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6200000007

第7章 迷雾重重的死因

1917年初,玛塔·哈丽回到巴黎。巴黎仍旧保持着昔日的繁华,但繁华也只是一种虚假的表象而已。通货膨胀、饥饿、疾病,还有绝望已经悄悄侵占了市民空虚的心灵。玛塔·哈丽打起精神,去面对渺茫不可预知的命运。

她去拜望先期回到法国的丹维纽上校,试图寻求保护。但是丹维纽上校已经准备出发,她只能赶到火车站匆匆见他一面。上校简单地交代玛塔·哈丽可以去找老友杜拉上尉。但这位情报官员和丹维纽一样老奸巨猾,嘴里满口承诺有事可以随时来找他,临别之前却意味深长地说:“你不用担心,你的将来在你自己手中,完全取决于你的实际行动。”

玛塔·哈丽在失落中离开,她不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什么。不过她没有躲起来,仍与自己的新情人——一位波兰军官,频繁出入于花花世界。她还是盼望着真正的情人马斯洛夫来到她的身边,重温曾经的美梦。

但是马斯洛夫已经受到了上级的严重警告: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前途,就必须和这个危险的女人断绝关系。他对玛塔·哈丽本来就是逢场作戏,这下更是躲得远远的了。

失去了情人的玛塔·哈丽孤独无依,法国人早已把她抛弃,而德国人惯于借刀杀人地干掉失去利用价值的间谍。她只好求助于同胞,到荷兰大使馆请求人境签证,但得到的仍旧是漫无边际的搪塞。

巴黎在惊恐和阴森的氛围中进入了2月,差不多可以听到德军轰轰的炮声了,玛塔·哈丽在惊恐中等待着未知命运的来临。果然没过多久她在爱丽舍饭店被捕,随后被拘禁在圣拉扎尔监狱l2号监房。

消息一传出,全巴黎震惊。许多人开始并不接受这个说法,他们觉得玛塔·哈丽只是喜欢和男人调情、喜欢冒险,不可能是真正的间谍。但也有人猜测,玛塔·哈丽试图充当双重间谍。而事实上证据确凿,截获的两封电报,还有玛塔·哈丽从德思科银行领取经费的收据,终于让法国人相信这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间谍。

玛塔·哈丽因叛国罪受到了审判。预审官布沙尔顿上尉认定玛塔·哈丽有罪,她的所有口供在笔记员的笔下都成了可怕的罪行:

1916年5月,玛塔·哈丽在国境的昂代车站,受到法国间谍机关的盘查而被拒绝入境,后来蒙混过关;借口看望情人马斯洛夫去维塔,实际上和各个兵种的军官广泛接触搜集情报;玛塔·哈丽在荷兰驻巴黎大使馆得到的好几笔款项,肯定是某种背叛行为的代价,而不是情人范·德尔·卡佩伦的慷慨赠与。

玛塔·哈丽在这种逼问之下,已经陷入绝望的深渊。不过她还是努力提出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我在马德里认识了冯·卡勒,不也向法国提供了德国要向摩洛哥派遣军队的情报吗?”但是布沙尔顿上尉并不认为这有助于补偿她的罪行。审讯的结果就是确定玛塔·哈丽在为法国工作之前就长期为德国工作,而且她交给敌对国的是最新的准确情报,而交给法国的情报则是过时的,没有什么价值。

7月下旬,玛塔·哈丽被带上了军事法庭。法庭强调,她长期从事服务于德国的间谍活动,导致17艘盟军船只被击沉,造成5万多名法国士兵阵亡。此外,她还出卖了六名法国秘密间谍,向敌方报告法、英军队的情报,并造成英国战舰“汉普郡号”被击沉,全船人员遇难。

玛塔·哈丽拒绝承认自己是间谍,她极力申辩说:“我是妓女,没错;但我不是叛徒,永远不是。”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法国军方将玛塔·哈丽定为超级间谍,军事法庭判她死刑。她双唇紧闭,平静地听完了这一判决。执行日定在1917年10月15日,玛塔·哈丽将在这一天与这个曾带给她花天酒地的生活、恣意纵情的狂欢和成为众人瞩目的中心的美妙世界诀别了。前一天晚上,她安静地睡了个好觉,这是因为医生出于对她的关怀,在她的晚饭中掺了相当量的安眠药。早晨,她在睡梦中被叫醒,得知法国总统雷蒙德·普安卡雷已经驳回了她的恩赦申请。最后的希望破灭了,玛塔·哈丽仔细梳理了头发,化了淡妆,换上一件较好的衣服,在神父和修女面前做最后的告别。然后一辆带篷马车将她从监狱带到文森射击场——她的刑场。

刑场里有一棵作为行刑柱而被砍掉了头的小树,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停着装着棺材的马车。玛塔·哈丽面无表情地走到了离行刑柱不到十米的地方。12名宪兵已经排成一排,瞄准了她准备射击。

按照惯例,先是法庭主席宣读判决,他紧张得声音都嘶哑了:“根据第三军法庭会审的裁决,以间谍罪,判处玛格丽特·吉尔特鲁伊达·泽勒死刑。”接着是神父走到玛塔·哈丽的面前,念完悼词。一位宪兵走上前准备给她蒙上眼睛,她摇摇头拒绝了,也不让行刑者把她绑在木桩上。

排枪射击的闷响打破了秋日清晨的宁静。迎着呼啸而来的12颗子弹,这位41岁女人的脸上没有丝毫慌张,相反,她挺直了胸脯,从容地等待死神的降临。玛塔·哈丽,这位美艳绝伦的舞女、交际明星、巴黎人的宠儿,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女间谍,就这样在刑场上香消玉殒。而且,她的遗体在受到l2发子弹的穿透以后,并没有被安静地掩埋起来,而是被解剖,供好奇的人们观赏、研究和议论。

玛塔·哈丽的头颅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看似鲜活。然而2000年,这颗头颅竟然在博物馆不翼而飞,有人说是被她的崇拜者盗走了,而有关玛塔·哈丽这位谍海女王的故事就像这失踪的头颅一样,仍然谜团重重。

1917年以来,她的间谍生涯一直为人们所谈论,为一些学者所研究,并被写成专著,拍成电影、电视剧。历史学家们经常为整个事件冥思苦想,特别是法国政府拒绝对已于1917年密封的有关玛塔·哈丽的报告材料进行公开而详细的研究。

1985年,美国新闻记者拉塞尔·沃伦·豪声称自己掌握艳情女间谍玛塔·哈丽在沙托的文森尼斯活动情况的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可以证明玛塔·哈丽并不是德国间谍,而是一个自由情报员,其唯一的间谍活动是在马德里为法国人服务。豪说,玛塔·哈丽在那里勾引了一名德国使馆武官,她出卖自己的肉体和他度过了销魂的三天三夜,但她所得到的都是些过时的或者没有多大价值的情报。虽然玛塔·哈丽从德国情报机关收受了金钱,但她所提供给他们的,也都是些很容易采集到的小道消息。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充满了排外情绪,其军队遭受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因此无法接受这样的评议。豪为玛塔·哈丽的遭遇深感不平,他评论说,“该责备的应该是那些无能的将军,玛塔·哈丽却成了他们的替罪羊。在审判期间,她被指控以牺牲几十万英法盟军的生命为代价出卖军事机密。而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她作为双重间谍欺骗了他们,其根据是:德国人发了一封密电,他们知道法国人破译了它,对玛塔·哈丽间谍的指控则与这份密电有关。”

据报道,玛塔·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拜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布沙尔顿所赐。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布沙尔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可是面对玛塔·哈丽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关于玛塔·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l986年之后,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对这段历史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并抖出“绝对内幕”,他的外曾祖父便是当年负责审理玛塔·哈丽“间谍叛国”案的主审法官埃尔·布沙尔顿。

考勒斯考察发现,外曾祖父发现外曾祖母红杏出墙之后,在日记和私人信件中处处流露着对所有女人的憎恨,这种憎恨之情对于那些行为放荡的女人更是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当时混迹巴黎社交圈的玛塔·哈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布沙尔顿的报复首选。同时考勒斯经考证后认为,玛塔·哈丽虽然收下了那两万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但历史无法改变,玛塔·哈丽被推上了刑场,一来为众多阵亡的法军士兵报了国仇,二来也为法官布沙尔顿报了对女人的家恨。

虽然各种声音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不管玛塔·哈丽是德国间谍、法国间谍,还是双重间谍,她都违背了间谍活动的基本原则:她太粗心,也太天真了,居然认为她习惯跟男人上床的行为不会惊动告密者,以致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玛塔·哈丽被枪决后,其被解剖的尸体被草草埋葬在了巴黎的墓园。好事者在她墓前的十字架上歪歪斜斜地写着:间谍乎?替罪羊乎?

辛西娅

西方谍报专家公认,女间谍中首屈一指的当数辛西娅。在间谍史上,辛西娅可以使许多风流艳谍自惭形秽。这位原名叫贝蒂·索普的美丽女人,身材苗条,拥有一头金发,一对蓝色的大眼睛。据一位外交官说,她的目光、身材不管在什么场合,对男人都是一种挑衅。

二战伊始,辛西娅就向英国情报机构展示了她的间谍才干。她利用意大利驻美国大使馆中老朋友的关系,窃得意大利海军密码系统。既而她又假扮美国记者,接近法国维希政府驻美使馆新闻官查尔斯·布鲁斯。布鲁斯对她一见钟情,两人联手搞到法国海军密码。1946年布鲁斯迎娶了辛西娅,两人在法国乡村古堡中安度晚年。

战争让女人走开,但辛西娅绝对例外。正是这位娇艳迷人、富有勇气和智慧的非凡女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施展手腕、大显身手,为盟军在:北非登陆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女间谍云集的时代,辛西娅是无与伦比、接近完美的间谍。她具备能够准确无误地利用男人的感情及其敏感区的才能,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成就更是光彩夺目。

同类推荐
  •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中外名人传记:安徒生(1805-1875·青少版)》内容简介:安徒生认为:他自己的一生堪称是一部美丽动人的童话,情节曲折变幻,引入入胜。他永远怀着对远方的渴望,有着一颗永不停歇的驿动的心。他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踏歌人生。贫穷和孤独,繁华和绚丽.痛苦与泪水,收获与喜悦,误解与抛弃,接纳与回归,所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一一品尝。他留下的每一串脚印,他走过的每一个驿站,都值得人们久久回味。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他耀眼的光芒,时刻照亮前行的人们。他留下的不仅是童话,更是他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执着,他留下了闯劲,留下了勇敢,留下了毅力。他百折不回的坚毅脚步声,仍然在世界各地响起。
  • 一代女帝:武则天

    一代女帝:武则天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谢世。武士彟在荆州哀悼成疾,吐血而死。当时,武则天仅有十二岁。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放了七个月。唐太宗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赠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贞观九年十二月,武则天兄妹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长途跋涉,返回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乡,在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的监护下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

    本书从曾国藩兄弟的一家、曾国藩兄弟的儿女亲家、曾国藩兄弟的家族、曾国藩兄弟的后裔等章节着手,详细地介绍了曾国藩整个家族主要成员的功过是非,为后世研究曾国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文天祥(名人传记丛书)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在生命最后的几年,成了一个手握雄兵的统帅。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逆臣,并誓死不愿变节,最后慷慨殉国。
热门推荐
  • 宠魅:魔神归来

    宠魅:魔神归来

    数十年相伴,换来时空永隔。谁是谁的羁绊,谁又是谁的执念?花落之间不怨不悔,她逆天而行,它逆天轮回,他逆天重生。三生三世的轮回,只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和他再战,可以将她打败,可以伴它永世,可以与她一世无忧……
  • 爱上大英土豪

    爱上大英土豪

    如果在你出国旅游时遇到一个又帅又有钱的土豪,你会怎么样?阮琼她……可是在这之后,她很没骨气的拍拍屁股落荒而逃……青尧说:“阮阮,我是爱你的。我们离婚吧。”如彦说:“你不来,我在这里,你来,我去接你。”许多年后,当阮琼回忆起来,她只是说:“一旦有人让我依赖,便会有所期待……”
  • 穿越到春秋之后

    穿越到春秋之后

    一个叫沈颢然的年轻人穿越到古代,他怎么适应这社会
  • 时空玉武侠之旅

    时空玉武侠之旅

    开启一段游历与突破之旅旨在天道下突破,找寻自身极限
  • 无良少年称霸学校

    无良少年称霸学校

    无良少年称霸学校,看主角成为学校风云人物。
  • 有爱无爱一身轻

    有爱无爱一身轻

    这是一本应对2008—2010年中国婚恋震荡危机的人生指导书。它集中反映了70,80后人群当下最热门、最聚焦和最棘手的婚姻、恋爱和家庭问题,分析爱情困惑,指点婚恋迷津,解决家庭危机,指导他们重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重新了解、理解伴侣与自我,重新踏上情感路途,重新寻找与塑造更美好的爱情,婚姻和人生。
  • 仞神

    仞神

    一个叫做轲仞神高中生因生世特殊被引导到了异界空间大陆上,以一个普通人不断的在异界大陆上闯荡,最终成为了异界空间的霸主。主角嘛,当然要有主角光环和神器了!:一枚戒指,能够召唤出异界空间的四大神器——别人还天真的认为四大神器早就被穿梭到其它平行空间了,却不知道它们只是被一个神秘人封印到一枚戒指里罢了。
  • 花千骨番外之白首不相离

    花千骨番外之白首不相离

    那日大婚他说:““长留列仙在上,弟子白子画,于尘世无寸德,于本派无寸功,今欲娶自己的徒儿花千骨为妻,弟子深知实为大逆不道,罔顾伦常,但情之所至,不求列祖列宗能祝福接受,只愿能被世人接受。如有天谴与灾难,所有错都在弟子,请全冲弟子一人来!”她亦说:““长留列仙在上,弟子花千骨,释放妖神,而后竟为祸人间,铸成大错,本就罪无可恕,天理不容,而今又与师父罔顾伦常,结为连理,实在是错上加错,但弟子无怨无悔,不求列仙先原谅,只求能与师父常相厮守,若有责罚,请朝弟子一个人来,与师父无关!”他是长留风霜一剑,而她是神尊,身上都背负着天下苍生,可他们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花千骨部落推荐,错过你会后悔
  • 再见卢曼

    再见卢曼

    一位名叫卢曼,一位名叫虞思寐。穿透时光,跨越时空,在我每一次的人生中找到你。在我的文章中遇见自己的青春记忆,找到曾属于自己的瞬间和生活。建立三观,拒绝鸡汤。纯良心处女作,亲爱的们支持,我想把自己的观念、思想和故事融入小说人物中,让更多的人听到!
  • 重生为罗刹女帝

    重生为罗刹女帝

    原以为飞机失事殒命,却不想穿越异世,身份还是高贵的女帝然而,身份是高贵,却不过是被人篡了位丢了国的女帝且看她如何一步一步夺回属于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