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5500000027

第27章 政坛游戏中的生存规则(1)

清朝是古代官僚体制的顶峰,历史上官僚制度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诡诈伎俩,都为清朝所继承。清朝的官场规则,就是整个中国古代的“政坛现形记”。

官字两张口:皇帝与百姓之间的群体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按照金字塔形林立为其特征。那么,这个官僚制度中,处于皇帝和百姓之间的官员们,究竟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

俗话说“官字两张口”,实际上,在官场中生存,这两张口,一张要对上级说话,另一张要对百姓发威。

清朝的官员们,果然将中国几千年的官僚制度集大成,他们摸索出了很多的诀窍。

对上要开笑口

这些诀窍,被官员们归纳成为“官诀”。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其文云:“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姻,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作假。一切皆作假,便做官矣!打官话,说假也。做官样文章,写假也。官场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场的事务,假公济私的勾当也。”

在封建官场上,上司对下属的好恶对于下属的升降安危起着极大的作用。上司喜欢的下属,就可能升迁得快;厌恶的下属,则可能官位不保。就像《官场现形记》说的:“凡是做官的,能够博得上司称赞这们(么)一句,就是升官的喜信。”因而下属对于上司的喜怒好恶极为看重,“得上官一笑则作数日喜,遇上官一怒则作数日戚”。为了让上司喜欢自己,做下属的大都掌握一条诀窍:唯上是从。即绝对听从上司的,以上司之是非好恶为自己的是非好恶。有不同看法也不说,而只需唯唯称是即可。清代官场上,这种唯上是从的风气是极盛的。光绪朝《月月小说·序》云:“一言发于上,‘者者’之声哄然应于下,此官场也。”又有清人撰联云:“著著著(zhuó),祖宗洪福臣之乐;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这种只知唯唯称是应声虫式的官僚,充斥于清代官场。

英国人威妥玛因久在中国,故对中国官场极为熟悉,他在日记中曾记述了自己所亲见的清朝官吏遇事不敢陈说己见,而只知附和上司,唯唯称是的情况。

他写道,中国虽事权不归一,但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见。在总理衙门中,每当外国使臣发一议论,中国官吏都以目相视——大臣视亲王,新入署的大臣又视旧在署的大臣。如果亲王发言,则众人轰然响应,如亲王不说话,诸大臣便不敢先发言。

有一次,威妥玛自己到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宜,说了一句“今天天气甚好”,无人敢应。有一姓沈的官吏忍不住应道:“今天天气确实好。”于是王大臣又说:“今天天气确实不错。”此时以下各官轰然响应。

由于清朝官吏唯唯称是已成习惯,所以有时对上司所说的话根本不过脑子就附和,以至闹出笑话。有一长官因嫌属吏办事不力而加以斥责,属吏连说“是、是”。长官又骂属吏为王八蛋,属吏仍连说“是、是”。

《官场现形记》也写了这类笑话:某都司侍候洋人时只知说“亦司”(英语“是”),有一次他不慎弄坏了洋人的行李,洋人问他是不是偷懒,他答“亦司”,又问他是不是存心想弄坏行李,他也答“亦司”,结果挨了洋人的打。他很不服气说:“我们官场上向来是上头吩咐话,我们做下属的人总是‘是是是’、‘着着着’,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伸出手来打人,真正是岂有此理!”

身历乾、嘉、道三朝的显宦曹振镛是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典型。

曹历任三朝大学士,备受皇帝恩宠,死后还获得“文正”的谥号(“文正”是对有功尤其是品节端方的官吏的极高赞誉,据说清朝只有八人得此殊荣),并入了贤良祠,真可谓官运亨通,载誉后世。但他获得这样的高位和殊荣,并非因为他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而是因为他精通“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识》披露其自白云:“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这便是曹振镛自己概括的“身名俱泰”的秘诀了。

《清史稿·曹振镛传》夸他“实心任事,外貌讷然”,“小心谨慎,一守文法”。实际即说他任皇帝驱使,唯唯诺诺,恭顺过人。但就是靠这,他成了三朝元老,跟着哪个主子都吃香。

曹振镛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还向门生后辈加以提倡,甚至告诫那些专负纠弹之责,本应“多说话,不磕头”的御史也行此官诀。《暝庵杂识》记云:“道光初,曹太傅振镛当国,颇厌后生躁妄。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诫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这些御史听了曹振镛的话,都“循默守位”,能不说就不说,得过且过了。

《官场现形记》有一段华中堂向门生贾大少爷传授“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描写,华中堂极像曹振镛。书中写到贾大少爷向华中堂请教关于磕头的问题,华中堂说:“多磕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应该磕头的地方万万不要忘记不磕:就是不该磕,你多磕头总没有处分的。”书中又写到黄大军机向贾大少爷称赞华中堂的秘诀:“华中堂,阅历深,他叫你多磕头,少说话,老成人之见,这是一点儿不错的。”

曹振镛一方面向门生后辈传授磕头秘诀,一方面又向皇帝献钳制大臣之策,使大臣们不得不“多磕头,少说话”。他曾向昏庸的道光皇帝献策说,对臣子们“指陈阙失”的奏章,可“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使臣子们感到天子能“察及秋毫”,便更加恭顺听话了。于是道光帝吹毛求疵,闭塞言路,“奏章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结果,“中外(朝野)震惊,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臣子们全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庸碌之辈,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报喜不报忧了。太平军起事时,大臣们互相隐讳,直到许多名城被攻克,才不得不上奏。对于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人指出:“皆振镛隐蔽之罪有以成之。”

对于曹振镛倡导的官诀给吏治、世风带来的恶劣影响,许多有识之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朱克敬在抨击曹氏官诀时说:“道光以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近更加浮滑,稍质直即不容矣。”还有一位正直的无名氏填了四阕《一剪梅》词,讽刺曹振镛之流及恶劣的世风。其一云:“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这是说外官打探京城官场消息,贿赂京官)。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其二云:“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其三云:“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其四云:“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真是惟妙惟肖又入木三分!

下僚有时对上司的意图并不那么清楚,要想迎合上司,就要加以揣摩,同时,迎合上司意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套用上级公文中的现成文字。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借老幕友之口,道出幕友拟稿办案时以套用上级衙门的公文来迎合上司意图的情况:“吾辈办案,无不叙套,一切留心套熟,则不犯驳饬。”作者继而指出:这种处理公务时事事窥探上司衙门的意图,即“无不叙套”的秘诀,误尽了天下苍生。

清代官场上还流行着一条官诀:“得罪小民,得罪朝廷,不得罪上司和乡绅。”此诀也属唯上是从一类。得罪小民,小民不敢造次。得罪朝廷,天高皇帝远,责罚有时也无力,还能博得个“敢批龙鳞”的名声。得罪了上司可不得了,上司会明里暗里处处整你,使你丢官受罚,身家难保。做下属的一方面要巴结奉承上司,一方面又要贬低自己,以抬高上司。有一副趣联,生动地概括了这种情况:“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一品高升,升到三十六天宫,与玉皇大帝盖瓦;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万分该死,死到十八层地狱,为阎王老子挖煤。”下官对上官自称“卑职”源于元代,明清积习相沿,上骄下谄,无职不卑。

圆滑者无忌口

封建官场常常是不平静的。同僚间钩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因此,久历官场的人便揣摩出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官诀窍。靠此便可以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从而顺利地做官升官。

清代官场上这种做官诀窍甚为流行。清初官场上的流行观念是:圆滑是明智,刚正是狂愚。顾炎武曾引白居易题胡旋舞女的诗形容这种坏风气:“臣妾人人学圆转。”晚清吏风败坏,政局多变,圆滑趋避之术更加流行和精微。刘光第曾感叹道:“宦途趋避闪烁,何止万端。”

《官场现形记》上说:“同人拉拢是没有吃亏的,这叫做做官的诀窍。”实际上,官场中拉拢决不止于同人之间,而是凡对自己有用者,皆尽力拉拢。其拉拢之法甚多,有拜同乡、拜把子、拜门、结干亲、内眷通往来、留客聚饮、代买婢妾、打麻将时谦让对方等等。其中前四种已在上面专节叙述,这里说说内眷通往来。内眷通往来即支使自己的太太联络同人的太太。此术之妙处在于“妇人女子之运动,尤捷于老爷之运动”。为了交际,太太的衣服首饰必讲究珍贵,虽老爷无衣无褐,太太则须绮罗摇曳,虽老爷无肉无鱼,太太则可一箸万钱。

身历咸、同、光三朝的显宦王文韶是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的典型。王文韶曾做过很多高官,在地方上做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在朝廷做过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可谓官运极佳。他做官的诀窍就是遇事圆滑模棱,明于趋避。《清史稿·王文韶传》说:“文韶更事久,明于趋避,亦往往被口语。”因其圆滑模棱至极,所以被人讥为“琉璃球”“琉璃蛋”“油浸枇杷核子”。清人何刚德说:王文韶“人极圆通,人以琉璃球目之”。郑逸梅说:“王文韶为人柔和婉转,有琉璃蛋之称。”《清朝野史大观》记云:“京师士大夫艳传文勤(王文韶)有油浸枇杷核子之徽称,盖甚言其滑也。枇杷核子固滑矣,若再加以油浸之,其为滑殆有不可以方物(形容)者。”在清代官场上,类似王文韶这样的油滑官吏极多,因而该书又说:“清代官场,无论京官、外官、大官、小官,皆含有枇杷核子性质,未可专以此谥文勤也。”

王文韶圆滑的一个具体表现是遇到重要问题需要表态时,推三躲四,装聋作哑。李伯元《南亭笔记》讲到一件事,很能说明王文韶的这一特点:王文韶入军机后“耳聋愈甚”,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西太后问王意如何,王不知所云,只得莞尔而笑。西太后再三追问,王仍笑。西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王文韶的耳聋半真半假,他常以假聋作为躲事避风头的手段。深知其奥秘的清末大吏梁士诒在给其父的一封信里说,王文韶“有聋疾,而又遇事诈聋”。王文韶圆滑成性,素不与人争,而一旦遇到势大的权臣驳斥自己的意见便特别受不了。有一次在讨论对外政策的御前会议上,他的意见被某权臣驳斥后,竟吓得“汗流浃背,俯首不敢再言”。王文韶对自己的圆滑处世之道不但不羞愧,反而颇为得意,认为自己这样做与世无争,与人无仇,可以稳坐官位。

他当军机大臣时,每天凌晨入宫值班,轿前都导以写有很大“王”字的灯笼,使人一望便知是他。有人以革命党正谋炸权贵劝他去掉灯上的字,他说:“我一向与人和平共处,没有仇人,正怕误伤。所以特地把灯上的姓字写得很大,以便人能看到。”可以看出,王文韶是很欣赏自己的圆滑处世之道的。

《官场现形记》写了个圆滑模棱的徐大军机,很像王文韶。这位徐大军机“见了上头,上头说东,他也东,上头说西,他也西。每逢见面,无非‘是是是’,‘者者者’。倘若碰着上头要他出主意,他怕用心,便推头听不见,只在地下乱碰头……后来他这个诀窍被同寅中都看穿了,大家就送他一个外号,叫他做‘琉璃蛋’。”王文韶是杭州人,曾做户部尚书,“有聋疾”,书里写的这个徐大军机也是杭州人,户部尚书,且“两耳重听”,从《官场现形记》的描写看,徐大军机当是以王文韶为原型的。

对王文韶这个靠圆滑趋避之术官运亨通的庸吏,正直之士是非常鄙视的,除讥为“琉璃球”之类以外,还有人在其死后撰“挽联”讥之:“承尘集,耳眚闻牛,聪明不愧琉璃,速死毋成覆巢卵;鹿友乘轩,猿公恋栈,相业惟堪伴食,攀髯去作素餐臣。”联中嘲讽王文韶不愧是个“琉璃蛋”,虽官居相位,但不过是个尸位素餐的“伴食宰相”(唐代卢怀慎与姚崇对掌枢密,自以吏道不及姚崇,故每事推让,人谓之“伴食宰相”)而已。此实乃盖棺之论。

清代官场上精于圆滑趋避之术的官僚还有很多。下面再举翁同龢、李盛铎、善耆、徐世昌四人为例。翁同龢是个经过官场千锤百炼的老官僚,甚精趋避之术。在晚清政治风云中,他首鼠两端,既想替皇帝收回权力,又怕自己担当擅权的罪名,先是保荐康有为,继而又后悔。他所念念不忘的唯有个人的利害得失,唯恐承担半点责任。《续孽海花》里写梁启超评论他说:“龚师傅(影射翁同龢)太胆小,于官场中趋避之术太工,他只可以做承平良相,决不能做救时名相。”谭嗣同又分析说:“这位老夫子的意思,一来要迎合王爷的意思,二来要脱卸在小翁(指张荫桓)身上,不担责任;三来恐怕我(指康有为)不受羁勒。”可见翁同龢的圆滑狡黠。李盛铎也是个巧于趋避、见风使舵的官僚。他曾签名参加了保国会,但后来感到对自己不利,便退了出来,并上书劾会,以求自免。他起先奔走的是极端守旧派徐桐之门,为了迎合徐桐厌恶洋货的心理,他砸了自己的鸦片烟枪。但徐桐死后,他又马上转而攀附好讲洋务的奕劻,并一改追随徐桐时砸烟枪的面孔,向奕劻吹嘘起自己“深通洋务”来了。曾任民政部尚书的善耆在清末亲贵中以圆滑见称,他对于光绪帝和慈禧两派,采取骑墙式的两面讨好做法,八面玲珑。清末民初屡任高官的徐世昌经过几十年宦海沉浮,总结出四条秘诀,并自吹靠了这四条在宦海中没有失败过。第一条为“圆通”。即讲话要留有余地,耐人寻味;做事要容可转圆,随机进退;待人要保持不即不离;干事要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致左支右绌。另外三条秘诀是“沉稳、柔韧、机警”。

同类推荐
  • 荆尘枫语

    荆尘枫语

    《枫尘荆语》简介简介: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注定了今世与她的俗世尘缘。今生今世,注定相逢,注定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一世,我愿随你一起流亡,沉寂,即使是还未嫁也甘之若饴;这一世,你愿随我征战沙场,看那秀美的如画江山,只愿你朝夕与我相伴。然而时光流转,物华方休,昔日的一切如今却已物是人非。殊不知,江山还是那个江山,依旧修理,而人,却已不再如当年。江山依旧,却俨然已少了那个婀娜的身影,红尘中再也寻不到你的足迹。繁华过处一场空,无情却似有还无。江山如画,而他们的一生,却也在这镜花水月之中,凋零飘落。。。。。。
  • 掉入尘埃的神话

    掉入尘埃的神话

    神话与历史,在字里行间到底有多少重影?创新与传承,长大的我们丢失了多少“童年的玩具”?每常读《山海经》,便为其奇崛瑰丽的想象、逶迤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痴如醉,然而亦未尝不为其只言片语、晦涩艰深扼腕叹息。它原本是否是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一块纪录文明草创的“甲骨”?它到底要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上古世界?我们无法断言。我心里有个关于她的故事,犹豫着是否将它写下来,恐惧着遭到你们的嗤笑,然而突然有一天想起曹先生的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只我杜撰的不成?愿穷尽所知,以荒诞不经的幻想,为你们解读最为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捕捉藏在这些故事背后,历史促狭的尾巴!
  • 大唐释厄传

    大唐释厄传

    西游中的秘密令人惊惧。当我幻化神通,妙解三千。你可曾看见我笑容背后的泪水?你可曾听到我高歌声中的血滴?十万八千里路遥,八万四千大劫苦。茫茫宇宙,天地洪荒,我孑然一身,有谁能够伴我证道?八十一难,心猿意马,练不成金丹,便随古佛青灯悟空!
  • 现代化大唐

    现代化大唐

    李恪穿越了,穿越成为了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可是他却发现这个大唐却有些不太对。长孙皇后拿着对讲机指挥宫女做事,太子李承乾正在玩策略战棋游戏,李靖正在在电脑面前分析战局,李世民正在心里面酝酿着无纸化办公。而这一切,都要从三年之前出现的那个时空虫洞开始说起。而刚刚魂穿过来成为了一个穿越者眼中的土著,正琢磨着怎么样借助穿越者们的力量,实现大唐的四个现代化。
  • 鼎唐

    鼎唐

    一个意外穿越到唐朝的形意拳大师,意外地加入了安禄山的阵营,当他面对安禄山的激赏,他会如何抉择?对此,萧哲只有一句话:“我汉家天下,岂能容你胡人放肆!”且看他如何面对意料之中的动乱年代,如何在这一副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热门推荐
  • 陨龙传奇

    陨龙传奇

    当诸神陨落,天宫坠入人间,谁能在力挽狂澜后的世界里崛起,守护着这片先辈曾经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详的世界,魔族又卷土重来,被上天选中的龙飞羽能否完成他命中注定的成神之路?敬请关注火蓝大陆。
  • 《虐杀原形:复仇者》

    《虐杀原形:复仇者》

    亚历克斯再度复活,复活在一个强大的基因战士上,海勒将病毒输给了黑色守望士兵莫特尔。斯切尔身上,有会发生什么呢?
  • 嫡女风华:霸王,别乱来

    嫡女风华:霸王,别乱来

    女主一朝车祸魂穿异世,前世今生记忆浑浊,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穿至木府,发现继母虚伪,本以为自己有着两世的心机必然不会轻易让人陷害,却不料还是道行太浅,中了继母毒计,女主被迫离家。离家之后凭借脑子里来自前世的智慧开创属于她自己今生的辉煌。偶遇男主,一路互相扶持,斗对手斗仇家,携手打造自己的实力。霸气回来开启自己的报仇模式,她决意不会放过曾陷害自己的人,本不想做的太过的她被继母的不长记性逼得大开杀戒,所有与她不和的人她绝对不留。聪慧一世助得亲爹朝堂辉煌,被皇上收为义女,奈何她心不在此,只想天涯海角一路自由。男主相伴,情义渐浓,一朝记忆清明坚持初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 高冷王爷独宠穿越王妃

    高冷王爷独宠穿越王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众人皆知的扫把星,母亲死,父皇离这一切都成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动力。啊?!这是哪门子的神兽啊?!(聿枫:无语ing……)咦?!他怎么也“穿”过来了?(男主大大【林初霁】:继续无语ing……)且看一个“穿越女”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收割属于她的男主大大吧!【切勿不要被此书的名字所迷惑哦!】
  • 云蕉馆纪谈

    云蕉馆纪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鲜妻宠翻天:老公,STOP!

    鲜妻宠翻天:老公,STOP!

    【免费甜宠文,1V1,欢迎入坑】谁能告诉她,婚后的男神为何化身为狼,一言不合就腿咚,壁咚,各种咚……面对小三步步紧逼,她终于忍无可忍,双手一叉腰,“自打我嫁给洛少以来,就独得洛少恩宠!得知你也喜欢他以后,我就告诉他,一定要雨!露!均!沾!可他非是不听呢!就宠我!就宠我!就宠我!你说气人不气人?”半夜,某男欺身而上,笑得邪肆,“听说,你想要雨露均沾?”当晚,她汗水满身均沾!人前,他是财阀帝国挥手翻云覆雨的首席继承者,人后,他是吃她不吐骨头的猛兽。传闻洛少一生有两次幸运:一次遇到她。一次睡到底。
  • 大宝藏之画史

    大宝藏之画史

    因江湖上的大宝藏传说,因西楚霸王显灵道出的一句话:“我把百余座城池的财富聚集为一个大宝藏,挥洒尔等的热血去追逐,大宝藏会书开启等新的王者传奇!”因西楚霸王的亲笔密诏羊皮卷,让众势力的野心再次膨胀!矛盾再度激化!天下开始疯狂!
  • 神级护花保镖

    神级护花保镖

    他来自深山,一个单纯懵懂的少年,却被师父扔下了高山准备历练,且看深山小少年花都修行之路!
  • 伍月流萤

    伍月流萤

    他说,三界之中,无人可伤我半分。他说,有他在一日,世上就有我的容身之地。他说,他以己为聘,换我一世平安。他说…………我说,我用心,换你一句,你恨我,可好?
  • 造化天功

    造化天功

    渡尽九劫永不朽,造化尽头是神道。神道原来藏因果,一眼万年乾坤变。一个天才少年,凭借一颗神木种子,坚毅心性,一步步走到传说的尽头,纳宇宙乾坤,夺天地造化,破因果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