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加在德国期间,电影明星是她的第一身份,在明星闪亮的光环下从事情报活动才是她工作的实质。奥尔加不是只有美貌而无大脑的女人,相反却非常智慧与机警。在获取情报与传递情报的过程中,她早已经建立起了严密的联络体系。她小心谨慎的做法,既确保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为情报的成功获得提供了保障。
但即使如此,奥尔加也并非从未遇到过危险。作为间谍,再小心也会被人怀疑和推测,最主要的是不能让对方抓住确切的把柄,比如情报、无线电台等这样无法推脱责任的物品。其实在1944年夏天,盖世太保头子缪勒就已经开始怀疑奥尔加了,但他还没找到什么确切的证据。不甘心的缪勒始终用鹰一样的眼神暗中盯着奥尔加,并决定伺机去她的住处提审她。
这天,缪勒突然带人闯入奥尔加的公寓,他当然希望得到意想不到的发现,也认定了奥尔加不会知道他这个时候来。谁知消息无比灵通的奥尔加已经及时地得知了他的计划,并在盖世太保到来之前,把希特勒请到家里。
缪勒看到希特勒在大为诧异,自然,他不得不取消行动。看着在元首身旁千娇百媚的奥尔加,缪勒暗暗地咬着牙,同时也明白了,他必须有足够分量的证据才能指控奥尔加,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深得元首宠爱的人,而且是元首最喜欢的“纳粹女星”。而他现在的做法无疑是自己往钉子上碰,有希特勒的保护,他根本没有权力提审这个女人。让缪勒感到悲观的是,后来他也一直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希特勒崇拜的这位女明星是苏联间谍,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不得不说德国元首希特勒,正是他忽视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美貌的女间谍,才给他战争的失败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希特勒发动的法西斯侵略活动在盟军的顽强抵抗和间谍们的执著行动下,彻底走向末路。
奥尔加带着满心胜利的喜悦,结束了她在德国的任务,并且乘坐苏联反情报局首脑秘密派出的飞机回到了莫斯科。踏上国土的奥尔加还不能立刻回家,此时她必须保持低调,组织将她安置到一个秘密场所,这也是出于对她人身安全的考虑,因为在当时苏联并不能确保国内没有敌方残留的特工存在,如果他们得知了奥尔加的真实身份,定会对她不利。
其实说到奥尔加被禁止自由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是她在国内的联系人方面出现了一些变故。当时负责招募奥尔加的总参情报总局不知道奥尔加在莫斯科,奥尔加一直以为自己在为这个机构服务。别尔津被枪毙之后,奥尔加转由雅科夫·谢列布良斯基的“特别任务局”控制,在雅科夫被捕后,贝利亚成了她的“保护人”。间谍行动是秘密的工作,由于联系人有些事情也需要进一步核查。
奥尔加被关了将近两个月,尽管那里的条件很好,却禁止她与外界所有人交往,这着实把她关得很难受。毕竟盼着回国盼了好久,也想早点见到父母和女儿,可是这样的愿望近在咫尺,却还无法实现,心中难免焦急万分。
好在两个月后,事情核实清楚,奥尔加终于获得了自由,还有属于她的荣誉。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亲自接见了她,并对她为情报机构所作的贡献予以高度赞扬,还为这位二战时期美丽的女间谍颁发了列宁勋章。
奥尔加受到极大的鼓励,也为自己曾经的付出感觉欣慰。现在战争虽然已经结束,她不需要再进行间谍活动了,但她的生活重心却还是在柏林,于是稍作调整后她又回到了那里。
奥尔加继续拍她的电影,仍然会到剧院登台演出,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l955年她离开了心爱的电影事业,转而从商,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并且做得非常成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奥尔加始终否认对她与苏联特工机构合作的指控。与此同时,西方出版了很多关于奥尔加的书,书中都把她描写成苏联间谍女王。对于这些事情,她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坚决否认。
1980年,83岁高龄的奥尔加走过了自己人生的晚秋,她带着脑癌病痛的折磨,闭上了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而属于她的真正的传奇经历,和那些不想公开的秘密,也都随着她去了另一个世界。人们可以记住她的是,一个貌美的女电影明星成功地在希特勒身边隐藏了很多年,而且为反法西斯的情报工作作出了隐秘却不容忽视的贡献。
郑苹如
她是双十年华的少女,美丽脱俗,青春逼人。她是中日混血的美人,让日本首相近卫的儿子一见钟情。她是《良友》的封面女郎,也是张爱玲小说《色戒》里主人公的原型。她的本名叫郑苹如。
1939年,在中国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里,郑苹如成为了国民党特工。就在她刚刚熟悉了情报工作不久,便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中统方面授命她去刺杀汪伪政权的特务头子丁默邨,她必须以美貌接近于他的身旁,伺机行动。
具体的刺杀计划和每个环节也许只有郑苹如自己才清楚,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某些场景,并在这些场景里替她握紧拳头。与一个狡猾的老牌特务周旋相当不易,有时看着行动功败垂成,她总会懊恼万分。
郑苹如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很艰难,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真的很年轻。23岁,这个美丽的姑娘死在了枪声里,或许从做这份特殊的工作开始,她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会到来。她以平和的心态等待着最坏的结果,在牺牲之前,她还写信对自己的父亲说:“您放心吧,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