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800000010

第10章 俗语(3)

39.“涂鸦”的由来

“涂鸦”一词出自一个典故。话说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名“添丁”,幼年时喜欢涂抹诗书,常把书弄得一团糟。为此卢仝戏赋诗曰:“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玉川子集·示添丁》)将儿童顽皮天真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

后来,人们就用“涂鸦”一词称随意写作或绘画,也用来比喻书法幼稚,但多用于谦辞。例如,清人徐枋(与杨明远书)云:“外一扇乃幼儿涂鸦,亦以申义。”

40.“东西”的由来

“东”和“西”原本表示方向,可又怎么成为商品物质的俗称了呢?

据说清朝,有一位学者龚玮则,他认为在东汉早年,商品的买卖活动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西京长安。百姓商人进行交易,需要往返于西京、东京之间,所以“买东西”就成了购物的代称。

关于“东西”这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宋朝时候,有一位理学家名叫朱熹,他好学多问,爱钻“牛角尖”。有一天,朱熹偶然遇见了一个精通天文地理的好友盛温和。朱熹笑问盛温和:“你提着竹篮子干什么去呀·”盛温和见是朱熹,一心想和他开个玩笑,便诙谐地眨着小眼睛说:“我呀,是上街去买‘东西’的。”朱熹想来想去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又问:“‘东西’怎么个买法·什么价?买‘东西’·那为何不买南北呢?”盛温和听了不觉失声笑道:“你呀,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问你,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统称为五行的是什么·”

朱熹这才恍然大悟,自言自语说:“哦,哦……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金木之类的物品,篮子里都能容纳得下,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这水火类放进篮子不连篮子都被烧掉·”说罢朱熹高兴地指着盛温和的脑袋说:“哎呀,原来你的脑瓜子是转弯的!”两个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天长日久,“东西”逐渐被作为商品物质的代名词了。

41.“溜须”的由来

现在人们往往以“溜须”一词来形容那些献媚取宠的行为,提起这一词的由来,还有一段笑话呢。

据传,宋真宗时,靠献媚取宠爬上宰相之位的丁渭,有一次,与老宰相寇准在一起吃饭。丁渭看到寇准的胡须上粘了一些饭粒,便亲自上前为寇准溜须拂拭,并对其胡须加以盛赞,原以为这样会博得寇准的欢心。殊不知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老宰相深知此人心术不正,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难道天下还有溜须的宰相呢?”“溜须”这一典故由此而来,从而流传到今。

42.“杜撰”的由来

“杜撰”就是没有根据的胡编乱造。据《续传灯条》载:“我也不看郭象解并诸家注释,只据我杜撰。”

“杜撰”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宋代有个人叫杜默,很喜欢写诗。可是,由于才情所限,他写的诗内容空洞,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并且,他的诗不讲韵律,平仄不分,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简直就是杜默撰写的。”

后来,这句话逐渐简化为“杜撰”。现在人们把不真实的文章、没有根据地编造称为“杜撰”。

43.“胡说”的由来

“胡说”一词来源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

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而胡人却不来这一套,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说话、办事是没有任何礼法为根据的。

因而,汉人把乱说和没有根据的说话,称之为“胡说”;这样,把乱闹、没有原则的闹事叫做“胡闹”。

“五胡乱中华”也叫“五胡闹中华”。“胡乱”者,胡人之乱也;“胡说”者,胡人之说也。后来人们用“胡说”来泛指没有根据的言论。

44.“润笔”的由来

“润笔”的意思就是稿酬。古代文人耻于直白地谈钱,经常曲折地撰文弄字。

“润笔”的典故起源于隋朝。有一次,隋文帝叫手下一个官员起草诏书,另一位官员从旁戏说:“笔干了。”一位叫郑泽的官员乘机说道:“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典出《隋书》)

从此,文人把为别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都叫做“润笔”。有些文人,还在各种文体上订明各种报酬的数目,名叫“润例”。近代报纸刊行之后,作者向报社投稿,所得到的报酬,才开始叫做稿酬或者稿费了。

45.“借光”的由来

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曾对齐国使者苏代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江边,住着很多人家,每晚,姑娘们都凑到一起做针线活儿。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寒,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

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做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46.“上当”的由来

从前,清河一姓王的富户,在城里开了一个当店。经过世代流传,当店越来越大。但各房族人懒于营业,各人都将自己名下的一分资金作股存在店里,另选择一人主持典当营业事务,各房族众就按股金分利金。

清光绪年间,主持店务的寿苎不是一个“生意精”,众族人见此情况,不约而同地从自己家里拿一些无用的闲物件,到自家的当店里来典当,还各人自己估定高价。伙计见来典当的人是店东本族的股东老板,只好如数付给。众多的族人都来敲诈,典当的资本被诈骗得所剩无几,一家资源充盈的当店就此而破产。时人见此情状,就编一句谣言:“清河王,自上当。”把物件质于当店叫上当。因为王氏家庭自己欺骗自己,终于罪有应得。

47.“名堂”的由来

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

据说汉武帝有一次在泰山巡狩时,看见山上有一处古时明堂遗址,便要在这片遗址上造一座新的明堂,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可是,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见过明堂是什么样儿,也就只好作罢。

唐朝时,由于国势强大、经济繁荣,重建“明堂”的事又提了出来。武则天让大臣各自上书献策,谈淡明堂是什么样的。没过多久,有人写了《黄帝明堂经》3卷献给武则天,上面绘有巍峨的正殿,四面是清水环绕,空中有响履木铺成的复道通到岸上,富丽堂皇,宛若天上宫阙。

武则天看后感到很高兴,准备照此动工。大臣刘允沦怕修造明堂劳民伤财,于国无利,就写了一篇《明堂赋》,讽喻武后,讥讽那人不知搞的什么“明堂经”,明堂经里也不知弄的什么“明堂”,纯属子虚乌有。武则天看了深为赞许,就没照着那所谓的“明堂经”去造“明堂”。

不久,这事流传开来,就将稀奇古怪别出心裁的东西称做“搞什么明堂”,由于“明”和“名”的读音相同,而“名堂”又能表示“有名的明堂”这样的意思,所以“明堂”慢慢地写成了“名堂”。

48.“鸿沟”的由来

公元前203年,双方军队相峙于荥阳,当时,汉王粮食多,项王已断粮,但刘邦家人被项羽俘获。汉王遣陆贾说项王,要求和解以赎家,项王不听。

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答应汉王给出条件:二分天下,划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以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到这里,“鸿沟”一词广泛见于史籍。

另据《史书》记载,鸿沟为我国战国时期挖掘的一条古运河,古时全境在今河南省境内,以荥阳北黄河岸为开端,引黄河水南下至中牟,然后东到开封,从开封直折南向,在今河南省周口市附近注入颍水,颍水向南流经安徽注入淮河。

鸿沟遗址虽已荡然无存,但是由于楚汉之争故事广泛流传,“鸿沟”一词如今已成为一个广泛的日常用词。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实际上就是代指“鸿沟”。

49.“替罪羊”的由来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将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

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中载:“工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口:‘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命以羊替换牛来祭钟。这也就有了“替罪羊”的说法了。

50.“知音”的由来

“知音”意思是知己朋友。这一词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个擅长弹琴的小官吏,名叫俞伯牙,他所弹的曲调典雅动听,但一般人却难以听懂曲调的意思。

有一次,伯牙回乡坐船途经汉水,准备在船上过夜。那夜皎月当空,伯牙顿起弹琴雅兴,便差人在船头焚香置琴,而后独自对月弹琴,幽雅的琴声在龟山脚下飘扬。这时,一个名叫钟子期的樵大,在回家路上忽然听到了伯牙的琴声。钟子期很感兴趣,便跑到崖边偷听起来。

伯牙先弹了一阵志在高山的曲调,钟子期一听,情不自禁地说道:“好啊!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弹了一阵意在流水的曲子,樵夫又迫不及待地说道:“好啊!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两次听到有人在崖边夸奖他的琴声,连琴也不弹了,连忙上岸找到樵夫,热情地邀他到船上畅谈,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

一次,伯牙与子期出游到泰山,刚巧碰到一场暴雨,他俩便一起躲进一个岩洞。由于心情郁闷,伯牙又弹起琴来,开始一曲表达遇到下雨的心情,接着弹出了雷鸣山崩的情绪。伯牙每弹奏一段曲子,子期都将他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解释得一清二楚。伯牙弹完曲子,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子期所理解的,正是我所想的,子期真是听琴的知音啊!”

后来,人们便把彼此相互了解,最知心的朋友称为“知音”。

51.“雷同”的由来

在文艺评论中,“雷同”一词多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实际上,它是从古书中得来的。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

    《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大型科普读物,它熔古铸今,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新疆传统饮食文化,从冰封雪域到沙漠绿洲,从千里草原到山区田园,书中以近千张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文字再现了新疆7个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饮食风情,并展示了当代清真美食,绘就了新疆穆斯林饮食文化的发展画卷。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探索宝藏未解之谜

    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对未知的探索,而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完全有赖于这种探索。当科学家去研究一个定理时,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理论对未来会有什么用,就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所说的,我们能要求一个婴儿做什么呢?但事实证明,每项发现与发明都有它实际的用处。而对于宝藏的追求,实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是热情无比。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热门推荐
  • 爱情对对联:吾妻有令

    爱情对对联:吾妻有令

    爱情对对联。宅女新代表林小默靠着写爱情小说生活,没曾想她有一个土豪老爸,传奇妈妈,人字拖、鸡窝头、宅女你该醒醒了。
  •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能遇见就是缘,哪怕就匆匆一眼,我们注定要相爱;不会变。。只是无命在爱。《化蝶之死在美人怀》____作者:孤影单单淡淡希望你们会喜欢。
  • 无意义之书

    无意义之书

    在牙牙学语时,在懵懂初开时,我们看过的故事,或美好或凄婉,而在我的笔下,它们将变成另外的模样,或许是在你眼中丑陋不堪的模样,但那是我眼中的世界,一个黑色的绝望的世界。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明白它是我们所知晓的全部,我们所知晓的用来对抗疾病与死亡的全部,没有故事的人,一无所有。
  • 初见锦风

    初见锦风

    一条项链带她来到异世,卷入一场灵巫之地的风波,或许正应验了那句话“花落灵巫,此去成殇。”一开始她只是想在那个大魔头身边活下来,她只想能活着回到以前的世界,可后来她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他不惧生死,不畏将来。只求活在当下。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3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共4册)(精)》由李康学所著,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 只要你肯回头,我一直都在

    只要你肯回头,我一直都在

    暮雨泽与上官芷绫的约定,因为中途的变故,暮雨泽被迫离开,这个约定能否实现呢?上官芷绫因为一次偶然认识了枫亦轩并且成为了校友,这对欢喜冤家会发生什么趣事呢。上官芷绫面对温柔体贴的暮雨泽和高冷国民男神将会作出什么决定呢。哈哈敬请期待《只要你肯回头,我一直都在》
  • 魔界天才法师

    魔界天才法师

    热爱旅行夏游意外从现代穿越到魔界大陆,一个奇异的世界,有着奇异的魔法,用魔法去征服一切。
  • 紫瞳邪眸:狂女遮天

    紫瞳邪眸:狂女遮天

    当一名来自于现代的灵魂,重生到了一个架空时代,她会是继续成为别人的弃子,还是逆袭为王,独自掌控自己的命运?来自于现代的王,和来自于架空时代草包小姐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千瑾叶从不屈服于命运,挡我千瑾叶前进道路者,人挡杀人,佛挡弑佛!”“我想杀人,还从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挡得了,就算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会诛了他!”【宠文一篇,不喜勿喷。】
  • 阳光于斯

    阳光于斯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集,从人世之间、心灵小语到人与自然,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阳光般的情趣。本册为丛书之一。
  • 涿鹿千年

    涿鹿千年

    上古年间,涿鹿之战,轩辕黄帝历尽艰难险阻战败蚩尤,收复九黎部。但是,纷争并没有就这样停止,五千年后曾经的敌人卷土重来,过去的朋友是否可以信赖?夹杂其中,何去何从?一场新的硝烟正在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