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600000019

第19章 生死命运(1)

无论我们喜悦还是哀伤,世间无数生命的存亡都犹如大自然四季的轮回,没有一点虚伪、做作的痕迹。虽然生者与死者永不相遇,但永远在不停地转化轮回,所以我们与其在那里无谓地伤逝宇宙的自然变幻,不如且行且看一路风月无边。

理解命运,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原文】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雍也第六》)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的弟子伯牛身染重病,不想见人。孔子去探问他的时候,只好一面从窗户握住他的手,一面无限感慨地说:“患上如此重病,实在是天命啊!可惜啊你这样的人才得上如此重病!可惜啊你这样的人才得上如此重病!”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由于相貌酷似匡人的仇敌阳虎,因而在路经匡地时为匡人所围困。当时情境危急,众弟子十分畏惧。于是孔子说道:“周文王虽然已经死去了,可是其文化传统难道不正是在我身上展现的吗?假如老天爷真的想要断绝这一文化传统的话,根本就不会使我知晓这一文化。既然老天爷并没有断绝这一文化,使我知道了它,我自当承继天命,传承教化,那些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从上面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情感丰富、坚毅挺拔的人物。弟子伯牛身染重病,孔子十分关心。可是由于伯牛的病情较重,不易面见,于是孔子只能站在窗下同他拉拉手。在孔子眼里,伯牛是一个很有才德的弟子,可是这样的一个好人即将被疾病夺去生命,这是一件让人十分感慨的事情。孔子也知道这一见十有八九是永别了,因此十分伤感!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天命啊!所以孔子一再地慨叹伯牛命运多舛。

关于运命,孔子的态度其实是很明确的。孔子以为人是顺承天命而生的。所以一个人的存在意义就是发展完善上天所赋予他的人性特征,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天生才智以及自我个性来建立人之为人的道德共性。孔子以为人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在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至于生存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贫富、贵贱、疾病等等那就不是单纯人为所能决定的了,也不属于人生所应追求的范畴而是天命所定。因此说,尽管伯牛道德良善、品学兼优,可是天命早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孔子看来,这也属于个人的命运。因为伯牛已经尽到了做人的责任,于心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后来的孟子则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命。孟子的正命是针对非命而言的。他以为一个人如果不履行人生使命,一味追求功名利禄、长生之道,或者轻生害命的话,那就是非命。譬如一个人明知道房屋即将倾倒,仍然漫不经心地停住其间,虽然死了,却非天命所致,乃是自为也。所以古话讲: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想通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明白过来了,也才能真正做到自觉,乃至变得通达起来。所以孔子虽然慨叹伯牛早夭,却是叹而不怨。前者显现挚厚人情,后者乃是通达性命天理。二者一体共存于一身,才是修养到家了。

当然,孔子讲正视天命并不是说人就没有自主能力了。我们上面说过,人生之道在于自觉建立人性,实现道德人格,承担人生使命,简单说就是做个好人,这是人应当努力做到而又能够自己决定的事,也是天命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因此人生固然要顺天知命,但也要奋发图强,努力成人。所以当孔子被匡人误解围困危急之时,虽然众弟子惊慌失措,可是孔子却始终坚信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老天爷不会就这么把他收走的。这充分表现了孔子勇于承担人生使命,积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孔子关于天命与人道的深刻思想啊!

与其来世做神,不如现世做人

【原文】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第六》)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先进第十一》)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么做才算是明智之举。孔子回答说:“应当以道义教化民众,敬鬼神而又保持相当距离、不亵渎,能够这样做的话,就算是明智了。”樊迟又问怎么做才算是有仁爱之德。孔子回答说:“仁者要先经受劳苦困难,然后方能成就功德,这才是为仁之道啊。”

子路问孔子敬奉鬼神的事理。孔子说:“连活人的事还没办好,谈什么敬奉鬼神呢?”子路又问:“人要是死了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连活着的事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死后的问题呢?”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于平实中闪现着深邃的智慧光芒。老子曾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来描述大道精神,实在是很精当的评语。孔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往往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来细细解说玄妙的天道人情,以收深入浅出之功效,而决不故做高深、矜持做作的姿态。所以古人又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

在上面两段弟子樊迟、子路与孔子的对话中都涉及到了鬼神生死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很玄妙,既使人敏感又难以合理说明。孔子在阐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充分显现了他的人生智慧。他认为人生的要义在于现世做人,完成人之为人的现实人生使命。这就是通晓道义,修养仁德。至于鬼神之道,孔子的态度很明确,即从修养做人的角度来看,孔子认为敬奉鬼神、祭祀祖先和天神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恭敬、关爱之人情,因此说可以为之,但是不必细究其究竟有无,也不必过于铺张费神,这就叫: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孔子是把玄奥难解的鬼神之事放在立身成仁的角度来处理的,这样就避免了仁听命于鬼神之道的宗教倾向,从而保证了人生自主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之所以没有使宗教文化占据统治地位,产生西方似的上帝观念,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原则。所以孔子尽管没有提出废除鬼神,但却要求人们与鬼神保持适当距离,不要反受其制。至于子路问鬼神之道和死后之事,孔子干脆就抛开不谈,直言子路为人只要做好现世的事情就行了,至于以后,那不是人现在能管得了的。孔子的这种思想认识很有意义。它既使人在现世生活中积极进取、努力做人,又使人避免了那些虚妄无益的荒诞念头,以免不能自主,最后伤身害生。

历史上,借助鬼神之道害人的例子数不胜数。而那些信奉宗教,大肆优待教徒的历史时期也往往造成现世人生的困顿。这都是值得反思的。至于对于现代一些邪教组织而言,现代人就更有必要好好体会一下孔子以上的思想了!

神仙也需人来拜

【原文】

【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子曰:“丘之祷久矣。”

(《述而第七》)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八佾第三》)

【译文】

孔子生病了,子路请求祈祷鬼神以保佑老师病愈。孔子知道后,反问道:“有这么干的吗?”子路回答说:“有啊。《诔》篇上曾经说过:‘向上下神灵祈祷,以求福佑。’”孔子回答说:“那这么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取悦于闲静之处,不如选择常用的灶台。’请问夫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我倒不赞成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行为不检点,得罪了上天,即便祈祷诸神也没有什么用。”

中国民间很流行拜神祈福。逢年过节在欢庆的同时总要给鬼神留一个重要的位置,以表敬意,祈求鬼神保佑自己全家福寿安康,太平无事。这种做法本来作为一个求善的心愿无可厚非。但是事情往往不这么简单。

只要我们细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总是包含着强烈的功利目的。他们总是希望鬼神能够满足自己的种种要求,为此,才献上丰厚的祭品。这就颇有点像现代人行贿的做法。这种心理如果单纯地从宗教角度说就是大不敬,但是它却很符合现代一些人的思想现实。因为这些人既不愿意遵守清规戒律、约束自己的欲望,又想获得鬼神的垂青保佑,希望天下好事全部占尽。于是他们只好把鬼神当做掌权派,必要的时候,尽心结交、收买一下。如果真的连鬼神都可以被收买,那还有必要那么多人去为它修行祷告吗?

鬼神之所以被敬畏就在于它遵循天道,赏善罚恶。正是如此,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去为它修行,乃至顶礼膜拜。如果真有什么鬼神贪赃枉法的话,恐怕早就被打下神坛处理掉了,哪还有人去拜它。因此说,一味向神灵祈福却不修身养德,或者只是急功近利、临时抱佛脚,都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所以孔子有病的时候,子路要求神,孔子很不满,原因就在这里。

孔子的意思是说,为人平时修身养德,敬行天道,不违道义,自然有神灵佑护。何必临时求助呢?如果平时就作恶多端,贪赃枉法,急功近利,临了因为天道循环、害怕遭报应,便跑去求神佛保佑,那岂不是本末倒置。真要那样行得通,人们还敬那个神佛干什么?神佛也是要顺行天道自然的。

孔子在这里是鼓励人们要好好做人,修养德行,明达事理人情,建立理想的人格。只要自己把人做好了,符合天理道义,何必求助鬼神保佑呢?鬼神也不过是天道的执行者而已呀。

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去问观音菩萨:“我们有事要去拜神求佛,您怎么办?”观音菩萨说:“我也是拜神求佛呀。”那个人很奇怪,就问:“您就是神仙,还拜什么佛呀?”观音菩萨说:“我拜观音菩萨。”那个人更加奇怪:“您为什么要拜自己呢?”观音菩萨笑着说:“哦,求人不如求己嘛。”

谁也挡不住流水一样的人生

【原文】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立于大江之上,感慨地说道:“往事如流水,一去不回头,不分昼夜呀。”

同类推荐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批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8—2011年的文化研究成果,分为上海文化、文化形象、传媒文化、文化教育、世博文化五辑,呈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该论集的文章获得极好的社会反响:《大都市文化发展趋势与上海文化发展坐标、定位问题研究》一文获得第七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文发表后为《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整版刊载于《文汇报》学人演讲栏目。
热门推荐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穹怒

    青穹怒

    死去的他,终究变成一丝残魂,遁去的一,让他再次复苏。一路曲折,一路坎坷。钱小山是否能在塑肉身,成为世间一员?看钱小山如何在鬼魂中成长,如何在这个充满了阴谋的世间生存!敬请期待,青穹怒~不一样的仙侠,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剧情,希望你能走进不一样的修仙世界!
  •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

    《最春秋——史上最潮的春秋故事》是一部语言幽默的趣味历史随笔集,深入浅出地调动春秋历史故事,将它们解读为当下潮流时尚的“历史原型”,拉近读者与经典的距离,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重温传统。通过作者严谨地熟读古书,又合情合理地推演补全了淹没散佚于语焉不详的历史记载中的空白,古人以一种充满人性的亲切面目呈现出来,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传递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呢?
  • 小白猫的我与轮椅上的你

    小白猫的我与轮椅上的你

    这是一个落魄少年慢慢发奋图强的故事这是一个千金小姐背叛自己未婚夫的故事这是一个猫咪爱上人的故事你问为什么有三个故事?管那么多干嘛,看下去不就知道了(本书原名:这几年我两一起走过的路,由于很久以前吧账号忘了所以一直没有更新,现在重新更新,会有些许改动,希望大家可以支持)
  • 悲歌离欢

    悲歌离欢

    一曲悲歌唱不尽的离欢,人生的旅途,似烟花,如流水;一声叹息留不住这时间繁华,边走边唱,直到声嘶力竭。这是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明星的故事
  • 我不爱江山只爱美人

    我不爱江山只爱美人

    神,算什么?我早已凌驾于九天之上;天,算什么?修炼本是逆天而行,苍天可逆!
  • 异凰重生之杀手太倾城

    异凰重生之杀手太倾城

    21世纪,她8岁进“鬼域”,11岁成为最小的金牌杀手,5年成长之路,她势力只手遮天。“灭世”为名,成为SSS特级杀手,报当年弑弟之仇时,在爆炸中泯灭。──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怎么可能,王者的一生,注定一世辉煌,当双眸再次睁开,又是另一番天地。什么战神府嫡女,好吧,白给的身份她要了。丫鬟与庶女串通陷害,姨娘们也一个个不安生,叔父们也谋划陷害自己的便宜老爹和护短爷爷。女主怒了,铁血手段再次出现不忠之人,杀!不孝之人,杀!不仁之人,杀!不义之人,杀!不礼不智不信人,奉天之命杀杀杀!
  • 【街舞公主】:魔女诱惑(完结)

    【街舞公主】:魔女诱惑(完结)

    本文原名:震撼听觉【街舞公主】群一群二都满员了。感谢宝宝提供的群三:21441032。验证写:魔女:)尹霄薇,那个冷漠如斯的绝美女生。骄傲而决绝。尹启晨,完美的王子形象,却是隐匿的霸道。冷斯涧,慵懒的始作俑者,琢磨不定。并不是一场普通的相遇……
  • 夏日的残雪

    夏日的残雪

    谁说穿越就是好的?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呢?你穿就穿吧!为什么要穿到一个死人妖身上?人妖就算了,他还可以改过来。但是,为什么这个人妖还是大家公认的十足的断袖啊!!!而且,为什么身份还是“花满楼”的楼主啊!!
  • 仙秦志异

    仙秦志异

    大仙儿这个行当,农村并不鲜见,不说村村都有,但至少十里八村的都要有这么一两位。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恰巧,我的四叔就是一位常仙。凭借多年来的接触,我有幸了解了一些行业秘辛,加上自幼听到的种种乡野怪谈,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几段天马行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