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600000007

第7章 规矩方圆(1)

一个富于智慧的人总是善于把握自己行为的界限,使自己时刻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礼就是防止美德转化为恶习的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原文】

【3.8】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③以为绚④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⑤也!始可与言《诗》⑥已矣。”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倩:形容笑的样子。②盼:形容目光流转的样子。③素:原为绘画的底色,这里比喻礼。④绚:绚丽多姿。⑤商:指孔子的弟子子夏。⑥诗:指《诗经》。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诗经》上说‘甜蜜的笑容,流盼的眼神,必须得体且合乎礼仪,方显绚丽多姿。’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道:“这就如同绘画一样,各种颜色必定与底色合理相间,方才文采斐然。”子夏说道:“所谓底色也就如同礼仪对人的作用吗?”孔子一听,欣然叹道:“子夏呀,你悟性很高啊!和你说话我自己也很受启发呀。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可以和你开始谈谈《诗经》中高深的道理了。”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上面我们谈到了仁德,这里我们说说礼法的意义。

所以说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的精神是不分家的,原因就在于仁德的修养是从内心出发,由爱自己到将心比心,真诚地爱他人、爱万物。这种爱不是盲目将自己具体的爱憎强加于别人或者万物,而是在了解他人和万物生存方式的基础上尊重其选择,包容事物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在共同的宇宙下和谐自然地发展。

《庄子》一书曾经围绕事物的是非、可知与不可知等问题深刻地进行了一番思索。它发现一个问题,即:鹤有着长长的腿,而鸭子腿却很短。究竟谁更好些呢?如果鹤或者鸭子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那么必然会出现争议。因为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准则,并且生活得很好。如果一定要统一起来那就有麻烦了。同样,泥鳅在潮湿的淤泥里十分自在舒服,人去了就不行。鱼在水里自在吧,有吃有喝,马在陆地舒坦吧,奔跑飞驰。掉个位置,你再看看,两个都活不成了。

《庄子》书中同样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弄到一只漂亮的鸟,爱不释手,精心侍候。弄个纯金的笼子养着,每天珍馐美味、甘泉玉露地喂着。结果时间不长,鸟就给折腾死了。可以想象连最某本安静的生活都无法保证,那还活个什么劲啊。甭说鸟,人都受不了!所以说,孔子讲爱人、修养仁德那是要讲究方法的,即应该在充分理解对方的前提下按照适合对方的方式去爱,这才是真正爱到点子上了。否则便是好心办坏事。《易经》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如何才能在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实现仁德呢?这就涉及到礼的精神了。

所谓礼就是人在理解人与万物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对人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化。换句话说,就是在知道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一个人真正懂得顺应事物自身的方式去生活后,那么他的行为自然也就是合乎礼法的。仁是从内心情感讲做人的仁道关怀,礼是从人的行为准则上讲仁道关怀的具体合理实现。二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来判断他的内心道德修养如何,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前面提到的吴起,虽然做人不合格,但却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位名将,很善于统兵打仗。一次作战,敌我双方刚刚摆开阵势,他的一个士兵便非常勇猛地杀出去,提了一个敌人脑袋回来。他满以为会得到封赏,然而吴起却把他杀了。为什么呢?他够勇敢没错,杀敌报国也没错,错就错在不听号令,不守礼法,忘了一个士兵基本的职责,结果就成了乱干。

如果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即使他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由于这种盲目的固执狭隘而背离仁德。因为这种盲目固执缺少礼法的约束是无法实现与他人、万物自然地沟通的。而不能与他人、万物相通,不能遵循其各自的生存之道,那必然导致任性胡为。别说实现仁爱之德,就是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遵守礼法乃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要求。它在于使一个人明确其自身的生命职责,通俗点儿讲,就是随时确定自己的身份,做好本职工作。

孔子和子夏那番对话的深刻含义就在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一幅绘画作品是好还是坏,需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即要得体。一切美好事物的形成都是在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下实现的。可惜,生活中许多人在欲望的支配下,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我反思和把持的能力,往往停留于动物本能的冲动上。相当一部分人爱就爱得死去活来,恨就恨得咬牙切齿,喜欢在两极冲动中去感受一种刺激的快感和痛楚,哪里还有美感可言。从这个角度说,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人之为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显示出礼法教养的重要意义。

情感比仪式更重要

【原文】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第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第三》)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

【译文】

孔子说:“人们祭奠的往往是自己的亲人,如果祭奠的不是自己的亲人,那往往是出于谄媚别人、企求福佑的目的。看到符合道义的事情,应挺身而出。否则便是懦弱,没有勇气的表现。”

祭奠祖先的时候,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就像祖先还活在那里一样。不要流于表面形式,敷衍塞责。祭奠神灵也是如此,要有恭敬之心。孔子说:“如果我亲自参加祭礼的话,那么我一定在内心保持恭敬之情。如果我不参加祭礼却让别人代替的话,不管怎么说,还是缺乏恭敬之心,那跟不祭祀是一样的。”

曾子说:“父母去世了,儿女要竭尽哀痛之情,办好丧礼。此外儿女还要按时追祭远祖,表达恭敬之心。这样天长日久,百姓感化其德行,民风自然淳厚。”

孔子一生虽然重视礼仪,但是他最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人。那些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仪表堂堂、八面玲珑、信誓旦旦,却是心怀鬼胎,另有图谋,言行不一的人。在孔子看来,这种不真诚的人所行的礼根本称不上真正的礼。因为真正的礼既不是用来装装样子的道具,也不是用来达到功利目的的手段,它是用来传达人的真实感情的。

当人的情感得到自然合理的表达,实现了与他人、与万物相沟通后,人的善性才会实现,礼才会显现出它的真正意义。那时人才会品味到一种发乎情、止乎礼、自然中道的审美愉悦感,领悟到一种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角度说,心怀真诚是遵行礼仪的必要前提。

古时人们为父母守孝是一种正常的礼。它有着许多具体的仪式和禁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们对父母的那种亲情能够顺其自然地体现出来,这就叫尽人之情。如果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那么儿女即便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那也不符合真正的礼的精神。可见,孔子讲礼是以情为本的。中国汉代非常重视人的品格修养,尤其重视孝道。

汉代在一个时期里往往由地方官向上级推举地方贤良出来做官,其中推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行孝道。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官员如果自身道德品质很坏的话,那么他才能越大,带来的社会危害也会越大。问题在于汉代官员对人的德行的考察往往流于表面。于是一些不良之徒为了当官便频频跳出来虚设礼法。例如,他们为了借助父母去世的契机来达到他们当官显贵的卑劣目的,便总是要将父母的葬礼搞得极其复杂而隆重。于是一些所谓的孝子出现了。

古人为父母守孝通常也就三年而已,但也有唯利是图的家伙动不动便发誓守个十年、二十年的。通常守孝期间是不许歌舞奏乐取乐以及行房事的,但他们在守孝期间往往熬耐不住,守孝结束后,往往已经是“子孙满堂”。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可见,礼在脱离了人的真情表露后,便直接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反而成为一种为小人所利用、发泄私欲的工具。孔子在上面讲的关于丧礼的话,大意就是如此。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往往把交际公关作为一种单独的专业技巧来加以学习和修炼,这种想法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过于看中人们交往中的技巧,却忽视了真诚做人做事的主题。所以,我们每每可以在各种场合下见到那些职业性的微笑和关怀、体贴;年节和各种纪念日里,我们也可以收到各种问候的信函、贺卡。然而我们面对这些花样不断翻新的问候和关怀,却越来越麻木、冷漠。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同样,许多人在婚礼之日,仪式极尽奢华,搞得人疲惫不堪。然而奢侈华丽的典礼却往往成为婚后沉重压力的开端,越是如此,婚姻越是在后期显现出脆弱。只要人们细想一下个中缘由,就会明白原来此前所有的花样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并没有。因此说,没有真情的投入,花样再多,礼仪再周到,也是繁华一梦!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礼的精神,仅仅是虚伪、浮华和做作。

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文】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一》)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八》)

【译文】

有子说:“行礼贵在顺人情,合于自然,此为先前圣王之道。如果大事小事皆拘泥于礼法的话,则会有所偏废。而如果一味追求顺行人情,不以礼节制的话,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想要立身成德的话必须先学《诗经》,这样才懂得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还要学习礼法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在雅乐中获得精神的自由愉悦。”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相互包含的。礼如果没有仁心贯穿其间,便只能是虚礼。仁心不以礼节制,则又不足以成为善,即好心未必办好事。仁和礼的结合则往往就会体现为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即在生命实践中即时体察天地万物的生存之道,成己、成人、成物,进而实现仁德的理想境界。由此来看,为人既要明礼,为人所应当为之事,不拗人物自然情理,同时又要显露真情,不矫揉造作。当一个人真正发乎情、止乎礼、从容不迫,随心所欲不逾矩,知晓天命,成就仁德后,他也就进入了和乐的、自由的、愉悦的精神境界中。

孔子本人是很喜欢诗的,据说他曾删编《诗经》三百。在孔子看来,诗言志,并且和于礼,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人而言,它恰恰体现了情礼的自然中和,顺势而为。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诗细腻地描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那种心潮起伏、朝思夜想的情景,书写得十分传神。可是我们别忘了,尽管这里面求爱者思慕未得,但他也仅仅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而已。他既没有抢亲或者无赖般纠缠,也没有抹脖子上吊以死相威胁,更没有肆意污蔑、败坏对方名誉,这种行为就叫发乎情,止乎礼。反观现在,一些人在谈恋爱、处理家庭问题时做法往往失于偏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要么全凭一时冲动,把爱理想化或者干脆不去细想,草率行动,缺乏必要的反思和节制;要么就是功利至上、死要面子。总之是容易偏激,难得中和之道,其结果自然是苦涩不堪。

孔子讲丧礼同样强调子女要体现真情实感。但孔子认为这种对父母去世的哀痛之情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本着适度的原则,不能伤身。这就是合乎礼的要求。因为一旦伤身的话,那就会令父母牵挂,反而违背了孝的精神。所以孔子既反对丧礼大操大办走形式,也反对一味陷溺于整日啼哭,哀伤得不能自拔,以致伤害身体。就现代生活而言,许多人无论是在婚礼节日上,还是在服丧、失意、挫折时,态度都很容易走极端。他们往往在狂喜与悲凄的两极上颠来倒去,缺少合理的节制,这都不合乎正道。因为这仅仅停留在生物的本能欲望发泄上,对人所应当有的反思智慧和成仁的责任还缺乏认识,离仁者心境贯通、自然无争的境界更是相差很远。

中国传统京剧曲目中有一出描写包公秉公执法、有情有义的大戏。大意是说包公查案时发现自己的亲侄子贪赃枉法。若论礼法,当处斩;若论私情,包公自小由嫂子带大,小侄子是大嫂一生的寄托,这里面的亲情关系很深厚,包公应该多加关照才是。要么徇情枉法释放侄子;要么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结果包公先铡了亲侄子,再向嫂子请罪陪情。

现在世人多谈论包公的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一面。可是包公公正廉明并非不尽情理,而是他对自己之情进行了合理约束,这样才能和众人之情相通,从而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执法者不是不要通情理,相反他要深通情理,这样才能张弛有度。

所以单纯地强调包公铁面无私的一面是不对的,他是人不是神,礼法也是体现人情的。因此我们还要看到他情深义重的一面,即向嫂子陪情请罪。没有这一环节,那包公也就不会那么可爱、深入民心了。

有钱了并不等于有德行

【原文】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第三》)

【3.17】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告朔:指用生羊在朔日告祭祖庙,人君在此日听视朝政。 ②饩羊:在行告朔之礼时,所使用的牺牲、祭礼。

【译文】

林放向孔子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很感慨地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礼从根本上讲,与其注重奢华的形式,不如节省一点。丧礼与其失于和易,还不如显露真情、哀伤一点好。”

(春秋时期的鲁国自文公开始已经不举行告朔这种古礼了。但是用于告朔之礼的牺牲——羊,还一直保留着。)子贡觉得这样做没必要,礼都已经废除了,还留羊干什么。孔子听了子贡的想法后,很不高兴地说:“子贡呀,你吝惜这只羊,我却更重视告朔之礼。没了羊,更是无从见礼了。”

现在有些人写文章搞艺术越弄越玄。譬如论文越写越是让人看不懂,好像很专业、很高深,其实真弄明白了,道理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由于他自己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出,所以只好拉个架子在上面唬人。其实那些真正的高手是通达、看得开的。他们于生活中随处见功夫,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高级境界——不必刀剑,以神御气,摘花飞叶皆可伤人。

同类推荐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民俗民风)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冷将军要嫁人

    冷将军要嫁人

    穿越时空,大展身手?绝世美女?可我们的冷玉就是这样低调,女扮男装成为一国将军。。。。。。
  • 小盲点大危害

    小盲点大危害

    本书从快乐厨房、居家生活、医疗保健、性与婚育、家庭理财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盲点数千例。
  • 破碎时间

    破碎时间

    时间,从150亿年前奇点的大爆炸开始计时。也许它神秘,永恒无际,掌管生灵生死;也许,当它被揭示出存在尽头的那一刻起,剩下的只是恐惧;所以有人说,没了时间,我们什么也不是……
  • 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 你凭什么影响世界:比尔·盖茨送给年轻人的创业礼物

    你凭什么影响世界:比尔·盖茨送给年轻人的创业礼物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分析,提炼出比尔·盖茨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智慧,相信无论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渴望成功的人都会从本书中找到能给予自己帮助的经验和策略。同时,为追求事业发展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一定得启发和借鉴。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分析,提炼出比尔·盖茨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智慧,相信无论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渴望成功的人都会从本书中找到能给予自己帮助的经验和策略。同时,为追求事业发展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一定得启发和借鉴。
  • 天纵心宇

    天纵心宇

    薛宇荣是一个现代的都市的男白领,每天都在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自己喜欢的女人都是和高富帅在一起,喜欢自己的人自己又是非常的不喜欢,而自己的工作也是没有什么上升的空间,于是心情非常的不好,一次来酒吧买醉酒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回去的半路上竟然发生了车祸,而这个车祸就是给薛宇荣带来了福音。
  • 再次邂逅

    再次邂逅

    陈肃是万千女子喜爱的对象,即使在转学后也仍然得到女生的青睐。这样一个女子的出现却改变了他的生活,她的冰冷让陈肃觉得意外,她的体型及食量更加让他意外,这样的一个女子心中拥有的是什么呢?陈肃的好奇心伴随着他渐渐的走入了乐乐的生活,他看到了很多的不一样,他想继续维系着这份友情,但是别人的友情却让他再也见不到这个女孩,成为他今生的遗憾。时光飞逝,一晃十年过去了,当乐乐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陈肃并没有认出这个美丽的女孩就是当年的胖女孩。而这个时候她的名字叫上官芸,她的人生因为陈肃而改变,而在她的心中是否存在着对陈肃的恨呢?她面对着深爱自己的男友还有那个过去,不知该如何抉择,是说出事实还是继续保密呢?既然过去已成了过去,那么一切都应该按照现在继续走下去,所以上官芸选择了保密。陈肃渐渐的将心底的遗憾放下了,他爱上了上官芸,他将这份爱深埋于心底因为爱是希望对方幸福。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叫陆雪静,曾经她是那么爱陈肃,但是在看透一切后她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用感情来麻醉自己,她莫名的和芸成为了好朋友。就是在这个好朋友的插手下,所有的谜底揭开了。陈肃的心非常的痛苦,但是为了芸他甘愿奉献一切。芸和蓝旭要结婚了,但是却在结婚的那天,蓝旭退出了自己的爱情。但是肃走了,芸孤独的仰望天空似乎什么也失去了……
  • 僵尸城逃亡之末世逃生

    僵尸城逃亡之末世逃生

    在末世危机出现在主人公叶辉的城市中时,叶辉会如何在这场危机中逃生?危机又究竟是什么?一切答案都会在本书中揭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视星际

    傲视星际

    龙武大陆数亿年的历史,从神魔时代到妖灵乱世,从龙族盛世到大陆末代,这是一个迷之世界,龙凡就诞生在龙族消弭后的万年之日。宇宙有多浩瀚,多少位面成为了末日的地狱,在探知生命的路上会有多少未知等待着。他做到了让神魔归位,唤妖灵现世,振龙族复兴…这些又是为何?一场大战持续万年,硝烟弥漫着整个洪宇。当世界崩塌时,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天地;当星球荒芜时,他用灵魂重铸星球之魂。且看少年龙凡的逆天之路,看他如何成就星域战神,成为真正的位面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