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300000033

第33章 规则与国策的天平——明末宫廷疑云(1)

有一句话,叫做成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对错与否先不去说,就这句话本身的意思来讲,是把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高度强调了的。

有的事情是努力就会成功的,比如用铲子挖坑,只要努力,就会把坑挖大挖深,有的事情则不一样。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去努力的时候,就会想办法在别的方面下工夫。

事实上,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很多的规则、途径都是秘而不宣的,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保持一种对资源的控制权——只有制定规则的人才拥有公布谜底的权力,这样资源自然就围绕着他聚集了。可正是这种秘而不宣的方式,让为了这个谜底而追逐的外围人群无所适从,因为制定规则的人可以随时改变说法,无论追逐者如何努力,都可能最终愿望落空,只因为他们手中没有控制着谜底解释权这个资源。

所以,追逐者和规则制定者之间,就展开了一种博弈,一方面,规则的制定者从不公布得出谜底的途径,以免追逐者知道这一途径之后按部就班地进行努力,这样子谜底毫无神秘感可言,控制了谜底解释权的规则制定者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谜底的追逐者想尽办法想要知道得出谜底的途径,如果无法知晓这个途径,他们就无法努力,因而他们往往会在无法知道途径的情况下,采取特殊的方式,自己制造出一个谜底来,逼规则制定者就范。

这种谜底追逐者反过来逼规则制定者就范的情况,其实就是一个新的规则制定者诞生的过程,因为追逐者逼制定者就范的过程,本身就是追逐者按照自己的利益制定出一套新的规则,并在这一规则下制造出一个新谜底的过程。

国本问题的严重性

追逐者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有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有通过非暴力手段实现的,这关键在于追逐者的实力。所谓水到渠成,当实力足够,自然不需要暴力也能完成从追逐者到制定者的转化。而历史上非暴力的追逐者身份转化案例,最为明显的,就是明朝后期通过“妖书案”、“梃击案”而登基的太子朱常洛。同样,其他想要夺取权力的人,也利用同样的手段,制造了“红丸案”和“移宫案”。

万历皇帝由于宠信郑贵妃,想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皇储,不愿意册立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在外廷大臣看来是不合祖宗法度的,因此屡屡向皇帝谏诤,尽快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称为“争国本”。皇帝却寻找种种借口拖延,借口之一,皇长子的生母是宫女出身。

当外廷对此事议论得沸沸扬扬之时,宫中的慈圣皇太后李氏(万历皇帝的生母)也有所闻,她是喜欢恭妃王氏的,也心疼她的长孙。有一天,万历到慈宁宫向母亲请安,母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太后对儿子说:“外廷诸臣多说该早定长哥(宫中称呼太子为长哥),如何打发他?”

儿子回答:“他是都人(宫中称呼宫女为都人)的儿子。”

太后听了心中不快,正色训斥道:“母以子贵,宁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儿子!”

这一下点到了要害。原来万历的生母李氏,也是宫女出身,早年以宫女身份为隆庆皇帝生下了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才进封为贵妃。万历自知理亏,如果因为宫女所生不能册立为太子,那么他本人根本就不可能当上皇帝。听了母亲的训示,他惶恐万状,伏地请罪不已。太后训示的压力超过了外廷大臣的千言万语,以后皇长子朱常洛之所以能有转机,郑贵妃欲立皇三子朱常洵的阴谋之所以不能得逞,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皇长子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到万历二十二年才出阁讲学(太子的豫教),已经十三岁了,因为是“庶出”的关系,境遇很是坎坷。皇帝的一拖再拖,廷臣的一再谏诤,从批准出阁讲学,到四年后举行冠礼,再过三年册立为皇太子,这条路一波三折,过于颠沛。

朱常洛虽然成为皇太子,但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父皇并不喜欢他,另一方面郑贵妃时时想造成“易储”(更换太子)的局面。皇太子朱常洛的处境岌岌可危,引起朝野上下忧心忡忡,于是乎有所谓“妖书案”的发生。

所谓“妖书”其实称不上“书”,不过寥寥数百字的揭帖(传单),题目叫做“续忧危议”。为什么要叫“续”呢?因为先前已经有过“忧危议”了,这次是“续篇”。

饱学之士吕坤在山西按察使任上,曾把历史上的“列女”事迹编成一本书,题名《闺范》。不久太监购得此书,传入宫中。郑贵妃命人增补了十余人,以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终篇,并加写一篇序文,嘱托其伯父郑承恩及其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书名改《闺范图说》。

郑贵妃把自己列入“闺范”之中,意图是昭然若揭的,由此看来《闺范图说》与《闺范》虽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两者的编写初衷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料有人把两书混为一谈。万历二十六年有一个托名燕山朱东吉的人,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题为《忧危议》,把一本经过别人篡改的议论妇女道德的书,加以政治化、现实化,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回过头来清算吕坤。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弹劾吕坤“机深志险”,“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

吕坤蒙不白之冤,立即写了《辩忧危议疏》向皇上辩白:“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郑)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显然,他编写的《闺范》后来被人改头换面成《闺范图说》,与他无关,不能说成他自己偷偷送进宫里,企图“结纳宫闱”。

吕坤当然是无辜的。由于事情牵连到郑贵妃,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出面干预,下达谕旨,说明《闺范》一书是他推荐给郑贵妃的,因为书中大略与《女鉴》一书主旨相仿佛,以备朝夕阅览。他在谕旨的最后以严厉的口气说道:“戴士衡这厮以私恨之仇,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好生可恶。”照例本应严办,但那样的话,势必追究《闺范图说》的来龙去脉,郑贵妃自然难脱干系。他不想把影响扩大,便轻描淡写地作出结论:“这事朕已洞知,不必深办。”他用这种方式来淡化此事,使事态渐次平息。因此这本“妖书”——《忧危议》,并未引起政坛的震动。

到了万历三十一年,又冒出一本《续忧危议》,再次旧事重提,终于酿成晚明史上有名的“妖书案”。虽然文章不长,却好像一颗重磅炸弹,使政坛为之震动。

《续忧危议》抓住皇太子岌岌可危的处境大做文章,指责郑贵妃企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一则说,“夫东宫(指太子)有东宫之宫,一宫未备,何以称安乎?皇上迫于沈相公(内阁首辅沈一贯)之请,不得已而立之,而从官不备,正所以寓他日改立之意也”;再则说,“曰:改立其谁当之?曰:福王(即朱常洵)矣。大率母爱者子贵,以郑贵妃之专擅,回天转日何难哉”;三则说,“夫在朝在野,固不乏人,而必相朱者,盖朱名赓,赓者更也,所以寓他日更立之意也”。接下来,列举了附和朱赓的九个文武大臣,“而又有郑贵妃主之于内,此之谓十乱”。总的意思是说,皇帝不得已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太子居住的东宫及其规制都不具备,因此储位未妥,国本未固,在“十乱”的活动之下,不知什么时候太子就会被废掉,而改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显然,这是支持太子的人——很可能就是太子本人——制造出的舆论,试图让百姓了解,然后以百姓的舆论来打压福王与郑贵妃母子企图掌权的念头,并且引起万历皇帝的重视。

一夜之间,这份《续忧危议》的揭帖,传遍京城,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都有,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看到这份类似传单的东西,指名道姓议论当时政治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大惊失色。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续忧危议》中指名道姓提到的朱赓,十一月十一日清早,在他家大门口发现了“妖书”,外题是“国本攸关”,内题是“续忧危议”。一看内容,竟是诬陷自己“动摇国本”——他日更换太子,令他惊慌失措,有口难辩,赶紧诚惶诚恐地把它呈送皇上,并且附上一份申辩书:“臣以七十衰病之人,蒙起田间,置之密勿,恩荣出于望外,死亡且在目前,复更何希何觊?而诬以乱臣贼子之心,坐以覆宗赤族之祸。”

万历皇帝接到奏报,一面对朱赓加以安慰,说这是不逞之徒无端造谣,干卿何事?一面下令特务机构东厂、锦衣卫以及保卫北京的五城巡捕衙门立即侦查肇事者。由于“妖书”涉及太子的废立问题,唯恐太子朱常洛惊恐不安,特地召见他,安慰道:“哥儿,你莫恐,不干你事。但去读书写字,早些关门,晏些开门。”又说:“近有逆恶捏造妖书,离间我父子兄弟天性亲情,动摇天下。已有严旨,缉拿以正国法。”

“妖书”不仅震动了内宫,而且震动了外廷。内阁首辅沈一贯、次辅朱赓,鉴于“妖书”把他们说成是郑贵妃的帮凶,为避嫌疑,都待罪在家。内阁中只剩下沈鲤一人主持日常工作,外间便把猜疑集中到沈鲤身上。

与沈鲤本来就有嫌隙的沈一贯,要化被动为主动,毫无根据地怀疑“妖书”出于沈鲤的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他指使给事中钱梦皋上疏诬陷郭正域、沈鲤与妖书有牵连,主张严查到底。由于“妖书”宣扬的基调是“东宫之立非上意,终必易之”,使万历皇帝十分恼怒,使他很容易接受沈一贯的主张,于是授权沈一贯大肆搜索。

京营巡捕陈汝忠受沈一贯之命,逮捕了和尚达观、医生沈令誉,欲从这些人口中引出郭正域。结果达观和尚被拷打至死,沈令誉受刑后奄奄一息,都未招供。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又把郭正域的同乡胡化抓来,要他诬陷郭正域、沈鲤,胡化拒绝招供。

在权大于法的体制下,什么奇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东厂、锦衣卫和三法司会审时,竟然要沈令誉家奶妈的十岁女儿出庭作证。司礼监太监兼提督东厂太监陈矩问那小女孩:你看到印刷妖书的印版一共有几块?小女孩根本不知此事,胡乱回答:满满一屋子。陈矩听了大笑:妖书只有两三张纸,印版怎么可能有一屋子呢?陈矩又问另一个嫌犯:沈令誉告诉你刊印妖书是哪一天?那人根本不知情,胡乱答道:十一月十六日。参与会审的兵部尚书王世扬说:妖书于十一月初十日已经查获,怎么可能在十一月十六日才刊印呢?最高司法当局的会审,搞成了一场闹剧,对郭正域的诬陷当然难以成立。

皇太子朱常洛得知郭正域因“妖书案”被诬陷,十分焦虑不安。郭正域曾经当过他的讲官(老师),深知其为人,多方为之鸣冤,又传话给提督东厂太监陈矩:“饶得我,即饶了郭先生吧”后来还是陈矩鼎力平反,郭正域才免遭陷害。

“妖书案”迟迟无法侦破,东厂、锦衣卫压力与日俱增,不得不加紧搜索。十一月二十一日,东厂缉获一名可疑男子嗷生彩,据他的供词,其兄生光有重大嫌疑。锦衣卫立即逮捕了生光及其儿子其篇,并在他家中查获罗纹笺写的手稿等物证。生光是一个秀才,专门以“刊刻打诈”为生,虽然与“妖书”无干,办案官员却如获至宝。接着又把为生光刻书的刻字匠徐承惠抓来作为证人,他招供曾为生光刻过《岸游稿》十二张及“妖诗”一版。掌管锦衣卫的王之桢武断地认定生光就是“妖书”的作者。

于是东厂、锦衣卫与政府高官遵旨会审,生光屈打成招,被逼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本人被革去秀才功名,怀疑是皇亲郑家(郑贵妃家属)指使,意图报复。在刻了“妖诗”及《岸游稿》以后,再刻《国本有关》,命其子连夜散发,以为皇亲郑家“定有不测之祸,可报大冤”。

其实,这是生光的“自诬服”,是逼供而得到的虚假供词。参加会审的官员却认为“生光前作妖诗,继播妖书,众证甚确,自认无词”。皇帝也以为此案可以了结,要三法司尽快定罪。

万历三十二年四月,刑部尚书萧大亨把三法司拟定生光“论斩”的结论上报皇帝,皇帝以为太轻,要求从重拟罪。萧大亨心中有数,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论斩”已经过重,不敢法外擅拟,请皇上定夺。万历皇帝急于结案便亲自定罪:凌迟处死,再枭首示众。理由是:“生光捏造妖书,离间天性,谋危社稷。”

就这样,无辜的生光被糊里糊涂凌迟处死,然后枭首示众,他的妻妾、儿子都发配边疆充军。生光成了“妖书案”的一个替死鬼。就连沈一贯、朱赓对“妖书”出于生光之手也难以置信。他们曾就此案向皇帝表明:有关生光的证据,“空洞繁言,无足推求事实”,“含糊难明”。

然而参与会审的官员却振振有词,不过他们的定案有如儿戏。据《先拨志始》记载,参御史余懋衡向众官员宣布他定罪的依据是:“昨梦观音大士说:‘妖书系生光所为。’”在场的人听了莫不匿笑。据《罪惟录》记载,另一个参与会审的御史沈裕为了急于了结此案,曾厉声对生光说:“恐株连多人,无所归狱。”听了这样的诱供,生光不得不自己“诬服”,以后也不再翻供。他叹息道:“我为之,朝廷得我结案已矣,如一移口,诸臣何处乞生?”冤案的真相已经跃然纸上。

生光虽然是一个落魄文人,屈打成招后,却还有一点骨气,始终没有顺从厂卫及三法司官员的意图,随意诬陷他人。提督东厂太监陈矩在向皇帝汇报时,承认皇上要追究幕后主使人的旨意难以实现,无可奈何地说:“(生光)忍刑辗转,书内词名一字不吐。”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生光证佐已明,忍刑辗转,未吐同谋主使真情。”刑部尚书萧大亨想讨好皇上,再三诱使生光扳扯“同谋主使之人”,生光拒不服从,抗言道:“我自为之,谁为主使?”在会审时,萧大亨把写好的纸条塞入刑部主事王述古袖中。纸条上写着这样几个字:

“脱生光而归,罪(郭)正域。”王述古正色拒绝:“狱情不出囚口,出袖中乎?”

生光死后,舆论界普遍认定,“妖书”并非生光所作。当时的野史都提及这件事。有人说,“妖书”出于武英殿中书舍人赵士桢之手。赵士桢一向慷慨有胆略,“妖书案”发后,闭门不出。据说,生光被凌迟处死后,赵士桢精神错乱,屡次梦见生光索命,一病不起。临死前,他自己透露了这一秘密。又传闻,赵士桢临死时,“肉碎落如磔”。所谓“肉碎落如磔”云云,当然是民间关于因果报应的街谈巷议,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过,由此也折射出舆论的导向:生光死得冤枉。

稍微冷静地加以分析,便可以判断,一个落魄的秀才,如何能写出这篇涉及“国本”的政论文《续忧危议》!能撰写此文者,非得熟悉宫廷内幕及官场上层动态不可,区区生光断然无此能耐。

同类推荐
  • 别让学习折磨你

    别让学习折磨你

    书中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了12个优质的学习观念,通过获得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走出对待学习的误区,学生朋友才会发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书中附有古今中外名人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希望青少年朋友能从中获得一些鼓励和启迪。还附有名人的学习读书心法,希望你从中能学到一些方法和观念,开启你的学习新纪元。
  •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一分钟和陌生人交朋友

    本书讲解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心理自备、主动搭讪、继续沟通、结束交谈、印象装饰、投其所好等。
  • 心态就是本钱

    心态就是本钱

    本书从分析平常人的心态入手,试图与读者一起认识、改善并把握自己的心态,通过生动的小故事来阐释某种心理的困惑或剖析某种心态的表现。
  •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摆平现实,跑赢大势

    本书作者在查阅艾米尔·贝科特相关著作中的基础上,梳理了他的教育励志思想,将以往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梳理成99个忠告,通过99则精辟故事,将这些经典思想一一奉献给读者。
  •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 伤大雅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 伤大雅

    本书阐明把不愉快的都忘记,把创伤用宽容包起来,平凡的日子才会变得富有情趣,沉重的生活才会轻松活泼,苦难的经历才会弥足珍贵,而你人生的珠链才会让每一颗都完美无暇。
热门推荐
  • 我在北京有张床

    我在北京有张床

    四川某小城青年戈海洋,大学毕业后变成了专业倒霉蛋,先后失去教职(干部身份)、下岗、失恋、生意破产、痛失家父……内外夹击,濒临崩溃之际,靠写作虚荣灵魂……世纪之交,戈海洋以三千块钱和一部书稿,像外省人于连去巴黎一样来到京城,以卑微之躯,做最后一搏。北漂族的残酷生活远超想象,竞争的惨烈,体制的阻击,猝不及防的遭际,使北漂的壮士们步履维艰。戈海洋遵循鲁迅“要韧性地战斗”的斗争精神,以我不入地狱谁出地狱的乐观态度,折腾了八年,除了一张床垫、几段爱情、半腔叹息和一桩“不成功”的罪名外,一无所有。正当戈海洋嗷嗷抓狂之际,赶上了夜场奇缘,戏剧人生为他量身打造了新的命运……
  • 忘了我还一个人

    忘了我还一个人

    “我”在那个盛夏紧紧抓住那只萤火虫却又不经意间让她从时间的缝隙中溜走。茫茫星空,你会在哪再次与我相遇啊!五月的夜空如此灿烂,牛郎织女汉河相望。这片星空下的你又在何时能够和我再次相聚。献给那段不堪回首的甜蜜与苦涩。
  • 琉璃梦子风之地狱无门

    琉璃梦子风之地狱无门

    你有没有,莫名其妙地被一个人恨上?那种恨意,来的强烈而汹涌。你有没有,被报复的莫名其妙,被打击的全身无力反抗?那种无助,悲伤而痛苦?你有没有,一个竹马爱你如生命,却躲不过命运的捉弄,惨淡分手?纵然情深,奈何缘浅。她从来不知道的是,他的底线,只有她。其它的,都可以为了她改变。前世种种,因果循环。地狱无门,执念成空。
  • 萌学园之谜之大帝

    萌学园之谜之大帝

    作者所希望的萌学园7,里面会出现以前的人物,希望大家喜欢,因为我是第一次写小说,所以大家指导指导我好吗?写的不好的地方跟我说,谢谢。
  • 灿烈之灿夏烈沫

    灿烈之灿夏烈沫

    灿烈小时候和女主是邻居,长大后相爱。但是相爱的过程很艰辛。但是最终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 末世时之纹

    末世时之纹

    崩塌的世界,绝望的人类,一个努力挣扎的少年,带着他时间回溯的能力,回到了过去。“这一次,我要在茫茫众生中,杀出一条血路!”新书不易,收藏推荐打赏都很重要。(点收藏,不迷路。)
  • 一任年华

    一任年华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小,该相遇的人总有一天会相遇,不刻意去寻找,就是那样躲也躲不掉。
  • 修罗之天才崛起

    修罗之天才崛起

    他是修真家族的超级天才,可惜家族落魄。害的他流离失所,当他血脉觉醒之时却发现自己只是一名井底之蛙,更强大的世界在等着他。
  • 三只说我爱你

    三只说我爱你

    这本写的好烂,因为这本错别字很多,我会修改的
  • 没想到遇见你

    没想到遇见你

    柳依依,在这热死人的三伏天里,为了自己的梦想然后努力找工作中。。魂穿越至不知名国度后。。二十一世纪的敲得了代码进的了厨房的新新人类变成无所事事养狗狗养蛇的奇葩的二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