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8400000011

第11章 帝王的谋略(10)

不过,五代时期,正是群雄逐鹿之时。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一经破败,便有支离破碎之际,不仅南北方不得统一,就是南北方各自的朝代更迭亦如走马灯般地转换。唐以后的北方,经历了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07年—934年)、后唐(公元923年—934年)、后晋(公元936年—944年)、后汉(公元947年—948年)、后周(公元951年—959年),长则十几年,短则几年。到赵匡胤投奔郭威之时,也正是郭威拥兵自立,准备取后汉而代之之日。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作为禁军中的一员,赵匡胤表现十分突出。郭威在将领们的拥立之下当了后周太祖,赵匡胤也被提拔为东西班行首,当了一个中级禁军军官,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通过这次事变使他知道了禁军的重要性,知道了禁军发动政变可以拥立皇帝。在军阀战争中,赵匡胤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十分勇敢,可以说身先士卒,能冲锋陷阵,又兼他机变百出,智谋迭现,为后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他对大将柴荣表现得非常忠诚,逐渐取得了柴荣的信任。

不久,郭威病死,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一当皇帝,即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这个职位是禁军的最高首领,和郭威当年在后汉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不久,周世宗又病死,七岁幼子柴宗训继位,孤儿寡母秉政,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时正是赵匡胤窃取帝位的千载良机。

赵匡胤在周世宗病死前就精心组织了这支禁军队伍。他受周世宗的委托,在军中选择最为精壮的军士编成“殿前诸班”,由于他亲自组织建立起了这支军队,再加上他尽心结纳军士和军官,因此,这支军队中布满了他的亲信,他也就牢牢地掌握了这支精锐之师。周世宗死后,后周王朝中就没有一个人能同他争锋了。

公元959年后周恭帝六年11月,赵匡胤以镇州、定州的名义谎报军情,说割据山西的北汉汇合契丹人向后周发动进攻,宰相范质、王溥等昏庸无能,不辨真假,立命赵匡胤率大军出征阻挡。该月初三,赵匡胤率军出发,当晚到达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历史事件即将发生。

当天晚上,赵匡胤的亲信赵普和弟弟赵匡义在军队中散布舆论说:

当今皇上年幼,不明世态人情,即便将士们拚死征战,回来也难以领功受赏。如果能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再去打仗,情况就不一样了,立功的将士一定会有高官厚禄。军队中本来就有很多赵匡胤的亲信,这么一煽动,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于是,赵普和赵匡义严令将领,严格管束军士,兵变后不得抢掠烧杀,要绝对保证“兴王易姓”的顺利进行。

这天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喝得大醉,沉沉睡去,到了第二天早上还未醒来。等他慢腾腾地爬起来,赵普和赵匡义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强行”披到他的身上。赵匡胤假意推辞责怪,赵普就率百官跪拜恳求,赵匡胤据说是不好拂逆众意,才勉强答应下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事件。

这也真是报应不爽。郭威以禁军兵变夺取了后汉的政权,事隔八、九年,郭威的部下赵匡胤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仿效郭威,以禁军兵变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皇位。

赵匡胤是明智的。前代的“兴王易位”,将士们趁机抢掠,弄得新王声名狼籍,赵匡胤很善于接受前代的教训,在率军回开封时,他勒马对将领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这个皇帝我是不能当的!”将士们一心想领功受赏,好不容易找了个当拥立功臣的机会,怎肯错过,就都答应了赵匡胤的要求。赵匡胤命令:一,不得抢掠百姓;二,对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三,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四,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赵匡胤派人同守卫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系,二人也巴不得立功,赵匡胤一到,便立即开门迎接,个别将领想反抗,即被杀死。宰相范质等人无奈,只得帮助赵匡胤举行了禅让仪式。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任所在宋州,就以“宋”为国号,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开始。

赵匡胤很会收揽人心,他兵不血刃地占了开封,对前朝重臣大加笼络。他把原后周皇帝改为郑王,对宰相范质等人给以优厚的赏赐,并让他们官保原职。这样,洛阳很快就安定了下来。外藩中也多数归附,至于个别反对的藩镇节度使,也因不得人心,很快被平服下去。赵匡胤遂坐稳了北宋的龙廷。

接下来的问题是统一全国。一天夜里,赵匡胤因苦思统一全国的策略而失眠,干脆出门,找到他的弟弟赵匡义,两人一起去找赵普,想听听他的意见。

赵普闻报急忙出迎,见二人立在雪中,十分惊讶。下面的一段对话决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大策。赵普问:“夜深大雪,皇上为何还来找我?”

赵匡胤说:“现在一榻之外,尽是他人地盘,我如何能够安眠?故来找你商量!”

赵普说:“陛下现在还是小天下,南征北战,统一中国,时机已成熟了。不知陛下打算怎么办?”

赵匡胤显出犹豫不定的样子说:“吾想先收复太原。”

赵普沉默片刻说:“这不是我所预料的。”赵匡胤忙问赵普所料为何,赵普说:“太原地处南北二边,如果占为已有,那么,辽朝南下之患就要由宋来独挡了。如果暂留太原作北方屏障,等平定南方诸国之后,太原会不攻自破。”

赵匡胤听完,长吁了一口气说:“吾早有此意,只是未敢轻决,此来专为听听你的意见啊!”于是,“先南后北”的正确方针就此确定了。

然而,并不能马上出征,因为还有一个重大的后顾之忧尚未解决,就是禁军的指挥权问题。以政变上台的赵匡胤,深知禁军的重要,他本就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更何况他已亲身经历过两次禁军兵变呢?早在公元961年(建隆二年),赵匡胤在扑灭了扬州李重进的叛乱之后,就以自己曾经担任过殿前都点检这一职务为由,说是出于避嫌或是避讳,解除了慕容延钊的这一职务,从此这一禁军中的最高职务就消失了。但赵匡胤仍不放心,他觉得禁军中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虽然曾经拥立过自己,但还谈不上是自己的心腹,况且他们在军中日久,根基益深,自己如果出征在外,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解除他们兵权的计策。

就在这一年的七月,赵匡胤专门设宴,把石守信等人招来一起饮酒,在酒会之上,赵匡胤特意劝大家开怀畅饮,在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忽然屏退左右,装出一副深有感慨而又推心置腹的样子,长叹一声说:

“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哪里能当皇帝?但你们不知道,当皇帝也真是太难了,倒不如当个节度使痛快些。我啊,晚上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一听,觉得慌惑不解,连问为了什么,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吗?我这个皇帝的位子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赵匡胤话中有话,明摆着是怀疑将领们有谋权篡位之心了,慌忙跪下,边叩头边问道:“陛下怎么这么说呢?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赵匡胤慢悠悠地说:“是啊,你们是没有异心,但你们怎么知道你们手下的人不贪图富贵呢?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就是不想当皇帝,也是推脱不掉的啊!”

石守信等人一听,真是吓得汗流浃背,慌忙跪下,顿首哭道:“我们这些人愚昧得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请求陛下开恩,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见火候已到,就缓和了一下紧张的气氛,真心地劝他们说:

“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也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造福子孙。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外当个地方官,再多买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以终天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马上谢恩说:“陛下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真是生死大恩啊!”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辉等人见赵匡胤已把话说得如此明白,决无回旋的余地,而赵匡胤当时在禁军中的地位还不可动摇,就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称病,乞求解除兵权。赵匡胤一见大喜,当即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那么,用什么样的人来代替这些人来做禁军的将领呢?条件有三:

一是资历浅;二是威望不高;三是能力不强。再加上一种新的统治方法:

使之相互牵制,各个单线管理。其后的结果是,赵匡胤稳定了内部,集中精力向南向西发展,迅速平定了南方与西方,建立了稳固的北宋王朝。

真的,在整个北宋乃至南宋王朝不仅没有发生禁军兵变,就是一般的军事叛乱,也不多见,赵匡胤的这一招的确有效,能够保数十代赵宋王朝,实在“英明”得很!只是有一条,那就是宋代由此对武将的权力限制很严格,使得武备松弛;对于文职官员,不仅在权力上,就是待遇上也比同级武职官员高得多。

秦皇汉武以来,是以武治文,但到了这位宋祖这里,却是以文治武了。因此,宋朝的武备一直积弱不振,不断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侵扰,金、辽、西夏蚕食北宋,南宋最后灭亡在蒙古人的手中。不过,中国的帝王历来有一个“光荣”传统,到了慈禧太后总算给总结出来,叫做“宁与外贼,不与家奴”。至于外族入侵,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家奴造不了反,就算治国有方。即使到了地下,也可面对祖宗乃至前代诸朝的帝王了!

大事别糊涂

前些年流行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读书人不打扫自己的房子,但自己却表示有高远的志向,于是别人说他“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被引入中学生作文,主题是只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但不久又出来了一个反题,认为“一室不扫,正是为了扫天下”,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更有道理。在历史上,细大不捐的人固然不少,值得尊敬,但毕竟要求太高,一般人很难做到,实际上,如果能做到小事不在乎,大事讲原则,也就够了。

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初,赵匡胤在陈桥发动了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但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全国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朝政不稳,国内许多势力各霸一方,伺机进攻北宋,需要各个击破。而在周围的边境上,今天的宁夏、甘肃及陕西北部一带,聚居着党项族,也虎视眈眈地准备骚扰北宋。因此,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对待北方少数民族,是一个关系到北宋安危的大问题。

北宋统一南方诸国后,党项族首领李继筠曾派兵援助宋军攻打北汉。

李继筠死后,其弟李继捧继任党项族首领,于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亲自来到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市)表示愿归顺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把李氏家族迁到东京开封。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愿意迁往开封,就率人马逃到夏州以北的一个叫地泽的地方进行反抗。当时,北宋已经稳定下来,便对李继迁的反抗坚决镇压,宋军所到之处,焚烧党项人的庐帐,劫掠财物,强迫其内迁,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党项人更激烈的反抗,他们便聚集到李继迁周围,奉他为首领,积极地反抗北宋的进攻。开始的时候,李继迁由于势力弱小,便一方面积极与辽接触,寻求辽的支援和帮助,另一方面,他又对宋的大举进攻采取诈降之策,经常以投降的方式来取得北宋的暂时的信任,求得喘息的机会,李继迁时降时叛,非常难以对付,令宋太宗赵光义颇为头疼。宋太平兴国八年(986年),宋军在地泽打败李继迁的军队,李继迁逃走,他的母亲与妻子却被宋军俘获。赵光义知道以后十分高兴,因李继迁为乱西北,不断袭扰边关,便想杀掉李继迁的母亲,以解心头之恨。当时,寇准任枢密副使,上朝时赵光义单独召见寇准,向他寻问如何处理这件事。寇准同宋太宗赵光义商量,但还没有作出决定,回来时正好碰到吕端。

吕端自幼敏悟好学、宽厚大度、为官持重,小事不在乎,大事讲原则,“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就是这个吕端。他深得宰相赵普的赏识,赵光义也非常欣赏他的性格和办事作风,当时吕端也是宰相之一。他猜想寇准一定同宋太宗赵光义在商议大事,而且要瞒着自己,便拉住寇准,对他说:“皇上告诫你有事不要对吕端说么?”

寇准装作没有事的样子回答说:“没有啊。”并解释说只是同皇上商议边境上的小事,不是什么大事。吕端说:“边境上的一般的小事,我不必全要知道,但往往是关系重大的事,若事关军国大计,我身为宰相,就应该知道。你说说看,是什么样的小事要皇上同你单独商议。”寇准便把宋军俘获李继迁母亲的事告诉了吕端。吕端忙问:“皇上准备如何处理这件事?”寇准说:“皇上打算在保安军北门外把李继迁的母亲杀了,以此惩戒叛逆者李继迁。”

吕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十分不妥,说:“这样做不好,你先在这儿等等,我去见皇上。”于是吕端去求见皇上。见到皇上后,吕端对宋太宗赵光义说:“从前楚汉相争时,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便想把他煮了,目的是以此威胁刘邦。但项羽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因为这样更容易激起别人的愤怒。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曾是结义兄弟,所以他说:‘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你把我的父亲炖好了以后,希望你也分给我一碗肉汤喝。’结果弄得项羽毫无办法,那些干大事业的人都不会顾念他们的亲人,何况像李继迁这样叛逆之人呢。陛下现在把他的母亲杀了,明天就能抓到李继迁吗?如果不能,那么杀了他的母亲就只能是徒结仇怨,他的反叛之心则会更加坚决。”

宋太宗赵光义听了他的这一番话,恍然大悟,觉得十分有道理,说:

“既然这样,那么现在这事该如何处置呢?”吕端说:“以臣之愚见,最好将李继迁的母亲安置在延州,好好地看养起来,让李继迁知道我们在善待他的母亲,这样以来,就可诱使他来投降,即使李继迁不来投降,也能让他始终牵挂着他的母亲。让他知道,他母亲生死命运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最起码也是一种挟制。”赵光义听了吕端的话,十分赞成地说:“要不是你来劝阻,就差点误了我的大事”。于是赵光义采纳了吕端的计策。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在延州病死,李继迁不久也在攻打西凉府的战争中为吐蕃族所打而死。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继任党项族的首领,他对宋朝采取了和好的政策,这种局面的出现便是得益于吕端当初的建议。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对诸葛亮和吕端的概括实在是太深刻准确了。有人小事聪明,大事糊涂,这样的人也只能过一份不太坏的小日子而已,但如果想治国治民,那就要大事不糊涂了。

居官治民

如何居官治民,是我们至今仍在探索的一门大学问,其实,古人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述,即使今天读来,恐怕也不无启发。

同类推荐
  •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关系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本书讲到了社会各方各面的关系,如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借贵人之力,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维护人际关系等等。本书每一个章节都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抓住核心内容,快速学好关系学。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成功可以少走弯路

    成功可以少走弯路

    本书通过研究成败案例,阐述了如何回避创业路上的陷阱和误区,如何积累创业经验,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智慧女人必知的66个幸福秘诀

    智慧女人必知的66个幸福秘诀

    幸福,要靠用心经营才能获得。女人的一生就像一次精彩的旅行,在崎岖的山路上总有秀丽的风景,在神秘的沙漠中总有希望的绿洲。不管身在何处,不管经历了什么,都会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选取了66个幸福秘方,从婚姻、家庭、事业等几个方面为女人出谋划策。指引女人通往幸福的方向,帮助女人尽快到达幸福的彼岸。
  • 99%的职场新人,都说不好的35句话

    99%的职场新人,都说不好的35句话

    对于一个初涉职场的新人来说,能否快速融入到公司这个团队中去,直接决定着他未来职场的命运。因此,职场新人要想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说话。这样,才能真正在职场上走得更远、更好、更稳。《99%的职场新人,都说不好的35句话》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说了职场上最常说到,也是最说不好的35句话,结合古今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并针对职场新人的心理,从多个层面做出论述,以期帮助职场新人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理念和做事方式,从而使他们更加有的放矢地去行动,在少走弯路的同时更好、更快地融入职场。
热门推荐
  • 玉质天成,总统大人请放手

    玉质天成,总统大人请放手

    那是一场意外,使余盛夏\江颖失去了记忆,可以说她活在记忆当中的痛苦,让她疲惫不堪,直到有一次,她放下自己心中的阴影,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但是总有人来伤害她,让她再次认为世上的一切只是假象,是一场公主梦。原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余盛夏,可这一切,都让江芯夺了过去,是她失去了从小的父母爱,是江芯不应该得到的那份礼物
  • 纨绔宅重生记

    纨绔宅重生记

    一个热血宅在家的死宅男,重生附在别人精神海里,带起一个垂死重伤,重伤垂死修真界小家族纨绔弃少的逍遥牛叉之路!是有后宫非种马。混在大势力中央,别人打架我打秋风。当然主角是宅男,弃少只是小弟。本文不搞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风言霂诺

    风言霂诺

    只想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只想做出一个好成绩,但,命运捉弄人,她失去了儿时的回忆,失去了与他的记忆。再次相见,却伴有深深的误会。一次错误的选择,又将何去何从……
  • 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挫折教育故事全集

    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勇敢的人感恩挫折,失败者抱怨命运的多舛。本书精心为家长和青少年奉上一份亲子成长的厚礼。本书寓教于乐,是一本青少年汲取营养的智慧书,也同时是父母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教案。
  • 凯源玺的青春故事

    凯源玺的青春故事

    tfboys的明显之路很辛苦,在他们练习时,总有人在门外默默守护着,是谁呢?敬请期待
  • 尤莉叶散文

    尤莉叶散文

    这是我所写的散文总汇,对小学生很有帮助哦!
  • 神荒霸主

    神荒霸主

    神荒大陆,随着唯一一位神的莫名陨落,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且看被结拜大哥害死的赵晗,在弱肉强食的神荒大陆,如何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就无上霸主。
  • TFBOYS与三位校花

    TFBOYS与三位校花

    三位校花从美国回到中国·重庆。三位校花在开学演讲初次见到TFBOYS三位男孩。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情。然后三位校花和TFBOYS爱在一起。下一年的开学有三位转校生,她们是四叶草,她们妒忌校花和TFBOYS在一起,做了许多伤害三位校花的事。
  • 杀手与几何学

    杀手与几何学

    他是江湖排名第一的杀手,但他非常孤独,因为江湖上的人只会用剑,不懂数学。杀手热爱数学,所以当并结识了对数学颇有天分的豆腐西施崔莹莹,便决定带着她一同仗剑江湖。杀手的目标是得到皇宫中的夜明珠,原来他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只要得到夜明珠,他就能回到现在的世界。莹莹已经爱上了杀手,但她还是决定陪他盗夜明珠,送他离开。许多年以后,穿越回来的杀手已经成为数学老师,没有人知道,他的妻子曾是一名豆腐西施,也没人知道他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几何剑法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