哪个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朋友是一个可以让你幸福地依靠着的肩膀,是一口你可以放心地把内心痛苦往里面倾注的井,是一个令你情绪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挚友则是一个无论什么发生时,他都不会出卖或舍弃你的同盟,是一个即便所有六都忘记了你,他都可以准确而响亮地呼唤出你的名字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朋友是一颗炽热的心,从朋友的心中我们可以分享到世界上的最伟大的爱。
“酒逢知己千杯少”,品味的不是真正的酒,而是“知己”的这份真心、真意、真情。只要是知己,以茶代酒,亦同样洒脱,哪怕是匆匆行程前拱手一别,哪怕同是天涯沦落人,海角天涯,有知己在,如醇酒一杯,我们便可以品味人生的欢乐,你便有几分潇洒!
如果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到头来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知己,那么无论这个人留下多少财产,有过多大的业绩,仅从生活这个角度看,他仍过得太寂寞、太孤独,他不可能有机会来品味人生的潇洒。
1.甜芋泥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村妇问医生:有什么秘方可以毒死我的婆婆?她虐待我!
医生告诉她:可以让婆婆常吃甜芋泥,百日后无病自死。
百日后,村妇向医生哭诉:婆婆待我太好了!可是她已经吃了一百天的甜芋泥,怎么办?
实际上,甜芋泥不会毒死人,它是一道可口的点心。由于媳妇经常笑容可掬地供养婆婆,不知不觉间改善了两人的关系。当医生对村妇说“甜芋泥”可以毒死婆婆的时候,真正的语义乃是你先做一个好媳妇,然后你就会有一个好婆婆。他不过是改用了对方容易接受的说辞而已。
今天的人背景悬殊,性格复杂,处理人际关系的确不易。解决之道,就是“甜芋泥”,你愿人家怎样待你,先要怎样待人。这样做虽然未必都有效,可是反其道而行之则必然更糟。
2.道德——自我的尺度约束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趣味,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徒为敌。
我们做好事,别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别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道德最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道德如果成为运动,也只是自己做运动。
人们所以尊敬道德,就是因为道德对他们无害。如果道德成为他们身上的针、背上的刺,他们就要设法拔去。人们所以提倡道德,是因为道德可以增进社会的安宁和谐,不希望引起纠纷,造成风波。否则,他们就要对不道德的分子加以安抚了。
这就是我们以道德衡量事物时应守的分寸,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与朋友交往时的一个准则。许多对立和冲突以及不快乐都是因为离开了这个准则而造成的。
一位朋友告诉了我这样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在集体宿舍中,甲邀请乙同去购物,乙欣然前往。然而,俩人却因此成了仇人。原因是甲让乙替自己带回一大袋沉甸甸的水果,又让乙再帮自己带回一把不到拇指大的小刀。乙带回了水果而拒绝了小刀,于是甲认为乙不够朋友,太小气。在这件事上,甲本来应当对乙的帮助感激,结果却是不但自己没有感到友情的快乐,反而制造了矛盾,丧失了朋友,原因就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不是要求自己。事实上,如果按甲的标准衡量的话,甲自己就根本没有按照自己的标准首先要求自己。
如果我们认为什么是美德,就自己按照美德的要求去活,而不要把它强加于人。因为,追求美德是人的天性,只要你把美德活出来,美德自身的力量就会成为世上的光和盐。人是靠自己的选择生存的,自由的天性就是每一个个体为自己的生存做出选择,并且自己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切后果。有了这份对人的选择的尊重,也就打开了友谊的大门,也就有了拥有友情和享受世间挚爱的能力。
3.一句话一辈子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老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哦,那次痛了一阵子,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却一辈子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通过一个人的谈吐,最能看出其学识和修养。善良智慧或者温厚博学的语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碍,直抵对方的心岸。
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准备发动一次大进攻。一天傍晚,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来到莱茵河畔散步,看见一个神情沮丧的士兵迎面走来。艾森豪威尔打招呼道:“你还好吗,孩子?”那青年士兵回答:“我烦得要命!”老师讲到这里,让我们猜猜艾森豪威尔将如何回答。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同学说:“他是盟军统帅,一定会说:战争就要打响,你为什么萎靡不振?”另一个同学说:“你沮丧什么?是不是贪生怕死?”
后面发言的同学也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老师摇了摇头:“艾森豪威尔说:嗨,你跟我真是难兄难弟,因为我也心烦得很。这样吧,我们一起散步,这对你我都会有好处。”
艾森豪威尔没有打任何官腔,他那平等、亲切的人情味,让那个士兵受到感动,并为有这样的统帅而振奋,后来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
一句抚慰人心的话,能够照亮人的心灵,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生活态度。因为这样的一句话,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面孔将我们暗淡的心重新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