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300000033

第33章 规则与国策的天平——明末宫廷疑云(1)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对错与否先不去说,就这句话本身的意思来讲,是把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高度强调了的。

有的事情是努力就会成功的,比如用铲子挖坑,只要努力,就会把坑挖大挖深,有的事情则不一样。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在别的方面下工夫。

事实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很多的规则、途径都是秘而不宣的,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保持一种对资源的控制权——只有制定规则的人才拥有公布谜底的权力,这样资源自然就围绕着他聚集了。可正是这种秘而不宣的方式,让为了这个谜底而追逐的外围人群无所适从,因为制定规则的人可以随时改变说法,无论追逐者如何努力,都可能最终愿望落空,只因为他们手中没有控制着谜底解释权这个资源。

所以,追逐者和规则制定者之间,就展开了一种博弈,一方面,规则的制定者从不公布得出谜底的途径,以免追逐者知道这一途径之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努力,这样子谜底毫无神秘感可言,控制了谜底解释权的规则制定者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谜底的追逐者想尽办法想要知道得出谜底的途径,如果无法知晓这个途径,他们就无法努力,因而他们往往会在无法知道途径的情况下,采取特殊的方式,自己制造出一个谜底来,逼规则制定者就范。

这种谜底追逐者反过来逼规则制定者就范的情况,其实就是一个新的规则制定者诞生的过程,因为追逐者逼制定者就范的过程,本身就是追逐者按照自己的利益制定出一套新的规则,并在这一规则下制造出一个新谜底的过程。

国本问题的严重性

追逐者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有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有通过非暴力手段实现的,这关键在于追逐者的实力。所谓水到渠成,当实力足够,自然不需要暴力也能完成从追逐者到制定者的转化。而历史上非暴力的追逐者身份转化案例,最为明显的,就是明朝后期通过“妖书案”、“梃击案”而登基的太子朱常洛。同样,其他想要夺取权力的人,也利用同样的手段,制造了“红丸案”和“移宫案”。

万历皇帝由于宠信郑贵妃,想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皇储,不愿意册立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在外廷大臣看来是不合祖宗法度的,因此屡屡向皇帝谏诤,尽快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称为“争国本”。皇帝却寻找种种借口拖延,借口之一,皇长子的生母是宫女出身。

当外廷对此事议论得沸沸扬扬之时,宫中的慈圣皇太后李氏(万历皇帝的生母)也有所闻,她是喜欢恭妃王氏的,也心疼她的长孙。有一天,万历到慈宁宫向母亲请安,母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太后对儿子说:“外廷诸臣多说该早定长哥(宫中称呼太子为长哥),如何打发他?”

儿子回答:“他是都人(宫中称呼宫女为都人)的儿子。”

太后听了心中不快,正色训斥道:“母以子贵,宁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儿子!”

这一下点到了要害。原来万历的生母李氏,也是宫女出身,早年以宫女身份为隆庆皇帝生下了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才进封为贵妃。万历自知理亏,如果因为宫女所生不能册立为太子,那么他本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皇帝。听了母亲的训示,他惶恐万状,伏地请罪不已。太后训示的压力超过了外廷大臣的千言万语,以后皇长子朱常洛之所以能有转机,郑贵妃欲立皇三子朱常洵的阴谋之所以不能得逞,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皇长子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到万历二十二年才出阁讲学(太子的豫教),已经十三岁了,因为是“庶出”的关系,境遇很是坎坷。皇帝的一拖再拖,廷臣的一再谏诤,从批准出阁讲学,到四年后举行冠礼,再过三年册立为皇太子,这条路一波三折,过于颠沛。

朱常洛虽然成为皇太子,但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父皇并不喜欢他,另一方面郑贵妃时时想造成“易储”(更换太子)的局面。皇太子朱常洛的处境岌岌可危,引起朝野上下忧心忡忡,于是乎有所谓“妖书案”的发生。

所谓“妖书”其实称不上“书”,不过寥寥数百字的揭帖(传单),题目叫做“续忧危议”。为什么要叫“续”呢?因为先前已经有过“忧危议”了,这次是“续篇”。

饱学之士吕坤在山西按察使任上,曾把历史上的“列女”事迹编成一本书,题名《闺范》。不久太监购得此书,传入宫中。郑贵妃命人增补了十余人,以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终篇,并加写一篇序文,嘱托其伯父郑承恩及其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书名改《闺范图说》。

郑贵妃把自己列入“闺范”之中,意图是昭然若揭的,由此看来《闺范图说》与《闺范》虽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两者的编写初衷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料有人把两书混为一谈。万历二十六年有一个托名燕山朱东吉的人,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题为《忧危议》,把一本经过别人篡改的议论妇女道德的书,加以政治化、现实化,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回过头来清算吕坤。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机深志险”,“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吕坤蒙不白之冤,立即写了《辩忧危议疏》向皇上辩白:“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显然,他编写的《闺范》后来被人改头换面成《闺范图说》,与他无关,不能说成他自己偷偷送进宫里,企图“结纳宫闱”。

吕坤当然是无辜的。由于事情牵连到郑贵妃,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下达谕旨,说明《闺范》一书是他推荐给郑贵妃的,因为书中大略与《女鉴》一书主旨相仿佛,以备朝夕阅览。他在谕旨的最后以严厉的口气说道:“戴士衡这厮以私恨之仇,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好生可恶。”照例本应严办,但那样的话,势必追究《闺范图说》的来龙去脉,郑贵妃自然难脱干系。他不想把影响扩大,便轻描淡写地作出结论:“这事朕已洞知,不必深办。”他用这种方式来淡化此事,使事态渐次平息。因此这本“妖书”——《忧危议》,并未引起政坛的震动。

到了万历三十一年,又冒出一本《续忧危议》,再次旧事重提,终于酿成晚明史上有名的“妖书案”。虽然文章不长,却好像一颗重磅炸弹,使政坛为之震动。

《续忧危议》抓住皇太子岌岌可危的处境大做文章,指责郑贵妃企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一则说,“夫东宫(指太子)有东宫之宫,一宫未备,何以称安乎?皇上迫于沈相公(内阁首辅沈一贯)之请,不得已而立之,而从官不备,正所以寓他日改立之意也”;再则说,“曰:改立其谁当之?曰:福王(即朱常洵)矣。大率母爱者子贵,以郑贵妃之专擅,回天转日何难哉”;三则说,“夫在朝在野,固不乏人,而必相朱者,盖朱名赓,赓者更也,所以寓他日更立之意也”。接下来,列举了附和朱赓的九个文武大臣,“而又有郑贵妃主之于内,此之谓十乱”。总的意思是说,皇帝不得已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太子居住的东宫及其规制都不具备,因此储位未妥,国本未固,在“十乱”的活动之下,不知什么时候太子就会被废掉,而改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显然,这是支持太子的人——很可能就是太子本人——制造出的舆论,试图让百姓了解,然后以百姓的舆论来打压福王与郑贵妃母子企图掌权的念头,并且引起万历皇帝的重视。

一夜之间,这份《续忧危议》的揭帖,传遍京城,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都有,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看到这份类似传单的东西,指名道姓议论当时政治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大惊失色。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续忧危议》中指名道姓提到的朱赓,十一月十一日清早,在他家大门口发现了“妖书”,外题是“国本攸关”,内题是“续忧危议”。一看内容,竟是诬陷自己“动摇国本”——他日更换太子,令他惊慌失措,有口难辩,赶紧诚惶诚恐地把它呈送皇上,并且附上一份申辩书:“臣以七十衰病之人,蒙起田间,置之密勿,恩荣出于望外,死亡且在目前,复更何希何觊?而诬以乱臣贼子之心,坐以覆宗赤族之祸。”

万历皇帝接到奏报,一面对朱赓加以安慰,说这是不逞之徒无端造谣,干卿何事?一面下令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以及保卫北京的五城巡捕衙门立即侦查肇事者。由于“妖书”涉及太子的废立问题,唯恐太子朱常洛惊恐不安,特地召见他,安慰道:“哥儿,你莫恐,不干你事。但去读书写字,早些关门,晏些开门。”又说:“近有逆恶捏造妖书,离间我父子兄弟天性亲情,动摇天下。已有严旨,缉拿以正国法。”

“妖书”不仅震动了内宫,而且震动了外廷。内阁首辅沈一贯、次辅朱赓,鉴于“妖书”把他们说成是郑贵妃的帮凶,为避嫌疑,都待罪在家。内阁中只剩下沈鲤一人主持日常工作,外间便把猜疑集中到沈鲤身上。

与沈鲤本来就有嫌隙的沈一贯,要化被动为主动,毫无根据地怀疑“妖书”出于沈鲤的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他指使给事中钱梦皋上疏诬陷郭正域、沈鲤与妖书有牵连,主张严查到底。由于“妖书”宣扬的基调是“东宫之立非上意,终必易之”,使万历皇帝十分恼怒,使他很容易接受沈一贯的主张,于是授权沈一贯大肆搜索。

京营巡捕陈汝忠受沈一贯之命,逮捕了和尚达观、医生沈令誉,欲从这些人口中引出郭正域。结果达观和尚被拷打至死,沈令誉受刑后奄奄一息,都未招供。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又把郭正域的同乡胡化抓来,要他诬陷郭正域、沈鲤,胡化拒绝招供。

在权大于法的体制下,什么奇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东厂、锦衣卫和三法司会审时,竟然要沈令誉家奶妈的十岁女儿出庭作证。司礼监太监兼提督东厂太监陈矩问那小女孩:你看到印刷妖书的印版一共有几块?小女孩根本不知此事,胡乱回答:满满一屋子。陈矩听了大笑:妖书只有两三张纸,印版怎么可能有一屋子呢?陈矩又问另一个嫌犯:沈令誉告诉你刊印妖书是哪一天?那人根本不知情,胡乱答道:十一月十六日。参与会审的兵部尚书王世扬说:妖书于十一月初十日已经查获,怎么可能在十一月十六日才刊印呢?最高司法当局的会审,搞成了一场闹剧,对郭正域的诬陷当然难以成立。

皇太子朱常洛得知郭正域因“妖书案”被诬陷,十分焦虑不安。郭正域曾经当过他的讲官(老师),深知其为人,多方为之鸣冤,又传话给提督东厂太监陈矩:“饶得我,即饶了郭先生吧”后来还是陈矩鼎力平反,郭正域才免遭陷害。

“妖书案”迟迟无法侦破,东厂、锦衣卫压力与日俱增,不得不加紧搜索。十一月二十一日,东厂缉获一名可疑男子嗷生彩,据他的供词,其兄生光有重大嫌疑。锦衣卫立即逮捕了生光及其儿子其篇,并在他家中查获罗纹笺写的手稿等物证。生光是一个秀才,专门以“刊刻打诈”为生,虽然与“妖书”无干,办案官员却如获至宝。接着又把为生光刻书的刻字匠徐承惠抓来作为证人,他招供曾为生光刻过《岸游稿》十二张及“妖诗”一版。掌管锦衣卫的王之桢武断地认定生光就是“妖书”的作者。

于是东厂、锦衣卫与政府高官遵旨会审,生光屈打成招,被逼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本人被革去秀才功名,怀疑是皇亲郑家(郑贵妃家属)指使,意图报复。在刻了“妖诗”及《岸游稿》以后,再刻《国本有关》,命其子连夜散发,以为皇亲郑家“定有不测之祸,可报大冤”。

其实,这是生光的“自诬服”,是逼供而得到的虚假供词。参加会审的官员却认为“生光前作妖诗,继播妖书,众证甚确,自认无词”。皇帝也以为此案可以了结,要三法司尽快定罪。

万历三十二年四月,刑部尚书萧大亨把三法司拟定生光“论斩”的结论上报皇帝,皇帝以为太轻,要求从重拟罪。萧大亨心中有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论斩”已经过重,不敢法外擅拟,请皇上定夺。万历皇帝急于结案便亲自定罪:凌迟处死,再枭首示众。理由是:“生光捏造妖书,离间天性,谋危社稷。”

就这样,无辜的生光被糊里糊涂凌迟处死,然后枭首示众,他的妻妾、儿子都发配边疆充军。生光成了“妖书案”的一个替死鬼。就连沈一贯、朱赓对“妖书”出于生光之手也难以置信。他们曾就此案向皇帝表明:有关生光的证据,“空洞繁言,无足推求事实”,“含糊难明”。

然而参与会审的官员却振振有词,不过他们的定案有如儿戏。据《先拨志始》记载,参御史余懋衡向众官员宣布他定罪的依据是:“昨梦观音大士说:‘妖书系生光所为。’”在场的人听了莫不匿笑。据《罪惟录》记载,另一个参与会审的御史沈裕为了急于了结此案,曾厉声对生光说:“恐株连多人,无所归狱。”听了这样的诱供,生光不得不自己“诬服”,以后也不再翻供。他叹息道:“我为之,朝廷得我结案已矣,如一移口,诸臣何处乞生?”冤案的真相已经跃然纸上。

生光虽然是一个落魄文人,屈打成招后,却还有一点骨气,始终没有顺从厂卫及三法司官员的意图,随意诬陷他人。提督东厂太监陈矩在向皇帝汇报时,承认皇上要追究幕后主使人的旨意难以实现,无可奈何地说:“(生光)忍刑辗转,书内词名一字不吐。”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生光证佐已明,忍刑辗转,未吐同谋主使真情。”刑部尚书萧大亨想讨好皇上,再三诱使生光扳扯“同谋主使之人”,生光拒不服从,抗言道:“我自为之,谁为主使?”在会审时,萧大亨把写好的纸条塞入刑部主事王述古袖中。纸条上写着这样几个字:

“脱生光而归,罪(郭)正域。”王述古正色拒绝:“狱情不出囚口,出袖中乎?”

生光死后,舆论界普遍认定,“妖书”并非生光所作。当时的野史都提及这件事。有人说,“妖书”出于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之手。赵士桢一向慷慨有胆略,“妖书案”发后,闭门不出。据说,生光被凌迟处死后,赵士桢精神错乱,屡次梦见生光索命,一病不起。临死前,他自己透露了这一秘密。又传闻,赵士桢临死时,“肉碎落如磔”。所谓“肉碎落如磔”云云,当然是民间关于因果报应的街谈巷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过,由此也折射出舆论的导向:生光死得冤枉。

稍微冷静地加以分析,便可以判断,一个落魄的秀才,如何能写出这篇涉及“国本”的政论文《续忧危议》!能撰写此文者,非得熟悉宫廷内幕及官场上层动态不可,区区生光断然无此能耐。

同类推荐
  •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20几岁女孩要懂得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女孩提供了百条人生经验,这些人生经验包括爱情、婚姻、工作、生活、衣着、谈吐等等方面,对二十几岁女孩把握人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实,从切身需要出发,阐述了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赚别人没想到的钱的要点。只有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不断充实知识储备,练就高瞻远瞩的本事,关注细节,把握机遇,才能真正成为会做生意、巧做生意的商海高手。
  •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服从: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培养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敬业精神,如何做一名让员工绝对服从的领导。
  • 恐怖历险故事

    恐怖历险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选取世界上成功探险英雄的历险故事,鼓励青少年勇于探险。
  •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你也可以做个成功达人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和原则,才能够达到“一语惊起千层浪”的效果,才能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热门推荐
  • 净琉璃世

    净琉璃世

    他轻挑起她的发丝,靠近她的耳边,极其暧昧的说道:“一个小小的丫鬟,居然敢戏弄我?知道我是谁吗?”她躲开他靠在脖子后,那感觉一点都不舒服,还有啊,他凭什么污蔑我呢,我只是不小心闯进一房间,不小心看到他诱惑的上身,不小心撞进他怀里而已嘛,这男人怎么能这样呢,我又没做错事!我不想理他,便走了。谁知他一手抓住我的手,大手附在我脑袋后,一片温润的唇附在我的樱桃唇上,我不禁愣住了。“不好意思,我不小心的。”他轻笑着,眼里尽是一副好玩的样子。我回过神,看着眼前的男子,突然,我挽住他的肩膀,用那鲜红可人的唇附在了他的。随后,我放开了他,嘴角微笑着,用戏谑的口吻说道:”不好意思,我不小心的。”
  • 北齐书

    北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星武时代

    大星武时代

    这是星际大航行时代,却更是武道昌盛的时代。一名难以引气入体的少年,一个神秘大叔,一块来历莫测的“红玉”,却造就了一位无双人杰。浩瀚天穹之下,少年怀着坚定的武道之心,以力挽狂澜之势,终成人类的守护神。“其实,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那最初的美好。”
  • 天赐封神

    天赐封神

    众人皆知的封神榜,是一部经典,我的小说中不会有封神榜的那些传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子的成长历程。寻父的过程,艰辛却也坚信!
  • 至尊宝宝:腹黑总裁找上门

    至尊宝宝:腹黑总裁找上门

    七年前,她因为逃命误入别人的房间,一夜失身却不知那人是谁。七年之后,她是未婚妈咪。他是腹黑狼总裁。一次意外的车祸,他开始进入她的世界。彼此纠缠,让两颗心慢慢沦陷……当他想要娶她时,另一个男人挡在他的身前:“对不起,我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衣镇

    仙衣镇

    文皓、木子、欣儿青梅竹马,感情甚笃。高中时文皓喜欢的欣儿却成了木子的女友。高考前木子因为各种压力自杀身亡。而文皓经常梦见木子死之前梦见的一个叫仙衣镇的地方。高考后欣儿说她一直喜欢的人是文皓,文皓因为木子的原因拒绝了欣儿,并认为欣儿水性杨花,不可原谅。之后文皓和欣儿去了相邻的两个城市上大学……一段关于青春、爱情、亲情的故事在大学校园里延续,青涩和苦涩,伤感凄楚的故事即将上演……文皓真能找回盛载青春回忆的仙衣镇吗?…
  • 赞美月亮

    赞美月亮

    九层主界,万千种族。被月光选中的青年,从一处碎界到来……“月族界战又有人选了?”“什么?是个流氓?”“他就是个变态!”“我比他强,但他比我疯。”“我不准你们碰他!”“他不是在争夺,他就是在捣乱!”那处在众神惊讶目光下的青年,从世界底层一步步走来,现在站在一界巅峰,向那哭得稀里哗啦的少女伸出手臂,故作严肃温柔地说道:“赞美月亮!”
  • 齐天魔尊

    齐天魔尊

    炎黄大陆三界之中,凡人信神,魔管魔兽;自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齐天出现,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海洋馆漫游:海洋动物乐园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烈焰将军:王妃娘娘有点彪

    烈焰将军:王妃娘娘有点彪

    十年前,大哥从军,她虽然双亲健在,却活的猪狗不如,犹如蝼蚁。娘亲虽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夫人,却形同傀儡,庶女当道,府中姨娘坐掌中馈。十年后,大哥凯旋归来,原以为苦尽甘来,谁知依然躲不过奸人当道,兄妹乱伦,父亲的毒打,娘亲的癫狂,没有什么比亲眼见娘亲死于大哥剑下,最后被父亲活活用鞭子抽死更恨意滔天的了。再睁眼,她依旧是传言中的大将军草包女,琴棋书画,列阵步兵,坐镇军营,指点江山,会是不会?他,先帝胞弟,战功赫赫,有勇有谋,却温润如玉,闲云野鹤,逍遥王爷,嫁是不嫁?当命运重新洗牌,前世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在今生波折的复仇路上该何去何从?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还是斗智斗勇,赢一人心穷一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