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前,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可以算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追随冯玉祥十几年,后又投靠蒋介石,逐渐成为显赫一时的地方实力派,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韩复榘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排斥对其统治不利的一切政治派别和政治势力。他不仅镇压共产党,还反对蒋介石的势力。他对蒋介石坚持独裁,消灭异己的政策不满,曾多次激烈地反蒋,并几次对蒋在山东的势力大打出手,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蒋几次欲收拾韩,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抗战爆发后,韩出于军阀本性,为保存实力,坐视国土沦丧,不战而逃。结果,几天之内,山东大半即沦入敌手,数千万山东人民陷入灾难的深渊,这终于为蒋收拾韩提供了绝好的机会。然而韩的实力依然存在,并占据着一些地盘。
蒋介石为诱捕韩复榘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考虑到韩复榘拥有很强的兵力,而且桀骜不驯,假如他首先召韩参加军事会议,韩也许会借故不参加,那样容易打草惊蛇。因此,他让李宗仁先在徐州召集一个会议,召韩参加,然后再由李带韩去开封。果然韩未去参加徐州会议,蒋介石只好马上召开开封会议。
会议定于1938年1月11日举行,名为“北方抗日将领会议”。会议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蒋专为诱捕韩复榘而召开的。韩不知是计,1月10日上午从巨野启程。临行前,他的一个随从副官感觉不妙,力阻其行,甚至抱住他的大腿不放,大呼“主席不能去”。但韩不以为然。1月11日下午两点多钟,韩复榘及其官佐、随从乘汽车赴会场开会。
下车后,走到第二道门口,见左边的房门上贴着“随员接待处”,于是韩带去的卫兵被留在接待处。韩复榘同别的与会将领一路谈笑地来到副官处,又看到墙上贴有一张通知:“奉委座谕:今日高级军事会议,为慎重起见,所有与会将领,不可携带武器进入会议厅,应将随身自卫武器,暂交副官长保管。”当时,同行的将领纷纷将腰间的手枪取下交给了副官处,韩复榘也没有多想,将手抢摘了下来,然后进入会场。
上述这些,都是蒋介石为对付韩复榘而作的精心安排。
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并由蒋首先训话。他煞有介事地讲了一番团结抗日及鼓励大家奋勇作战的大道理,最后说:“有些人不听(上级)命令,你不听命令,你的部队怎么能听你的命令。”此话即暗指韩复榘。接着由程潜和李宗仁分别报告第一、第五战区的战况。程、李报告完后,蒋即宣布散会。当众人纷纷离去之际,刘峙的部下及其他与会军官均已离开会场,只剩下李宗仁、刘峙、蒋介石及其卫士四五人。刘峙指着卫士对韩说:“韩总司令,你可以跟他们去。”韩复榘见此,即知大事不妙,但悔之已晚,只好跟随蒋的卫兵走了。随后韩复榘即被蒋所杀。
【活学活用】一般来讲,人们都争取能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和对手谈判,谁能将对手调离其熟悉的环境,谁就会争取到主动权。这样有利于利用自己的天时地利去打击对手,制造人为的谋略引诱对手就范。正面交锋有危险,就设法把对手引出后,在“运动”中制服对手。
蒋介石知道和韩复榘正面冲突,费时费力,因而将其“调”出老巢,然后再逐一去掉其有威胁的东西,当只剩下韩复榘孤零零的一个人而且没有武器的时候,他还有反抗的力量么!
【原文】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 需:指《易经》的需卦。《杂卦传》:“需,不进也。”这里指不进逼敌人。有孚:《六十四卦经解·需》中说:“孚,卵孚也。……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故转训为信。”这里指让敌人相信。光:光明。这里指战局前途光明。
【译文】 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路则可以消减它的气势。
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计名出处】 此计名出自《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讲解】 一日纵敌,百日之患。可见,纵敌需有保证,即擒敌。 纵敌并非要使之日益强大,而是要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以便于缓和的局势之中,顺利征服敌手。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为使之心悦诚服,永不悔叛。而项羽于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则终被其逼死乌江。 当纵则纵,不当纵将切不可放过。纵不可过,过则损己。