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端讨厌别人可能是因为“负性移情”
生活中,心态再好的人,也免不了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以致情绪出现波动。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将自己的不满情绪转移给他人或者身边的物品,心理学称之为“负移情绪”。相反,人们把自己的爱、快乐转移给别人是“正移情绪”。由此可知,无端地厌恶别人,尤其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属于“负移情绪”。但如果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平复了自己的情绪,事后有一种负罪感。就证明了你并不是真的厌恶他们,只是无端把情绪发泄给他们而已。
上述案例中,小邓无端地讨厌自己的同事,尤其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现象就属于一种“负移情绪”。生活中,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这时就应该恰当地发泄出来;不幸的是,小邓发泄的对象是她的同事。
因为心情不好,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包括她的同事。因此,厌恶也就变得很正常了。
因为心情不好,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包括她的同事。因此,厌恶也就变得很正常了。
2.无端讨厌别人可能是对方某方面正好对应了你压抑的需要
生活不能满足人们所有的愿望,而且不能被满足的愿望多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以有时自己也很难察觉。但是,你身边的人正好具备你渴望而又得不到的东西,他的某些性格或者习惯,正好对应了你潜意识当中一直想要刻意压抑的东西,而你所讨厌的他身上的某点可能是部分的你自己。李子勋认为,“这是一种对关系的依赖,通过攻击别人来感知自己,获得‘我不像她’的自我感”。
上述案例中,内向的小邓之所以讨厌性格开朗的同事,部分原因可能就在于她在生活中渴望成为一个外向的人,但求之不得;当这时一个性格外向的人突然出现在小邓的身边,他外向的性格正是小邓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因此,这个时候,出于嫉妒或者其他某种心理,小邓就开始无端地讨厌他了。
分析要点
1.要搞清楚这类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讨厌他人的,如果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多是“负移情绪”。
2.分析这类人到底是讨厌他人的哪些方面。通常,他们所讨厌的别人身上的某方面,多是自己身上没有而自己又十分想得到的。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给自己找个假想敌
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个假想敌,然后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和怨恨都发泄给他。这个办法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直接的。
2.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感受
当自己觉得正在厌恶一个人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去想着他是怎么不好,也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件事。用一种正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或者找点别的事做做,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很幼稚。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帮助他转移负性情绪
如果意识到你周围有人会无端讨厌别人,那么最好能够在他情绪不高的时候帮助他转移负性情绪。例如他情绪不高时,可以约他出去爬山、玩水等。
2.帮助他消除嫉妒心
很多人之所以讨厌他人,是因为他人身上有某些自己身上没有而又特想得到的东西。这个时候就会心存嫉妒,进而对别人产生厌恶。因此,作为家人或者朋友,就应该告诉他有些东西是嫉妒不来的,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获得。
读者互动
1.你会无端地厌恶他人吗?
2.讨厌他人的时候,你会心存愧疚吗?
小秦是一个自认为在各方面都不错的女孩子,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偶有一次被同学超过,她就会非常气愤;参加工作之后,她的工作业绩在同事中也属于最好的,但有一次,她和同事做非常相似的项目,结果同事完成的速度不但很快,而且质量很高;这给了小秦很大的打击。为此她一直困惑不已,为什么自己就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呢?
专·家·分·析
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是生活中人们普遍具有的嫉妒心理,只不过有的人嫉妒心理比较强烈。通常,嫉妒是由于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抵触的心理。当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心里便会产生羡慕与憎恨、失望与猜疑、虚荣与屈辱的复杂情感。
1.强烈的好胜心容易引起嫉妒心理
好胜之心,人皆有之。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就会在工作、学习中表现得更加努力,以力争上游。然而,一个人如果好胜心过强,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嫉妒心理,这对人们的进步是极为不利的。通常,在好胜心的作用下,人们对于比自己强的人会表示羡慕和祝贺,然后想办法去追上他们;而在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如果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不但不会对他们所取得成绩表示祝贺,甚至还会对他们进行猜疑、诋毁等。
不可否认,上述案例中的小秦也应该是一个好胜心理很强的人,否则她不会强求学习成绩的名列前茅,也不会太在乎工作业绩的好坏。但是,可能是因为她的好胜心太强或者遭到了严重的扭曲,以致发展成为嫉妒心理,容不得身边的人考试成绩比自己好,工作业绩比自己优秀。
2.人与人之间的比较通常会使人产生嫉妒心
人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剧烈的竞争关系,同时也免不了会有比较,但人与人之间天生存在着差异,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人们就可能会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常,处于优势之中的人会非常得意,而发现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则会产生明显的自卑心理,更会拿周围人的成绩和自己的缺陷作比较,自然会感到失落,进而产生嫉妒心理。
可以肯定,上述案例中的小秦,也和他人进行过比较,即使没有在表面上进行,她的内心也应该不止一次地与他人进行过对比。发现自己是佼佼者的时候,她内心应该有一丝得意;但如果有人超过自己时,她的嫉妒心理就会表现出来,即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分析要点
1.从造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深层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嫉妒心理。
2.揭示造成嫉妒心理的原因,即强烈的好胜心,和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比较。
心·理·建·议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1.宽厚待人,开阔胸襟
弗洛伊德说过:“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和嫉妒。”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摆脱私心杂念,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要懂得“强中自有强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客观规律。只有浇灭心中的嫉妒之火,才能正确看待他人的成功和进步。
2.找出优势,化嫉妒为动力
嫉妒者往往拿自己的短处和他人比较,试着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他人的短处比较,让失衡的心态得到平衡。同时还应该学会赞美别人,把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进而超越自我。
3.转移注意力,寻找自我价值
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如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努力工作,或者学习一种新技能。
当一个人充实起来的时候,根本无暇去嫉妒他人,同时又能找到自我价值。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
1.帮助他正确认识别人取得的成就
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他人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个时候,就应该帮助他消除误解,让他明白要想取得成功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的,一味地把目光盯在别人的成就上,自己永远也不会进步。
2.帮助他找到自身的优势
当朋友嫉妒他人的时候,你就应该帮助他找到自身优势,例如虽然学习成绩不如别人,但人缘很好等。当他找到自身优势的时候,才会把劣势忽略,进而使嫉妒心理得到排解。
读者互动
1.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你会表示恭贺还是内心充满嫉妒?
2.你身边有嫉妒心理很强的人吗?
赵凌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剩下她和父亲相依为命。
成家之后,丈夫不幸在一起车祸中变成了残废;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她又被迫下岗,再加上儿子不争气,父亲多病缠身,使她遭受了过多的人生不幸,她为此郁郁寡欢。但每当和别人说起这些的时候,她就会觉得很痛快。于是,她像祥林嫂一样不厌其烦地给别人重复她的痛苦,有时甚至还会编造一些痛苦的经历。
专·家·分·析
通常,人们对痛苦的敏感程度不同,对痛苦的态度也就不同。有的人能很快就治愈痛苦的伤口;有的人则会留下伤疤,而且还喜欢时时揭开自己的伤疤给别人看看,在别人的同情声中感知自己的存在,形成一种对痛苦的依赖。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到底是什么?
1.童年的痛苦经历可能会让人们对痛苦上瘾
童年的无奈经历和不平待遇都有可能让一个人对痛苦上瘾。童年的时候,如果父母关系不好,或者对孩子的照顾过于疏忽,这时孩子就会感到孤独,甚至感觉没有人爱自己。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也许就会把这种痛苦的经历跟别人诉说,别人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很气愤,并为他打抱不平,同时,也给予一定的关心和爱,而这种关心和爱正是孩子所需要的。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这种感觉,对痛苦也就上瘾了。
案例中的赵凌,小的时候因为母亲的去世,使她缺少了普通孩子所应该享受到的温情和母爱。在这种情况下,她周围的人必然会对她表示同情,并给予关爱。这会使她意识到,向别人表示或者诉说自己的痛苦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爱和关心。这种心理一旦扎根,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2.人们对痛苦上瘾可能只是心理上的一种依赖
每个人对痛苦都是有反应的,有些只是在心理难过一阵子就会消失,而有些感觉却一直留在心里,似乎不说出来就会觉得很难受。人又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遇到可以诉说的人,会马上将这种痛苦倾诉给别人,恢复内心的平衡,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也会有一种解脱感。可以说,这些人对痛苦的诉说意义已经不在于痛苦的本身了,甚至诉说的时候已经不再感到痛苦,只是心理上的一种依赖而已。
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就属于这种人,而上述案例中赵凌跟祥林嫂的状态相差无几。对于赵凌来讲,这些痛苦跟随她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按理说,再大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消失也会变得黯淡。赵凌之所以乐此不疲地说来说去,就是因为她已经形成诉说痛苦的习惯。如果不说,心里肯定就会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