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600000010

第10章 立世道德(1)

人类对待知识的态度,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而人类态度的高下优劣完全取决于做人的德行。因此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建立美德而非单纯地掌握知识。

生命之道才是大智慧

【原文】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为政第二》)

【注释】

①器:指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东西,如车、船、兵器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为人处世应当有所贯通,不能像单纯的器物那样仅仅局限于自身。”

《论语》微言大义。孔子的话虽然仅四个字,却是字字珠玑。《论语》中的君子只是对人的一个基本定位,还不是为人的最高境界,但其中也是意味深长。这种含义对于现代人而言,更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见机而动。故而人不能偏执于自我、一成不变。否则他就会陷入闭塞不通的境地。许多自然生物就是由于不能顺应自然变化而逐渐灭绝了,恐龙就是一例——为争取生存空间最大化,恐龙在身躯与体格上追求最大和最强,强大的生存能力使其没有天敌,但因为数目庞大导致食物不足,它们庞大的躯体在气候遽变时使它们不能灵活迁徙以适应,把自己逼入了发展的死角。相反,老鼠却因为能够及时地适应各种环境而广泛生存下来。

孔子认为为人也要善于因时乘势,合乎宇宙自然的韵律变化,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般单纯的器物往往只具有某种特定的性能,例如船在水中行走,车在陆地飞驰。如果它们各自局限于自己的现状,不作进一步发展变化的话,那么一旦离开它们适应的环境,车、船也就失去了它们的价值,这就是固执一偏的结果。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孔子讲君子不器,要求人们不要像单纯的器物那样固执自身、不懂变通,而应该不断地顺势发展自己。

孟子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什么?就在于体察时变,不断进取,固有一“生”。安乐什么?就在于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固有一“死”。一动一静,一生一死,此间真义正是《易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气勃发的写照。就现实生活而言,一个人愈是将自己定格得早,愈是为这个世界抛弃得早,所以说因势进取是成人的重要因素。

除此以外,孔子讲君子不器还可以引出另一层含义,即为人不应该只像某种器物那样狭隘地保有某种特定功能,而应当具有一种贯通的理解包容精神,这样才能打通人我、物我的间隔,成为包容广大,有所作为的通达之人。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个性化的倾向越发明显。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自身需要或自己从事的专业方向来思考问题、发表看法。这本来没什么不对,问题是如果仅仅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只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来评判事物,且固执己见、不通权变的话,那就会很自然地演变成为一种偏见,进而害人害己了。

所谓“不器”就是希望为人处世要善于从自我中,从专业化中超越出来、解脱出来,站在更高更远处对世界、对别人获得一个全景式的观照,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别人和外在更广阔的世界,避免由于自我狭隘的局限和短见而带来错误的言行和思想认识。

《庄子》一书中曾经讲过长寿和短命,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差异问题,其道理也就在此。所谓不器的精神也可以体现为彼此的理解和相互包容。求知如此,做人亦如此。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专业化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一定范围内,思想上的自我偏执已成为一种时尚。盲目自信和狭隘崇拜使人们彼此间筑起坚固的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是所谓的专家越可能无知。因为他们往往被自己的专业知识所限制,而无法达到智能圆融的境地。

现代专业化发展的一个不良后果便是导致我们的生活很容易被切割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乃至最终可能有一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我们竟被关进一个个自我的或专业的牢笼中,不得而出。这样看来,君子不器的精神一方面体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了宽博宏大的人格境界。它对于我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成为一个通达之人无疑是很重要的!

贫穷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质

【原文】

【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②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③穷,小人穷斯滥④矣。”

(《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①兴:指病愈。②愠:指发怒。③固:指持志守道。④滥:指不守道义、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来到陈国,正赶上吴国攻打陈国。陈国因战乱不休,造成粮食匮乏,结果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弟子由于饥饿而染病不起。于是子路颇有怨气地对孔子说:“君子求学,功名利禄自在其中。可为什么现在我们会陷入这样穷困潦倒的境地呢?”孔子回答说:“君子持志守道,虽处穷困之境,却能泰然处之,不失道义。小人则不然。一旦处于穷困之境,则胡作非为,无所不用其极。”

穷困是人生中可能碰到的一种境遇。人们常把它看做是生活中的灾难,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贫穷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品质。

细细想来,所谓穷困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穷困意味着一无所有。对于名家学者而言,穷困可能意味着文化思想上的没落贫乏、无所建树;对于政治投机者而言,穷困则可能意味着渺小无名或身败名裂;而对于经济巨头而言,穷困则是股票被死死套牢的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由此来看,除了少数上天的宠儿以外,大多数人们总要不断经历着生命中这样或那样的穷困。不过由于个人的修养不同,面对穷困时的态度也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处世在于成仁,体现在行事上就是要行道合于义。这种道义在《易传》一书中有明确的表述,即:“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为人之道就在于“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也就是说,天下万物本为一体,具体体现为天道、地道,和人道。天道是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地道是万物生长成灭之规律,人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伦理精神。三者之所以能够合于一,就在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成就生命。

成就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易传》中孔子把宇宙里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放在整个宇宙的大环境下来审视,从而形成一种万物生命相息,共存一体的完满和谐的生活图景。而所谓正道是指宇宙间这种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孔子说的君子之道就不是单指某个人的随意行为了,而是指人们能够在体察顺应这种自然生生之大道的背景下,实现自我和谐完满的生活。这就需要人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摆脱狭隘自私的观念,放宽视野,开阔心胸,去体会宇宙自然的生生之道,而不是随意妄为。

由此出发,孔子讲“君子固穷”并非是说正人君子必然在现实中穷困潦倒,不思进取,而是指君子的行为应当守道自然,以天下为己任,成人成己,而不被当下生活穷困或发达所左右。君子心中自有其生命准则,故能于种种恶劣环境下把持得住,不迷失,泰然处之。而小人面对穷困则不一样了。

小人狭隘自私、闭塞不通,为达一己之目的往往不择手段,结果是肆意妄为,无所不用其极。或为了暂时的自我安逸而违背天下大道,或打家劫舍,或巧取豪夺、虚假造作,或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或狭隘偏颇、懵懂无知、草莽行事,不一而足。其结果必然是闭塞不通,害人害己,最终必然自取灭亡。现实生活中那些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的贪官正是活生生的写照。

坚持原则才能成就大事

【原文】

【2.14】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15.22】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群而不党。”

(《卫灵公第十五》)

【注释】

①周:指忠信之道。②比:指结党营私。③矜:指肃穆严整。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常行忠信之道,而不暗地里结党营私。小人恰恰相反。”

孔子说:“君子貌虽矜持严正,却不以争为务;虽群起行事却一心为公,决不结党营私。”

这里讲的是君子和小人这两种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同特点。

君子处世在于遵行仁道,通达事理,合乎自然生生之道,呈现为一个自身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因而君子接人待物的准则就是看事物是否符合仁道的发展要求,以便权衡利弊,纠正偏颇,进而推动社会乃至宇宙整体的发展。由此出发,君子不会像小人那样以一己之私为准则去勾结、营造小范围的利益团体,肆意接纳党徒、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孟子讲人当以义交,不该以利往。以义交故合乎仁道,长久不变;以利往,则终将自害伤身。文中孔子所谓的“周”即忠信,即忠信于仁道,合乎天、地、人和谐发展的规律,始终如一,不离不弃。只有如此,才会有家、国、天下的太平发展,和谐进步。

历史上,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故事就是如此。《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曾言管仲与鲍叔年轻时相处便多有不和。后来二人各侍奉齐公子纠和小白。为此管仲还曾经射杀过公子小白。再后来公子小白即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管仲则成为阶下囚。然而齐桓公不记前嫌,以天下大业为重,并没有杀他,反而听从鲍叔的建议起用了他。鲍叔也不记私怨,而甘居下位,倾力辅佐。此三人皆是以天下苍生的安乐疾苦为重,顺应宇宙生生之道,而不徇私情,正是君子之风,实属难得。假使三人各记前仇,只图一己复仇之快的话,那也就不会有后来齐国兴盛,王霸天下的一番气象了。

与君子之交相反,小人处世则只重一己之私利,为达利己之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为此小人会着意接纳党徒,构筑种种关系网,即使损他人、毁天下也在所不惜。

中国历史上,官僚政治中的“党争”是一大突出特色。汉末军阀割据时期,袁绍集团的迅速败落就是党争的结果。曹操作为一个战胜者对此也是深以为然。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本是好事,结果也在新旧党争的背景下成为一群小人争权夺利的利用工具,一本好经就此被念歪了。当权力的争夺背离了天下正道后,那便只能堕落为一种小人自私自利、祸乱家国天下的破坏行为。在这一幕幕的政治闹剧里,无论是主角和配角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不同的就是各自面对的灾难来临的早晚、大小不同而已。

所以说,君子之交在于天下为公,合乎道,小人之交在于接纳成党、保护自己、合乎利害。其视野胸襟,一大一小,一远一近,而其中利害关系不言自明。故君子不以利动,凡事合乎道义,虽蹈死而无憾。小人以利交,平日里党徒成群,呼朋唤友,威风八面,狐假虎威,一旦风云变幻,便鸟兽散尽,甚或落井下石,丑态百出。

接纳比拒绝更有力量

【原文】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第十三》)

【译文】

孔子说:“君子虽然见解不同,但心合乎大道,胸襟广阔,所以能够相互协作,和谐发展。小人则只是追求个人私利,目标虽然一致,但是由于只是为了维护各自私利,因而不顾天下大道,相互间排除异己,争斗不休,所以难以长期和谐共处,更难以推动事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有个叫史伯的人曾经提出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意思是只有不同的事物为了共同目标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推动事物发展,反之就会糟糕。这话如果放到生育问题上,效果恐怕还不仅如此。

优生学认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交配才有利于推动人种的优化,如果总在一个小圈子里反复联姻,遗传基因不能取得互补,人种必然退化。由此可见,有关“和”与“同”的问题直接关乎人类的发展命运。

史伯讲完这句话后,又进一步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不同事物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发展的道理。他说音乐之所以美妙就在于五音和谐,美味之所以可口就在于五味调和,景色之所以令人赏心悦目就在于颜色错落有致。由此可见,合理利用事物的差异性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孔子则进一步发挥了史伯的思想,把它运用到人生体验中,提出做人要有宽容之心。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争论的产生往往在于力图用一种想法取代另一种想法。其实事情发展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最合理的结果往往是众人智慧的结晶。俗语讲“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优秀的人物往往并不一定是才高八斗、力可拔山之士,而恰恰是一个温文尔雅,宽容大度之人,一个善于吸取不同意见、与人和睦共处之人。这倒不是说这样的人没脾气、没见解,而是他善于顾全大局,引导众人之力共同促进事业的发展。这需要相当的远见和宽广的胸怀。

许多人谈到三国时都大骂刘备懦弱无能,只会哭鼻子、摔孩子。可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不利的形势下却成为天下豪杰志士争相服务的对象。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之机智谋略天下无双,却宁愿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能不说明刘备为人的成功。刘备之成功就在于他宽以待人,集天下英才而用之,所以手下文官武将虽性情各异、背景不一,却能齐心合力开创一番霸业。做人做到这种程度,真可谓高明之极。

同类推荐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地下城与勇士:重创历史

    地下城与勇士:重创历史

    一次意外,引发了一场穿越世界的大转变,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自己就是游戏中设定的角色。当他们熟悉这个世界后,才发现自己的使命根本不是好好活在这个世界这么简单!寻找先驱者…他们的处境到底有多艰难?!
  • 神从

    神从

    “我想我变得不同了。”当然不同了,连人都不是了。“我最开始只是想当一个普通人。”可惜这个希望早就破灭了。“看来我应该吐槽一下命运。”温寻耸了耸肩,然后忽然想起:“命运的神不会听见吧?”PS:这不是游戏小说,前面写成那样应该怪作者,当然作者总是表示他很无辜。
  • 调皮丫头心中有你们

    调皮丫头心中有你们

    富二代成了快递员?“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慢呢?我要的鸡腿,豆浆和奶茶呢?”迎甦青就这样意外结识了这个富二代冷月溪。无奈,又被妈妈逼迫离婚,迎甦青硬着头皮来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弟弟也喜欢上了迎甦青,最后因爱生恨……
  • 突破平庸:做人的10个发力点

    突破平庸:做人的10个发力点

    本书内容包括:心眼多一点、做事勤一点、嘴巴甜一点、说话藏一点、胆子大一点、筹码押一点、头脑活一点、意见听一点、观念新一点、交友慎一点。
  • 霸道总裁老婆对不起

    霸道总裁老婆对不起

    “老婆,饭做好了,下来吃吧”裴少恩一脸深情地望着苏沫,哪知对方瞧都不瞧自己一眼,便说:“张妈,我好久都没吃你做的糖醋排骨了,你去给我做一份吧”裴少恩一脸无奈,谁叫自己曾经伤害过她的沫沫呢,“唉”裴少恩叹了一口气,看来追妻路还长着呢……
  • 魔校——命运角逐

    魔校——命运角逐

    来到魔神学院,开启属于你的命运!来吧,修炼异能,成为最强王者!
  • 为修炼而穿越

    为修炼而穿越

    这是创造者与被造者的对抗!这是生与死的抗争!面对外来者的入侵,又将何去何从?为了寻找真相,又将付出何种代价?“一切都是虚幻的?不,这是我生活的世界,我绝不允许有人干涉”李云天仰天怒吼实力等级分为:战士级,大战士级,大师级,王者级,皇者级,尊者级,帝王级,神霸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亡灵秘传

    亡灵秘传

    主角A:从前我默默无闻,自从天降一宝,外挂到手,在下逆袭就此展开,打脸之路风光无限。曹鑫默然,如果需要外挂才能攀登巅峰,那你和原来的废物究竟有何区别。主角B:想当年我叱咤风云,不料遭到心爱之人暗算,坠入尘埃,待我从头再来,知晓一切,灭尽天下英豪!曹鑫亦是默然,连手下忠心与否都无法知晓,究竟有何生存意义,这一世,我要让你上一世的朋友归于我之麾下,让你再尝背叛滋味!无需任何外挂,不需任何奇遇,他存在的本身,就是世界的祸害与奇迹!只要他想,就没有他做不到的!要说为什么,因为我能!
  • 草包小姐重生记,有点儿厉害

    草包小姐重生记,有点儿厉害

    现代佣兵界令人闻风丧胆的女王司灵被自己深爱的男人为了权力无情地杀害,而她却在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夏府的六小姐,居然有人进来就给了她一巴掌,好!就让她帮这个天天被人欺辱的六小姐逆袭!可正当她复仇地火热时,又蹦出个绝美的神秘男子,又会展开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